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創建省五星級“農家書屋”紀實

“第一屋”到“五星級”的嬗變

創建省五星級“農家書屋”紀實

——創建省五星級“農家書屋”紀實

“第一屋”榮膺省“五星級”

走進寬敞明亮的閱覽室,潔白的牆壁上整齊掛着《金湖縣“農家書屋”管理制度》、《金湖縣“農家書屋”借閱制度》、《金湖縣“農家書屋”書刊售租制度》等標牌;30組書架上排列着種植養殖類、科普生活類、家庭教育類、法律法規類、健康保健類書籍,一本本適合農民“口味”的書整齊地排放着;《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特別文摘》《家庭保健》《風流一代》等報刊陳列在報架上。一羣農民讀者正專心翻看書刊,還有人在瀏覽網站,平時村民三五成羣齊聚書屋“淘寶”“充電”,這裏就是徐樑村“農家書屋”。當地農民親切地稱它爲“文化糧倉”。村委會主任瀋陽笑着說:“農家書屋”已成爲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讀書在我村已蔚然成風。

2006年5月江蘇省啓動“農家書屋”工程,徐樑村成爲首個“農家書屋”建設試點村。接下了省“農家書屋”的第一棒,徐樑村感到莫大的榮耀與巨大的壓力。省市領導多次作專門批示:省農家書香工程委員會與省新聞出版局將鼎力相助。縣新聞出版局的同志負責業務指導,從書櫃的配運、圖書的上架和管理員的培訓等方面都作了周密安排,徐樑村支部在用房極度緊張的情況下,擠出一間房。短短一個月時間,面積40平方米、10個櫃式書櫥、近2000冊圖書的“農家書屋”建成了。於6月7日正式揭牌成立,在此同時全省“農家書屋”工程推進會也在金湖召開。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志軍,原副省長張桃林,原市委書記丁解民,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希平親自揭牌並作了重要講話。從此,徐樑村“農家書屋” 拉開了江蘇農家書屋建設的序幕,被譽爲全省“農家書屋”工程第一屋。

傾力服務新型“讀書族”

爲了不斷改善村民讀書條件,給羣衆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2008年,徐樑村在上級組織的關心支持下,多方籌集資金150多萬元,新建了黨羣服務中心,把“農家書屋”納入服務中心並增加活動場所,新增藏書室、閱覽室、健身房、陳列室、放映室各一間,新設運動場地、停車場各一處,在村部旁邊規劃了100畝的村創業點,供全村羣衆參觀、實習和投資創業。2010年以“三提升”爲重點實施“農家書屋”提升工程,徐樑村“農家書屋”成爲提升的重點,先後投資2萬多元,添加了書櫥和書籍。2010年,徐樑村“農家書屋”藏書11000餘冊,音像製品300餘張、面積110平方米,書櫥30個,電腦9臺,各類期刊雜誌近30種,座位55個,設有單獨的電子閱覽區。2010年底,代表淮安市參加江蘇省第一批“五星級”書屋評比,並順利通過驗收。

硬件硬了,軟件不能軟。加大投入還得加強管理。村總支書記親自任“農家書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抓書屋建設工作;建章立制是首要環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科學的管理制度,有百分考覈、書刊租賃、書屋管理、圖書借閱等制度;選一名政治素質高、服務意識強、業務技術精的“農家書屋”管理員;除農村夏、秋兩季農忙外,書屋每週固定向村民開放6天,每天7小時;專門的閱覽室等場所方便村民閱讀和交流;配備出版物目錄、借閱登記本、讀者急需書刊登記本。實現管理有人負責、借閱有章可循、數目有據可查;書屋製作專業的藏書章,爲村民發放統一借書證,辦理“一卡通”借閱證,實現本地區通借通還,還邀請了縣圖書館專職人員製作了書屋管理軟件。這個程序只需管理員初次使用時,把書名、編號等相關信息登記歸檔,下次就可查閱,改變過去手動查找、人工登記的老模式,率先實現無紙借閱,不僅低碳,還大大方便村民。管理員說:“過去借書需要登記書名、書價、編號等,還要在每個登記欄上簽字,特別繁瑣不說,有時爲找一本書得花上大半天。現在借書,電腦一查就知道,借閱手續也簡單了。”

僅靠制度是不夠的,爲此,村委會研究決定設立書屋建設專題研究會,村主任擔任會長,具體研究和討論“如何利用書屋資源,發揮書屋作用”這一核心問題,確保這項文化民生工程落在實處。成立讀書興趣小組,以點帶面推進讀書活動。先後成立了養殖戶之家、禽蛋專業合作社、科技協會、企業家聯誼會等多種讀書組織,最大限度將全村羣衆組織起來,一起參加讀書活動。興趣小組成員率先讀書,自然地帶動了其他村民光顧書屋,很快在全村掀起了愛讀書、讀好書的熱潮。

