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介紹(精品多篇)

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介紹(精品多篇)

學前教育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篇一

從許多研究發現,學前的兒童,特別是5歲以前,是人類發展階段中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好奇心強,凡事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求知慾濃厚,對許多事物都特別敏感。如果父母能把握機會,給予符合年齡特點的教育,就能促進他的智能發展,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

例如18世紀、19世紀德國著名的詩人歌德,在幼年的時候,他的母親每天都對他講故事 ,而且在關鍵處就突然停住,讓歌德接着去想以後的情節;第二天,在講之前先問他是怎麼想的,等他說完了之後,再繼續講完故事,所以歌德的想像力就是這樣被逐漸培養起來的。 因此,曾有外國學者研究發現:嬰幼兒出生後,如果缺乏適當的學習機會,學習能力就會隨年齡的增加而衰退,達不到他本來能達到的智能水準。

根據大腦生理學的研究,嬰幼兒智能迅速發展與此一時期大腦的發展有很密切的關係。 5歲幼兒的大腦已發展到接近成熟,爲學前教育和智能的迅速發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基礎和可能性。而學前教育如能提供豐富、複雜多變的環境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皮質細胞體積增大, 細胞之間的聯繫也隨之增多。因此早期教育的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幼兒潛能的發展,實在值得幼教工作者及父母們的重視。

父母親在輔導幼兒時,宜考慮到學齡前幼兒的特點。幼兒除了只有前述好奇心及求知慾的特點外,其身心亦處於迅速發展時期;因此,其學習反應帶有很大的具體性、不穩定及隨意性,在輔導時應誘導、啓發其求知慾及好奇心,不應強迫灌輸知識。所有的學習活動應和幼兒的生活、遊戲連接,尤其應特別注意趣味性。具體的方法如下——

1、正確的組織和指導遊戲活動,從遊戲中發展幼兒的聰明才智。

遊戲是幼兒最主要的學習活動,也是促進幼兒心理髮展的最好活動方式。幼兒的遊戲有許多種類,例如創造性遊戲:平面和立體的造形、拼貼、壓印等繪畫活動;看圖編故事、玩木偶、故事接龍;自唱自演,隨音樂自由創作的動作……等。感覺運動遊戲:可安排走、跑 、跳、爬、推拉、跳繩、拍球等大肌肉方面的遊戲;可以安排剪貼、玩黏土等小肌肉的遊戲 ;也可以運用視、聽、觸、嗅、味等遊戲;模仿家庭角色或社會上的人物,玩扮家家酒等等。幼兒由於知識經驗少,獨立活動的能力較弱,因此在遊戲時儘可能要有引導,給予積極的協助。

2、要循循善誘,啓發幼兒求知、探索的精神。

幼兒的知識經驗缺乏,以及智能正在發展,當他們接觸到複雜的社會和自然時,處處感到新鮮、好奇、疑惑、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頭腦中藏有許許多多的“爲什麼?”這是智慧的火花、創造力的萌芽。父母要能把握這大好的學習機會、循循善誘,啓發其進一步探索的動機,以培養出積極主動的學習意願。

3、編述故事,用故事來擴大幼兒的知識領域。

一般來說,故事有內容、有情節、形象生動,幼兒都非常喜歡,也容易接受。好的故事 不但能擴大幼兒的知識,而且能使幼兒的智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父母在編述故事時,應考慮到幼兒身心的特點,將一般知識融入故事中;講述時,要有感情,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表現出來,反映在臉上,語言明白生動、通俗、避免用成人的語言。另外在故事中可穿插一些問題來啓發幼兒的思考,有時候也可用親子故事接力的方式。

4、開拓幼兒生活領域,培養廣泛興趣。

經常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大社會中的種種事物,讓孩子有機會到處遊覽。去博物館、科學館、動物園、公園、名勝古蹟,讓孩子體會世界的大、事物的多,也讓孩子從參觀中擴充見聞,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在參觀前後能有機會和孩子討論,蒐集整理資料,都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5、父母親的良好示範作用,讓孩子耳濡目染,繼而模仿學習。

幼兒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親又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目標。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所以說“孩子是父母的縮影”一點也不錯;應該重視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把自己的好習慣、學習精神、創造開放的態度,在不知不覺中傳給孩子,以產生良好的認同作用。

