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多篇】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多篇】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一

《我最好的老師》一課向我們介紹的是“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文章詳細具體地描寫了那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後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後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讚揚。這種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是需要引導學生來學習的,同時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由於本文是第五組課文的最後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

首先,我用“你心目中的好老師什麼樣?”這個問題導入新課,啓發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學生說是和藹的,有的說是關心學生、教學方法靈活的……“那麼作者心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呢?”由此引出課文內容。

接着,我讓學生細讀文本:說說課文中的懷特森先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學生找出“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由此引導學生突破文章重點內容,回味文中描寫的`那節科學課,讓生談切身感受:“如果你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面對這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當時心情如何?該如何讀這些句子?”在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大家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表現出的是憤恨,體會文章中“這算哪門子老師?”這句話。

我緊緊抓住問題不放——這樣的老師怎麼能稱爲“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從文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來證實懷特森先生是別有用意的: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僞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能力。我再讓學生展開討論:“你覺得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怎麼樣?可取不可取?”學生自由分成了兩派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後達成了共識:懷特森先生的確是一個有個性、方法獨特的好老師!

最後,我問“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讓學生說說自己學完文章後的感受。我發現平時課上活躍且愛動腦的同學都很嚮往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因爲它是一種“冒險”,充滿了挑戰和刺激,從而更深刻地瞭解了作者內心的感受,明白了這位最好的老師是多麼的與衆不同!

拓展環節中我佈置學生以《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由〈最好的老師〉想到的》、《我看懷特森先生的教學方法》爲題完成小練筆,鼓勵學生“用我手寫我心”。

掩卷深思,像懷特森先生這樣的老師,我也遇到過,這種個性,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讓人敬佩!

我一直想做一個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一直覺得把更多的知識和愛給學生就可以了,現在看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充滿挑戰性,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是學生所向往和喜愛的。文中的懷特森先生不僅是孩子們所喜愛的老師類型,更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二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初看課題,我並沒有太在意這篇文章。可細讀一遍後,我感覺《我最好的老師》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不僅對學生學習很有啓發,還引發了我對以後教學理念的思考。再研讀課文,我就怎麼也放不下了:教學達標課,我就選定這篇課文了。

教學時,我先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後,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學生獨立閱讀之前,我指導了學生學習的方法,然後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查。雖然這是公開課,在座聽課的除了校考覈小組成員外,還有外校的九名老師,但是,我沒有把這一環節作爲花架子進行敷衍,而是實實在在地讓學生自學、討論,並對各個自學環節進行檢查、給予評價。

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以後,我引導學生就“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展開了重點內容的突破。學生自然談到了科學課上發生的事情。我順勢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面對這種種出人意料的舉動,你會怎麼想?哪些詞語才足以表達你當時的心情?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後及時轉換角色:“懷特森先生怎麼做的?在我們這個羣情激憤的教室裏,請懷特森老師獻身。”學生紛紛扮演懷特森先生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將課堂氣氛引向了高潮,而且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並且在以後的學習中內化爲一種學習態度。

在教學的結尾,我還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認同這樣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看法。從學生上交的練筆作業來看,除了兩個學生認爲這樣會讓學習不好的學生無所適從外,其他人都從不同側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論證,有的甚至還引經據典呢!

我發覺,在整個授課過程中,與其說是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情感的轉變,還不如說是學生引發了我對自己以往教學的一種覺醒:無論授人於魚,還是授人於漁,都必須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每堂課都是“冒險”。一旦擁有了“學習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教師的教就成功了一半了。對於那些循規蹈矩不愛動腦或者調皮搗亂根本不想學習者,不讓他們的大腦“睡覺”尤其重要。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篇三

《我最好的老師》應該說是一篇充滿理性的文章,思辯色彩濃厚。主題明確,倡導了一種“嶄新的懷疑主義”,對學生很有啓發。王老師在我班上了第一課時,我接着上了第二課時。課後感想也頗多。

不盲從,不迷信,敢於懷疑,敢於否定,這種科學的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可惜對中國學生來說無疑是相當缺乏的。那麼這種全新的價值觀,應如何建立呢?我努力嘗試“真實有效地構建”,不能是思想品德課形式的,更不能是說教式的,而須依託文本,藉助這個真實的故事背景,在故事情節的展開中層層推進,逐步提升。在實際教學時,較好地體現了認識理解的層次。

1、一開始,形成認知、情感的矛盾衝突:心目中的好老師與新來的懷特森先生;起初對先生的誤解、氣憤與後來對先生的敬佩。

2、由一堂課對先生改變看法到“每一堂課都是一次不尋常的探險”,感受先生與衆不同的教學方式,懂得要用自己的頭腦去獨立思考,敢於懷疑。

3、由此養成一種全新的懷疑主義,並將之運用於一切學科的學習。

4、跳出單純的學習,進而對我將來的人生道路發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而且,這種認識的提升過程,價值觀的構建過程,應該始終伴隨閱讀主題的情感體驗,脫離了情感,那麼理性認識就會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流於膚淺,不能夠深入內心。

其次,這種全新的價值觀的建構應建立在依託文本的基礎上,體現語文學習的特點。具體操作上如:藉助重點句挖掘內在含義;通過朗讀,感悟其思想情感;通過填空、寫話等語言實踐,闡明自己的認識、觀點,表達自我的閱讀感受。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除了不盲從、敢於懷疑之外,另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敢於直言,坦率地指出別人的錯誤。這一點,無論我們大人還是小孩,都做得不夠,應該予以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