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講話致辭 > 代表發言

會議發言人

目錄

會議發言人
第一篇:會議工作人員.@會議發言人的表現評估第二篇:如何做好新聞發言人第三篇:網絡發言人第四篇:外交部發言人第五篇:企業新聞發言人常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會議工作人員.@會議發言人的表現評估

 

會議工作人員的表現評估

□ 會議工作中,精通業務,勝任工作

□ 具有公關意識,能自覺維護組織的形象

□ 具有良好的禮儀修養,行爲得體,語言規範

□ 會議工作中顯現出厭倦懈怠神態與行爲

□ 會議工作可靠,總能按時完成所佈置的任務

□ 與同事合作協調,相處融洽

□ 掌握會議工作中某方面的技能有困難

□ 要求多少就幹多少,但從不做額外奉獻

□ 脾氣很好,從不與人爭吵

□ 有時控制不了自己,輕易發火

□ 會議工作中只需上司極少的監督指導

□ 對上司的批評指導能虛心接受

注:該評估表可設計得很長,會議工作各方面的好、中、差情況都可列入。考評者只需要照清單勾選,簡單易行。也可加權計算得分,再統計出總分。

會議發言人的評估表格

會議編號:發言人:

1、 發言人的講話怎樣?

□精彩□很好□一般□很差

2、 會議的目標是否明確?

□是□否

3、 會議是否達到了目標?

□是□否

4、 你是否推薦再次安排這類會議?

□是□否

5、 評論:

第二篇:如何做好新聞發言人

 

如何做好新聞發言人

有一羣特殊的公務員頻頻亮相鎂光燈下,出現在熒屏上,曝光率之高不亞於影視明星,他們就是政府的形象代言人——新聞發言人。新聞發言人實際上是專門用於向公衆溝通政府的信息,有針對性地回答社會對於公共管理方面的疑問的專業人員。

他們主要負責:準備新聞發佈會前的材料,聯繫有關部門; 發佈有關新聞,闡述政府的觀點立場; 代表政府或部門回答記者提問; 關注新聞發佈後的反響效果。 新聞發言人是一種制度,是對公衆知情權有效履行的途徑之一,是溝通媒體、社會公衆和政府部門的重要橋樑。

他們的一言一行經常成爲報紙的頭條,但他們也時常會捲入輿論的漩渦,遭來廣泛的質疑;他們是信息的傳播者,卻也是信息的過濾器。他們有時是消防員救火隊,有時卻是適得其反火上澆油。職業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所以,做好一名稱職的新聞發言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胸懷全局, 精通政策。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啓正同志說過, 作爲新聞發言人, 內知國情, 外知世情, 這是最重要的, 口才和技巧還在其次。一些初做新聞發言人的領導幹部, 有時抓不住工作重點, 把大量精力耗在了發佈時的表情、肢體語言以及答問的技巧等方面, 這顯然是本末倒置了。其實,“準確”是對新聞發言人的第一要求, 在此基礎上, 表達和技巧越嫺熟越好。而要做到準確, 就必須時刻關注大局、瞭解大局, 做到胸懷全局。要想做一名稱職的新聞發言人, 就要深入學習研究

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 本地區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要決策,只有這樣, 才能從容面對各種複雜問題, 做到胸有成竹、靈活自如。二要坦誠務實, 言之有物。一方面, 發言態度要誠實。新聞發言人, 在公衆面前的誠實表現是一個“基本分”。要讓媒體和公衆瞭解你、理解你並認同你、支持你, 需要一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 誠實是“催化劑”。出席新聞發佈會的記者提出的問題涉及面也比較廣, 肯定會有一些事情是發言人不知道的,對於一些實在不能當場回答的問題, 應坦誠告之, 切不可以謊話來搪塞。一旦說了謊話, 就可能永遠地失信於媒體、公衆。另一方面,發佈內容要真實。新聞發言人是新聞來源的重要渠道和提供者, 所發佈的信息必須真實可靠, 符合事實真相。作爲單位新聞發言人的各級領導幹部, 必須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 準確掌握信息來源, 全面真實地瞭解所要發佈信息的真實情況和相關背景資料, 對政府及其機關即將出臺的一些新政策和新動態應該積極參與, 這樣才能真實、準確、全面地把握要發佈的信息內容, 從而發佈出更具權威的主流信息。

