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九年級政治的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九年級政治的複習提綱(精品多篇)

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 篇一

1、我國爲什麼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①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

②我們國家要發展、要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鑑一切先進的東西,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也是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的需要。

③總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徵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2、我國怎樣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①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對所有國家開放,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要開放。

②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爲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③必須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④必須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鑑、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3、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係:

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基點。②對外開放是我國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獨立自主不等於閉關自守、盲目排外,對外開放不等於一切依賴外援。③對外開放的目的是增強我國獨立自主的能力。

4、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之一。

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其他特點: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佈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等。

我國對人口問題的對策及原因: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實現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意義:實現計劃生育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我國的環境問題有哪些?表現在許多方面(環境污染、生態失衡,例子略)。

我國的環境國情是什麼?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樂觀。

6、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我國資源國情是什麼?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

我國資源現狀存在的問題是什麼?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損失、浪費嚴重。

7、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及要求是什麼?

含義: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要求:它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應負的責任。

8、怎樣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①我們應堅持以人爲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使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②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現代化建設全過程中必須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

9、我們青少年學生能爲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做什麼?

①積極宣傳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法律法規及相關知識,做一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宣傳者。

②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倡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小事做起,比如節約用水、少開空調、垃圾分類、

九年級政治複習提綱 篇二

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

第一課 踏上強國之路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啓的改革開放是怎樣促發展的?

(1) 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2) 逐步建立、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3) 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羣衆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爲社會共識。

2、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騰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 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蹟,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

(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

(3)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到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已經成爲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國的騰飛證明了什麼道理?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4、爲什麼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1) 我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2) 進入新時代,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需要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向頑瘴痼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徵程。

(3)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4) 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5)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進、銳意進取、勤於探索、勇於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

5、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什麼?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6、爲什麼要堅持共享發展成果?

(1) 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

(2) 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蔘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羣衆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3)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黨的奮鬥目標。

(4) 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第二課 創新驅動發展

1、怎樣正確認識創新?

(1) 生活處處有創新。生活中的點滴創新不僅讓我們眼前爲之一亮,而且改變着我們對生活的慣常看法。

(2) 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3) 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

(4) 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

(5) 創新讓生活更美好。

2、爲什麼要堅持創新發展?

(1) 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

(2) 當前,創新已經成爲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3) 創新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爲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爲推動發展的第一軸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4) 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

(5) 國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羣衆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3、我國目前的科技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1) 成就: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2) 不足:從整體上看,仍然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中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需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4、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

(1) 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2) 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3) 必須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的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於創新的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於創新的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5、我國爲什麼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1) 一個民族創新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創新人才的培養。百年大計,教育爲本。

(2)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

(3) 教育寄託着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6、我國爲什麼要鼓勵萬衆創新?

(1) 每個人都是創新者,都向往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是創業者,都可以通過辛勤勞動爲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

(2) 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

(3) 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

(4) 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社,讓生活更美好。創新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尊重和認可,讓我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九年級政治總複習提綱資料 篇三

國情常識

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一)黨的地位

1、黨的地位: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力量,是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根本保證。

2、爲什麼中國共產黨成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源於她的先進性(表現)

這是因爲(1)三個代表: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黨的奮鬥目標:是謀求民族的獨立和復興、國家的繁榮和富強、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基本路線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變化及在世界舞臺上的中國形象:

①當今世界,中國是發展最快、變化的國家之一,②但我國還屬於發展中國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

2、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爲什麼說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的具體表現或基本特徵是什麼)?

①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②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③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所以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初級階段的含義:所謂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

初級階段的起止時間: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

5、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6、國家總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國家根本任務制定依據: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

7、我們應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

8、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

1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爲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11、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簡明概括爲“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制定的依據: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制定的出發點: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2、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含義: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位。13、爲什麼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

①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的。②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ƒ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14、改革的實質: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15、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6、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①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就要把“一箇中心”同“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17、爲什麼要進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國的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體制上的種。種弊端,②抑制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使經濟組織失去了應有的活力,③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爲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掃清障礙。實踐證明,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18、怎樣理解改革對我國社會發展的作用?(改革的意義。)

通過改革,⑴完善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給我國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⑵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⑶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地解放,國家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實踐證明,改革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19、改革性質: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0、爲什麼要進行對外開放?

