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師疫情防控事蹟材料:摸排與引導之外

摸排與引導之外

教師疫情防控事蹟材料:摸排與引導之外

荊門有年輕的沙洋縣,沙洋有2001年3月由煙垢更名爲高陽的小鎮。8月的某一天,我在高陽鎮上導航開車去高陽國小的路線,火熱的太陽高高地掛在藍天之上,陽光刺透前檔和車窗,與車內的空調“水火交融”。擡頭天是藍的,低頭熱是真的。

來之前就通過單位收集的資料瞭解到:馮秀被作爲“典型”申報荊門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荊門好人·最美逆行者”。

這應是對她最好的註腳。我給馮秀打電話,希望瞭解摸排與引導的事宜,給她寫點什麼。馮秀說,小到一次雞腿的代購,都能溫暖一位老者的心。至於全面控制,不是一個人能夠做到的。可以寫點什麼,寫參與進來的每一個人,不寫我,我做的都是最普通、最基礎的事情。

從馮秀入手,瞭解學校的防疫工作,當然有意義。車行至高陽國小大門口,大腦裏某根神經突然跳出來告訴自己:這個地方好像來過。上午九點,我們在校門口相見。之後在學校的小會議室,馮秀接了好幾通電話後,將手機調至靜音,纔開始我們的相互交談。

馮秀說,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學校從疫情防控開始到現在,學生一直沒有到校上課,按理說應該清閒一點,可實際情況是比以往正常上課時還忙。走訪、巡查、宣傳、妥善處理髮生的大大小小的“突發情況”。每一件都看得見、摸得着,卻又在他人眼裏意義不大。其實縣裏申報“荊門好人”沒必要把我拉進來,沒什麼特別的感人事蹟,只是每天例行記錄校區所有人員的相關情況。

我說摸排與引導。馮秀說,對,這就是我和其他同事工作的落腳點。在高陽國小,劉秀擔任副校長,疫情期間走訪入戶南海校區7戶、老校區15戶、現在的高陽國小43戶,共計204人。這是基本管理的範圍之內,除此的“編外人員”自然也還有不少。

高陽國小有多少學生、馮秀帶過多少學生,我不知道。學生和學生家長對新冠病毒認識夠不夠、預防得怎麼樣,馮秀心裏有一本賬。

2020年1月22日,沙洋縣教育局向高陽國小下發了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告全省中國小(幼兒園)生通知書》。1月23日,爲有效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保高陽鎮各校、幼兒園的師生健康,根據沙新防指辦發[2020]1號《關於印發《沙洋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宣傳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中共高陽鎮委辦公室高陽鎮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成立高陽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通知》及教育總支1月23日緊急會議精神,結合高陽國小校實際,校長召集校委會成員以及各班班主任,討論制定了《高陽國小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方案》併成立了高陽國小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領導小組。馮秀任副組長,負責協調日常防控的具體工作。還成立了綜合協調、疫情防控、教育教學、應急處置、宣傳引導、後勤保障、督查問責七個專班。在這七個專班裏,馮秀是疫情防控專班的組長。責任是這麼劃分着,後來馮秀卻“越界”做了其他幾個專班的事情。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絕非一天兩天練就的能耐。

馮秀卻說,家裏的那一位給了她很大的幫助。馮秀的愛人文黎明是沙洋縣教育局的宣傳幹事,疫情發生後,一直在家辦公,每天都爲怎樣讓廣大人民羣衆深刻理解並牢牢記住疫情宣傳的順口溜、各項政策而摳破了腦門。一番開動腦筋創作出來的順口溜和深入淺出的政策宣傳文稿,被馮秀髮到校方各個防控羣裏,宣傳引導的作用自然不錯。從最開始的普通話傳播到沙洋話,到高陽話到比較有個性的荊門鄰縣、市、區的各種方言,讓校區的人們在防疫的同時還娛樂了一把。可誰又知道這各色的方言除了網上收集之外,大多數都是文黎明通過分散在各個縣、市、區朋友、同學、熟人給友情錄製的。對愛人的默默付出,馮秀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每天都會在睡覺之前跟愛人聊聊這一整天發生的事情,儘量把如工廠流水式的常規工作講述得生動有趣些。文黎明也從馮秀講述的一些小矛盾、小衝突事件中得到啓發,不僅對馮秀提出改進方法,還不斷激勵自己把宣傳引導工作做得更好。校防疫羣裏有位頗有文采的朋友把她(他)們的故事用其姓名組合起來做了個高度概括:馮文秀黎明。也算是比較有詩意的美談,給出的想象空間更是足夠的大。

