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課材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強調,羣衆路線是永葆黨的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必須做到教育和實踐兩手抓,使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深深植根於思想中、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只有始終堅持羣衆路線,服務羣衆,依靠羣衆,深入羣衆,才能做好政法綜治工作。

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課材料

一、什麼是黨的羣衆路線。

講到黨的羣衆路線,我們首先就要搞清楚,什麼是黨的羣衆路線,準確完整規範權威的內容表述是什麼。十八大提出了黨章修正案,十八大通過的黨章,對黨的羣衆路線是怎麼表述的呢?黨章指出,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羣衆路線,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爲羣衆的自覺行動。五句話。這五句話做一個提煉和概括就是兩句話,第一句話叫兩個一切,第二句話是一來一去。羣衆路線是什麼呢?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行之有效的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的領導經驗的深刻總結,是我們黨的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這裏我們有必要簡要的介紹羣衆路線的形成發展過程。羣衆路線問題的最早提出。從我們黨的歷史上來看,黨是在1921年成立的,1922年二大,我們黨就對做羣衆工作提出了要求,而羣衆路線問題的提出,則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初創的這個時候提出來的,爲什麼在這個時候要提出這個問題呢?大家知道,大革命失敗以後,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發動了秋收起義,10月份,領導這一支部隊上了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這個時候就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步分叧収的黨、我們的紅軍與人民羣衆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好,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根據地是無法建設的。毛澤東是這一時期羣衆觀點的思想主要體現在1929年12月爲紅四軍的第九次代表大會起草的決議當中,標題是《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這個決議強調,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紅軍決不是單純的打仗的,他除了打仗以外,還要負擔宣傳羣衆、組織羣衆、武裝羣衆、幫助羣衆建立革命的政權,以至於建立共產黨組織的等項重大任務。他批評了在紅四軍中有一些人存在着的單純軍事觀點,因此,爲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就這樣歷史地、不可避免地提出來了。

羣衆路線的初步闡述。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和不斷地進行總結。1943年6月,毛澤東爲中共中央起草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的名字叫《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在這個決定裏面,有一段話對黨的羣衆路線作了一個最早的初步的闡述。在這個決定裏面,毛澤東是這樣說的,他說,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這就是說要把羣衆的意見是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爲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羣衆中去做宣傳解釋,化爲羣衆的意見,使羣衆堅持下去,見之以行動,並在羣衆的行動中去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羣衆中集中起來,再到羣衆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的循環,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

羣衆路線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黨的一大到六大沒有關於羣衆工作和羣衆路線的明確表述,但是到了七大的黨章就開始出現大段地對羣衆工作的闡述。在七大上,毛澤東作了一個《論聯合政府》的書面報告,在會議結束的時候,他作了一個《愚公移山》的閉幕詞,在他的報告和講話裏面,他着重講了羣衆路線的內容。到1956年,我們黨召開八大的時候,又對黨的羣衆路線進一步地發展和完善,這個發展、完善體現在八大黨章和鄧小平在八大作的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八大黨章第一次明確出現了羣衆路線的概念。

羣衆路線的高度提煉和概括。對於黨的羣衆路線的高度提煉和概括是什麼時候呢?我們注意到,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我們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即《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的問題的決議》,這個決議要對毛澤東思想進行論述,要給它做出結論,毛澤東思想對它進行概括的時候,說有三個基本方面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哪三個基本方面呢?第一是實事求是,第二是羣衆路線,第三是獨立自主,這三個方面是毛澤東思想裏面最有特色和新意的東西。因此,就要說到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三個方面之一的羣衆路線是什麼?決議是這樣說的,羣衆路線就是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高度進行了概括。

