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古詩·庭中有奇樹原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古詩·庭中有奇樹原文及賞析(新版多篇)

《庭中有奇樹》註釋 篇一

奇樹:猶“嘉木”,佳美的樹木。

發華(huā)滋:花開繁盛。華,同“花”。滋,繁盛。

榮:猶“花”。古代稱草本植物的花爲“華”,稱木本植物的花爲“榮”。

遺(wèi):贈送,贈與。

馨(xīn)香:香氣。盈:充盈,充積。

致:送到。

貴:珍貴。一作“貢”。

感:感受,感動。

別經時:離別之後所經歷的時光。

名家點評 篇二

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篇首‘受命於展禽’一語包括到底,蓋展喜應對之詞,雖取給於臨時,而其援王命、稱祖宗,大旨總是受命於展禽者。大義凜然之中,亦復委婉動聽,齊侯無從措口,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所謂子猷山陰之棹何必見戴也。真奇妙之文。”

清·餘誠《古文釋義》:“展喜重申王命以卻之,詞嚴義正。後復感頌先世屬望孝公,語婉氣和,令人無可置詞,故齊師不戰自退。此等妙用,雖出自展喜,而篇首有‘使受命於展禽’一語,則喜之言皆禽之命。覺虛中有實,實處皆虛,篇法奇變,迥異恆蹊。若夫措語之妙,針縫緊對中極其超脫警拔,更見異樣精神。”

清·馮李驊《左繡》:“辭令之選,巧變無窮,大約不外二種。一是就其辭而入之,一是反其辭而折之。此篇之妙,乃在兼此兩法。‘恐矣’,是就其辭。‘則否’,是反其辭。隨口轉變,其敏妙不待言。‘恃先王之命’,乃以一筆擅二妙,爲尤奇也。蓋‘何恃不恐’,其意中分明笑我毫無所恃,我偏要對他說個有恃,便是反其辭而折之。他口中又象若問我畢竟有恃,我便實對他說個有恃,便是就其辭而入之。中間將盟辭做個話頭,下‘其率桓之功’,又是就其辭而入之。‘豈其嗣世,云云,又是反其辭而折之,一往一復,粲花之舌,生花之筆,本強者奉爲換骨金丹可也。”

清·王源《文章練要·左傳評》:“文如奕棋,一着得勢,便任我縱橫,破竹而進。此文開口提出先王之命,便有壁立千仞之勢,下靡然如霏屑矣。將命作文,厥道唯一。”

創作背景 篇三

《庭中有奇樹》是一首表現思婦憶遠的閨怨詩,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九首。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有多種說法。宇文所安認爲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複製系統,找不到“古詩”早於建安時期的確鑿證據。木齋提出《古詩十九首》及建安詩歌的重要組成大部分詩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選·雜詩上》題下注曾釋之甚明:“並雲古詩,蓋不知作者。”並認爲作於東漢時期,這也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主流觀點。今人綜合考察《古詩十九首》所表現的情感傾向、所折射的社會生活情狀以及它純熟的藝術技巧,一般認爲這十九首詩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漢末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至於《庭中有奇樹》的具體創作時間,則難以確考。

譯詩: 篇四

第一句“奇樹”而無人觀賞,繁華而無法饋贈,主人公內心的空虛、寂寞,感情的沒有寄託、沒有慰藉,油然而生。一個終日盼望心上人在身旁而不可得,又強打精神攀條折榮的女子精神世界,“奇樹”也便可視爲“奇女”。“奇樹”成爲一種象徵物,象徵這位女子的美好情感。“奇樹”在她花事最盛的時候採摘,要把花兒送給心上人;那麼,也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全部獻出去,竟連向自己的心上人獻出最珍貴的感情都無法叫對方得知,內心受到的壓抑和摧殘是多麼深重和巨大,她是怎樣打發這漫長的'時日。

