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關於寬容的名人故事六則【精品多篇】

關於寬容的名人故事六則【精品多篇】

與寬容的勵志故事 篇一

寬容釀就了五彩的人生

在寬容方面,楚莊王可以說是一個典範。也正是由於他的寬容,才贏得了社稷江山。

一次他宴請羣臣,讓大家不分君臣落座,正當大家飲酒盡興之際,一陣風吹來,把燈火熄滅,頓時全場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這時,有一個人趁黑之機,調戲楚莊王的愛姬,愛姬十分機智地扯下了這人的冠纓,並告訴楚莊王說:“請大王把燈火點燃,只要看清誰的冠纓斷了,就可以查證誰是調戲我的人。”

羣臣亂成一片,以爲定會有人喪命,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楚莊王卻宣佈:“請大家在點燃燈火之前都扯下自己的冠纓,誰不扯斷冠纓,誰就要受罰。”燈火再燃起,羣臣都已經拔去了冠纓,自然無法查出那個調戲愛姬的人,大家都舒了一口氣,又高興地娛樂起來。

兩年以後,晉軍攻打楚國,有一名將軍勇往直前,殺敵無數,立了大功。楚莊王召見他,讚揚他說:“這次打仗,多虧了你奮勇殺敵,才能打敗晉軍。”這個將領淚流滿面地說“臣就是兩年前在酒宴中調戲大王愛姬的人,當時大王能夠重視臣的名譽,寬容臣的過錯,不處罰臣,還給臣解圍,這使臣感激不盡,從那以後,臣就決心效忠大王,等待機會爲大王效命。”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宏大量是一種美德,是每一個想成就大業的人必須具備的素養。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寬容是以退爲進,積極地應對和防禦,無奈和迫不得已不算是寬容。

寬容的事例 篇二

張國燾於1931年任中央工家民主政府副主席,在此期間他推行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1935年在紅軍長征中,他任紅軍總政治委員。他反對中央關於紅煙北上的決定,堅持南下退卻的主張,另立中央,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罪惡的活動。到達延安後,拒絕黨中央的挽救,不思悔改。於1938年逃跑到武漢,發表反對共聲明,投向國民黨。

當時,張國燾的妻兒還在延安。他的妻子找到毛主席,哭着說:“他丟下我們母子跑了,主席呀!請您給我們做主吧!”毛主席沉思了一會兒說:“天要惠雨,娘要嫁人,他要走,要跑,不願幹革命,那也沒辦法!這樣吧,此刻你也到武漢去,勸說勸說,做做工作,回來,我們照樣歡迎他。”

寬容的事例 篇三

呂蒙正是宋朝的大臣,不喜歡與人斤斤計較。他剛任宰相時,有一位官員在簾子後面指着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的小子也配當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大步走了過去。其他參政爲他憤憤不平,準備去查問是什麼人敢如此膽大包天,急忙阻止了他們。散朝後,那些參政還感到不滿,後悔剛纔沒有找出那個人。

呂蒙正對他們說:“如果一旦明白了他的姓名,那麼就一輩子也忘不掉。這樣的話,耿耿於懷,多麼不好啊!因此千萬不要去查問此人姓甚名誰。其實,不明白他是誰,對我並沒有什麼損失呀。”當時的人都佩服他氣量宏大。

與寬容的勵志故事 篇四

多一份寬容就多一份快樂

一個年輕人抱怨妻子近來變得憂鬱、沮喪,常爲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對他嚷嚷,並開始罵孩子。這都是以前不曾發生的。他無可奈何,開始找藉口躲在辦公室,不想回家。

這天,他在磨磨蹭蹭的回家途中遇到了姜華女士。看着他一臉的沮喪,姜華女士問他怎麼了。

青年回答說,爲了裝飾房間和妻子發生過爭吵。他說:“我愛好藝術,遠比妻子更懂得色彩,我們爲了各個房間的顏色大吵了一場,特別是臥室的顏色。我想漆這種顏色,她卻想漆另一種顏色,我不肯讓步,因爲她對顏色的判斷能力不強。”

姜華女士問:“如果她把你辦公室重新佈置一遍,並且說原來的佈置不好,你會怎麼想呢?”

