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傳統文化內容活動致辭

傳統文化內容活動致辭

中國夢,是有價值追求的社會夢想。從其價值追求來講,中國夢就是在中國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夢想。也就是說,在國家層面上,要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在社會層面上,要堅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接下來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傳統文化活動致辭,方便大家閱讀與鑑賞!

傳統文化活動致辭1

我所在的_社區,98%的居民是_集團原四礦的職工和家屬。因爲企業轉型的原因,許多職工分流到_所屬的外地企業,社區裏空巢老人多、留守兒童多、特殊人羣多,家庭、鄰里之間的矛盾不斷。怎樣才能做好這個社區的“當家人”呢?

記得剛剛擔任社區居委會主任,有位李大娘因爲被物業停了水電找到了我。來到大娘家裏,我吃了一驚:家裏僅有的衣櫃和牀都是30年前的樣式,連油漆都褪了色。原來,大娘的兒媳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兒子入獄,老伴去世後就只有她跟孫子小華相依爲命。因爲過早地失去父母的關愛,還要承擔爸爸入獄帶來的壓力,小華變成了一個內向、敏感、自閉的孩子。看着眼前的這一老一小,我就想:一定要幫助這個家解決難題!我墊錢爲李大娘家送上了水電,又爲她爭取減免費用。我把小華當作自己的孩子,買衣服、輔導功課,週末還給他包餃子……漸漸地,內向不語的孩子發生了變化。有一天下班路上,小華迎面走來怯怯地叫了一聲:“主任媽媽好!”這一聲,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不僅僅是留守兒童,我牽掛的還有社區裏的空巢老人。他們的門牌號和家庭情況都刻在了我的心上。每天早上,我總要看看這些老人的窗簾是不是拉開了;到了晚上,我會再去看看他們家的燈亮了沒有;社區的老年活動室,我經常看看哪位老人今天沒有來。“早看窗簾晚看燈,社區樓裏數板凳”,成了我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那些被分流到外地的職工,有些逢年過節才能和家人團聚,過着像候鳥般的生活。於是,我將“鴻雁”作爲社區爲民服務的標誌,構建“鴻雁”社區服務品牌,弘揚“奉獻、責任、服務、創新、誠信”的“鴻雁”精神,把社區打造成溫暖的“大雁巢”。

疙瘩要在基層解,鮮花要在基層開。我把社區“愛管閒事”的樓院長、有威望的大爺大媽和專業律師、社區民警邀請到調解隊伍中,讓調解更加有效;我們經常開展法治講座、道德講堂,讓大家學會自己妥善地處理矛盾糾紛;我們搞“鴻雁藝術團”、歸雁親情屋、百姓大舞臺,把居民從各家房門後請出來,大家一起唱歌跳舞、聊天談心,相互之間熟了,遇到矛盾就不好意思紅臉了,也就“有事好商量”了。

有人問我調解矛盾有什麼訣竅,真沒有。如果非要說的話,那就是,用心用情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很多時候,一杯茶、一張紙巾、一個溫暖的眼神或是一句貼心的話語,就能讓怒氣衝衝的居民平復情緒,敞開心扉。作爲一名社區工作者,能夠用自己的奮鬥,讓居民過上好日子,能夠每天看到大家開心的笑容,這就是我追求的幸福!

傳統文化活動致辭2

實現中國夢需要集中一切資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而傳統文化就是一項主要的資源,也最有利於調動國人的積極因素。但傳統文化也有其侷限,如果不深入探究其精神實質,一味模仿復古,只會起消極作用。如果不注意創造性轉化,也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而且傳統文化的正確理念往往只停留在概念,集中於精英,今天必須使之形成社會實踐,面向大衆,方能發揮作用。

例如中國的傳統孝道,如果我們只是理解爲長幼有序,尊老愛幼,家庭和睦,那其他文化無不如此;如果只是讓青少年披上漢服,穿上唐裝,叩頭跪拜,更是連形式也做不到。實際上,孝道的本質在於維繫家族的精神支柱,保證家族和社會的繁衍,所以纔有“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的說法。孝道的繼承與弘揚不僅使先民一代又一代,自覺或不自覺地儘可能生育,盡最大努力撫養後代,積極與外族通婚,爭取外族的同化和融合。在天翻地覆、生死存亡之際,總是將家族的延續放在首位,當作盡孝的實際行動,或者爭取忠孝兩全。

今天現代化國家和發達地區都面臨着生育率降低、人口數量下降、老齡化加劇、家庭觀念淡薄等難題。一些國家企圖通過經濟和法律手段加以緩解,但事實證明,經濟手段作用有限,對中產階層更無計可施;而法律只能保護已有的生命,卻無法強制人們生育。

如果將傳統的孝道轉化爲現代的價值觀念,即保證家庭和社會的繁衍是每一個人的義務,更是青年不可推卸的職責,同時積極保障男女平等。如果我們的後代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和薰陶,將孝道融入逐漸確立的基本價值觀念,以後就會將家庭和睦、生兒育女、尊老愛幼看作人生不可或缺的內容和應盡的職責。

中國傳統文化中能用之於現代轉化的資源很多,必定能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傳統文化活動致辭3

我們越是臨近“兩個百年”,到20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越加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夢深深地聯結在一起。

20_年8月,_同志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提出“四個講清楚”,闡述“中華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從而說明中國歷史、中國道路有其鮮明的獨特性。

20_年2月24日,__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上說:“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從“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的表述可以看出,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面臨許多挑戰,對此不能視而不見。我們走自己的路,必須要有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作爲立足點,有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先進文化相結合而形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以引導。

20_年5月4日,__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繫,指出: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