①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要發展必須走向世界。②只有對外開放,才能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才能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緊跟新科技革命的發展潮流,追趕世界先進水平。③對外開放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21、我國對外開放包括“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種基本途徑。具體措施有:發展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創辦經濟z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到國外承包工程、辦企業等。

22、我們青少年應怎樣對待改革開放?

①我們每個人都應以主人翁的姿態對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正確對待改革給個人和家庭帶來的影響,爭做改革事業的擁護者、參與者和推動者。②我們青少年應樹立平等、開放、參與的國際意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爲將來參與我國對外開放事業做好充分準備。

單元 民主與法治 篇四

第三課 追求民主價值

1、爲什麼說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1)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的民主,它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是有生命力的。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徵。

(2)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3) 有事好商量,衆人的事情由衆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意義是什麼?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助於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繁榮富強。

3、我國實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1) 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

(2) 發展協商民主,推動人民內部各方面在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取得一致意見。

4、在我國,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1)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權力的根本途徑。

(2)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項制度強調通過充分協商,求同存異,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3)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一項獨具中國特色的實現民族平等、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4) 實行基層羣衆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礎。

5、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1) 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

(2) 民主決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

(3) 民主監督是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監督權的具體體現。

6、爲什麼要增強公民的民主意識?

(1)在現代社會,民主應該成爲公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一個國家和社會民主生活的質量和水平,與公民的民主意識密切相關。

(2)在我國,塑造現代公民,需要增強民主意識,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爲公民的自覺信仰,體現在日常言行中,成爲一種生活方式。

(3)增強我國公民的民主意識,有利於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證。

7、公民參與民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國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會貴任感和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分析判斷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觀的態度全面、深刻、辯證地看問題,立場正確、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和意見,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

8、公民應怎樣增強民主意識?

(1) 公民要自覺遵守憲法,始終按照憲法原則和精神參與民主生活。

(2) 公民要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的民主態度。

(3) 公民要通過依法參與公共事務,在實踐中逐步增強民主意識。

第四課 建設法治中國

1、爲什麼要選擇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夠爲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

(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

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的發展規律,程序正當,符合公平正義要求,維護個人的基本權利,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

(2)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的參與公共活動的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1) 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羣衆的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爲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4、什麼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麼?

(1) 含義: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授權,並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正確行使權力。

(2) 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範政府的行政權。

5、爲促進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個人分別應怎樣做?

(1) 政府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2) 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

6、怎樣建設法治政府?

必須依法行政,防範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7、爲什麼要厲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樣厲行法治?

(1) 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2) 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

(3) 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 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

9、怎樣正確認識法治與德治的關係?

(1) 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

(2) 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3) 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九年級政治複習提綱 篇五

1、如何打破交往中的尷尬與難堪?

答:(1)尋找共同的愛好(2)保持自然大方,真誠友善的微笑(3)友好和善地打招呼,主動寒暄(4)適時恰到好處地讚美他人(5)叫出對方的名字使對方感到關係融洽

2、談談你對微笑的理解。微笑在交往中有什麼重要意義?

答:(1)微笑在臉上,其本源卻在內心(2)愛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可以打開心靈的迷宮(3)微笑是一種無聲的親切的語言。(4)微笑是一種無聲的動人的音樂(5)微笑是人類一種高尚的表情(6)微笑永遠是生活裏明亮的陽光

3、幽默在人際交往中有什麼重要意義?

答:(1)幽默是一種機智和友善,可以輕易地使人際關係潤滑起來。(2)幽默是一種特殊的情緒表現,可以淡化人的消極情緒。(3)幽默是一種人生態度,它能在面臨困境時減輕精神和心理壓力,在與幽默的人相處會感到輕鬆、愉快、和諧和友好。(4)幽默還是信任之橋的建設者。幽默可以縮短人際交往的心理距離。

4、寬容有什麼重要意義?(爲什麼需要寬容?)

