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長城》教學反思 篇一

作爲老師,都清楚長城與運河是用血淚築成,這一課給予學生是一種忘卻,是一種感謝,是一種欣賞,是一種享受……所以,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就應該讓學生讀,讓學生誦,讓長城、運河成爲學生心中的一個“美”點。

另外,這一課還給着學生一種期待,那就是在飛機上看長城、看運河,這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感受到的,雖然課本上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提供了兩幅非常美的圖片,但那空中拍攝其實也給學生一種期待。因此,在教學中,我個人認爲,老師要用這兩種期待來引導學生讀,引導學生誦,因爲學生的期待,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大腦尋找、研究、珍藏祖先的奇蹟。

擁有這種期待的憑藉就是引導學生與學生對話。比對引導學生與古老的長城對話,他們就能夠發現長城的“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就能夠知道萬里長城的“萬里”是何意,要述說中,就能夠明白祖先創造這個奇蹟的過程。飛上藍天,看到那美麗的“綢帶”,你不想擁有它嗎?你不想把它放在自己的心中?學生想了,那肯定就會有着親切的交流,就會產生那動人的詩篇,理解那人間奇蹟。

大聲朗讀、高聲背誦,讓學生用心與長城、運河對話,他們就會自動產生一種自豪。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那是非常人文性的。它與自然形成的奇蹟不同,因爲大自然的創造與人的創造那是不同的美。對話之中,其實也是讓學生感受這種不同。

這一課還有着寫的任務,就是看圖寫話,把圖變文,這也是對話成功與否的反映。

這篇文章只是爲學生列出我們祖先創造的兩個人間奇蹟,其實我們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蹟非常多,課後的第5題的設計就是讓學生去尋找,去積累,當然也是引導學生續着這首詩寫着尋找的靈感。

《長城》教學設計及教後反思 篇二

一、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自學法、講授法、觀察法

四、教學準備:

錄音機、教材錄音帶、幻燈片、掛圖。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教學內容: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並學習課文一、二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出示第一幅圖,

(1)說說這幅圖是從什麼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麼?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麼?

(3)小組討論,並說說。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麼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繫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 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牆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各指什麼地方?

四、鞏固練習。

(1)複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一個句子,說說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變化?

4、學生髮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1)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2)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6、全班齊讀。

7、討論:爲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是個偉大的奇蹟”?

三、總結學習體會。

1、感情去朗讀課文。

2、談談你的體會。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

板書設計:

2 長 城

遠景:像一條長龍

城牆------很寬

近景:高大堅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臺-------互相呼應

長城聯想:凝結着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歷史地位:偉大奇蹟

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學反思 篇三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着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

首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後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裏”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對於這一段的處理,我覺得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於是我採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託,在這個依託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擡”“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啓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擡手扛着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擡着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着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裏噙着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長城》教學反思 篇四

內容摘要: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如果只注意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就只做到了一半。”葉老先生的話十分明確地闡明瞭什麼是略讀和略讀的作用。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那麼,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它的教學特點,展示它應有的風采呢?

【主題詞】審視略讀教學策略評價

在語文教學中,略讀課文教學是一片被忽略的角落。由於衆多原因,便出現了兩種傾向,要麼與精讀課文的教學沒有什麼區別,字詞句段、篇章結構,面面俱到、精雕細琢;要麼就輕描淡寫、囫圇吞棗,一讀帶過,學生根本沒有留下什麼印象。那麼,略讀課文教學的目的及意義何在?教學中如何體現它的教學特點,展示它應有的風采呢?下面結合北京市課改實驗教材語文第八冊第12課《北京的長城》,對“略讀課文”的教學談幾點我的粗淺認識。

(一)擺正其地位,重新審視“略讀”。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略讀課文一般都排在本單元的最後,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讓略讀課文發揮總結與延伸的作用。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每個單元雖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組成,它們相對獨立但又互有關聯,作爲一個整體存在,教學中不能彼此孤立,應該瞻前顧後,有機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單元最後的略讀課文,就應該發揮承上啓下的作用。

那麼,什麼是略讀?《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提出有關略讀的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課文內容上做到:粗知大意,增長見識,有所感悟。方法上做到:要求自讀自悟爲主,教師更加放手。目的上做到:訓練學生略讀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用到略讀課文上,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

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鉅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學生在校或他日走出校之後,爲了需要與興趣,須在課本或選文以外閱讀其他的書籍文章,這種閱讀都是適用的。使學生在這方面打定根基,養成習慣,全在於語文課的略讀教學。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二)依據“粗放、應用、自主”三原則,制定略讀課文教學策略。