奇樹花兒總是惹人喜愛的,“馨香盈懷袖”的愉悅之情溢於言表,然而“路遠莫致之”使一切愉悅之情又淡然、慘然,這是心靈長期的創傷,也是表達技巧的藝術曲折。朝夕孤身獨處,就因爲“路遠”造成自己深重的單相思。但是,一歲一榮的花兒,多麼難以等待,這漫長無盡的日子終於有了花兒裝飾和親暱,心情總會稍稍鬆馳,稍稍露出喜悅的。難怪,連“攀條折其榮”的細節和過程都要寫出來,就更看出這位女子心裏懷着怎樣的追求,充滿着怎樣的情意了。女主人公對花的喜愛、揣度、收藏、進而要“遺所思”,幾乎每一個動作,動作的過程,都可以在想象中呈現。——這當然是強顏歡笑,明知“莫致之”卻偏要這麼做,深情地做,懷着無限熱望地做。無非是寄託思情,表達對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同時,也無非是在消磨難度的時光,無事找事做。這樣,我們就可以深深體會到她經歷的不幸,她在白白地耗損青春,在虛擲自己的生命。

說是珍惜花,不如說要珍惜她的感情,珍惜她的生命,然而詩人筆鋒一轉說道,“此物何足貢”,自嘲自諷起來,最後才點題,不足貴的花兒——連同女主人公自己的感情,之所以仍然要“貴”,是因爲離別太久,相思太久,只能折花寄懷了。

這首詩在用詞造句上很講究。“馨香盈懷袖”這是最值得讚賞的佳句。一是指此時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全然交融了,是她內情的外在表現;二是作者煉句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請鑑賞“盈”字的表達效果如何?

表面意義是花香充滿,四處漫散;實際上,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太豐富了,洋溢出來了,“懷袖”已盛不下了。此時的女主人公,面對繁茂的鮮花,想到遠方的心上人,已情不能遏,滿懷熱望要表達衷情,便憐花自憐、贊花自贊地用“馨香盈懷袖”來加以表達深層的隱蔽的感情。因此,這一句詩正是內情的外在表現,是人物心靈裏涌出來的,對人物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貌淺而意深,當系全詩“詩眼”所在。

最後兩句,蘊涵深曲。你怎樣理解?請你簡要賞析。

這花本是區區小物,不值得獻給遠方的心上人,不過假若他果真得到了一束”“馨香盈懷袖”的花,不知該生出多少感慨:當年的情誼,別後的思念……假如這花送到他手裏,它不正代替了有說不盡的千言萬語嗎?所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庭中有奇樹 篇五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庭中有奇樹》爲“古詩十九首”之九,爲我國東漢晚期作品,作者不詳。

賞析: 篇六

這詩寫一個婦女對遠行的丈夫的深切的懷念之情。由樹及葉,由葉及花,由花及採,由採及送,由送及思。全詩八句,可分作兩個層次。前四句詩描繪了這樣一幅圖景:

在春天的庭院裏,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

古詩中寫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從季節的轉換來發端。因爲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禮教的嚴重束縛,生活的圈子很狹小,不像許多男子那樣,環境的'變遷,旅途的艱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瀾;這些婦女被鎖在閨門之內,周圍的一切永遠是那樣沉悶而缺少變化,使人感到麻木。唯有氣候的變化,季節的轉換,是她們最敏感的,因爲這標誌着她們寶貴的青春正在不斷地逝去,而懷念遠方親人的綿綿思緒,卻仍然沒有頭。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這兩句詩寫得很樸素,其中展現的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見到的一種場面。但是把這種場面和思婦懷遠的特定主題相結合,卻形成了一種深沉含蘊的意境,引起讀者許多聯想:這位婦女在孤獨中思念丈夫,已經有了很久的日子吧?也許,在整個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來臨,因爲那充滿生機的春光,總會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希望。那時候,日夜思念的人兒或許就會回來,春日融融,他們將重新團聚在花樹之下,執手相望,傾訴衷腸。可是,如今眼前已經枝葉扶疏,繁花滿樹了,而站在樹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個,怎不教人感到無限惆悵呢?再說,如果她只是偶爾地見了這棵樹,或許會頓然引起一番驚訝和感慨:時光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年了!然而這樹就生在她的庭院裏,她是眼看着葉兒一片片地長,從鵝黃到翠綠,漸漸地鋪滿了樹冠;她是眼見着花兒一朵朵地開,星星點點漸漸地就變成了絢爛的一片。她心裏的煩惱也跟着一分一分地堆積起來,這種與日聚增的痛苦,不是更令人難以忍受嗎?此時此刻,她自然會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來,想把它贈送給遠方的親人。因爲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託着她深深的愛情。也許,她指待這花兒能夠帶走一部分相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夠得到暫時的平靜;也許,她希望這故園親人手中的花枝,能夠打動遠方遊子的心,催促他早日歸來。總之,我們在這簡短的四句詩中,不是可以體會到許多詩人沒有寫明的內容嗎?