九大黨章把羣衆路線給拿掉了,十大黨章也沒有,但是,十大黨章提了一句發揚黨的三大作風,三大作風裏面其中有一個作風就是密切聯繫羣衆,僅僅這一句話。到了十一大黨章,大家知道十一大是粉碎“四人幫”後開的,即1977年開的十一大。十一大黨章加上去了一句話,這一句話是全黨必須保持和發揚羣衆路線、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到十二大黨章,1982年我們黨召開十二大,十二大黨章對羣衆路線是怎麼表述的呢?我關注到,十二大黨章有了專門有了一段話的表述,十二大黨章是這樣說的,黨堅持用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羣衆,並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羣衆路線,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爲羣衆的自覺行動。十四大黨章、十五大黨章、十六大黨章、十七大黨章,以至於十八大黨章,這20多年了,都是開始我講的那五句話的表述。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對黨的羣衆路線的觀點還進一步地豐富和發展。以鄧小平同志爲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第十六屆、第十七屆中央領導集體和十八大之後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都對黨的羣衆路線有新的闡發和論述,都爲黨的羣衆路線的豐富和發展增添了新思想、新觀點、新內容。這些內容我們正在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需要學習的。

二、爲什麼要堅持羣衆路線。

從歷史上看,羣衆路線對我們黨的極端重要性。回顧我們黨的歷史,我們黨成立以來90多年了,歷史的事實表明,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什麼時候黨的羣衆路線貫徹執行得好,黨羣關係密切,我們的事業就發展、就前進。什麼時候黨的羣衆路線貫徹執行得不好,黨羣關係受到損害,我們的事業就停滯、就遭受挫折。90年來,我們這個黨的歷史分三個時期、三個階段。我們把它濃縮、概括,現在我們宣傳上,你們經常在用革命、建設、改革六個字,別看這六個字,實際上代表了我們黨的歷史90多年的三個時期和階段。

第一個時期和階段,即革命,指的是從我們黨1921年成立到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我們通常說的三個30年中的第一個30年,實際上是28年。第二個時期和階段,即建設,指的是我們黨從1949年到1978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是我們講的第二個30年,實際上是29年。第三個30年,實際上到今年已經30多年了,就是1978年以來到歷史,我們用兩個字表述就是改革。所以,革命、建設、改革,這六個字講了我們黨90多年的歷程。在這90多年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黨取得的每一項勝利、每一個成就,是人民羣衆支持的結果。我們黨遭受挫折,出現失誤,能夠糾正失誤,我們奮起後繼續前進,又是人民羣衆支持的結果。我們首先得出這個結論,因爲這個結論是從歷史上得出來的。下面我就講一些具體的歷史事實。

比如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我們打得那麼好,那麼順利,時間的進程是加快了,比我們預想的加快了,我們用一句話說,蔣介石800萬軍隊,我們是以摧枯拉朽之勢,秋風掃落葉一樣一下子很快橫掃了他幾百萬軍隊,爲什麼?它的祕密、它的祕訣就在於我們得到了人民羣衆的支持。鄧小平曾經打完淮海戰役以後,自豪地說了這樣一段話,他說三年解放戰爭打勝了,不是靠別的,正是靠長期的羣衆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實現的。我就講一講全面內戰爆發時候的情況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當時全面內戰爆發的時候,國民黨軍是200萬人,他們用於進攻解放區的160萬人,裝備先進,而人民解放軍總兵力是127萬人,裝備很差,基本上得不到外援。胡宗南的部隊進攻陝北的時候,他投入了25萬人,陝北當時留下來的部隊加上地方的民兵,加起來就是兩萬人,當時大家知道,爲了便於工作和指揮作戰,中央分成前委、工委和後委,前委就是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機關轉戰陝北。毛澤東提出一個想法,他說只要我們的黨中央、我們的解放軍的總部不離開陝北,就能在戰略上牽制敵人。他隨行的部隊有多少人呢?只有四個連,但是,我們由於有人民羣衆的支持,西北野戰軍在撤離延安45天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三捷,殲滅敵人兩萬多人,爲什麼這麼少的部隊我們還能打勝仗?實際上我看了很多材料以後,就是說,敵人進攻陝北的時候是瞎子,是聾子,我們是順風耳、千里眼,敵人一動,我們馬上知道他們的信息,所以這三戰三捷打得非常漂亮。當時在攻打陝北佳縣的時候,由於極度的缺糧,毛澤東把佳縣的縣長叫來,說你能不能想辦法籌集部隊三天的糧食,這個縣長就說想辦法,發動羣衆。第一天把全縣所有堅壁清野的糧食挖出來、拿出來,供部隊吃,解決了一天。第二天就把還長在地裏的青苞米和穀子收割了,又解決了部隊的吃糧,吃了第二天。第三天就把全縣所有的山羊和毛驢都宰了,解決了部隊的三天吃糧。以至於這個縣在以後很長時間裏看不到毛驢,看不到山羊。後來彭德懷很感慨地說了一句話,他說,“人民恩重如山啊!”。

