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第二批主題教育專題黨課:以“四下基層”讓主題教育接地氣順民意促發展

第二批主題教育專題黨課:以“四下基層”讓主題教育接地氣順民意促發展

第二批主題教育專題黨課:以“四下基層”讓

主題教育接地氣順民意促發展

同志們:

當下,第二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如火如荼開展,作爲第二批主題教育的重要抓手,“四下基層”正被不斷學習推廣、深化運用,成爲密切聯繫羣衆、走好新時代羣衆路線的重要法寶。新時代新徵程上,廣大黨員幹部傳承弘揚“四下基層”的優良傳統,務必要“避虛就實”,真正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堅持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拿出下基層應有的拼勁、闖勁、韌勁,更好在具體行動中把握機遇、在不懈奮鬥中破解難題、在真抓實幹中推動發展。下面,我就“四下基層”怎麼看、怎麼學、怎麼幹的問題與大家交流探討一下。

一、提高思想認識,準確把握“四下基層”怎麼看的問題

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四下基層”是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大力倡導並身體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四下基層”重在“下”、貴在“效”,其核心要求與主題教育重點措施高度吻合。把“四下基層”作爲主題教育重要抓手,突出“下”、注重“效”,以實幹業績推動發展、取信於民,就能讓羣衆真切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風貌。

(一)從“國之大者”看“四下基層”,大家要深刻認到,這是黨中央適應發展形勢變化作出的工作安排。習近平總書記教導我們,要胸懷“國之大者”,學會從政治上看問題。黨中央部署的每項工作都是經過反覆研究的;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地方工作,也不是隨隨便便、想批就批,而是立足全局來考慮的。舉個例子,2014年的時候,中央召開了建國以來第四次民族工作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會議召開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專門對赤溪畲族村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等於間接告訴全國的老百姓,正確的道路是什麼樣子。這次中央提出學習推廣“四下基層”,也有它的時代背景。相信大家也都感覺到了,今年掙錢特別難,一來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背後搞“小動作”,限制我們出口;二來是國內市場需求不旺,很多東西都賣不動。這就導致基層的矛盾和問題有所增加,一些老百姓對黨的方針政策信心不足,各級政府也迫切需要掌握新的情況,對政策作些適度的調整。這種情況下,發動幹部多到基層去,做好羣衆的思想工作,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同時把新的情況反映上來,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很有必要。中央提出學習推廣“四下基層”,正是基於這樣一個大背景,是着眼解決現階段基層工作存在的問題,作出的一項針對性的工作部署。

(二)從“鄉村振興”看“四下基層”,大家要深刻認識到,這是鄉村幹部做好新時代農村工作的重要法寶。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我們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從脫貧攻堅轉到鄉村振興,相信大家都有一個感受,就是村裏的事相比過去沒有變少,反而是更多、更復雜了。比如,我們過去搞“小農經濟”,各家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行了,現在是村支部領着大家一起幹,項目怎麼搞、農產品怎麼包裝、市場在哪裏、收益怎麼分配,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再一個,現在年輕人大部分在外打拼,怎麼增加村裏的人氣,怎麼確保黨組織後繼有人,這些都是擺在面前的問題。我們要適應這些新的變化、解決新的問題,不能只在腦袋裏做文章,還是要到村裏多走走和羣衆多商量。李強總理說得好,“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下去調研看到的全是辦法”。你們可能覺得,我本身就在基層,還要下到哪裏去?實際上,“四下基層”不只是“人”到基層,關鍵是要把工作帶下去。大家想問題、辦事情,很多時候是“眼睛向上”,這當然沒有錯,但是工作總歸要落到村裏。只有把“四下基層”的工作做紮實,掌握村裏的情況、知道羣衆想要什麼,我們彙報工作、爭取支持纔有底氣,才能真正把村子裏的事辦好。

二、精準把握要義,全面領悟“四下基層”怎麼學的問題

“四下基層”作爲我們幹部的“傳家寶”,既是一套管用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法,也是一項寶貴的優良傳統。我們學習“四下基層”,如果只是背個概念、瞭解有哪些內容,顯然是不夠的。一方面要學理念、學思路方法,以此來指導工作;另一方面還要學“精神”、學思想內涵,不斷提高個人的思想境界、眼光格局。