答:(1)同學之間性格不同,特點各異,要想和睦相處,首先需要大家都有一顆包容之心,學會寬容。(2)寬容其實是一種心態,一種不苛求、不極端、不任性的健康心理。寬容並非饒恕,它的意義遠比饒恕一個人的錯誤來得寬廣和深遠。寬容的背後是一顆仁愛之心。(3)寬容是打開人與人之間和解之門的鑰匙,它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修養。寬容能使人際交往變得輕鬆,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5、爲什麼說寬容是有原則的?(怎樣做到寬容講原則?)

答:寬容是一種美德,生活中需要寬容。然而,寬容並不意味着是非不分、愛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寬容是有原則的,應講究一定的策略。第一,寬容表現爲寬厚、容忍,不與他人計較,這是人的素養的體現。第二,寬容並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讓,因爲事情有大小之分。第三,對待生活中的“壞人”“惡人”,不能盲目遷就。第四,要區分有意的與無意的。

6、爲什麼交往中需要真心待人?

答:交往需要技巧,但更需要真心付出。不管什麼時候,真情都比技巧高尚;或者說,真心待人乃是人際交往的技巧。真心待人,付出真情,你就達到了“無招勝有招”的至高境界。只要你真情付出,你就會擁有一份溫暖的友誼。

7、怎樣贏得友誼呢?(怎樣做才能獲得同學友誼?)

答:(1)以真誠換取友誼。(2)以熱情培養友誼。(3)以寬容維護友誼。(4)以原則純化友誼。

單元 文明與家園 篇六

第五課 守望精神家園

1、中華文化的形成

各族人民團結互助,相互學習,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共同開發建設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2、中華文化的內容及特點

(1) 內容: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等等。

(2) 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3、中華優秀文化的價值和作用

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4、中華文化爲什麼能夠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新時代,怎樣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6、爲什麼要堅定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1)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 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

7、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來自哪裏?

(1) 不僅來自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澱、傳承與創新、發展,更來自於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生機,來自於實現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優秀、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力量,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怎樣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1) 夯實優秀傳統文化根基,薪火相傳,代代守護。

(2) 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中與時俱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3) 跨越時空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交流互鑑中豐富發展。

9、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性

(1)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着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誌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

(2) 中華傳統美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

(3) 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爲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爲一種道德文化的遺傳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

10、青少年應該如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1) 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

(2) 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

11、爲什麼要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民族誌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 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繫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鬥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爲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不竭精神動力。

12、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及特點

(1) 內涵:中華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 特點: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着不同的表現,並隨着時代進步不斷豐富和發展。

13、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 表現在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捨生忘死、前仆後繼。

(2) 表現在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爲、扶危濟困、無私奉獻。

(3) 表現在日常學習工作中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

14、如何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

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

1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是什麼?

(1)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

(2)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

(3)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16、爲什麼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我們必然堅守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又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2)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着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

17、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

(2) 青少年要自覺做到勤於學習、敏於思考,注重修養、勇於實踐,明辨是非、善於選擇,認真做事、踏實做人。

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

1、我國人口的現狀及其特點

(1) 現狀: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

(2) 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

(3) 新的特點:人口增速趨緩、出生率低、老齡化加劇、男女性別比失衡、城鄉分佈不均衡、“獨生子女”社會問題凸顯等。

2、我國爲什麼必須長期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1)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問題加重了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2) 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口衆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會根本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係不會根本改變。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必須長期堅持。

(3) 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3、我國爲什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

(1) 生育要有計劃,但計劃並非一成不變,而要隨着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

(2) 我國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就是爲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4、我國的資源形勢是怎樣的?(現狀及其特點)

(1) 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

(2) 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依靠消耗大量資源換取經濟發展的現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污染和破壞都很嚴重。我國的資源形勢非常嚴峻。

5、爲什麼要合理利用、保護和開發資源?