自第五句發生轉折,進入第二個層次。“馨香盈懷袖”,是說花的香氣染滿了婦人的衣襟和衣袖。這句緊承上面“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兩句,同時描繪出花的珍貴和人物的神情。這花是“奇樹”的花,它的香氣特別濃郁芬芳,不同於般的雜花野卉,可見用它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寄託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適不過了。至於人物的神情,詩人雖沒有明寫,但一個“盈”字,卻暗示我們:主人公手執花枝,站立了很久。本來,她“攀條折其榮”,是因爲思緒久積,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來,才猛然想到:天遙地遠,這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古時交通不便,通信都很困難,何況這是一枝容易凋零的鮮花呢?此時的她,只是癡癡地手執着花兒,久久地站在樹下,聽任香氣充滿懷袖而無可奈何。她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對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這簡簡單單的十個字,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多麼清晰生動的畫面啊。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想象:這位婦女正在想些什麼呢?她是否在回憶往日的幸福?因爲這奇樹生在他們的庭院之中,往日夫妻雙雙或許曾在花樹下,消磨過許許多多歡樂的時光。在那葉茂花盛的時候,她所愛的人兒,是不是曾經把那美麗的花朵插在她鬢髮之間呢?而如今,她時時思念的丈夫正在哪兒?可曾遭遇到什麼?她自己所感受的痛苦,遠方的人兒也同樣感受到了嗎?……不管她想到了什麼,有一點她總是不能擺脫的,那就是對青春年華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的無比惋惜。古代婦女的生活,本來就那麼狹窄單調,唯有真誠的愛情,能夠給她們帶來一點人生的樂趣。當這點樂趣也不能保有的時候,生活是多麼暗淡無光啊!花開花落,寶貴的青春又能經得住幾番風雨呢?

現在,我們再回顧這首詩對於庭中奇樹的描寫,就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詩人始終暗用比興的手法,以花來襯托人物,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興盛,顯示了人物的孤獨和痛苦;另一方面,還隱藏着更深的一層意思,那就是:花事雖盛,可是風吹雨打,很快就會落,那不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徵嗎?在《古詩十九首》的另一篇《冉冉孤竹生》裏面,有這樣一段話:“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用蕙蘭花一到秋天便凋謝了,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長,紅顏易老。這是我國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比喻。但是在《庭中有奇樹》這一篇中,這一層意思卻並不明白說出,而留給讀者去細細地體會了。

詩的最後兩句:“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大意是說:“這花有什麼稀罕呢?只是因爲別離太久,想借着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這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瞭全詩的主題。從前面六句來看,詩人對於花的珍奇美麗,本來是極力讚揚的。可是寫到這裏,突然又說“此物何足貴”,未免使人有點驚疑。其實,對花落下先抑的一筆,正是爲了後揚“但感別經時”這一相思懷念的主題。無論說花的可貴還是不足稀奇,都是爲了表達同樣的思想感情。但這一抑一揚,詩的感情增強了,最後結句也顯得格外突出。詩寫到這裏,算結束了。然而題外之意,仍然耐人尋味:主人公折花,原是爲了解脫相思的痛苦,從中得到一點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兒無法寄達,平白又添了一層苦惱;相思懷念更加無法解脫。

原文: 篇七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貢?但感別經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