三要掌控局面, 注重平衡。會場動態瞬息萬變, 新聞發言人必須具備臨場應變和掌控現場局面的能力, 不能目中無人, 自說自話。要很好地掌控發佈會的局面, 除了會前要注意與媒體和記者溝通外,還要注意把握好兩個“度”: 其一, 要把握好平衡度。各家媒體關注的重點各有不同, 在發佈信息時, 要善於找到平衡點,儘可能地滿足各方的需求; 在回答問題時, 也要掌握平衡並做到儘可能全面, 既要把握會場動態, 又要呼應發佈的主題。此外, 點請記者提問也要注意平衡, 對本地媒體記者和中央及兄弟省市的媒體記者以及會場前後左右的記者都要平衡照

顧到。其二, 要把握好收放度。要把握好回答問題的廣度與深度的關係, 做到收放自如, 心中有數, 既不能因怕出錯而守口如瓶, 也不能樣樣都和盤托出。新聞發言人要通過實踐磨鍊, 爭取達到“發於其所當發, 止於其所應止”的境界。

四要心態平和, 不卑不亢。新聞發言人與記者在發佈會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新聞發言人遇到挑釁性的問題時, 千萬不能被其激怒, 而讓人感到你有失風度; 遇到有對抗情緒的記者時, 也要儘量保持冷靜, 微笑是最好的化解辦法。總之, 不管遇到什麼問題, 新聞發言人情緒上都要做到自信自如、不驕不躁、不卑不亢、幹練沉穩, 對媒體的提問要努力做到反應敏捷、沉着坦然、簡潔自如。當然,這種自信和從容來自於平時的修煉和充分的準備。新聞發佈會的準備, 尤其是發言人個人素養的形成不是靠發佈前的短短几天就能夠實現的, 要靠平時的不斷積累。

五要形象樸實, 言簡意賅。新聞發言人是政府的形象代表, 應該具備現代的形象意識和形象素質, 包括在外表形象、精神氣質、言談舉止、職業素養等方面均應具備自己的獨特魅力。所以, 在整體形象上要莊重大方, 着裝要符合自己的氣質和身份, 給人一種穩重、可信賴的感覺; 語言上要樸實直率、通俗直白, 少用官話和套話, 體現出政治智慧和清新的文風。

第三篇:網絡發言人

 

一、熱點事件

政府“網絡發言人”新聞鏈接:

自8月初廣東省工商局針對反映韶關工商局“涉嫌濫用職權”的網帖以“廣東省工商局網絡發言人”的名義予以回覆後,9月初,地處中國西南的貴陽市人民政府“網絡新聞發言人”正式亮相。

此外,雲南等一些省區也提出,將在各級政府建立“網絡發言人”制度。

3.38億網民構成的網絡社區使中國開始進入“傳媒聚光燈和大衆麥克風”時代,“雲南躲貓貓事件”“南京天價煙房產局長事件”“新餘幹部出國旅遊清單事件”“貴州習水官員嫖宿幼女事件”,越來越多的熱點事件不再是通過傳統媒體,而是通過網絡被迅速炒熱、放大,各級政府不僅要學會“與媒體打交道”,更要學會直面龐大的網絡受衆,“網絡新聞發言人”的出現,是地方政府希望與網民“零距離”接觸的積極嘗試。

二、現狀及存在問題

和傳統發言人制度相比,網絡發言人制度多了些尖銳,少了些含蓄;多了些隔空角力,少了些正面交鋒。但網絡上的草根精神往往會瀰漫在尖銳的發問上,所提問題也常常不容迴避。

現狀:

1. 由於現實言路管道的不暢,網絡被越來越多的民衆視作表達意願和對公共事務發表意見的重要渠道。而且,這種表達又由於網絡的交互性、即時性、非實名性等,政府想要像對待傳統媒體那樣管制網絡又是很困難的。因此,此種情形下,網絡的巨大民意構成了對政府的現實壓力。政府要想有效地化解此種壓力,必須創造一種能夠與民衆進行良性溝通的方式,及時迴應來自網絡的各類質疑和訴求,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由於充分地利用了現代傳播

手段和規律以及互聯網技術反應迅速的優勢,確實比一般的新聞發言人可以更好地瞭解民意、引導和把握輿論。

2. “網絡發言人”在廣東的出現,便是網絡監督日益主流化、常規化現狀的水到渠成之產物。它的最大價值就在於:既開拓了政府與網民正式交流的權威通道,有望對紓解網絡民意產生實效;又以一種官方和制度化的新形式,表達了對網絡民意、網絡監督的平視(而非俯視)、正視(而非側視)與重視(而非蔑視),體現出行政理念的日趨成熟。

存在問題:

1. 網絡新聞發言人很大程度上是被網絡民意“逼”出來的。這從多個已設立該制度的地方的有關官員的解釋就可看出,其初衷多半是爲了應對網民對政府行政或某些事件的質詢。雖然這也很必要,但政府的主觀意圖,似乎並不是爲了滿足民衆的知情權。因爲說到底,網絡新聞發言人只是利用了網絡的技術手段和傳播規律而已,其背後的操作方式與新聞發言人制度並無二致,因而時間一久,很難保證不會把現實中的“外交”辭令和“打太極”搬上網來。我國現在多數政府部門都設有新聞發言人,但衆多新聞發言人給人的印象是,大話、套話、空話顯得多,宣傳的跡象明顯,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發佈成效,甚至民間有對政府信息反着理解的看法。顯然,這種信息公開和新聞發言人制度是起不到溝通公衆與政府感情的作用的。

2. 利用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來隱蔽地管制輿論。各國政府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都隱含着通過向媒體提供信息的方式來巧妙地影響和引導媒體與輿論的政策意圖。從政府的角度而言,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我們的問題在於,當民衆接受信息的渠道還比較狹窄時,如果一些地方政府通過隱蔽的方式管制和控制輿論,會影響民衆對事物的判斷,實際上這是對民衆知情權的一種隱性剝奪。因此,不排除一些地方今後在嚐到了網絡新聞發言人的“甜頭”後,試圖利用該制度來軟性管制輿論的可能性出現。

3. 發言人不能駕馭網絡輿情。目前我國網絡發言人只是簡單傳遞官方態度,對網絡輿情缺少必要的關注,對網絡特點缺少必要的瞭解,很難成爲合格的“發言人”。今後在網上像“躲貓貓”、“俯臥撐”之類依然少不了,這種網上突發事件,我們的發言人能否輕鬆應對?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網上輿情的複雜性,也可能令“發言人”手足無措。

三、應對措施

1. 就目前的情形而言,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要取得民衆的信賴,必須變被動迴應爲主動發佈。這就要求政府必須改變對新聞發佈和信息公開的認知和態度,從目前的“恩賜”和“被迫迴應”兩種不良心態中轉變過來,主動去迴應民衆對其自身利益和社會問題的關切。否則,極可能會染上目前新聞發言人制度的一些陋習。

2. 網絡新聞發言人需要具備迅速反應能力,同時還要做到發言精確權威,用事實說話,避免使用模糊辭令,減少網民猜疑空間,“這背後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而不只是一個人”。網絡新聞發言人應培養對複雜輿情快速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特別在重大突發事件中,面對來勢洶洶的網民各類質疑與斥責聲音,政府網絡新聞發言人團隊必須從中歸納和判斷出網民最關注的核心問題,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迴應,引導公衆理性思考。

3. 政府相關部門要賦予發言人相當的自主權力,構建一套聯動的制度體系作爲支撐。發言人只是一個部門或者一個機構的代言人而已,並不是說他個人能進行這樣一個政策的決策,或者說對一個事件馬上能夠作(請繼續關注好 範文網)出迴應。如果這個機構對於發言人沒有支持的話,即使我們設立再多的發言人,在遇到一些有需要的時候,特別是突發事件的時候,他們依然還是不能夠發揮作用。

4. 網絡發言人的進一步制度化和它的持續性很重要。“網絡發言人”制度能否真正有效地實行下去,起決定作用的不是網民,不是媒體,而是制度建立者本身的態度。就像傳統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提供的應該只是原材料,之後還要加上記者自己的觀點和調查,而不

是直接提供成品。但如果政府部門還保有直接提供成品的思路的話,網絡發言人制度也是一樣換湯不換藥,歸根結底要看“網絡發言人”的建立者本身能否真正做到不護短,是否敢於面對和糾正自身的錯誤。

“網絡發言人”的覆蓋面要廣。網絡發言人要面對大衆,要多爲處於社會底層的、需要幫助的、話語權少的人服務,受惠的面積越大,“網絡發言人”制度越能夠長久堅持下去,並得到老百姓的尊重和認可。

第四篇:外交部發言人

 

外交部發言人:中印邊防部隊已解除在天南河谷地區的對峙

新華網北京5月6日電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6日就中印雙方解決邊境對峙事件答記者問時說,中印邊防部隊已解除在天南河谷地區的對峙。

有記者問:中印雙方是否已就解決天南河谷對峙事件達成了共識?目前雙方現地對峙狀態是否已經解除?