淮海戰役,大家知道,也打得非常漂亮。淮海戰役結束以後,陳毅曾動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羣衆用小車推出來的。據統計,當時淮海戰役動員了支前民工220萬人,用了大小車輛40萬輛,主要是老百姓的小推車,這個小推車,你們年輕的同志沒見過,我見過,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河北農村裏都有,就是有一個帶子套在脖子上,然後推着一個獨輪車,兩邊放東西,一般你沒有這個技術和體力把它掌控不了。40萬輛車,有人做了一個計算,說如果首尾相連,進行兩路縱隊的排列,可以從南京排到北京。有一個電影故事片名字叫《車輪滾滾》,反映的就是羣衆支前的這個歷史事情。

在河北平山縣曾經流傳着一個老百姓傳唱的民謠,支前的民謠,這個支前的民謠,我認爲就是對這一結論的生動詮釋,這個民謠唱到:“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衣,最後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後親骨肉送他上戰場。後來我也看到,在山東沂蒙老區也有這麼一個支前民謠,老百姓也唱,歌詞和它有點不一樣。沂蒙老區的歌謠是:“最後一把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後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親骨肉含淚送他上戰場”。就是說,老百姓把他所有的東西,吃的穿的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甚至他最後一個親骨肉,含淚送他上戰場。你說這個解放戰爭,人民這樣支持我們的軍隊,我們的軍隊還能不打勝仗嗎?據有關材料說,當時山東沂蒙老區的人口是420萬人,參軍和支前的人是140萬人,犧牲在戰場上的人就有3萬多人。後來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經驗的時候,他特別強調,他說:“有無羣衆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他說:“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再比如,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從挫折中的兩次奮起也能說明這個問題。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我們面臨着極大的風險,毛澤東在七大預備會上講話時候講到,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當中,黨員的最高數字不超過6萬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毛澤東的文章,你們要讀的話會發現,他很生動、很有趣,用很多的典故來說明問題。他說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摔在地上,摔爛了很多,但都沒有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1934年,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我們面臨着嚴重的困難,黨員從30多萬人減少到3萬人,有組織的黨員大概就是2萬5千人,但是我們黨在人民羣衆的支持下,克服困難,糾正失誤,備嘗艱辛,英勇奮鬥,很快又開創了土地革命戰爭的大好局面,很快又結束了長征,北上推動了全民族的抗日。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黨的羣衆路線對我們黨的極端重要性,這是歷史,歷史告訴我們的。毛澤東有幾句話,我認爲講得非常好。他說讀史是智慧的事,因爲歷史會告訴你很多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講歷史才能說服人,看歷史就能看清前途。發展過來以後,你要往哪走,你把歷史看一看,它會昭示你一個前進的未來。