楊思衡是高陽國小的黨組書記、校長。我找他,談馮秀以及摸排與引導。

楊思衡說,馮秀這位得力助手1972年人,師範畢業20歲不到就服從分配到煙垢烽火臺中學教數學,2007年教育改革、學校合併,到高陽國小任教導主任,2014年至今任副校長。自始到現在,一直致力於數學教學工作。擔任領導職務後,校委會多次建議讓她放下教學工作,一心做好行政管理,她一路堅持至今。多年來,她不僅把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其他老師分享,還讓其他老師們給她提意見,一點點地改進自己的不足。一年又一年,她紮根高陽這片幾移其名的土地上,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有好幾年、好幾次她都有機會去縣城學校執教,雖然高陽離沙洋縣城不遠,但對於文黎明來說,是多麼地渴望馮秀能夠跟他在同一坐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城裏,朝朝暮暮。那幾年馮文秀的不是黎明,是爭吵,歇斯底里的爭吵。但這絲毫沒有動搖馮秀的心,她愛高陽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縣教育局瞭解情況後,經常借傳達文件、精神之名,讓文黎明勤沉高陽,化解了他(她)們的相思之苦、寂寞之夜。這纔有了後來夫妻倆把家安在高陽的“修成正果”。

防控在一線的那些天,馮秀每天工作在12小時以上。除了正常劃分的工作之外,還多次替門衛防守大門,讓他們休息好了繼續工作。

保安服穿不了,就戴上執勤袖套親自上陣。拿得下面子,也說得了好話,校園無一例違規進出事件發生,人們戲稱“善面女門神”。這期間,有好幾位五、六十歲的大媽、大爺因迫切地想出去校門外看看自家菜地裏的菜長勢如何,甚至放出狠話:半夜就算搭梯子翻院牆也要出去看看的。在農村長大的馮秀又何嘗不理解他們的心情。於是動之以理、曉之以情:您們都是兩老在家,這搭梯子翻院牆的爬高,院牆內還好,院牆外誰接應?萬一出點狀況,醫院不好進、兒女一時半會是回不來的,到頭來吃虧受苦的還是各人(自己的意思)。知道您們把菜園子當寶貝,這樣,從今天起我來幫您們照顧園子。馮秀說到做到:先是一家家的弄清楚了各家的菜園子在哪、有多大面積、與誰的交界、界線參照物是什麼;接着利用文黎明做疫情宣傳牌的便利,自己掏腰包爲各家的菜園立了顯眼的標識牌;接下來向大媽、大爺請教怎樣侍弄好菜地,並付諸於實踐;最後把勞動成果用手機拍照給大媽、大爺看。最終大媽、大爺在向馮秀豎起大拇指的同時,慚愧地向馮秀表示歉意。

疫情得到控制後,“光明正大”地走出校門,前往菜園子的大媽、大爺們紛紛把菜園子裏的蔬菜瓜果送到馮秀的家門口,一直到現在。交談前的有個電話就是提醒馮秀送到家門口的有個西瓜快熟透了,記得趁早吃。而且,之前因菜園子界線糾紛的“事件”再也沒發生過。

做好帳是馮秀每天的必備工作。每天都要收集、整理、彙總、上報多種數據:身體狀況三項日報,九問情況日報、工作日報等。還有特殊人員信息和入戶體溫數據收集。其次藥品籌集、表單填寫、實地消殺等工作也從不懈怠。

幫我買2斤豆皮,3斤胡蘿蔔,2瓶老乾媽,還有5斤蘋果;我需要灌氣;我需要兩袋雞精,一桶水……馮秀一邊回覆,一邊作着記錄,這是頭天晚上;第二天中午12點,馮秀採購回來了,根據清單先按戶將物資分放開來,然後通過微信羣發佈領取消息:請預定了生活物資的住戶派人到校園大樟樹下領東西,請大家一定戴上口罩,保持安全距離,點名依次領取。等到分發完物資,已經過午飯時間,這才收拾工具,做自身消毒,回家簡單吃點再奔赴下一個“執勤點”。自打實行代購以來,馮秀幾乎每天都上街,爲校園住戶採購生活必須品,循環往復且不厭其煩地做着幾乎同樣的事情,傾心服務,是住戶的貼心人。

這些都不算什麼,馮秀說最難忘的是那次她走過的最慢且最遠的路。那是一個凌晨4點的時段,校區內一位姓徐的大爺心臟病突發,只有兩老在家,得知消息後馮秀和文黎明第一時間趕到6樓的大爺家,文黎明背起大爺,馮秀在一邊扶着,以最快的速度把大爺弄上了自家的車。馮秀迅速向上報告情況,上邊回覆直接送高陽鎮衛生院。無奈天降大霧,一公里的一級荊新公路整整開了20分鐘,比蝸牛還慢。期間文黎明提出直接背上大爺跑步去衛生院,馮秀說,折騰不得,據馮秀瞭解大爺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變戲法似的從隨身攜帶的包裏掏出一瓶藥,取出一小粒喂進大爺嘴裏。到了衛生院,醫生說正是這藥丸爲大爺贏得了爭取生命的時間。即使這樣,馮秀和文黎明依然在衛生院等醫生明確告之她(他)們,大爺穩定了,沒生命危險,才如釋重負地回到家,還沒來得及躺下,就又要去跟同事換崗了。

當我問及大爺現在情況怎麼樣時,馮秀說,兒子、女兒都回來了,在膝下照顧,經歷了一場疫情,讓更多的人懂得了珍惜生命、珍惜寶貴的相聚時光。

我說,接下來最渴望的是什麼?馮秀說,當然是孩子們早日迴歸校園。他(她)們纔是花朵,我們頂多算是綠葉。我渴望他(她)們歸來,從教近30年來,從來沒有過如此強烈的渴望——他(她)們在摸排與引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