20_年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上,_兩次提到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成果,他強調:“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這些就是我們倡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應吸取其中的精神力量。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體現,具有文明創造精神、窮本探源的辯證精神、天人合一的和諧精神、人格養成的道德精神、博採衆長的會通精神、以天下爲己任的愛國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等。溫故才能知新,這些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實基礎。總之,有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引領,又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以及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鑑,這就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精神力量。

傳統文化活動致辭4

我的家鄉_村,在_的大山深處。我在那裏出生長大。20_年,我被推選爲村主任,後來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當時的村情是:供電線路被盜,供水設施被毀,只有一條土路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基本走完,要發展談何容易。屋漏偏逢連夜雨。20_年6月,一場大洪水,把村莊衝得更窮了。爲了重建家園,我把黨員分配到各個村民組,成立黨小組、組委會,帶領村民開始生產自救、修房修路、安撫羣衆。我深深體會到:一個村子一定要有幾根撐得起來的柱子。什麼是柱子?黨員幹部就是柱子。什麼是根基?基層黨建就是根基。根基紮實了,柱子立直了,村子纔有希望。

20_年,村裏組織義務修路,半夜三點了,大家還在工地上忙活,我看見村裏85歲的老黨員也在場,我說:“你八十多歲了,幹嗎還在這裏,快回去,讓年輕人多幹些。”老人說:“黨員是一面旗幟。這個場面我年輕的時候見過,現在又看到了,我哪捨得走啊!”抓黨建,讓大家看到了黨員的作用、榜樣的力量。

過去村裏濫辦酒席,爲了收份子錢,有的貧困戶甚至貸款辦酒。如何剎住這種惡性循環?我們充分發揮村民自治,制定村規民約。對不參加公共事業建設的,不交衛生管理費的,亂辦酒席鋪張浪費的,貸款不守信用的,房屋亂建不按規劃的,配合黨小組、組委會工作不積極的,不執行村支兩委重大決策的,不孝敬父母、不奉養老人的,不管教未成年子女的,一旦違反,就不再享受村集體發放的補貼。村規民約面前,黨員羣衆人人平等。抓自治,讓大家感受到規矩的約束、羣衆的力量。

黨員和羣衆組織起來了,脫貧就有了基礎。我們建起了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會開車的到運輸公司,會蓋房的去建築公司,種地能手到蔬菜基地,發揮每個人的特長,讓人人有活幹、有錢賺。村民小王是貧困戶。聽說成立合作社,她頭一個報名。聽說合作社成立建築隊,她又是頭一個報名。依靠合作社,她過上了穩定的生活。我們發展合作社,不僅僅是壯大集體經濟,更重要的是增加村民收入。一個好的村子,不是有多少富裕戶,關鍵是沒有貧困戶。通過抱團發展,村民收入從20_年的不到x元,提升到20_年的x多元,村集體經濟從不到x萬元,增加到20_年的x萬元。20_年,我們這個曾經的省級二類貧困村,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實現了整村脫貧。

看着_的變化,我心裏深知,如果沒有黨的政策,我再有能力、再努力,也不可能帶領全村脫貧致富。現在,全村實現了通村、通組柏油路全覆蓋,連戶路、庭院整治全覆蓋,網絡電視全覆蓋。日子好了,外出務工的很多人又都回來了。大家都說,在外邊幹,不如在家裏幹。望着家鄉綠油油的土地,看着山坡上一片片的果園,我更加體會到了:只有老百姓好了,纔是真的好!

傳統文化活動致辭5

本月12日,我社在香山曹雪芹紀念館召開了人民大學王霽先生《中國傳統文化》一書的座談會,作爲出版方的總編輯,自然要致個辭。這種致辭我已基本不再寫講稿的了,但事後覺得說的值得留下來,於是就有了下面根據當時的通知背後塗鴉的幾句回想起來的一段文字。

今天是座談會,其實沒有必要致辭,但既然主持人說了,那我先致辭:一感謝各位領導、專家、老師來到這個充滿着人文氣息的地方參加這個座談會;二祝賀王_先生主編的《中國傳統文化》一書的出版;三感謝北京植物園和曹雪芹紀念館的領導爲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雅緻清淨的地方,這是一個可以淨化洗滌人心靈的地方。致辭結束,下面談談我的感悟,與大家分享。

我們今天這個座談會,我想不僅僅是爲了一本書《中國傳統文化》的出版,其實我們在研討一個重大的社會課題。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民族已經遇到了一個必須正視、必須急待解決的課題。我說三點:

一是我們必須面對傳統文化迷失這樣一個現實。今天的社會,金錢拜物教盛行,人們熱衷於對名利的追逐,社會呈現的是麻木、冷漠、浮躁、喧囂。孟子曰: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我們應該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我們必須面對。

二是傳統文化不是誰去承繼的問題。這個不是誰要誰的問題,應該是今天的年輕人、今天的人們需要傳統文化的滋養,不是要誰去繼承,而是要傳統文化來滋潤今天人們的心靈,不是要我,而是我要的問題。因此,激活傳統,滋潤心靈,找回自我,重造信仰就是今天我們的追求,也是我們出版人應該在其中發揮作用的時候。

三是既然是在現代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來談傳統文化的承繼問題,那就應該強調傳統與現代的交互,應該把握好機遇。第一是要拋棄糟粕,傳統文化中的糟粕要拋棄,我們需要吸收的是精華;第二是要強調傳統爲今天的社會服務,要賦予傳統文化時代的意義;第三是既然我們處在了新技術時代,那就應該用新技術的手段去宣傳、激活傳統,弘揚我們的優秀文化。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出版人大有可爲。我們清華大學出版社願意爲繼承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與各位一起努力。

謝謝大家。

標籤: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