“我絕不能容忍這樣的事。”青年答道。

於是,姜華女士解釋:“你的辦公室是你的權力範圍,而家庭麼及家裏的東西則是你妻子的權力範圍。如果按照你的想法去佈置‘她的’廚房,那她就會有你剛纔的感覺,好像受到侵犯似的。當然,在住房佈置問題上,最好雙方能意見一致,但是,如果要商量,妻子應該有否決權。”

青年人恍然大悟,回家對妻子說:“你喜歡怎麼佈置房間就怎麼佈置吧,這是你的權力,隨你的便吧!”妻子大爲吃驚,幾乎不相信。青年人解釋說是一個長者開導了他,他百分之百地錯了。

妻子非常感動,後來兩人言歸於好。

對於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如果能看開一些、看廣一些,就能夠以一種寬闊的胸懷處理問題。生活不需要死磕、鑽牛角尖,只要你表現出多一份的寬容,你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份快樂。

與寬容的勵志故事 篇五

包容的心理讓靈魂飛翔

弗蘭克是一位猶太裔心理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裏受盡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於納粹之手,惟一的親人是他的一個妹妹。當時,他本人常常遭受嚴刑拷打,死亡之門隨時都有可能向他打開。

有一天,他在赤身獨處囚室時,忽然悟出了一個道理:就客觀環境而言,我受制於人,沒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識我的靈魂都是獨立的,我可以自由地決定外界刺激對自己的影響程度。

弗蘭克發現,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應之間,他完全有選擇如何作出反應的自由與能力。於是,他靠着各種各樣的記憶、想象與期盼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生活和心靈。他學會了心理調控,不斷磨鍊自己的意志。他的自由的靈魂早已超越了納粹的禁錮。

這種精神狀態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協助獄友在苦難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找回了自己的尊嚴。

弗蘭克後來這樣寫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無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複。所以,實現人生目標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歸根到底,其實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質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義何在?你只有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能理直氣壯地回答這一問題。

在弗蘭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難的時刻,在弗蘭克精神行將崩潰的臨界點,他靠自己的頓悟,靠成功的心理調控,不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許多患難與共的生命。

其實,在我們的精神活動領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在我們的事業中,在我們渴望成功甚至正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會出現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敗,我們應該像弗蘭克那樣,通過心理調控讓自己的靈魂飛翔,從而戰勝自我,戰勝環境,使自己安然地度過危機。

與寬容的勵志故事 篇六

寬容是做人的美德

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爲重,一忍再忍廉頗的尋釁羞辱,他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大境界,終使廉頗幡然醒悟,從而給世人留下“將相和”的千古美談。

三國時,諸葛亮初出茅廬,劉備稱之爲“如魚得水”,而關、張兄弟卻未然。在曹兵突然來犯時,兄弟倆便“魚”呀“水”呀地對諸葛亮冷嘲熱諷,諸葛亮胸懷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們。結果新野一戰大獲全勝,使關、張兄弟佩服得五體投地。如果諸葛亮當初跟他們一般見識,爭論糾纏,勢必造成將帥不和,人心分離,哪能有新野一戰和以後更多的勝利呢?

劉秀大敗王郎,攻入邯鄲,檢點前朝公文時,發現大量奉承王郎、侮罵劉秀甚至謀劃誅殺劉秀的信件。可劉秀對此視而不見,不顧衆臣反對,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計前嫌,化敵爲友,壯大自己的力量,終成帝業。這把火,燒燬了嫌隙,也鑄煉了堅固的事業之基。

唐朝諫議大夫魏徵,常常犯顏苦諫,屢逆龍鱗,可唐太宗站得高,以寬容爲懷,把魏徵看作是照見自己得失的“鏡子”,終於開創了史稱“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

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於世。司馬光評價他“寬厚清慎,犯而不校”。鳳閣侍郎李昭德罵他是鄉巴佬,他笑着說:“我不當鄉巴佬,誰當鄉巴佬呢?”當時名相狄仁傑也瞧不起婁師德,想把他排擠出朝廷,他也不計較。後來武則天告訴狄仁傑:“我之所以瞭解你,正是婁師德向我推薦的。”狄仁傑聽了慚愧不已。

呂蒙正初入朝堂時,有一朝士指着他說:“這小子也參政?”呂蒙正裝着沒聽見。而與呂蒙正同列的人卻幾次讓呂蒙正追問那個人是誰,呂蒙正不允,說:“若知其姓名,怕以後不能忘記,所以還是不問的好。”呂蒙正後來終於成爲北宋的宰相。

