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晁蓋的性格特點和主要事蹟

晁蓋的性格特點和主要事蹟

晁蓋人物簡介

排 名:開山鼻祖

籍 貫:濟州(今山東省-鉅野縣)

星 號:千佛星

性 格:虛懷若谷,耿直真誠;重情重義,剛正不阿。

出場回目: 第14回 上山前:東溪村保正(村長)。

死亡回目 第59回

上山原因:主謀劫取生辰綱後造反上梁山。

梁山職務:梁山泊山寨總頭領。

武 器:青龍開山刀。

主要事蹟:梁山農民軍的奠基人。曾成功地領導了智取生辰綱、全殲濟州“圍剿”、江州劫法場等戰鬥。

性格分析

晁蓋爲人忠厚,敢於伸張正義,在羣衆中很有威望。晁莊二十里外有個東市村,村中有個教書先生名叫吳用,足智多謀,是晁蓋的好朋友。他們聯絡劉唐、公孫勝、阮氏三兄弟造反上了梁山,提出“殺富濟貧、推翻大宋”的口號。《水滸傳》中,在黃泥崗智取生辰綱的故事引人入勝。不過缺乏政治才能是他的悲劇,當然這缺點也是古代農民起義的致命傷。

晁蓋的領導思想

晁蓋率領智劫生辰綱的人馬上山,並取代王倫成爲梁山泊之主後,梁山組織的價值觀發生了從“打家劫舍”到“劫富濟貧”的重大改變。

事實上,這個重大變化並不是晁蓋在上梁山之後才形成的,而是在打劫生辰綱的過程中逐漸完善成熟的。

央視版《水滸傳》中的晁蓋

當時,劉唐來投晁蓋,要說一套富貴給他。劉唐是這樣說的:“小弟打聽得北京大名府樑中書收買十萬貫金珠寶貝玩器等物送上東京與他丈人蔡太師慶生辰。今年又收買十萬金珠寶貝,早晚安排起程,要趕這六月十五日生辰。小弟想此一套是不義之財,取之何礙?便可商議個道理,去半路上取了。天理知之,也不爲罪。

劉唐所用來打動晁蓋的理由就是生辰綱是樑中書搜刮而來的民脂民膏,是不義之財。劫持不義之財,當然就是正義之舉。這在一般人的道德觀念上是站得住腳的。所以,晁蓋纔會動心,捨棄了東溪村保正這個還算體面的正當職業,和弟兄們幹上一場。

晁蓋掌權之後,在外部的業務拓展和內部的組織建設上兩個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首先,作爲得力干將的頭領人數大大增加,從王倫時期的五人增加到了十二人。而且頭領中除了武藝出衆者外,還有足智多謀的吳用,擅長水戰的阮氏三雄,人才品類大爲豐富。這樣,在應對外部挑戰時,立即取得了一個重大勝利,將濟州知府派來的官兵打得大敗。當時,濟州團練使黃安率領兩千人馬,前來征剿。而梁山的人馬不過只有七八百人。但梁山人馬卻將黃安打得大敗。黃安自己被生擒,被擒的士兵有一二百人,奪得良馬有六百多匹。這些人馬極大地增強了梁山的實力。

其次,晁蓋爲梁山組織定下來不得濫殺無辜的硬規矩。

作爲一個山寨組織,不對過往客商實施搶劫是不可能的。山寨上人馬衆多,沒有財物是不可能維持基本的生存的。但一般的山寨不但搶劫財物,往往還將過往客商一殺了之。但晁蓋卻改變了這種做法。

梁山初次抵抗官軍圍剿勝利後不久,小嘍羅來報:“朱頭領探聽得一起客商,有數十人結聯一處,今晚必從旱路經過,特來報知。”晁蓋道:“正沒金帛使用。”當下派遣頭領下山。晁蓋特意分付道:“只可善取金帛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

搶得了二十餘輛車子金銀財帛及四五十匹驢騾頭口後,晁蓋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不曾殺人麼?”小嘍羅答道:“那許多客人見我們來得頭勢猛了,都撇下車子、頭口、行李,逃命去了,並不曾傷害他一個。”晁蓋見說大喜,立下規矩:“我等自今以後,不可傷害於人。

“打家劫舍”必然會濫殺無辜,誤殺好人。“劫富濟貧”則進了一大步。在當時的社會狀況下,富者要麼財富來源不正,要麼爲富不仁。所以,把打劫的目標對象限定在“富人”,就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濫殺無辜。

