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微黨課講稿:深刻領悟延安精神 奮進新時代趕考之路

同志們:

微黨課講稿:深刻領悟延安精神 奮進新時代趕考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延安時期是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的時期。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爲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探究延安精神的理論建構,就離不開對延安精神概念的特定內涵及其傳承路徑的準確解讀。首先通過挖掘延安精神形成的歷史偉路來使人們對延安精神中所內含的精神財富有認識層面的瞭解;其次將現實的人作爲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通過對主體進行分析來品讀延安精神的當代價值,爲釐清延安精神作爲中國革命、建設和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提供過程性邏輯;最後面向新時代的諸多問題,展開如何才能從延安精神中不斷汲取力量,使其影響力賡續綿延。

一、延安精神的形成過程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朝乾夕惕、生生不息。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中創造了一系列彰顯中華民族道德觀念、價值取向及人文情懷的紅色精神。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轉折點”。探尋延安精神,便需要我們立足其形成過程,進行縱向闡釋。

秋收起義後,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政治上逐步恢復和建立全新黨組織;經濟上帶領農民開展土地革命;軍事上改編紅軍第四軍,與國民黨開展游擊戰爭,粉碎了其多次進攻和“圍剿”。黨在井岡山期間逐漸形成了以“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衆、勇於勝利”爲主要內容的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是延安精神得以形成發展的奠基石。理想信念是巨大精神力量的根本源泉。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人在血與火的鬥爭中繼續高舉革命旗幟,創建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從1929年走下井岡山到1934年紅軍開始踏上長征之路,中國共產黨始終本着中國革命必定勝利的信念,建立起了一個又一個革命根據地。面對“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和質疑,共產黨人始終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爲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爲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是井岡山精神的繼承和發展,也是長征精神的源泉。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革命前輩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歷經山高水險,播撒了革命的火種。同時,長征精神所蘊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團結精神更是對延安精神的有力補充。

延安精神凝聚着諸多紅色革命精神的強大精神偉力,它不單對黨的先期革命精神進行了總結,更對黨的先期革命精神進行了繼承和發揚。

二、延安精神的廣泛認同

探賾延安精神的當代精神價值,便繞不開其所包含的各類主體。正如東漢哲學家桓譚所說:“精神居形體,猶火之然(燃)燭矣。”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將現實的人作爲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承認人民羣衆在歷史進程中所擁有的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由此進一步揭示出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陝甘寧邊區是中國無產階級領導各個進步階級自己解放自己的局部執政政權,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成員、英雄模範、知識分子以及先進分子等。

從主觀的個體來看,黨員幹部們以身作則,在邊區艱難竭蹶之時,黨中央頒佈了《陝甘寧邊區簡政實施綱要》等明文規定以加強黨內作風建設,不僅如此,領袖羣體無一不秉持樸素廉潔的作風,與羣衆們同甘共苦、相濡以沫,鑄就了共產黨人光輝的道德形象,贏得了人民羣衆的普遍尊敬。他們爲馬克思主義道德和中國優秀傳統道德精神增添了新故事、新內涵,以黨內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升了延安精神的價值教育性。無獨有偶,那時全國各地的愛國青年、知識分子不避艱險,從五湖四海匯聚於延安,吃窩頭、穿布衣,響應黨的號召,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樸素的窯洞和落後的器材都無法阻擋延安進步青年所迸發出的新思想、新力量。這讓西方記者從“延安與重慶的對比”中,看到了未來中國的“希望之光”。不僅如此,邊區各階層人民作爲社會實踐的主體和社會意識最基礎的客觀載體,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後的延安時期、在物質空前困難的艱苦歲月,依舊響應黨的號召開展自給自足的大生產運動,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把艱苦奮鬥的拼搏精神轉化爲在黃土地上的生產實踐活動,憑藉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解決戰爭補給和軍民溫飽問題,爲革命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正是由於邊區軍民全心全意爲他人奉獻的這顆純善之心,我們才能高揚這面精神旗幟,迎接革命的勝利到來。因此在本質上,延安精神及其所彰顯的道德偉力是人民羣衆合力創造的。

這些不同社會成員的道德理念、價值觀念、行爲規範等在精神文化的影響和引領下實現整合統一,形成了最深層、最持久的歸屬感和社會認同感,從而爲延安時期社會發展帶來強大的精神凝聚力,使其充分發揮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不斷滋養延安精神的發榮滋長,引領新的偉大實踐。

三、延安精神的內在價值

延安精神包含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一切進步階級孜孜以求的普遍道德價值和精神財富。它不僅在其自身理論邏輯的內在價值中得以體現,更在實踐物化或對象化進程的外在價值中得以彰顯。延安精神的價值影響力已經溢出了階級範疇,溢出了陝甘寧邊區範疇,溢出了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範疇,是對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更是對於整個世界道德思想文化的偉大貢獻,並將在新時代新徵程新實踐中迸發磅礴的精神偉力。

毛澤東同志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中深刻意識到人民羣衆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把真心實意擁護無產階級革命的羣衆視爲我們黨要倚靠的中堅力量。在革命戰爭年代,人民羣衆的行動及意願決定了社會制度的變更趨勢,而無產階級的道德理想人格集中體現了人民羣衆的利益和意志,故而是最至高無上、最具感染力的。中國共產黨能在延安十三年中由弱變強、在抗戰全面爆發後不斷以少勝多,根本原因就在於它擁有一批一心向黨且擁有革命道德品質的人民羣衆。

在抗日戰爭戰略相持階段,日軍開始對中國共產黨實行“三光”政策。與此同時,國民黨也將矛頭轉向共產黨,實行封鎖抗日根據地,停發共產黨軍隊經費等措施。內外交困之際,我黨在抗日根據地領導人民開展大規模的生產自救運動,實現了自給有餘,徹底粉碎了日軍和國民黨反動派企圖消滅共產黨的計劃,由此萌發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南泥灣精神。回顧歷史我們發現,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便危機四伏,可它從不畏懼困難和挑戰,始終把穩思想之舵,大膽探索,開拓創新,用勤勞的雙手攻堅克難。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樣一個風雲涌動的新時代繼續挖掘紅色精神力量,讓延安精神熔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固理想之本、壯精神之骨,回擊歷史虛無主義暗流,用“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

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首先要從理論上對延安精神有一個縱向歷史經度的架構,其次通過橫向分析各階層各階級之間相互融合相互聯繫的關係來體悟延安精神中所蘊含的崇高思想內涵。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把握延安精神中的理論普遍性和實踐普遍性,對延安精神加以領會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