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詩聖杜甫介紹(通用多篇)

詩聖杜甫介紹(通用多篇)

《客至》 篇一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生平篇二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 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被後世稱爲“詩聖”,詩歌被稱爲“詩史”,可在唐朝當時並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有一首《戲爲六絕句(其二)》就是寫“初唐四傑”的:“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爲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詩人的自比,杜甫的'經歷和詩歌創作主要可以分爲四個時期:

一、讀書和漫遊時期(三十五歲以前) 所謂“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開元十九年(時二十歲)開始漫遊吳越,5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第,之後杜甫再漫遊齊趙。之後在洛陽遇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高適,三人同遊樑、宋(今開封、商丘),後來李杜又到齊州,分手後又遇於東魯,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聖”的最後一次相見。

二、困居長安時期(三十五至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試,落第。當朝宰相李林甫爲了達到權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說無人中舉。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着“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纔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參軍(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庫府鎖匙的小官)的職位。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爲著名,標誌着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杜甫藉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玄宗使待制集賢院,但並未得重用。

三、陷賊和爲官時期(四十五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爲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後來他潛逃到鳳翔行在,做左拾遺。由於忠言直諫,上書爲宰相房琯事被貶華州司功參軍(房琯善慷慨陳詞,爲典型的知識分子,但不切實際,與叛軍戰,採用春秋陣法,結果大敗,肅宗問罪。杜甫始爲左拾遺,上書言房琯無罪,肅宗怒,欲問罪,幸得脫)。其後,他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爲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別”。

四、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隨着九節度官軍在相州大敗和關輔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隨人民逃難,經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後嚴武爲劍南節度使攝成都,杜甫投往嚴武處,嚴武死,他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爲著名的詩句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35歲至44歲:困居長安時期 篇三

這一時期,杜甫在洛陽一心鑽營,謀取功名。他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着“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後纔得到看管武器裝備的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科級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爲著名,標誌着他經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後對朝廷政治、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唐玄宗在751年正月8日至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杜甫藉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得到唐玄宗的賞識。

生平篇四

年少優遊 杜甫因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因此過着較爲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時代曾數次漫遊。十九歲時,他出遊郇瑕(今山東。.。 顯示全部

成都杜甫草堂——難得安逸 篇五

在成都生活的時期是杜甫一生中難得的安定時期。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爲避“安史之亂”,攜家入蜀,在成都營建茅屋而居,稱“成都草堂”。他在這裏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因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而又被稱做杜工部。留下詩作240餘首,如《春夜喜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蜀相》等名篇。杜甫草堂依浣花溪而建,草堂舊址內,流水縈迴,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謐、秀麗清朗。工部祠東側的“少陵草堂”碑亭是杜甫草堂的標誌性景點和成都的著名景觀。

杜甫簡介資料 篇六

杜甫(712—770),祖籍襄陽,出生於鞏縣(在今河南省),唐朝偉大詩人。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筮、考課等事。與“詩仙”李白並稱“大李杜”。

到華州後,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遊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了對仕途失意、世態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儘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卻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注視着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爲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爲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省)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爆發,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的愛國行爲,感慨萬千,便奮筆創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並在回華州後,將其修訂脫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夏夜嘆》,憂時傷亂,詠歎國難民苦。

這年立秋後,杜甫因對污濁的時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

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共作詩30多首。

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爲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爲杜預二十世孫)。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爲“詩史”。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爲世人所知,但經過後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爲《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爲“詩聖”。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遊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安祿山與史思明)爆發後,他流亡顛沛,竟被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759),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kuí)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經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因此,與詩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的困難生活的同情。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工部。

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爲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爲“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爲《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爲《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裏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爲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爲杜預二十世孫)。杜甫的遠祖爲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曾祖父杜依藝曾任鞏令一職。祖父是初唐詩人杜審言官至膳部員外郎且有自己的自傳。父親杜閒有奉天令一職。青年時期,杜甫曾遊歷過今江蘇、浙江、河北、山東一帶,並兩次會見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着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着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書法成就 篇七

杜甫在書法的創作觀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從記載來看,他的書體以楷隸行草兼工,整體以意行之,讚賞古而雄壯,注意書寫中的速度、節奏、筆勢、墨法等等內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書家了。同時,他對於唐代隸書家的讚揚、對於曹霸、張旭的評價都足以使他在書法史上留下聲名,而他的“書貴瘦硬”說更是奠定了杜甫在書法理。.。 顯示全部

杜甫是什麼職務 篇八

杜甫在他四十五歲之前一直沒有正式的擔任什麼官職,雖然他的目標從一開始便是擔任官職從此爲君王解憂惑,爲百姓謀福利的偉大抱負,但是觀其一生,杜甫卻沒有實現這一抱負,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卻這樣流落街頭。

杜甫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場科舉考試,但是卻因新人便顯出如此抱負,威脅到了當時的考官,恐其得勢,便將其落選,但這並不妨礙杜甫身懷理想。

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杜甫聽聞長安招賢納士,便進京赴考,但依舊被當時的考官破壞入選機會,當時一同考試的人均未入選。而後有幸作“大禮賦”得唐玄宗賞識,但卻沒有下文,遂杜甫客居長安十年,期間屢次獻文以求得賞識,均未果。

在杜甫四十五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心繫國難的杜甫安置好家人便投奔前線,但被叛軍控制在長安,後得以冒險逃出,爲唐肅宗任命爲左拾遺的職位,杜甫此時纔算是真正的當上官員爲國效命。後因得罪唐肅宗得到審訊。

同年,長安得以收復,杜甫仍爲左拾遺,而因朝中兩大勢力鬥爭杜甫被誣陷,因而被貶爲華州司功參軍,赴任途中辭官而去。

後逃至蜀中,得好友嚴武相助,暫且安生,且嚴武推薦其爲成都劍南節度府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但杜甫因不習慣幕府生活而辭去,而後便再無擔任何官職。

戰亂流離 篇九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爲肅宗。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陝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爲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杜甫因爲官小,沒有被囚禁。儘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着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爲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爲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杜甫詩詞 篇十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爲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幹謁。兀兀遂至今,忍爲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沈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瑤池氣鬱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慄。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羣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飢渴。

入門聞號咷,幼子飢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爲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