就業方向 篇二

本專業畢業生絕大部分在省、市、區各級各類幼兒園、國小及教育培訓機構,從事與幼兒教育相關的職業。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手錶定理 篇三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錶,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錶時,這個看錶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爲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爲“手錶現象”,並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後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爲“手錶定理”。

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介紹 篇四

學前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普遍關注,許多發達國家積極採取措施,優先發展學前教育,在普及學前教育與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而我國政府正在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對於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個方面。

1、對於家庭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幼兒的入園率正在逐步上升,學前教育機構不僅承擔着從實踐上爲家長參加工作和學習提供便利的任務,而且在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發展和早期教育的當今時代,學前教育質量更成爲家長關注的核心,直接關係着家長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學習。有人曾言,關閉一所幼兒園比關閉一所大學,或一所低質量幼兒園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學的存在,更會讓家庭、社會不得安寧,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學前教育及其質量對家庭生活的穩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對於人的社會性、人格品質發展和人的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社會性、人格品質是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通過社會化的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學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奠定着行爲、性格、人格的基礎。研究和事實均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爲習慣、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良好社會性行爲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並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並決定着兒童日後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質有助於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爲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學前教育對生理的價值

根據腦科學研究者認爲:豐富的環境刺激可以促進腦的發展,而適宜的早期教育是促進腦發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環境刺激因素。

方法二: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篇五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搜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所以,這位媽媽也並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並不認爲“你真蠢”是髒話。

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並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教育孩子的方法 篇六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爲爲“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介紹 篇七

3至6歲的孩子還未真正進入學校,此時的孩子處於學前期,這個時候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對於孩子的社會性、性格品質、思維認知等發展具有重要性。因此孩子的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一)學前教育對於人的社會性、人格品質發展的重要性

社會性、人格品質是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通過社會化的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學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奠定着行爲、性格、人格的基礎。研究和事實均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爲習慣、情感、態度、性格雛形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禮貌、友愛、幫助、分享、謙讓、合作、責任感、慷慨大方、活潑開朗等良好社會性行爲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並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並決定着兒童日後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質有助於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1988年,當7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集一堂,記者問獲獎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爲最重要的東西”時,一位白髮蒼蒼的學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兒園。”並說自己在幼兒園學到了最重要的東西: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相反,如果兒童在學前時期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性及人格品質,後繼階段的社會化就會出現困難。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行爲、性格發展不良的兒童,在學齡階段更難適應學校生活,交往困難,厭學、逃學,紀律問題和少年犯罪率更高;成年時期更容易出現情緒、交往障礙和行爲問題,有的甚至出現人格障礙,走上犯罪的歧途。

兒童社會性、人格的健康發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適宜的教育環境。高質量的學前教育對於兒童社會性、人格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國外著名的“發展適宜性教育”(DevelopmentallyAropriatePractice)以及我國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項目“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與教育研究”結果均表明,學前期適宜的社會性教育能夠有力地促進兒童社會交往能力、愛心、責任感、自控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社會性、人格品質的發展,接受了適宜社會性教育的兒童以上各方面發展水平都要顯著高於沒有接受過這一教育方案的兒童。而不良的學前教育則容易使兒童形成消極的社會性及人格品質,使兒童容易出現孤僻、冷淡、退縮、依賴、攻擊性及破壞性強等問題,嚴重的還產生情感、人格障礙。諸多事實和研究均反映,學前期是兒童形成各種行爲、習慣和性格的重要時期,而該時期所受到的環境和教育影響則是其行爲、性格形成的基礎。

(二)學前教育對於人的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爲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研究表明,嬰幼兒具有巨大的學習潛力,比如,嬰兒在3個月時便能進行多種學習活動;1歲嬰兒能學會辨認物體的數量、大小、形狀、顏色和方位;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想像力和創造力。學前期還是個體心理多方面發展的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個體對於某些知識經驗的學習或行爲的形成比較容易,而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在較晚的階段上再來彌補則是很困難的,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研究發現,2~3歲是個體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6歲是兒童對圖像的視覺辨認、形狀知覺形成的最佳期;5~5歲半是掌握數概念的最佳年齡;5~6歲是兒童掌握詞彙能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同時,學前期還是人的好奇心、求知慾、想像力、創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