與寬容的勵志故事 篇七

讓一讓,六尺巷

清康熙年間,張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人稱爲“張丞相”。張英的老家在安徽桐城,那裏有一個姓葉的大戶與張家的府第爲鄰。那年,張家重新擴建府第,院牆蓋到了葉家的地界。葉家明知道是張家仗勢欺人,但祖上傳下的宅第也不願相讓,於是和張家爭執,並表示“寧可家破人忙,也寸土不讓”。雙方相持不下,衝突在所難免。張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給丈夫寫信,希望張英干預此事。張英接到夫人的信後,對家人依仗他的權勢欺壓鄉里很是不滿,於是作詩一首帶給夫人,詩中寫道:“千里修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夫人見詩後,很不理解張英的做法,反覆吟誦,才理解丈夫的用意,於是讓家人主動後退3尺築牆。葉家得知後,被張英寬厚禮讓的行爲感動,也將自己宅院主動後退了3尺。這樣張、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一個6尺寬的巷子。後來,這件事被廣爲傳頌,還有一句順口溜:爭一爭,行不通;讓一讓,六尺巷。

閱讀勵志故事的好處 篇八

故事,能告訴我們太多的人生哲理,觀今宜見古,無古不成今。從故事中,我們能夠熟悉歷史,認識人物,懂得道理,明白人生。一故事教育我們,我們聽着故事成長;故事鞭策我們。我們看着。故事奮鬥,故事也在提醒我們,我們講着故事自察。故事就像一幅畫卷,把乾癟的道理加以潤色,有時濃墨重彩,有時淡若浮雲,有層次、有寬度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與寬容的勵志故事 篇九

加拿大總理化敵爲友之術

出生於平民家庭的。加拿大前總理讓·克雷蒂安,其貌不揚,一耳失聰,連英語也說不好,可這樣一個小人物卻能在政壇上平步青雲,三度登上總理寶座屹立不倒,成爲加拿大政壇的“常青樹”。克雷蒂安的成功之道在於不樹敵、肯助人,有“宰相肚裏可撐船”的胸襟。1993年保守黨在大選中慘敗,失去總理寶座的保守黨主席坎貝爾難辭其咎,被迫辭去黨主席職位。

贏得勝利的克雷蒂安總理給失去棲身之所的這位昔日對手,撥了一間辦公室和一個祕書,讓她從容整理文件。一年後,克雷蒂安又給失業的坎貝爾準備了可任選其一的兩個職位———駐俄國大使或駐洛杉磯總領事,坎貝爾選擇了後者———一份年薪12萬加元、部長級待遇的工作。克雷蒂安就是這樣以其過人的容人之量把宿敵化爲朋友。

寬容的事例 篇十

一個22歲的年輕人在訂婚大喜那天,他的女朋友卻牽着另一位年輕小夥兒的手對他說:“對不起,我覺得,我們在一起不會幸福。”正沉浸在幸福中的。他呆若木雞,在親戚朋友詫異的目光中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整個小鎮都知道了他的事,年輕人決定逃離這個讓他覺得生活在羞辱中的小鎮。他發誓將來一定要風風光光地回到家鄉,找回自己丟失的尊嚴。

果然,30年後,他已經成爲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了。他的著作《懺悔錄》《社會契約論》《愛彌兒》在歐洲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他的名字——盧梭,享譽歐洲。在回到家鄉的第二天,有位老朋友問他:“你還記得艾麗爾嗎?”盧梭笑着說:“當然記得,她差一點兒做了我的新娘。”“當初她帶給了你莫大的羞辱,自己也沒有好下場,這些年來,一直生活在貧困潦倒之中,靠着親戚們的救濟艱難度日。上帝懲罰了她對你的背叛。”朋友對盧梭說。朋友本以爲盧梭聽到當初背叛自己的人落個悲慘下場後會感到高興,然而盧梭卻對他說:“我很難過,上帝不應該懲罰她。我這裏有一些錢,請你轉交給她,不要告訴她是我給的,以免她以爲我在羞辱她而拒絕。”

“你真的對艾麗爾沒有絲毫的怨恨嗎?當初,她可是讓你丟盡了臉。”朋友用質疑的語氣問。

“如果有怨恨,那也是30年以前的事兒,如果這些年我一直對她懷有怨恨,那我自己豈不是在怨恨中生活了30年,那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就像我提着一袋死老鼠去見你,那一路上聞着臭味的豈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