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講話致辭 > 代表發言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市政協常委會會議議題調研情況通報會上的發言材料

發揮園區主戰場作用 加快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羣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市政協常委會會議議題調研情況通報會上的發言材料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市政協常委會會議議題調研情況通報會上的發言材料

根據市政協常委會會議“做強經濟主戰場,打造園區升級版”協商專題調研要求,主要圍繞開發園區的製造業,簡要彙報有關情況:

一、製造業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市積極發揮開發園區的主戰場作用,着力構建自主可靠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製造業呈現出穩中有進、轉型加快、爭先攀高、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我市成爲全省唯一獲評首批“國家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的城市。主要有三個特點:

1.轉型發展提能級。堅持擴量、提質、增效,推動製造業從速度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產業規模躍上新臺階。2019年,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高於全省1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024.2億元;全部工業完成應稅銷售11434.1億元,同比增長13.4%,高於全省9.7個百分點。重大項目集聚新動能。2019年,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9%,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實施總投資超億元工業項目954個,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37個,全年落地億元以上滬通產業合作項目137個。中天精品鋼、招商局豪華郵輪等一批重特大項目落地落實。產業能級實現新突破。2019年,全市累計建成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4個,累計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產品)1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新增省級以上智能車間(示範工廠)10個,累計達59個;中天科技、通富微電、醋纖纖維等6家企業入選工信部“綠色工廠”,累計達9家;全市共培育創建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20家,省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21家,其中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家;省級工業設計示範園區2家。

2.集羣發展促融合。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加快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羣的實施意見》,推動實施項目攻堅、創新示範等七項工程,促進製造業集羣化發展。着力推動構建“3+3+N”現代產業體系。2019年,全市“3+3”產業完成產值4448億元,佔規模工業比重的54.4%。船舶海工產業形成了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核心配套設備、研發服務同步發展的產業集羣;高端紡織集聚了棉紡織、家紡、化纖、服裝、繭絲綢和印染6大產業板塊;電子信息產業在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電子材料、光通信等領域競爭力較強;智能裝備產業涵蓋數控機牀、智能成套裝備、智能儀器儀表與控制系統、智能裝備關鍵基礎零部件等4大產業領域;新材料產業形成了先進高分子材料、高端金屬合金材料、先進無機複合材料、光電子信息材料四大集羣;新能源產業以風電、光伏爲主導,氫能、LNG能源爲特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較爲完整,“三電”核心零部件具有領先優勢。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集羣。成功推動集成電路測試產業園、長三角網絡安全產業園、AK產業園等集羣類項目落戶南通,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地標產業,推動半導體、工業機器人以及航空、船舶配套、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集聚,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工業比重達30.8%。超前佈局沿海臨港產業集羣。利用沿海大吞吐量、大承載量的特點,規劃建設四大產業集羣:主要包括金屬新材料、石化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糧油加工業等高端綠色臨港產業集羣,船舶海洋工程裝備、臨港重型裝備、化工新材料和生命醫藥健康產業等先進製造業集羣,現代物流、航運服務、科創服務、濱海旅遊等現代服務業集羣,海洋漁業及生態養殖、特色農作物種植、綠色健康農產品加工等現代農業集羣。

3.特色發展顯成效。引導各開發園區結合自身產業基礎,明確各自的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堅持個性培育和錯位發展,在各縣(市、區)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產業體系。海安市重點培育裝備製造、汽車及軌道交通、節能環保、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紡織絲綢、時尚錦綸等八大產業集羣。如皋市重點培育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高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光電及第三代半導體等五大先進製造業。如東縣重點培育發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製造、新材料、安全防護、食品、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等六大產業。海門市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以及現代家紡、電子信息、現代建築“3+3”產業體系。啓東市重點培育海工及重裝備、電力及能源裝備、精密機械及電子三大優勢產業和新材料、新醫藥兩大新興產業。通州區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智能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加快家紡、建築兩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崇川區重點培育船舶海工、電子信息、機械製造、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等五大主導產業。港閘區着力打造電子信息和智能裝備兩大地標性產業。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形成了“4+2+2”產業結構:4個支柱產業(化學新材料、船舶海工、高端紡織、現代服務業)、2個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2個先導產業(智能製造和大數據)。蘇通科技產業園重點培育以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爲重點的精密製造和以集成電路爲重點的電子信息兩大主導產業。通州灣示範區產業主要分佈在新能源及裝備、金屬材料、機械及裝備製造等領域,將重點培育新材料、高端裝備和現代物流產業。

二、存在短板和問題

一是與蘇南城市相比,總量和效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全市工業應稅銷售收入1.1萬億元,僅佔全省的8.3%,總量是無錫的二分之一,不足蘇州的三分之一。超百億級企業5家,與蘇南城市相比差距較大。規上企業畝均稅收僅爲13.8萬元,分別低於南京、無錫、蘇州27.8、16.6、13.5萬元;規上企業畝均銷售收入275萬元,不足蘇州、無錫的一半。

二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知名品牌和領軍企業少。高新技術企業較少,創新人才匱乏,科研投入較低,國家級、省級重大平臺載體數量不足,以創新爲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尚未形成。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不足,自主可控技術少,能帶動產業集羣發展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突破不夠,導致“高端產業、低端環節”“重製造、輕研發”現象依然存在。

三是新業態新模式相對滯後,產業結構亟待優化。南制製造業發展存在“三多三少”的結構矛盾:中間產品、配套產品多,終端產品、整機產品少;產業門類多,龍頭骨幹企業少;生產資料產品多,消費資料產品少,導致產品附加值不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和創新性企業偏少。同時,南通新興產業增速雖然較快,但佔比仍然較低,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相對緩慢。對標全省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羣,南通在生物醫藥、核心信息技術等領域規模較小,在物聯網、新型顯示等領域尚未涉足。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根據中央政治局會議“六保”、“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要求,圍繞“做大總量、提升能級、優化結構”主題,以先進製造業集羣培育爲抓手,聚焦“一帶動、三提升”(增量帶動,能級提升、質態提升、服務提升),全力打造更高層次、更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努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增量帶動推項目。堅持把項目作爲產業培育和轉型的核心,積極推進中天精品鋼、招商局豪華郵輪、恆科新材料三期等百億級重大項目加快建設,以地標產業培育爲重點,探索打造集成電路、航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集聚區。

二是聚焦能級提升促轉型。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提升,在工業強基、智能製造、兩化融合等方面爭取新突破。積極培育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完善產業創新體系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企業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三是聚焦質態提升轉動能。進一步樹立“畝產論英雄”導向,深入推進低效用地工業企業盤活升級和企業資源利用績效綜合評價,倒逼企業提質增效。引導和鼓勵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及投資合作,加快形成一批根植南通發展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大對綠色製造支持力度,有序推進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三年行動計劃。

四是聚焦服務提升優環境。常態化開展企業問題會辦,全面落實服務企業“五個一”工作機制,高效運營“政企通App”,努力增強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爲實體經濟發展營造更好的“軟”環境。加強產業政策的優化設計和科學調度,探索實施龍頭企業“一企一策”精準扶持政策,研究市區“退二優二”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國家級單項冠軍、世界級隱形冠軍,打造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