處於學前期的兒童雖然發展變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學習潛力,但是這種發展特點只是說明了嬰幼兒具有很大的發展“可能性”。要將這種發展的可能性變爲現實性,需要成人提供適宜於兒童發展的良好環境,尤其是良好的教育影響。已有研究證明,早期教育對於兒童的認知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單調、貧乏的環境刺激和適宜的學前教育的缺乏,會造成兒童的認知方面的落後,而爲兒童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並給以積極的引導、幫助和教育則能夠促進其認知的發展。美國著名的學前教育方案“開端計劃(HeadStartProgram)的研究均表明,早期良好的學前教育能使接受學前教育計劃的社會處境不利兒童和非處境不利兒童比未接受的兒童在“在認知、語言和思維操作等各方面能力發展得更好”,並且“對這些兒童的認知、學習發展產生一直持續到其成年期的長期的、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學前教育的質量還直接關係到兒童能否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對個體的認知發展和終身學習產生重大影響。

因此,正如美國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組織1999年的研究所指出的:早期教育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預測兒童將來的認知、語言和智力發展水平;成人應該正視孩子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並對兒童恰當的關愛、支持、鼓勵和引導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其日後認知與智力的發展。

專業學習規劃: 篇八

1、第一學年:認識學前教育專業,改變高中學習方式

首先:對於剛剛接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在這個之前也許有很多人告訴你:“學前教育就是跟孩子打交道”、“學前教育將來就是進入幼兒園”、甚至有人告訴你“學前教育畢業將來就是當幼兒園的保姆。”有許多人包括你身邊的人,甚至於你的父母、親朋好友都會對這樣的一個專業抱有偏見,所以這個時候,你接觸這個專業的時候會很迷茫。迷茫的階段是不可避免的,這個時候你可以嘗試去跟你的老師、你的學長學姐、網絡等途徑,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認識學前教

育。然後你會發現學前教育“既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淺,也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深。”當然,在這個階段,你僅僅只是剛剛接觸學前教育,開設的與學前教育相關的課程還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是一些教育類的通識課程。所以,你可能還得繼續迷茫一陣子。

其次:對跨入大學校門的新生,大學是與以往學習經歷完全不同的全新環境。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學習方式。中學習慣於接受老師的傳授與課堂灌輸,而大學老師更注重問題的講解與思維方式的引導。大學的專業學習是一種開放式、啓發式的,專業課老師只給學生講解基本原則與規律,是導師式的,更多是要開發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學會一種解決手段。

過去的學習完全在老師和家長指導與監督下,而大學老師除了在課堂上見到外,你不去找老師,老師是不會主動找你的。有些老師甚至一學期下來,也不一定認識你。這種“師傅帶進門,修行在個人”的。開放式教學與學習方式,對剛從大學聯考中闖過來的學生,當然學前專業還有很多是幼師對口上來的,許多人不能很好的適應。有些人會因此而放任自流,專業學習成了“輔修”,吃喝玩樂倒成了主業;而有些人習慣於老師說什麼是什麼,教什麼學什麼,學得很辛苦,但成績卻平平。

對於大學學習,課堂只能解決專業學習很小的一部分問題,所以你需要運用好大學的圖書館、社團。當然還要注意的是,不同專業的學習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文科與理科、工科以及醫科等專業在學習過程與方式上有很大差別。建議大一新生,首先要深入瞭解自己所讀專業的特點與特色,向老師與學長、學姐請教,以便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不要延用過去中學時代的學習方式。

2、第二學年:參與社會實踐,嘗試做職業規劃。

首先:嘗試參與社會實踐。通過一年的學習,大二已經開始知道專業是什麼,將來要做什麼。對大部分人來說,如何將大學學習與社會結合起來,成爲這一時期最主要的問題,因爲社會實踐將爲我們打開一扇接觸瞭解社會的窗戶。大二的社會實踐如果結合自己的職業規劃,瞭解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應用、使用等方面情況,同時瞭解社會對該專業應用的不足點,回校後有針對性進行調整,這對今後的專業學習是非常有益的。同時主動參與社會實踐是豐富大學學習內容的好手段,對完善知識結構,豐富知識層面,增長社會見識是有積極意義的。