(一)要堅持源頭出發,讀懂“四下基層”是怎麼來的。大家平時和羣衆打交道,往往會下意識地瞭解他的出身背景、工作履歷,因爲這些因素,從源頭上決定了一個人的脾氣、秉性。學習“四下基層”也是一樣的,要從源頭起點上看,知道它是“怎麼來的”,才能更好地把握它的本質特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下基層”是在1988年年底,當時的是什麼情況呢?用一句話來講就是“老少邊島貧”,有的鄉鎮連公路都沒有,水電也供應不上;不少羣衆還住在茅草房裏,吃的是地瓜飯,配的是苦菜加鹽水。本來就很窮了,又趕上當時國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國家開展治理整頓,更是雪上加霜。面對這樣一個局面,習近平總書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走遍各縣,先把情況大致摸了一遍,寫了一篇文章《弱鳥如何先飛——調查隨感》,後來又在搞了一次“地、縣領導接待羣衆來訪日”,和羣衆面對面溝通交流。通過紮實的調研,習近平總書記意識到,的“窮”首先是窮在思想,很多羣衆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理解,不是想着自力更生,而是幻想着上頭多給錢、給政策,就能實現快速發展。此外,基層也確實積累了不少矛盾,羣衆想反映問題,又往往找不到門路。經過深思熟慮,習近平總書記決定從作風建設入手,把幹部調度到基層一線,並且安排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調查研究、信訪接待、現場辦公四項具體任務,“四下基層”就是這麼來的。回顧“四下基層”的來龍去脈,我們可以看到,這項制度設計的初衷,就是爲了解決羣衆“上不去”、幹部“下不來”的問題,既着眼暢通民意渠道、吸納基層意見,也旨在塑造幹部的優良作風、走好羣衆路線。

(二)要堅持整體把握,讀懂“四下基層”究竟好在哪裏。“四下基層”包含的四個方面,單獨拎出來講,每一項都屬於常規工作,都是幹部在做工作時經常使用的工作方法。但“四下基層”好就好在它是一套工作體系,不是“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緊扣保民生、促發展這一核心要求,抓住基層最關鍵、最主要的幾個問題,貫通起來思考、一體統籌推進,從而達到“1+1>2”的效果。這就好比我們使用電器,夏天有電風扇、冬天有取暖器,到處騰挪又佔空間,安個空調就省事多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工作期間,對這套工作體系的運用是十分嫺熟的。當年他到福安毛家坪調研,一下車就開始入戶走訪。走訪途中,他看到村裏有很多羣衆在做迷信活動,就詢問村幹部原因。據陪同的村幹部講,村裏有很多羣衆一直肚子疼、拉肚子,下雨天發病的尤其多,但又找不到癥結,久而久之,就形成這種求神拜佛的風氣。習近平總書記意識到這是村裏的飲用水有問題,他一邊做科普,一邊和鄉村幹部上山尋找水源,當天就拍板給村裏建第一座水壩,解決羣衆飲用水問題。這裏頭既有調查研究、政策宣傳,也有信訪接待、現場辦公,一次下基層辦成了好幾件事,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羣衆立場,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四下基層”是一項實用、管用的工作體系。所以說,我們學習“四下基層”,要把它當作一個有機整體,看到貫穿其中的羣衆路線,把握統籌推進的工作方法。

(三)要堅持對標領會,讀懂“四下基層”有哪些實踐要求。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十分生動的,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生動的。這種生動,就體現在對標榜樣事蹟、檢視自身工作的學習過程中。開展“四下基層”,習近平總書記是設計者、先行者,是我們對標學習的榜樣。回溯習近平總書記的實踐,我想用“三個到”來形容:走到、看到、做到。他到基層走訪,是爭取“每個鄉鎮走過一遍”,條件好的去,條件不好的更要去。“三進下黨”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第一次去下黨,光坐車就座了3個小時,先是乘車到壽寧,再換乘吉普車上山,開到沒有路了,就拄柺杖、戴草帽、掛毛巾,鐮刀開路,硬是頂着大太陽,走了兩個多小時。他到基層察看,不是走馬觀花,田裏的莊稼、羣衆的精神面貌、市場的物價情況,他樣樣都看得很仔細。1989年他到蕉城區九仙村看望受災戶,一進屋就掀開鍋蓋子、摸摸被子、看看米缸子,看看羣衆缺什麼,路上看到村裏有一個啞巴的鞋子破了,還特地叫人給他買了一雙解放鞋。他給羣衆辦事,只要看到、想到,就會方設法都要做到。當年霞浦縣造紙廠有個工人,下崗後把自行車改裝成三輪車拉貨,但是沒有牌照,經常會被執法人員盤查甚至罰款,習近平總書記知道這件事以後,不僅特地交代當地的縣委書記“不要抓下崗工人的三輪車”,還多方協調,幫助69名下崗職工爭取到了三輪車牌照。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怎麼檢視自己有沒有學進去,有沒有達到“四下基層”的實踐要求?回想自己的工作,再看看習近平總書記是怎麼做的,自然也就心中有數了。

三、堅持實事求是,深入踐行“四下基層”怎麼幹的問題

踐行“四下基層”,不只是這一陣子的事,今後我們的工作,都要按照這項工作制度來落實。在座的都是鎮村幹部,“四下基層”當然要立足農村這個主戰場,聚焦鄉村振興這個主題來抓。我理解,主要有這四項工作:

(一)在“四下基層”中,首先幹好服務羣衆的工作。聯繫服務羣衆,是幹部的“基本功”。這個“基本功”扎不紮實,我們自己講的不算,羣衆的評價纔是最重要的。一個村子就這麼大,大家擡頭不見低頭見,大家的工作,羣衆心裏頭都有一本賬。我們踐行“四下基層”,就是要把這項基本功練紮實、讓羣衆滿意。一是要多溝通、多交流。農村工作很多時候是靠感情來開展的,村幹部對羣衆不瞭解,或者是羣衆不瞭解村幹部,很多工作就會受到制約,遇到阻力,幹起來就不怎麼順手,所以還得多聯絡、多溝通,拉近距離,減小工作阻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倡幹部要上門找羣衆,而不是讓羣衆來找我們,大家和羣衆溝通要主動一點。平時到羣衆家裏串串門、喝杯茶,這也是我們基層幹部的本職工作,把話聊開了、思想做通了,工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二是要勤辦事、辦實事。村幹部一任五年,幹到最後就是幹一個好口碑,多少要有兩把刷子、拿出點成績。如果總是“畫餅”,五年下來沒有一點變化,那麼走到村裏,腰桿子都挺不直。搞玉米種植、環境整治,這些都是村裏的大事,要像樣樣地辦好來;羣衆反映的柴米油鹽這類小事,同樣不能落下。尤其是現在村裏的老人家比較多,平時要經常到他們家裏看一看、問一問、幫點忙,讓他們感到我們的工作是有溫度的。

(二)在“四下基層”中,其次要幹好經濟建設的工作。鄉村要振興,首先要有好的產業。目前,我們的富民產業主要是、等,這些產品都很有特色。今後要打開銷路、擴大市場,還得靠專業合作社,靠村裏的村支部來運作。抓產業發展,不能“關起門來做”,要多到外頭找機會、找市場,其他鎮村也有一些可以借鑑的發展模式。我們“四下基層”,不一定就在本鄉村,出去走走看看很有必要,一方面把我們的好產品、村裏的好形象打出去;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開闊眼界、豐富工作的思路。此外,也可以向在外鄉賢、企業家推介我們的產品,努力把鄉賢拉回來、把農業企業引進來。大家想一想,爲什麼年輕人留不下來?主要是鄉里沒有好的創業項目、沒有好的就業門路,年輕人施展不開。但越是這種情況,我們的鄉村幹部越要想方設法抓產業,千方百計做項目,把市場盤活、做大,年輕人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自然就回流了。

(三)在“四下基層”中,再者要幹好化解矛盾的工作。我們常說,農村是個人情社會,凡事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但基本的規矩要有,要有人負責管事。我們在村裏“四下基層”,乾的就是這個“管事”的,“四下基層”,很多時候都在處理一些家長裏短的糾紛。怎麼去化解矛盾?一要有原則。什麼是原則?黨的大政方針是原則,羣衆的利益問題是原則,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是原則。作爲村幹部,要始終堅持正確的立場和原則,當好黨委、政府和羣衆的代言人和政策的執行者,決不能模棱兩可、搖擺不定。村幹部沒有原則,辦事“和稀泥”,羣衆也不會服氣。二要多商量。村支部是村級決策的重要載體,大家的事要大家議,班子成員要多商量、多聽羣衆意見,把村民民主決策、民主議事等制度落到實處。特別是村支部書記是班長,而不是家長,一定要按制度辦事,公道正派,帶頭搞好團結,齊心協力幹好工作。三要敢擔當。協調村裏的事情,只要是出於公心,就不要怕得罪羣衆。越是逃避,糾紛就越多,矛盾就越大,村子就越不團結。“責隨職走、心隨責走”。作爲鄉村幹部,爲官一任就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遇到矛盾糾紛要敢於擔當、敢於碰硬,防止個別問題羣體化、內部問題社會化、局部問題擴大化,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四)在“四下基層”上,最後要幹好凝聚人心的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工作時說過:“改革開放以後,更需要一種凝聚力,把大家、把千百戶農民吸引到一起,發展商品經濟。”農村發展到現在,農民“單打獨鬥”的模式已經過時了,搞土地流轉、集中經營、辦專業合作社,都是集體的事情,都要把大家組織起來,把羣衆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那麼,我們在“四下基層”的過程中,怎麼去凝聚人心?一方面,要帶着大家一起幹。都說“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黨員、看幹部”。黨員幹部做好了,羣衆就會跟着做。現在有些地方修村道、蓋小公園,羣衆都會主動放下自己手頭的事情,到街道上鏟沙推土,不講條件,不計報酬地去勞動。主要就是那裏的黨員幹部帶了頭,有的黨員寧願自己少收入、多付出,也要先把村容村貌搞好。這樣做,老百姓看在眼裏、服在心裏,纔會跟着我們一起幹。另一方面,要引領大家向前看。客觀來講,今年的經濟大環境相對較差,不管是打工的,還是做買賣的,多少都受到一些影響。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發展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出現一些起伏也是正常的。習近平總書記到工作那年,國家也很難,他給的老百姓分析國家政策,講的都是打氣鼓勁的話。現在回頭看,習近平總書記說得都很對。我們給羣衆宣講黨的方針政策,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要多做一些正面引導、多講有利於團結的話,把大家擰成一股繩,共同把村子裏的事辦好。

以上,我就學習踐行“四下基層”,和大家作了一個探討,談了一些粗淺的想法。幹農村工作、羣衆工作,在座的同志都是行家裏手,講得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