(1)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2) 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利用和無節制消耗,必然導致資源的枯竭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的空間和後勁也會越來越小。

(3) 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不能走西方工業化的老路,必須探索符合國情的利用、保護和開發資源的新路。

6、我國的環境形勢是什麼?

當前我國環境形勢不容樂觀。

7、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加上工業化進程加快、資源短缺、人口基數大等問題所產生的多重疊加效應,使得我國環境問題愈加嚴重。

8、爲什麼要關愛和保護環境?

(1) 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

(3) 人類關愛和保護環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視和破壞環境就是走向自我毀滅。

9、我國爲什麼要轉變發展方式?

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非常突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才能得到解決。

10、如何解決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11、爲什麼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 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

(2) 自然爲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作爲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爲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

(3) 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

(4) 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於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1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1) 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爲基礎,以自然規律爲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爲目標。

(2)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清;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13、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

(1)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

(2) 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羣衆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爲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羣衆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

(3) 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原則,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爲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

(4) 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5)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

14、走綠色發展道路的必要性

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單元 和諧與夢想 篇七

第七課 中華一家親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民族分佈特點:以漢族爲主體,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2、在我國,民族平等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 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異,都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具有同等的社會地位。

(2) 各民族在國家和社會生活各領域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相同的法定義務。

3、爲什麼要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

(1) 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

(2) 我國各民族在數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

(3) 我國各民族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克服種。種困難和艱險,頂住種。種壓力和挑戰,追求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4) 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各族人民只有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鬥,偉大的祖國才能繁榮發展。

4、爲什麼要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必由之路。

5、爲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國家採取了哪些措施?

(1) 經濟社會:長期以來,黨和國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2) 社會民生:國家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教育,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初步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從而促進民族關係更加融洽,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羣衆有更多的獲得感。

(3) 民族文化:國家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創新和發展工作,積極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使少數民族文化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

6、怎樣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

(1) 反對分裂,就要維護國家統一、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2) 反對分裂,就要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動,尤其要堅決反對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動。

(3) 反對分裂,就要維護國家安全。

(4) 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7、怎樣正確認識民族分裂活動?

(1) 分裂會導致社會動盪、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各族人民就會遭殃。

(2) 任何企圖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歷史罪人。

(3) 一切破壞民族團結、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爲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8、爲什麼要維護國家安全?

(1) 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

(2) 國泰民安是人民羣衆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

(3)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家安全和發展環境複雜多變,未來一個時期又是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期,我們要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要自覺地維護國家安全。

9、“一國兩制”的含義

“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一個國家”,是指中國是統一的國家,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兩種制度”是指在堅持一箇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實行高度自治。

10、怎樣才能繼續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

11、爲什麼要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1)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和神聖職責,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的重大原則問題。

(2) 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箇中國。

(3)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

12、怎樣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

(1) “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2) 一箇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必須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

(3) 兩岸同胞多走動、多交流、多溝通,增進理解、信任,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八課 中國人 中國夢

1、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什麼?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2、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實現的歷史性跨越指的是什麼?

由貧困到溫飽,再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3、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

(1) 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 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4、爲什麼要實現中國夢?

(1) 中國夢反映了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夙願,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走向,指明瞭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2)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5、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着什麼?

(1)意味着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3)意味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髮展,爲促進世界各國的發展和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7、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8、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兩個階段的奮鬥目標

(1) 從2020年到 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 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9、怎樣實現中國夢?

(1)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2)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3)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

(4)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10、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氣源自哪裏?

(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站★√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 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讓中國人更加自信。

11、怎樣做自信的中國人?

(1) 自信的中國人對國家有認同。

(2) 自信的中國人對文化有底氣。

(3) 自信的中國人對發展有信心。

(4) 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和價值觀念的衝突,我們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開放包容的心態。

(5) 自信的中國人既是夢想家又是實幹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求真務實,既要滿懷激情又要鍥而不捨。

(6) 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