從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羣衆路線蘊含着我們黨攻堅克難、克敵制勝的全部祕密。羣衆路線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如何對待、看待人民羣衆的問題,如何處理黨和人民羣衆的關係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在長期的實踐中,我們黨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論和路線。同時,我們黨對這一個關係的認識不斷地深化,還形成了許多生動的形象化的比喻。我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爲什麼要用形象化的、生動的比喻呢?是爲了把這個道理說得透,說得深刻,讓你記得住,記得牢,用了一些什麼樣的生動的比喻呢?我一說大家都知道。魚水關係、血肉關係、瓜秧關係、舟水關係、樹幹和樹根的關係、土地和種子的關係、主人和公僕的關係、先生和學生的關係、父母和兒女的關係、大地與安泰的關係、工具和工具使用者的關係等等。這些深刻的認識是闡述了黨與人民羣衆的不可分離性。魚兒離不開水,魚離開水,就要死掉。瓜兒離不開秧,血肉是密不可分的,樹不能斷根,再高、再大、再粗的樹斷了根也要死掉。安泰不能脫離大地,安泰是古希臘的一個神話故事中的大力神,安泰據說力大無比,在和他的所有敵人角鬥的時候,只要他體力不支,就輕輕地靠向大地,大地是他的母親,他從大地母親那裏獲得力量,他又奮起,戰勝他的敵手。所以成爲一個大力神。但是,有一個他的敵人,就在觀察,在觀察中突然發現,原來是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他靠向了大地,大地給了他力量。所以,他的一個敵人叫海格立斯的人,就又跟他角鬥,海格立斯把他高高地舉在空中,不讓他靠向大地,安泰體力不支要往大地靠,要獲得力量,但得不到力量,最後,海格立斯就輕而易舉地把他掐死在空中,掐死了安泰。後來斯大林就用這樣一個神話的故事說,共產黨人和人民羣衆的關係是安泰和大地的關係。劉少奇後來也不斷地用這個事例說明,中國共產黨人與人民羣衆的關係也是這個關係。如果有了人民羣衆的支持,共產黨就力大無比,就戰無不勝,如果失去了支持,就要失敗。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種子要撒進土地才能生根、開花。毛澤東在1945年,在關於重慶談判的講話中講到,他說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如果種子不投向土地,那麼它是永遠不能生根的,也不能開花的,就是個種子。入了土地,它才能夠發芽,它才能夠開花,它才能夠結果。領導幹部是人民的公僕,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先做羣衆的學生,後做羣衆的先生。黨是人民羣衆完成特殊歷史任務的工具,黨是人民的工具。離開了人民羣衆,我們黨的一切活動和奮鬥都將變得毫無意義。我們黨也無法生存和發展。我們黨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立黨爲公就是說中國共產黨從它成立那天起,它明確宣佈,我沒有自己黨的私利,我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就是代表人民的利益。所以,我們黨在黨章中寫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私利,就是爲民。爲什麼要搞這一次實踐教育活動呢?活動提出的主要內容就是六個字:爲民、務實、清廉。爲民就是我們黨的宗旨,我們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所以,如果離開了這些問題,離開了人民羣衆,那你這個黨,你的一切活動和奮鬥有什麼意義呢?就是黨的歷史決議中說的,變得毫無疑義,而且黨也無法生存和發展。

三、政法綜治部門如何踐行羣衆路線

(一)服務羣衆是做好政法綜治工作的出發點

在1月7日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指出,政法機關是黨和人民的刀把子。他深刻闡述了新時期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務,即: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還特別強調,政法工作做得怎麼樣,直接關係廣大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直接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直接關係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直接關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些重要論述,把政法工作和黨、國家、人民緊密聯繫在一起,認真學習和深刻理解精神實質,對於各級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幹部認真履行職責和使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當前,我縣政法綜治隊伍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執法爲民意識不強,羣衆觀念淡漠。有的幹警不能認真對待和正確處理羣衆的司法訴求,服務羣衆意識不強,在執法過程中簡單粗暴,存在不規範、不文明的現象;個別幹警有特權思想和霸道作風,唯我獨尊,甚至欺上瞞下、侵害羣衆利益,沒有從思想上、行動上解決好“爲誰執法、爲誰服務”問題。執法爲民意識不強,羣衆觀念淡薄是幹警執法工作中的大忌,是必須摒棄的。二是原則性不強,公正意識淡漠。有的幹警對自己肩負的職責認識不清,不能嚴格公正執法。在給違法者順水人情的同時,同時就損害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三是基本操守觀念不強,廉潔意識淡漠。有的幹警受西方享樂思想的影響,是非觀念不清,不能堅決抵制錯誤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蝕,羨慕燈紅酒綠的生活,認爲清正廉潔吃虧的是個人,對自己的處境心存不滿,想的是如何過上奢華的生活。於是,他們受經濟利益驅動,借辦案機會插手經濟糾紛,利用檢察權爲自己、家人或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甚至徇私舞弊、貪贓枉法,辦關係案、人情案和金錢案。四是執法能力不強,依法意識淡薄。幹警法律素質低,專業知識抽,不懂法律,曲解法律,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問題不少。重實體輕程序,不尊重當事人權利,濫用強制措施,非法拘禁,超期羈押,型訊逼供,虐待犯罪嫌疑人,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