1、教學目標求“簡”。

過高、過全、過細的目標導致教學結果是“魚與熊掌無法兼得。”我們要求略讀課文中將目標精簡,抓住重點,展現閱讀的增量,將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住就可以了。因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們應該認真研究精讀課文,從精讀課文中提煉,從而準確制定教學目標。例如教學略讀課文《北京的長城》這課時,我先讓學生回顧了這一單元所學的課文。從總結中學生知道:這一單元以寫景爲主,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描述。接着根據學生的信息,我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把它的目標定位在:(1)課文講了北京的哪兩處有特色的長城?(2)它們各有什麼特點,找到相應的語句畫下來。(3)作者用什麼樣的寫作方法把這一特點寫清楚的?這樣一來,學生完全可以在這幾個問題的引領下自主學習課文。

2、教學流程求“粗”。

略讀課的設計應以大板塊、大框架的設計爲主,避免精讀課的線性設計,教學流程不宜過細過精,要給學生留出整塊的自主閱讀的時間。根據不同的文體我們可以採取合作探究式、質疑求解式、重點閱讀式、自測互評式等。例如在教學《北京的長城》時我便選擇重點閱讀式。即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然後圍繞重點內容合作學習,交流收穫。其基本的教學步驟如下:(1)自讀課文,瞭解大意。(2)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3)圍繞重點合作學習,彙報收穫。(4)積累或向課外擴展延伸(視課文特點安排)。

教學環節:

一、播放課件引入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預習檢測,粗知大意。

四、圍繞“自學提示”,小組合作,深入學習。

五、彙報交流,學法實踐。

六、總結提升,拓展交流:蒐集有關長城的影像及資料,召開交流會。

3、教學方法求“放”。

略讀課文的教學應當是教略,學要豐;教略,而學不略。傳統的略讀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教師佈置,學生完成。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是別人給予的,他沒有嚐到自主學習的樂趣,也沒有形成真正的學習能力。順應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師應放開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形成潛在的以及可見的學習能力。但這“放”也是有尺度的。

(1)捨得放手,自讀自悟時間要“足”。

略讀課文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更應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應該強調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給予點撥指導,從而真正把讀書時間交還給學生。

(2)亦扶亦放,語文實踐重“法”。

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它不只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應該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授之以法,循法而學,將精讀教學中習得的閱讀方法應用於略讀中。例如在教學這一課時,問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後引導學生學習了“司馬臺長城”的特點,而“八達嶺長城”的特點放手讓學生來大膽的交流,談自己的想法。這樣既引導學生尋找準確文本的着力點,使教學重點難點突出、集中,又把學生請到了舞臺中間,把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用於閱讀實踐,逐步提高自學能力。

(3)放中有引,精處需“雕琢”。

雖然說略讀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則略讀就成了“泛讀”,有效性就降低了。葉聖陶先生說過:“略讀的略字,一半就教師的指導而言:還是要指導,但是隻須提綱挈領,不必纖悉不遺,所以叫略;一半就學生的功夫而言:還是要像精讀那樣仔細咬嚼,但是精讀時候出於努力鑽研,從困勉達到解悟,略讀時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會隨機肆應,所以叫做略。”只是受教學時間的限制,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們需要反覆斟酌,尋找準確的着力點,從而使★★力氣真正花在刀刃上。比如略讀課文中的重點、精彩之處,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通過有層次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感染與語言感悟上也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如當學生說到長城“險”的特點時,我緊接着問:“你是從哪看出來的?”學生肯定會找到這樣的句子。“天梯高達100米,傾斜度爲85度,幾乎垂直最窄處只能容腳。”或是“天梯細如線,薄如刃,陡如立。”緊接着我又追問:“輕聲地讀讀,給你的感受是什麼?作者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學生會很快的讀一讀,不難發現列數字、打比方的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

4、課外拓展注重“用”。

“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能夠自主獨立閱讀,是略讀課文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基於此,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應以教材爲拓展點,內引外聯,根據不同課文主題,進行有效的拓展閱讀。因此在這節課後,我爲學學生提供了《慕田峪觀雲海》的文本資料,這次可真正是學生用課上的所學來自己閱讀了。

而閱讀教學還不可丟的是積累。積累是理解和表達的橋樑,略讀課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教學略讀課文,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大量貯存語言信息,積累語言材料。如我在教後的每一課作業中都設置“句詞小天地”的項目。

(三)更加註重評價

恰到好處的評價會對課堂和學生的理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不但要善於對學生進行評價,特別是學生學習方法的評價,如果點撥的妙,不但使學生迅速地掌握方法,而且還會使學生大大增強自學的興趣。同時,教師更要善於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的成敗得失,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賞析水平。所以說,略讀課文的教學,評價不但不能略,還應更加科學系統地引入和運用評價體系。

總而言之,“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纔是應用,”略讀教學充分體現了教是爲了不教的教學思想。因此在略讀教學中我們應該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略”中有“精”。這樣,利用略讀課文就可以實現教材的編寫意圖;利用略讀課文爲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成爲學習的主體;利用略讀課文才能有希望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境界,真正提高略讀課文教學的有效性,展示略讀課文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