華春瑩說,近日,中印兩國通過協商,就妥善解決中印邊界西段發生的事件達成共識。目前,雙方邊防部隊已解除在天南河谷地區的對峙。

華春瑩說,事件發生後,中印雙方從兩國關係大局出發,本着建設性的合作態度,通過有關涉邊機制、外交及邊防會晤渠道及時妥善處理。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符合中印雙方的共同利益。中方願與印方共同努力,爭取早日達成一個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解決方案。

第五篇:企業新聞發言人常識

 

企業新聞發言人常識

一、 企業新聞發言人的重要性
 
企業通過新聞發言人對外發布信息,傳播企業形象。簡單地說,企業新聞發言人就是企業和老總的形象包裝師,是企業與新聞媒體及社會公衆的中介人,是企業公關部門的核心人物,他們受企業委託,向公衆表達企業對某些事情的意見與主張,發言人可以及時穩定地向公衆和媒體發佈企業發展的各種信息,吸引媒體關注,保持企業聲譽,通過發言人,企業可以更好地與顧客溝通,使顧客產生信任感,讓顧客瞭解企業,關愛企業。
 
二、 企業新聞發言人的必備條件
 
1. 有效傳播與溝通能力,這涉及到知識面(包括新聞業務、公共關係學,市場營銷學、企業管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清晰明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的能力及反應力、外表——包括身體語言;
 
2. 執行原定計劃並加以靈活調整的能力;
 
3. 頭銜很重要——新聞發言人應該在公司身居要職,有權代表公司講話;
 
4. 要明確自己的定位:面對媒體,新聞發言人代表的是企業,永遠不能代表自己。
 
三、企業新聞發言人發言前後的幾個重要環節
 
1. 明確目標
 
2. 明確當天的發言重點、關鍵信息
 
3. 要研究媒體、研究採訪提綱
 
4. 演練環節和必要準備
 
5. 要與公關經理保持密切合作、事前確認、事後跟蹤效果
 
四、把握對媒體態度與尺度
 
我們所面對的是媒體。媒體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更不是戰略諮詢顧問。媒體就是一種傳播渠道,它具有如下特性:
 
工具性:媒體是一種工具。如果利用得當,將會事半功倍;利用不好,將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帶來負面影響;
 
獨立性:客觀上企業對媒體是無法控制的,能夠做到的只是通過公關努力改善與媒體的關係。不要認爲付與記者專訪費用就可以讓記者完全爲我所用,因爲花錢買到的只能是它的版面,而不能買它的真實思想和言論;
 
功利性:媒體記者從自身發展考慮,會把文章的可讀性放在第一位;
 
不可逆轉性:話一出口,覆水難收。加之網絡傳播速度,因此必須出言謹慎;
 
五、企業新聞發言人的原則
 
1. 誠實爲上策,謹慎發言
 
記住你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會被列入媒體報導。也絕對不要相信記者說的“你告訴我,我不會寫”之類的“慣性騙術”。
 
受訪時千萬不要說謊,或者說沒有把握可以永遠圓謊的謊言。
 
自己不確定或手邊無確實資料的問題,可以直言不清楚,不知道,或者稍後確定之後再回答即可。資料一定要確保正確,如果給錯資料,媒體一旦曝光就很難收拾。
 
2. 發言是權利也是責任,不要無可奉告
 
媒體不會因爲你拒絕接受採訪就不予報導,而是轉向尋求你的競爭對手或從旁門左道挖取消息,所以積極面對媒體,尋求平衡報導空間不但是你的權利,也是責任。
 
3. 專業術語深入淺出,儘量不要中英文交雜
 
有些專業人士,因爲對自己領域非常熟悉,在做說明時,往往忽略媒體需求,只求技術性說明,不但滿口專業術語,甚至中文,英文一起來,

流於表現自己。如果記者不能聽懂你講的話,所有的發言都是枉然。所以發言人要視媒體的屬性及記者的功力,注意自己發言的深淺。
 
4. 發言人握有發言權,在媒體面前適當的呈現企業的立場、政策及情況介
 
紹是基本的要求。一個成功的發言人可以爲企業形象錦上添花。相反,一個不稱職的發言人可能會影響企業權益。一個盡責的發言人除了要多注意本身口才的訓練,媒體關係的經營之外,也應該多看電視、多聽廣播、多看報紙、雜誌,學習發言技巧,從而領會其中三昧。
 
六、回答記者提問時的常用方法
 
1. 搖旗式——如同把準備陳述的觀點寫在一面旗子上,不時地舉起來“搖
 
動”。時刻提醒自己此次發言的目的與訴求是什麼,不斷提及,不斷深入;
 