1、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在履行職責中恪守根本宗旨。政法機關既是執法司法機關,也是羣衆工作機關;政法幹警既是執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羣衆工作者。要積極引導廣大政法幹警增強宗旨意識,並貫穿到履行職責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從思想深處解決爲什麼入黨、爲什麼從警、爲什麼當法官檢察官和爲誰掌權、爲誰執法、爲誰服務的問題,始終恪守立黨爲公、執法爲民的宗旨意識。要在爲民服務中牢記根本宗旨。深入羣衆是體驗宗旨、把握宗旨、履行宗旨的最好方式。要教育引導廣大政法幹警大力弘揚深入基層好作風,不斷深化政法幹警大走訪活動,通過深入城鄉社區,走訪服務羣衆,體察羣衆疾苦、傾聽羣衆意見,與基層羣衆面對面交流、心連心溝通,在感同身受中不斷增進同人民羣衆的感情,維護人民羣衆的合法權益,營造羣衆滿意的社會環境,讓羣衆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着力解決突出問題。一是針對治安突出問題開展嚴打整治保平安。近年,我縣雖然“兩搶”發案率明顯下降,但在一定時期仍有反覆;治安案件呈現出後半夜發案增加、入室盜竊案增加的特點;在發案地域上,呈現出城區向農村轉移、有監控覆蓋的鎮村向周邊無監控覆蓋的鎮村轉移的趨勢法分步,特別是農村盜竊案件、流竄案件時有發生;“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仍未禁絕,社會治安還沒有達到人民羣衆期望的狀況;雖然實現連續六年命案全破,但命案萬人發案率比較高。個別村宗族勢力擡頭、地痞村霸露頭、治安案件多發。重點項目施工環境“三強”(強行阻工、強裝強卸、強攬工程)行爲、非法採礦採沙、破壞生態環境等方面問題比較突出。少數羣衆維權訴求不理性、不合法,採取堵門、堵路等非法活動來擴大影響仍有發生。要堅持以打開路,以打促穩,以打保安,保持高壓態勢,開展五項嚴打即:嚴打“兩搶一盜”,嚴打黃賭毒,嚴打黑惡勢力和宗族勢力,嚴打堵橋堵路、扣人扣車和醫鬧停屍行爲,嚴打非法上訪活動要切實迴應人民羣衆的期待,組織五項整治,即:緝槍治爆以及危爆物品整治活動,清明節串姓聯宗祭祖、春節期間以宗族名義進城舞龍整治活動,重點項目施工環境“三強”(強行阻工、強裝強卸、強攬工程)行爲整治活動,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爲整治活動,社情複雜、宗族勢力嚴重、治安問題突出的亂點亂源整治活動,確保廣大羣衆有一個安定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二是針對矛盾糾紛與信訪突出問題化解矛盾促和諧。隨着社會改革的深入推進,牽涉到的利益調整更多,信訪問題層出不窮,土地徵用、勞動社保、“三農”問題、涉法涉訴等方面的信訪問題。同時,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不斷涌現。如勞資糾紛、資源環保、土地流轉、“失地、失業”羣衆的生活保障、醫患糾紛、交通事故糾紛等。在注重嚴打整治的同時,將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作爲重要抓手,把依法打擊與強化調解結合起來,儘量縮小打擊面、減少對立面,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切實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風險評估做到“擴面”,確保應評盡評;“入規”,即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納入行政程序規定,確保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抓實”,即抓好各系統各行業評估細則的出臺,確保落實到位。堅持“誰組織、誰評估”、“誰決策、誰評估”的原則,評估工作要深入徵求當地黨委政府和直接利益羣衆的意見,堅決維護羣衆的合法利益不受損害,從源頭上防控和減少不穩定因素。廣泛開展領導分類接訪。將現場接處訪作爲廣大領導幹部服務羣衆、瞭解羣衆、貼近羣衆的一個重要平臺,縣領導每月至少到接訪中心現場接處訪一次,所分管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陪同接訪,接處訪時間提前公示,重點接待分管領域內的上訪人員,接受羣衆諮詢,現場處理訴求,提高服務羣衆的質量和效率。積極推進積案化解。滿懷對信訪羣衆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創造條件,落實信訪事項限時辦結機制、信訪信息及化解信息聯動機制、網上信訪辦理機制,實行領導包案,深入開展信訪積案化解活動,推行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切實推進“事要解決”、“案結事了”。