其次:嘗試做職業規劃。有人問,大一纔剛剛過去,大二就做職業規劃早嗎?事實上大二進行職業規劃並不早,因爲我們已經適應了大學的學習與生活,瞭解自己的專業。當我們融入大學生活環境時,就應該開始爲自己如何融入職場做規劃。職業規劃不是生產計劃,它是對自己職業發展路線所做的描繪。進行職業規劃的前提是瞭解自己,瞭解職業,對自己的需求清晰明確。另外,職業規劃還要根據社會的變化和個人的發展機會做適當的調整,才符合自己發展的實際情況。

着手自己的職業規劃第一步應該瞭解自己,包括性格、愛好、能力、所學專業等,可以自己進行歸納總結;第二步瞭解職業。瞭解職業可以先列出自己感興趣的行業(相關的行業如幼兒教師、早教機構培訓教師、與幼兒教育相關的產品設計師),進一步瞭解職位的內容,包括素質要求、職位職能、職位發展等;第三步結合職業與個人專業、能力、性格等,提出基本的職業發展路線。當然,對於大二時期的職業規劃,不提倡過於詳細。因爲大二還是處於探索期,大學的專業學習開展逐步深入,對職業的瞭解也剛剛開展。應以粗線條來描繪職業發展的輪廓,以後再一步一步細化。

3、第三學年:見習、實習、考研、考證

到了大三,見習、實習、考研、考證將成爲你學習生活的大部分。在大二的時候,我們做好了自己的職業規劃,那麼大三我們就要去落實具體的事項。

首先:見習、實習。經過兩年多的大學專業學習,就到了檢驗我們學得如何的時候了,而見習、實習這個環節是最好的檢驗手段。與社會實踐不同,實習是在實際崗位做實際工作,檢驗的是我們的職業能力。對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講,最主要的見習、實習基地主要有幼兒園(最主要的)、早教機構等。

其次:考證。對於你們來講,儘管你們是師範類專業,但是你們面臨要考教師資格證的問題。因爲從2015年起,教育部規定不管你是不是師範類專業,教師資格證都必須要自己參加考試。考覈的內容與專業相關。以學前教育爲例,考覈課程包括《保教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幼兒園)》,前者的考試內容主要涵蓋學前兒童發展、學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導、環境創設、遊戲活動的指導、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教育評價等七個模塊;後者主要包括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師文化素養、教師基本能力。從涵蓋內容來講,這個教師資格證的考試與以往的差別是非常大的,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曾經有人把它稱之爲“第五次國考”,“難度不亞於大學聯考”。所以在大二做職業規劃的時候你要想清楚,如果你將來想要從事幼兒教師這個職業,那麼這個證則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你還可以嘗試去考育嬰師資格證、心理諮詢師、營養師等。這些都是爲了你將來能更好的適應你的職業。

再次:考研準備工作。從規劃角度看,大三考慮考研還是求職有點晚。因爲作爲兩種選擇,在職業規劃中還是有不同的規劃路線。兩種選擇,本身沒有更好,只有更合適。從專業和職業發展考慮,應用型專業通常在就業上有更好的前途,而研究型專業更適合往高層次方面發展。另外還要考慮個人的職業需要和事業需求。所以無論考研還是就業,要根據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做出合理的選擇。如果你確定要考研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可以從英語着手。對於三本院校的學生來講,本身的學習基礎是相對比較差的,但是勤能補拙。三本院校學生考上研究生的也比比皆是。一旦確定目標,就要努力去實現,切記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4、第四學年:考研初試、複試;求職、面試

在大三已經確定考研的同學,將迎來考研初試、複試等工作。而我們這個層次的學校的大部分學生面臨的選擇則是求職。求職的關鍵是什麼?什麼能力是用人單位認可的?這是許多畢業生想知道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其實在大四的時候提出來有些晚,如果從大一開始規劃自己的大學,從大二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業,到大四就會有明確的答案。

那麼求職的時候,用人單位看中的是什麼?能力,這是是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時不變的主題。這種能力不僅包括專業能力,還包括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合作能力等,是綜合能力的體現。要讓用人單位選擇自己,首先得表現出相關的能力,併爲這種能力提供相關的證明。如應聘幼兒園教師,應該提供相關的教師資格證書等,同時具備幼兒教師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各項能力,如“彈、唱、跳、畫、說、教”。當然,作爲應屆畢業生,用人單位的錄用會更看重他的發展潛力,所以學習能力強、接受能力強的人更容易被選中。總的來說,找工作需要大學四年的全程準備,而不是最後一段時間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