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淺析西遊記唐僧的性格特點【精品多篇】

淺析西遊記唐僧的性格特點【精品多篇】

玄奘生平事蹟 篇一

玄奘本姓陳,名禕、洛陽緱氏(今河南偃師緱氏鎮)人。13歲出家,21歲受具足戒。曾遊歷各地,參訪名師,學習《涅槃經》《攝大乘論》《雜阿毗曇心論》《俱舍論》等經論。因爲感到各師所說不一,各種經典也不盡相同,於是決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陳表朝廷奏請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貞觀三年(629)朝廷因饑荒允許百姓自行求生,他即從長安出發,經姑臧出敦煌,經今新疆及中亞等地,輾轉到達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進入當時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師從戒賢學習《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對法論》《集量論》《中論》《百論》《俱舍論》《大毗婆沙論》《順正理論》《因明論》《聲明論》等論典,着重鑽研《瑜伽師地論》,兼學梵書《聲明記論》。不久,聲名大起。五年後,遊歷印度東部、南部、西部、北部數十國。回到那爛陀寺後,戒賢讓他主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著《會宗論》三千頌,融會了空有二宗,批駁了師子光反對《瑜伽師地論》的觀點,因而受到戒賢的讚賞。曾和“順世論”者辯論獲勝;還奉戒賢之命獨自同小乘論師辯論並獲勝。戒日王在曲女城爲玄奘設無遮大會,玄奘宣講大乘教義,獲得更大聲譽。於貞觀十九年返回長安。史書記載,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萬裏,所歷“百有三十八國”,帶回大小乘佛教經律論共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歸國後受唐太宗召見,住長安弘福寺,後又住大慈恩寺。

西遊記中唐僧的性格特點 篇二

正面特點:閔誠向佛、慈悲善良、不辭勞苦、不畏艱險、意志堅強、嚴格執着。

反面特點:昏庸頑固、是非不分。

唐僧是一個心慈面善吃齋唸佛的僧人。雖然他並沒有本領,但是極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最終卻自食其果,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因此,與其說唐僧是個師傅,倒不如說他是個地道的領導者。他胸懷天下,惠及黎民百姓,爲了求取真經而不惜遠行,並在所到之處宣揚佛法和親民敬君的思想。

至於唐僧雖然經歷諸多磨難但總能化險爲夷的原因,一則唐僧是金禪子轉世,有佛祖如來和觀世音菩薩的庇佑;二則唐僧能夠領導好他的三個高徒,能讓他們臣服於自己,告狀搬來觀世音菩薩或是念那緊箍咒,讓徒弟們望而生畏。只要有人膽敢爲非作歹或作奸犯科,必然要受嚴懲。

在書中唐僧是一個凡人的形象,有懦弱的一面,也有怕死的一面,又因是肉眼凡胎,所以看到孫悟空大開殺戒的時候會嚴厲呵斥。他是一個內心信仰堅定、心懷善良的人。

歷史功績:

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後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並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緊箍咒。

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小說中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爲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直到21世紀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忘他的歷史功績。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 篇三

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玄奘原來的名字叫做陳禕是法相宗的創始人,被人們尊稱爲三藏法師,後來被後世的人們稱爲唐僧。玄奘在貞觀元年的時候一個人向西邊徒步走了五萬多裏的路,最終到達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回了真經。玄奘取經的過程用了十七年之久,學遍了當時的大乘佛經和小乘佛經。總共給唐朝帶回了150枚舍利子7尊佛像和657部佛經。

西遊記唐僧人物形象分析 篇四

唐僧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又善良但又不分青紅皁白。唐僧謙恭儒雅,溫柔敦厚,忠貞篤誠,有君子之風;其負面影響是愚善固執,沒有風險和危機意識,缺少應變能力。唐僧不以色亂,人蠍子精百般誘惑,但唐僧還是不以理會,表現出他一心向佛,意志堅定,只以取經爲己任。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爲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爲唐代高僧玄奘,修成正果後被封爲“旃檀功德佛”。唐僧有時糊塗,不相信悟空,而去相信妖精的話,有時還聽信豬八戒。在遇到白骨精的時候,唐僧就百般埋怨,譴責孫悟空,時常不分青紅皁白地念緊箍咒。白骨精變成老人、女孩時,唐僧輕信老頭的話,不相信悟空。孫悟空將他們打倒,唐僧聽信豬八戒的話,不明辨是非,仍念緊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