爲了讓村民們把愛讀書、讀好書的風氣長久地保持下去,村委會決定啓動圖書正常更新程序,及時增添合乎形勢發展的新圖書,新增圖書大都是村民根據自己生產生活的需要而定,力求把“一讀就懂、一點就通、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的優秀讀物選到書屋來,這樣的補書方式更容易讓人接受,書的利用率更高,像家禽養殖、科技養蠶、保健類書籍最爲搶手。隨着村裏引進、創辦的企業的增多,許多企業老闆渴求企業管理方面知識,爲此,購買了近3000元的企業方面的新書刊,受到企業老闆的歡迎。

另一方面,採取書屋存、借書運作模式,成立了村民“圖書銀行”,大量吸收民間藏書,大大增加了書屋的藏書量和藏書品種,實現了村民藏書和書屋藏書的資源共享。

書籍砌成咱們“黃金屋”

要使“農家書屋”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我們結合村情實際,把科學致富唱主角、致富典型做引導作爲主目標和硬任務,把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作爲重點來抓,全力幫助村民建設小康新生活。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原村支書施列貴是徐樑村最早、早大的養雞專業戶。“農家書屋”成立後,他動員全村16戶蛋禽養殖戶參加讀書互助組,一起鑽研養殖理論、積累養殖經驗。2007年8月,他組織互助組成員成立禽蛋專業合作社,共投資400多萬元,建房3000多平方米,開挖60畝魚塘,新闢102畝淺水灘,集孵化、飼養、飼料加工、禽蛋魚銷售一條龍,形成了一個年飼養量超過28萬隻的蛋禽、15萬斤魚、產值480萬元、利潤過百萬元的徐樑養殖帶,促進村民致富。現在,合作社已發展到56戶。施列貴本人因“雙強型”支書2010年被破格提拔爲副鎮長。他常感慨地說:“書屋是我的參謀部,圖書就是我的參謀長。”

村民黃庭兵以前一直在外打工,2006年回村後,正趕上“農家書屋”成立,他一頭扎進書屋,如飢似渴地閱讀膠帶方面知識,結合自己以前在膠帶廠打工的經驗,創辦光荷膠帶廠,吸收30多名村民進廠務工,村民月均收入1000元以上。在公司,他不僅自己帶頭讀書,而且要求全廠員工都要多讀書、學知識、長才幹。他制定了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員工的目標和計劃,還將全省“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推進會召開日暨徐樑村“農家書屋”成立日定爲全廠讀書日,安排員工進閱覽室讀書。2010年,該企業銷售突破1000萬元,利稅90多萬元。有人問他爲啥對讀書情有獨鍾時,他說,書給了他創業的底氣和信心!

村委會副主任胡成堂通過科學植桑養蠶,每畝經濟效益比常規植桑養蠶高出好幾倍,他所使用的消毒、施肥、控溫和使用大棚飼養、方格簇結繭等科學方法被許多蠶農仿效。胡成堂定期在書屋講解桑蠶方面知識,現身說法闡述科學種桑養蠶的好處。現在全村已發展養蠶260多戶,種植桑田600多畝,形成了2個養蠶專業組。

書香塑造新農家新風尚。徐樑村毗鄰縣城,2002年就開始陸續拆遷,至今無一起上訪事件。六組村民孫連英一家7口,四世同堂,自從“農家書屋”建成以來,全家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88歲的老祖母也愛上了讀書,她不能來書屋看,重孫女就把書借回去讀給她聽。一家人在一本本好書的引導下,相敬如賓、溫馨和諧。老人身體不好,一家人輪流守護,悉心照料。對鄰居,一家人更是樂善好施。一鄰居得病,一時拿不出錢,孫連英二話沒說,到家裏拿出1000元錢交給鄰居。“哪一天有錢哪一天還,看病要緊。”她家還將自家100多冊藏書與書屋建立共享關係。如今,在徐樑村,助人爲樂、孝親敬長、勤勞創業蔚然成風,遵守村規民約已經成爲村民的自覺行動。徐樑村也多次被省市評爲新農村建設先進村、衛生村、創業之星等。

徐樑村“農家書屋”就像一座知識加油站、一扇文明傳播窗、一泓文化不老泉,給村民帶來了知識的甘霖、致富的橋樑、精神的滋養,成爲村民們一個“五星級”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