3、保持廉潔自律。政幹警在各種誘惑干擾面前,要挺直脊樑、善於拒絕、敢於抵制,不能辦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崇高的信仰是共產黨人抵禦消極腐朽思想侵蝕、永葆清正廉潔的重要法寶。政法機關掌握權力大,面臨誘惑多,廉政風險高。幹警要從驚心動魄的反腐敗嚴酷鬥爭中警醒,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管住心中的“老虎”,守住黨紀國法底線,自覺同一切消極腐敗現象進行毫不留情的鬥爭。要切實實現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決不允許”(決不允許對羣衆的報警求助置之不理,決不允許讓普通羣衆打不起官司,決不允許濫用權力侵犯羣衆合法權益,決不允許執法犯法造成冤假錯案)。

(二)依靠羣衆是做好政法綜治工作的着力點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羣衆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羣衆,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50年過去後,總書記多個場合、多次重提這一經驗,再次指明政法綜治工作必須充分發動羣衆、緊緊依靠羣衆的客觀規律。社會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社會組織是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堅持分類指導、強化功能、規範管理,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在利益表達、提供服務、自我管理等方面作用,充分調動羣衆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全面激發社會發展活力,促進政法綜治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一是充分發揮民調工作指揮棒作用。綜治民調是社會治理的晴雨表,是各級政法部門掌握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2009年以前的一段時間,由於政法系統內部存在的一些腐敗現象,我縣綜治民調工作一直位列全省末位。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對政法機關刮骨療傷,鐵腕整治,綜治民調迅速進入全省第一方陣,這充分說明: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看得到政法綜治部門爲保安所付出的艱辛努力的。各級各部門黨政主要領導要進一步對民調工作做到“三個第一”,即重要情況第一時間聽取彙報,重要部署第一時間討論拍板,重要事項第一時間研究解決。對在民調過程中徵求到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合理採納,對反映出的普遍問題和突出問題,要及時整改實打實解決,充分發揮民調作爲政法綜治工作的指揮棒作用。

二是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堡壘作用。以綜治考覈爲導向,不斷健全“鎮村爲主”綜治模式,完善村支“兩委”班子考覈機制,充分調動基層黨委政府和各級各部門參與社會治理主體作用和工作積極性,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治理防控網絡。在突出公安治安巡邏主力軍作用的基礎上,加強城區機關幹部夜間徒步巡邏。切實加強檢查督查,對組織渙散、責任心不強的組織單位進行及時通報並責令整改。對巡邏單位存在的問題,實行跟蹤督辦,確保巡邏常態化、正規化。加強“三隊巡邏”。在重點時段,組織公安巡特警、民兵應急分隊、森林公安打火隊在城區主要路段聯防巡邏。建立基層聯防隊伍開展巡邏。建好鄉鎮(辦事處)、村(社區)治安聯防隊伍,提升本轄區治安防範能力。政府出資購買公益性崗位,協助開展下半夜巡邏,力爭做到巡邏防控不留死角。