所以說,晁蓋上梁山之後,通過“劫富濟貧”這個新的價值觀把梁山和王倫領導下的舊梁山以及其他普通的草寇區別開來了。

1.不爭之心

晁蓋的不爭之心也害了自己,從宋江上山後,梁山上大大小小的所有軍事行動全是宋江指揮的,如攻打祝家莊,高唐州,連環馬,收三山,取華州。一切和晁蓋幾乎毫無關係,晁蓋是個沒有心機的實在人,每次下山,宋江都是爭搶着要去,功勞是他的,出的風頭是他的,收來的好漢是因他而來的。但是這些畢竟也是爲了梁山着想,晁蓋不會去爭這些,也不會過多計較,所以每一次出征,晁蓋其實都是讓着宋江去,自己的想法從未堅持。

可這不行,很簡單,晁蓋纔是梁山之主,而宋江不是,宋江做到了功高震主,完全架空了晁蓋,晁蓋也是血性的漢子,他纔是真正的梁山之主,他可以忍受一次,黃門山四傑只是因爲聽到宋江的名字,下馬就拜,投奔梁山。他可以忍受第二次,魯智深這樣的好漢都大讚宋江:江湖上明日也聞宋三郎好。但是事不過三,他無法忍受一個偷馬賊段景住居然也說江湖上只聞及時雨大名,無路可見,欲將此馬前來進獻與頭領,權表我進身之意。不僅是晁蓋,我也要問,到底誰纔是梁山泊之主?到這裏,真的沒有人可以在忍耐下去了,因爲一個偷馬賊居然都不把晁蓋當頭領了,這麼下去,晁蓋的話還有人聽嗎,我可以不爲,但是你不能忽視我的存在,就是這個道理吧,於是晁蓋極力想要挽回自己在山寨上的威信,所以曾頭市之戰難以避免。

2.暗積禍患

其實,在宋江上梁山時,晁蓋的統治實權就已經受到了不明顯的威脅。

央視版《水滸傳》中的晁蓋

宋江在江州題反詩被黃文炳告發後身陷囹圄,晁蓋得知後大驚,便要起請衆頭領點了人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寥寥數語,晁蓋對宋江的關切之情便躍然紙上。晁蓋在曾頭市中箭時命在頃刻都沒有亂分寸,得知宋江有性命之虞時卻是如此的驚慌不安,心急如焚。宋江脫險後,走投無路之下只得安身於他一直都頗爲避忌的梁山水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晁蓋對宋江的情義並不在花榮和李逵之下。晁蓋替宋江把父親救上梁山,敬若親生,每逢宋江征戰失利,晁蓋總不忘派遣頭領下山援助。可宋江感謝的卻只是衆位好漢的鼎力救拔,故意漠視晁蓋的恩義。他下山搬取父親和弟弟,請示的也是衆位頭領,而非晁蓋。宋江處心積慮地招攬人心,擴充勢力,此時已存有架空晁蓋之念。晁蓋或許還不明白宋江的用心,慨然說道:“賢弟如何這般說!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

3.貌合神離

後期的晁蓋與宋江之間因政治意見的分歧,表面上情深義切,實際上已經貌合神離。晁蓋臨終之際對宋江說了一句很耐人尋味的話: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曾幾何時,晁蓋要讓位宋江是何等的情篤意切,如今,他顯然是不甘心讓宋江接掌政權,言辭之中對宋江擺明是徹底的否定。同時也無法否認的是晁蓋臨終之前對宋江心存怨恨的事實。晁蓋臨死之前利用他的權力最後一次駕馭羣雄,在大庭廣衆之下立下一條關係梁山興衰的遺言,晁蓋認爲能爲自己報仇者必定是武藝超羣且心胸寬闊能夠領導羣雄的人,然而他顯然低估了宋江和吳用的智謀和手段,他的遺囑也註定會落空。

要知道,晁蓋一直將劫生辰綱的幾位好漢視爲自己的骨肉兄弟,而對宋江的情義更要在這幾位好漢之上,爲了宋江,他甚至可以連自己的性命都不要。至於吳用,更是與他自幼相交的哥們。可晁蓋萬萬沒有想到,到頭來,這兩個被自己視爲至親的人竟聯起手來處處跟自己耍心眼、玩陰謀,將自己一步步逼向絕路。這讓晁蓋多麼痛苦、多麼寒心啊!他一向將人命和手足之情看得極重。三阮下山打劫時,晁蓋千叮萬囑切不可傷害人命,三阮劫得財物上山後,晁蓋對於所得的金銀隻字不提,唯獨關心三阮是否有傷無辜。他對待素不相識的過路人都尚且如此仁愛,更何況是對待宋江?晁蓋害怕流血,無辜之人的血,更害怕刺傷宋江的心,縱然宋江一再傷害他。晁蓋實不願與宋江鬧到恩斷義絕、魚死網破的地步,他對宋江的怨恨再深,終究還是深不過心中一直感念的宋江昔日相救的恩義。這在晁蓋心中已築成了一道無形的坎,一道他永遠也跨不過去的道義之坎。既然不忍傷宋江的心,晁蓋就只得曲意容忍,再容忍。

