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富饒的西沙羣島課文(精彩多篇)

富饒的西沙羣島課文(精彩多篇)

富饒的西沙羣島課文原文及反思 篇一

富饒的西沙羣島課文原文

西沙羣島是南海上的一羣島嶼,是我國的海防前哨。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着。因爲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蔘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大龍是全身披甲,划過來,划過去,樣子挺威武。

魚成羣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有的全部佈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着一簇紅纓,好看極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遊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刺兒,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

海灘上有揀不完的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龜了。每年四五月間,龐大的海龜成羣爬到沙灘上來產卵。漁業工人把海龜翻一個身,它就四腳朝天,沒法逃跑了。

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樹林裏棲息着各種海鳥。遍地都是鳥蛋。樹下堆積着一層厚厚的鳥糞,這是非常寶貴的肥料。

島上的英雄兒女日夜守衛着祖國的南大門。隨着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可愛的西沙羣島必將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富饒。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

最近,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篇課文,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瞭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由於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組圖片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讀”爲主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正是由於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這一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進入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最佳狀態。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我緊接着提出要求:“這麼好的地方,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請大家打開書,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課文中,孩子們開始興趣高昂地讀起課文來,有的同學讀完一遍,還情不自禁地讀第二遍。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重點展現西沙羣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着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讀,是學生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全國小語理事會理事長崔巒強調:“一定要把課文讀對、讀通、讀順、讀好。”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理解課文的前提。因此在這次教學中,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聽讀、初讀、速讀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做到將課文讀對;在熟讀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在精讀、理解的過程中,又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和朗讀內容指導學生將課文讀好。在這樣有目的、有層次地閱讀指導中,學生逐步學會了讀書。

當然,我的這次教學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兩點:

1、沒有將本課時的教學內容講授完整。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對學生情況把握的不準,導致這一課時的個別環節用時較長,特別是請兩個人單獨讀寫魚兒的段落,太浪費時間了。

2、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成爲一種資源的浪費,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充分地認識到自己還應繼續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鑽研教學方法,潛心搞好教學研究,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富饒的西沙羣島課文原文及反思 篇二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別在當前,更是對學生進行“熱愛藍色國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圍繞題眼“富饒”展開,行文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羣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且具體。教學本課應充分抓住以上有利因素,做到兩個突破:突破句羣語段中句子之間的結構特色和邏輯關係,使題眼具體化;突破句型句式的修辭特色和表意功能,揭示文中蘊含的深刻思想性。同時,又要做到兩個突出:突出“大綱”要求的中年級以段的教學爲重點;突出語文教學以語言訓練爲重點。

一、橫向抓句羣,悟出規律

段的訓練是中年級的訓練重點,憑藉本課句羣種類多,結構典型的有利條件,進行句羣結構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其特徵,掌握由句子——句羣——段落的組合規律,明確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培養學生讀書時,能利用句羣判斷、理清文章脈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作文時,採用各種句羣的'表意功能,寫好片斷。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總——分——總句羣,屬總分句羣的一種。總分句羣是表達一個意思時,採用總解說和分開說相結合的一種方法。總解說給人整體印象,分開說讓人信服,加深印象。

這種句羣,總說句是句羣中心意思所在,分開說的句子都是對準總說的句子展開的,其形式有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總分總,分總分等,分句間用分號隔開。全文的段落安排也是總分總結構,是總分句羣的放大和拓展。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並列句羣。並列句羣有時雖然是分別寫了不同的事物,但必須有一條暗線串着,即要同屬一定的意義範圍。如第一自然段,分別寫珊瑚、海蔘、大龍蝦,這些動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

第五自然段分別寫了貝殼和海龜,它們同在海灘上。文中第二、六自然段是因果句羣,因果句羣是用來表達事物的產生、存在、發展、變化或消失的原因和結果的,兩部分必須是對應和統一的,要符合科學、邏輯、常理、客觀。其結構順序有先因後果和先果後因,句羣有的有關聯詞在句首。運用因果句羣說明道理、觀點、現象、情況,能讓人信服、清楚、明白。

二、點上抓語句,引導遷移

1、把概括性句子寫具體。

(1)“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多樣,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總述句,隨後從貝殼的大孝顏色、形狀、姿態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

(2)“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着。”“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是靜態的概括的描寫,其後補充具體的顏色,並寫成動態,句中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就具體、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教學比喻句不要只滿足認得什麼像什麼,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纔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形狀,而把“西沙羣島”比喻成“南大門”,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意義和作用。

