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簡介新版(新版多篇)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簡介新版(新版多篇)

安徽冬至的習俗盤點 篇一

一、吃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麪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麪,纔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二、喝老母雞湯

冬至宣告寒冬的真正來臨。除了吃冬至面,喝老母雞湯也是多少年傳下來的習慣,因爲中國有冬至進補的習慣〔〕,老雞湯則一直被大家認爲營養豐富,不過現在條件好了,老母雞湯也不再是冬至才能喝上的稀罕東西。但合肥人還是保留着冬至喝老母雞湯的習慣。

三、吃南瓜粑粑

南瓜粑粑的做法很簡單,將南瓜去皮去瓤後洗淨切塊;再放入鍋內,加水少許,煮熟後搗爛成泥狀;將南瓜泥內加入蔥妻末、精鹽、米粉,拌勻;手上沾點水,用右手掌平伸挖一坨南瓜泥,然後左手配合;把南瓜泥捏成手掌大小約3釐米厚的粑粑狀,入籠旺火蒸熟……

四、吃南瓜餅

南瓜去皮,去心、籽後切成片狀,放在籠內蒸熟。然後壓幹水分,加入白糖、麪粉和勻,成圓餅形粘上面包糠,放入油鍋內炸制,待熟呈金黃色即可。

五、吃南瓜糊

將老南瓜洗淨,切塊放鍋裏煮至爛熟,再加以麪粉攪拌成糊狀,煮沸後即可吃。從醫學和營養學角度講,南瓜糊香甜可口,暖胃熱身,價格又便宜,是很適宜的食物。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簡介 篇二

關於立冬吃餃子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餃子來源於“交子之時”,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則是秋冬季節之交,因此“交子之時”都要吃餃子。

第二種說法:餃子的外形和耳朵很像,人們認爲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立冬吃餃子是北方地區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立冬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包餃子。

餃子的餡料更是多種多樣,有豬肉白菜餡、羊肉餡、牛肉餡等,還要蘸醋加蒜吃,別有一番風味。

雲南會澤冬至習俗 篇三

古代的會澤,老百姓是怎樣過冬至的?《東川府志》“風俗”一節中是這樣記載的:“長至(即冬至)各以餈餌餅相饋。”可以看出,冬至這一天,人們爲了慶賀一個新的週期的開始,互相慶賀,以餈粑、餌塊作爲禮品,互相贈送,久而久之,餈粑和餌塊就成爲會澤冬至時節的主要食品,充分體現了當地少數民族的飲食特點。

另外,會澤是一個移民城,江南一帶的移民也會把原發地冬至的飲食習俗帶到會澤,故冬至這一天還有食餛飩和狗肉的習俗。舊時,會澤城肉及近郊都有冬季食狗肉的習慣,特別是冬至節,幾個朋友相約,殺一條狗後,於園子中挖一土竈,用挖泥寨的土陶沙鍋進行烹煮。

在會澤,狗肉一般不在室肉烹煮,人們認爲,狗肉氣性大,室肉煮沸,容易厭惡人或事,不太吉利。可在屋外用土陶煮的狗肉,原汁原味,芳香四溢,實爲冬令進補之佳品。

在會澤,冬至食用餈粑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一進入冬季,稻子收割了,正如《清嘉錄》所述:“入臘,聚鄉村男婦,併力舂米,藏之廩舍,經歲不蛀壞,謂之冬春米。”此時所舂之米,不但有粳米,也有糯米。

另外,與會澤相鄰的巧家,氣候炎熱,進入冬季,正是甘蔗收割,開榨榨取新糖的時節,以上所舂的新糯米及新榨的紅糖,都爲冬至節的餈粑製作創造了條件。

人們將糯谷用碓舂成米後,將糯米用水浸泡,上甑蒸熟置於石碓中,用石杵舂成糊狀,做成圓形之狀,人們稱此爲餈粑,將餈粑放在鐺鍋中炕熟,置於炒熟的黃豆沫中,淋上巧家新糖的糖稀,就可食用,糯米清香糯軟,黃豆沫和紅糖甜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