梁山數次遭遇強敵,晁蓋每次要率兵下山征討時,都被宋江以一句“哥哥是一寨之主,豈可輕動”的言語阻攔,晁蓋只好一再忍讓。當晁蓋忍無可忍時,不聽勸阻,決意強攻曾頭市,只因他和大多數男人一樣,活着是爲了一口氣,是受不得別人的一再藐視和欺辱的。尊嚴不容踐踏,即便明知是死,也要死得有尊嚴、有氣節。晁蓋有他做人的原則——仁義之人大多都有自己的處事原則,他們可以放棄理想,卻絕不輕易改變原則,而政治家和陰謀家則往往反之。 宋太宗趙匡胤曾恬不知恥的對南唐後主李煜說,他贏在他的野蠻,而李煜則敗在他的文雅。如此說來,宋江是不是贏在他的虛與委蛇,而晁蓋則敗在他的正直仁義上呢?宋江可以只爲一人歸水滸,致令百姓受兵戈,而且爲達目的,經常禍及百姓,還心安理得,甚至引以爲傲。晁蓋就做不到了,踩着累累白骨往上爬的事情,他不忍爲之。他雖稱霸梁山,骨子裏瀰漫着的卻是俠客的凜然正氣。 晁蓋之所以能尊居梁山寨主,主要是由於他心胸豁達,急公好義。然,豁達則粗心,仁義則少防,這或許也是葬送他權位乃至性命的主要原因。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能力就註定走什麼樣的路、成多大的事,而一種能力的練就則主要是由性格和資質來決定的,這也是做任何事情成與敗的最終歸結。

晁蓋人物後人點評

古典小說《水滸傳》記載,晁蓋在攻打曾頭市時中曾家教師爺史文恭毒箭射中面頰致死。 2. 長篇評書《水泊梁山》和戲曲劇本記載:晁蓋在三打祝家莊戰役中,被史文恭毒箭射中面頰致死。史是祝家總教師欒廷玉請來助陣的;評書和劇本中根本沒有曾頭市的影子。想來大概是由於曾家爲女真人,元曲藝人多爲南人,爲了避免得罪高級臣民,在劇本和話本里避開了曾頭市的傳說,由此影響一直流傳至今。

金聖嘆評《水滸傳》論武松爲天人,晁蓋何嘗不是天人。 看他有闊處,有毒處,有正處,有良處,有快處,有真處,有捷處,有雅處,有大處,有警處,實是《水滸》中之第一人。義薄雲天,豪氣干雲,是爲闊;仗義疏財,廣交天下豪傑,是爲正;劫富濟貧,嚴整梁山軍紀,不許濫殺無辜,是爲良;在石碣村憑七人之力殺敗上千官兵,是爲快;虛懷若谷,重情重義,是爲真;親率人馬前往江州解救宋江,是爲捷;七星聚義,智取生辰綱,是爲大;發覺宋江有投降朝廷之心,臨終遺言傳位給爲已報仇之人,是爲警。晁蓋的一身集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不作第一人,可乎?

古代農民軍無非三條出路:一、如劉邦、朱元璋一樣推翻前朝統治,自己開國稱帝。二、如赤眉、綠林、黃巾軍、黃巢、方臘、李自成、太平天國等等一樣,被朝廷鎮壓。三、如朱溫、楊再興、丁汝昌一樣受招安,再謀出路——朱溫積功成爲軍閥,最終政變篡位;楊再興、丁汝昌保家衛國而亡。晁蓋明知自己沒有本事打天下、坐江山,於是就採取得過且過的辦法拖延時間,臨終前幡然悔悟,寄希望於替他報仇的人能帶領梁山好漢走第一條道路;宋江也知道自己不是第一條道路的料,又不願落得第二條道路的下場,只有選擇第三條道路,受招安後替朝廷賣命,爲家人和子孫後代謀幸福罷了。梁山好漢的悲劇,是中國古代流氓無產者必然的一種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