3、運用誇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教學時要指出:兩句都從“密度”的“高”進行誇張,說明數量的多。同時,要告訴學生,誇張要注意可信的“度”。對以上重點句的教學,要講清特色,教給方法,引導靈活遷移,切不可只滿足於機械的模仿。

富饒的西沙羣島課文原文及反思 篇三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22課,描寫了我國南海西沙羣島優美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課文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好教材。教學本課,我主要抓住中心句,讓學生通過讀、看、說、想,從兩大方面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注重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積累詞語,練習說話。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麼幾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纔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西沙羣島的距離,我在整堂課上創設了去西沙羣島旅遊觀光的情境,以生動的導語貫穿整堂課。如開頭“今天我們要去遙遠的西沙羣島遊玩,作好準備,我們出發了”,初讀課文時,指出“下面我們該去了解一下西沙羣島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學習“海水”部分時,我說:“ 此時此刻,我們就站在西沙羣島的大海邊,這就是西沙羣島的海水,你感覺海水怎麼樣呢?”學習“海底”部分時,我又說:“每個地方都很美,讓我們穿上潛水衣,潛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尋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這樣的情境創設很能吸引三年級的國小生,課堂上他們對西沙羣島始終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拉近學生與西沙羣島的距離

課堂教學中我從解題入手,在祖國的南海邊有個西沙羣島,你們想了解它嗎?隨後我先爲同學們播放一段事前準備好的西沙羣島的風景視頻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接着我又藉助網絡資料將西沙羣島的位置和大小呈現給孩子,這是怎樣的一個羣島呢?於是讓孩子在老師的充滿激情的範讀聲中初步感知西沙羣島,隨後是初讀,總體感受西沙羣島的特點,找出課文的中心句——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三、深入研讀3、4兩段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堂課我主要是讓學生學習3、4兩段,所以我就對學生說:“這節課就讓我們潛入神祕的海底,去感悟西沙羣島的富饒。說說你在海底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讀文後找出:珊瑚、海蔘、大龍蝦、魚。我又說:“再去讀讀你看到的珊瑚、海蔘、大龍蝦、魚分別是怎樣的?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它的特點嗎?”這一板塊通過學生的不同形式的讀,來表達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在讓學生研讀的同時,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重點展現西沙羣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着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問難。例如,學生提出:我不明白漁業工人爲什麼要把海龜翻一個身?爲什麼人們說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我都巧妙地通過呈現多媒體,機智地使問題由難變易了。

五、抓住語言訓練點

語文課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體會感受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課中,我利用文本的特點抓了幾個比較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如第二小節中我安排了 “因爲 ……所以……”和西沙羣島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爲……”句式訓練以及其它的語言訓練點。如學習海島這一部分的時候,順勢進行保護鳥類的環保教育。最後讓學生飽含激情地朗讀最後一段,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昇華。

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認爲:“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心理學研究證明,國小生的心理髮展正處於想象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如果在這個時候採用適當的手段進行經常性的訓練,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永恆的主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很注重課件的適時使用,注重不能用過多的形象的畫面代替學生的想象,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學習海灘一段,我讓學生閉眼想象,想象海灘上有什麼,有的孩子說看到了美麗的貝殼,有的說看到了漁業工人在翻龐大的海龜,有的說看到了一羣小朋友在海灘上撿貝克。當我讓孩子想象千奇百怪的貝殼是什麼樣時,孩子們的回答又是讓我一陣驚喜。有說像喇叭一樣的貝殼,有說像蘑菇一樣的貝殼,有說像花裙子一樣的貝克。孩子們在放飛自己想象的同時,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

七、注重知識點的滲透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魚成羣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這句話時,我告訴學生:這一句話放在整段的開頭,我們叫它總起句,又叫中心句。這四段文字,語言美是一個特點,在寫作上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圍繞中心句把話寫完整,寫具體了,接下來,我們就仿照這種寫法來個小練筆。

整堂課我和學生配合得比較默契,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爲引領者。我讓學生自己來讀。從不斷的讀中,學生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然後自己來講,把自己讀懂的拿出來跟大家一起來交流,這樣可以取長補短。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爲也還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教師的課堂組織語言不夠精煉,時間的把握不夠好,出現前鬆後緊現象。語文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朗讀,以讀促悟。而由於自己整個教學安排時間不夠合理,以至於到後來有些朗讀內容只能一讀帶過,沒有真正起到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