三是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積極作用。建好“兩代表一委員”矛盾調處中心。各級人大代表、黨代表和政協委員由人民羣衆直接選舉,與人民羣衆具有天然的親和力。他們羣衆基礎好,個人威信高,說話具有影響力和感召力,是人民羣衆值得信賴的人,具備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的諸多優勢。各鄉鎮要設立“兩代表一委員”矛盾調處中心,堅持黨委領導,任務由黨委統一安排,堅持代表爲主,將人民代表參與矛盾糾紛調處以制度化的形式予以固定和完善,切實爲黨委、政府調處矛盾糾紛。建好各類專業調處中心。全縣要積極建設醫患糾紛調處中心、交通事故糾紛調處中心、勞資糾紛調處中心、山林權屬糾紛調處中心等專業調解組織,切實落實“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實施壯大志願者服務工程。建立志願服務平臺和激勵導向機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組織志願者人員每年至少參加1次以上的綜治維穩、流口管理、扶貧幫困、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活動,充分發揮志願者服務作爲綜合治理工作重要補充的積極作用。

(三)深入羣衆是做好政法綜治工作的落腳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講話》中指出:“現在我們談不上說一塊苦,但一定要一塊過、一塊幹,保持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切實把工作做好”。只有深入羣衆,纔會瞭解羣衆,知曉羣衆的安危冷暖,也纔會爲羣衆排憂解難。當前一些幹部與羣衆的距離越來越遠,對羣衆的感情發生了異化,不願和不敢與羣衆見面,怕羣衆“糾纏”;與羣衆聯繫不密切,甚至跟羣衆講不上話,做羣衆工作能力明顯弱化。要從體制機制改革着手,確保政法綜治部門深入羣衆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切實提高做羣衆工作的能力。

一是推進羣衆工作服務網絡建設,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縣、鄉、村、組四級羣衆工作服務網絡建設爲抓手,實現羣衆服務工作的再提升。羣衆工作服務網絡一切以方便羣衆爲目標,解決資源整合問題。按照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的要求,在鄉鎮辦事處建立羣衆工作服務中心,整合社會事務管理和民生服務方面人、財、物資源,組織有關部門集中辦公、集成服務,形成對羣衆求助、投訴、信訪、報警的聯動受理、處理反饋機制,確保重點工作聯動、突出問題聯治、平安建設聯創,減少羣衆信訪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解決幹部下訪問題。羣衆工作服務中心(站)實行常駐值班與集中服務日製度,集中服務日期間,黨政領導、鄉鎮幹部、後盾單位駐點幹部、聯繫村幹警必須到場接待來訪羣衆,或者進村上門逐戶建立“百姓檔案”,聽取民情民意。解決民情上達問題。羣衆工作服務網絡收集的社情民意,要通過代辦、交辦等途徑,督促職能部門按規定程序限時答覆,真正成爲做好羣衆工作的平臺。

二是推進社區網格化管理,解決服務居民“最後一公里”問題。社會治理的發展,對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社區網格化管理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有效方式。要結合創建全省文明衛生城市建設,根據社區的人口狀況、地理位置、樓棟佈局以及便於服務管理等因素,按照300戶或1000人左右的規模合理劃分網格,以網格爲單位開展民生服務、人口管理、矛盾調解、衛生保潔、治安巡邏。同時,按照信息化進網格、大數據進社區的要求,鼓勵和支持建立全覆蓋的視頻監控網絡,建立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和指揮處置中心,社區對居民羣衆的投訴、申請、需求等各類訴求及時全面掌握,限期處理和反饋,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提升服務城市居民的水平和治安管控能力。

三是落實“‘雙十’‘三百’‘六個一’活動,解決警民關係“水油關係”、“水蛙關係”問題。紮實開展“一村一警”大走訪活動,每個行政村安排1名政法幹警,動員政法幹警定期深入基層、服務羣衆,逐家逐戶進行走訪,進行法制宣傳,深層次、全方位的收集民情民意,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使“一村一警”工作成爲密切警民關係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