2. 築橋式——在記者提問的問題與事先準備好的公關關鍵信息之間築起一
 
座過渡的橋樑,巧妙地用幾句話把記者的話題引到自己想說的話題上,而不是被記者牽着鼻子走;
 
3. 脫殼式——當不便直接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時,不要生硬拒絕,可用“冠
 
冕堂皇”、無可挑剔的話進行回答,“顧左右而言他”;
 
4. 牛眼式——此招式的妙處在於:在回答記者提問的時候,要把話題緊緊
 
放在自己的關鍵點上,並且儘可能地放大,對其它與之不相關或聯繫不緊密的話題都可以視而不見。
 
七、回答記者提問時的小技巧
 
1. 請記者舉手提問,在提問之前先說出自己的姓名和媒體名字。重複他們的問題以便所有的人都能聽到。
 
2. 如果記者是在描述而不是在問問題,您可插入講話並禮貌地說:“請問您的問題是什麼?”
 
3. 如果記者問了您不能回答的問題,您不必因爲承認不能回答而感到爲難。您可建議“也許我的同事某某比我知道得多,可能更適合回答您的問題。”
 
4. 如果記者問了不友好的問題,您可以避免回答,指出這裏不是爭論的地方。可以將回答延遲,建議與他私下會談。

5. 如果有記者一個接一個地問,不管別人,您可建議會後私下談,並說:“我很欣賞您的興趣,但其他人也有機會提問才公平。”
 
八、發言禮儀常識
 
會議發言有正式發言和自由發言兩種,前者一般是領導報告,後者一般是討論發言。正式發言者,應衣冠整齊,走上主席臺應步態自然,剛勁有力,體現一種成竹在胸、自信自強的風度與氣質。發言時應口齒清晰,講究邏輯,簡明扼要。如果是書面發言,要時常擡頭掃視一下會場,不能低頭讀稿。旁若無人。發言完畢,應對聽衆的傾聽表示謝意。
 
自由發言則較隨意,應要注意,發言應講究順序和秩序,不能爭搶發言;發言應簡短,觀點應明確;與他人有分歧,應以理服人,態度平和,聽從主持人的指揮,不能只顧自己。
 
如果有會議參加者對發言人提問,應禮貌作答,對不能回答的問題,應機智而禮貌地說明理由,對提問人的批評和意見應認真聽取,即使提問者的批評是錯誤的,也不應失態。
 
有兩種不好的習慣需要加以改正,一種是邊想邊說,在句子中間出現了不應有的停頓,使聽話的人無法判斷您是否已講完。另一種是不停地講,不出現任何停頓,這時人們便不得不打斷您的話。
 
九、讓說話具有說服力的幾點提示
 
1.講話要有權威的感覺。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必須熟悉你講話的內容,你對你的題目瞭解得越多越深刻,你講得就會越生動越透徹。
 
2.使用簡單的詞彙和簡短的句子。 最簡潔的文章總是最好的文章,其原因就是它最容易理解,關於講話和對話也可以說是同樣的道理。
 
3.使用具體和專門的詞彙和詞語。 絕對掌握了這種藝的人是耶穌,他說話使用的詞彙和發佈命令所使用的詞語都是簡單、簡潔、一語中的並且容易理解的。例如,他說的“跟我來”不會有人不明白。

4.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詞彙和說一些沒有用的事;
 
5,說話要直截了當而且中肯。 如果你想在你所說的各種事情上都取得駕御人的卓越能力,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集中一點,不要分散火力。相信你肯定會擊中靶心。
 
6.不要誇口。 不但永遠不要誇口或者言過其實,而且在陳述你的情況時還要動腦筋爲自己留有餘地,這樣你就不必擔心會遇到什麼責難。
 
7.對待記者不可盛氣凌人。即使你可能是你要講的這個專題的權威人士,你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盛氣凌人地對待聽衆。
 
8.要有外交手腕及策略。 圓滑老練是指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去說適當的事情又不得罪任何人的一種能力。尤其是你對付固執的人或者棘手的問題時,更需要圓滑老練,甚至使用外交手腕。
 
9.要坦率而開誠佈公地回答所有問題。 如果能按照前面列出的提示去做,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到這一點。
推薦你訪問本站獲取更多好範文! 

閱讀此文後還關注了以下內容:

中心發言人制度

中心發言人稿6

企業新聞發言人常識

中心發言人稿4

我是新聞發言人主持詞

標籤:發言人 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