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七年級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七年級荷葉母親教學反思

《荷葉母親》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都以親情爲主題,寫出親情的真摯。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荷葉母親教學反思,望大家喜歡。

七年級荷葉母親教學反思範文一

荷葉,蓮花的葉子。文題之所以用“荷葉母親”,是因爲文中作者借雨中荷葉爲紅蓮遮風擋雨的情景書寫心中的感觸,抒發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文章語言清新自然,雋永淡雅,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以前教課,我都是採用解題、瞭解作者、梳理情節、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等傳統教學模式,講得多,分析細,結果往往是老師累、學生煩、效果很差。

在講授《荷葉母親》這節課時,我決心把課堂交給學生,按照“朗讀——探究——發現”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探究詩文的構思美,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

新課程強調學生要“讀”,朗讀、誦讀、默讀、精讀……總之要多讀。在課堂上,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運用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藉助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詩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叩擊學生的心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受到語言文字表達情意的表現力,又提高審美情趣。

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從而清楚地認識借物抒情的寫法。在課堂上學生動腦還動手,運用同類寫法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抒發對母親的愛。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的角色轉變成了組織者、引導者、啓發者,要求盡最大可能尊重學生學習的個性。這堂課之後,我自己覺的輕鬆,學生也學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爲教育者,要跟上時代步伐,轉變教學觀念,使教與學成爲一種生命的活力。

七年級荷葉母親教學反思範文二

《荷葉母親》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的幾篇文章都以親情爲主題,寫出親情的真摯。《荷葉 母親》,這是一篇借景寫人,託荷贊母的散文。文題之所以用“荷葉母親”,是因爲文中作者借雨中荷葉爲紅蓮遮風擋雨的情景書寫心中的感觸,抒發對母親的感激熱愛之情。文章語言清新自然,雋永淡雅,顯示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講授《荷葉母親》這節課時,我按照“初讀感知——品讀悟情——抒寫感恩”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體會濃深的母子深情。

首先,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荷葉荷花的簡筆畫圖片,然後問學生由圖片會想到什麼詩句或者想到什麼話語,從而引入課題,介紹冰心。

接着讓學生聽錄音朗讀,注意把握字音、語調、節奏、情感。聽完之後交流感受。在學生交流感受這一環節,有一些預習比較充分的學生還談到了對主旨句的理解,但是這隻限於個別學生而已。由於把握不準時間,讓學生天馬行空扯遠了。所以導致在進入第三環節“品讀美文,體悟情感”時,有些內容重複分析以至於花費了不少時間。

我是用下午的第三節課,由於擔心拖堂,會造成學生的急躁不安,影響課堂效果,於是把學生讀書的時間縮短了。這一做法,我覺得違背了學生的學習意願,應該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自己悟,這不僅把讀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我發現能力。

而我覺得本節課比較成功之處在於:

讓學生在品讀語言的過程中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體會詩歌中的濃濃母子深情。明白借物寫人的寫法。學以致用,課的最後環節設計讓學生“抒寫詩句,感恩母親”在他們動手寫一寫母親時,放音樂背景《燭光裏的媽媽》渲染情境,讓學生抒寫對母親的感激和讚美之情。在這一環節,用不到5分鐘的時間,大多數學生都能寫出幾句優美的詩句來歌頌母親。

在以後的路途中,肯定還會有失誤和不足,希望各位同仁能給予幫助和批評指正。

七年級荷葉母親教學反思範文三

本堂課的教學設計基本符合散文詩的文體特點,以品析爲主,以對學生的語言訓練爲基礎,教學目標完成情況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現總結如下:

一、與學生互動不夠。課前我與學生的溝通較少,因此敢於主動發言的同學不多。而對於回答問題的同學,我沒有及時地予以鼓勵,造成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二、對學生的誦讀指導不夠充分。在我範讀的時候,應該提示學生有意識地模仿我的語速、語調,再結合對課文的初步理解朗讀一遍,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走進文本。本文是要求背誦的篇目,課堂上應反覆誦讀,課文的主旨段在品析之後可要求學生背誦下來,其餘段落可選背。

三、課文集美環節形式大於內容。此環節本來是要求找出文中直接描寫紅蓮的段落,從中選句子,形成一篇先描寫後抒情的微型美文。我提示學生可以找與環境、心情、紅蓮情狀相關的語句,範圍太大,學生反而不好把握,其實只要找出能體現本文主旨也就是直接描寫紅蓮的句子就可以了。

四、課文品析不夠深入,變式較少。我指導學生從煉字用詞、修辭手法、情感表達、寫作手法等方面品析課文,讓他們找出自己欣賞的語句,朗讀並說出其妙處。顯然,這種做法並不符合七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教師應給出示例,讓學生掌握賞析文字的方法,也可採取替換式,讓學生感受本文典雅優美的意境。同時,不要囿於單純的文字賞析,也可從本文象徵手法的妙用、三條線索之美、託物言志的作用等方面入手,使學生深入文本。

課堂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雖然有不少瑕疵,但是在評課老師的批評分析中,也讓我逐漸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出口,從而避免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再出現類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