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市長金融工作會議講話【精品多篇】

市長金融工作會議講話【精品多篇】

市長金融工作會議講話 篇一

同志們:

今天,縣委書記,縣委副書記、縣長出席此次全縣財稅金融 工作會議,充分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財稅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視。會上,小平同志就全縣金融工作情況作了很好的發言,縣人民政府將與財稅金融部門簽訂目標責任狀,珍強書記將對創建爲信用鄉的平原鄉授牌,並作重要講話 。下面,我就全縣金融工作,講兩點意見 。

一、總結 經驗,實事求是對20xx年金融工作進行基本估價

前段時間,我先後到幾家銀行 進行了調研,總體感覺金融機構的工作取得的成績不少:一是存貸款穩步增長,信貸資金來源穩定,信貸工作重點突出;二是金融生態 環境不斷改善;三是金融工作機制體制不斷創新等。特別是成立了縣金融辦,進一步加強了政府對金融機構的宏觀調控力度,爲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 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信貸支撐;創造性開展了農村“三權”抵押貸款,增強了農村融資活力;向國家申報了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必將爲我縣金融工作的大發展創造前所未有的機遇。值得可喜的是,多家金融機構不同程度獲得了省、市級分行的表彰。這些成績的取得值得充分肯定,但存在的問題也還不少:一是各金融機構辦公環境有待改善,有的金融機構營業網點有待延伸拓展;二是各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素質、業務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三是金融管理 機制體制有待完善;四是信貸資金保障面臨壓力;五是樓市調控政策持續不放鬆,房企資金鍊形勢堪憂;六是金融信貸創新不足。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二、開拓創新,結合實際對20xx年金融工作進行總體部署

20xx年,中央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全縣金融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 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緊緊圍繞縣十一屆四次黨代會、縣“兩會”要求,爲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服務“三個”建設,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新型市場 主體,強化融資手段,爲全縣經濟 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做出新貢獻。

今年,要確保金融機構新增存款9.5億元,實現存款餘額47.53億元,同比增長25%;新增貸款突破13億元,實現貸款餘額40.11億元,同比增長45%以上;保費收入2688萬元,預計理賠1400萬元;力爭新增新型農村金融組織40家、非金融組織10家。做好今年的金融工作,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大力提升金融機構員工整體素質。一是要提高政治素質。加強學習國家政策法規,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結合上級行的要求,瞭解國家金融發展信息,掌握國家金融發展方向,提高自身對金融信息洞察的敏銳力;二是提高業務素質。不斷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掌握寬厚的金融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動態和易變的知識,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增加自身的知識厚度;三是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樹立正確的工作作風 ,轉變工作觀念、提高服務意識,顧大局、識大體,一切要以爲人民服務爲宗旨,以辦人民滿意事情爲主線。

(二)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今年我縣項目很多,在有限的財政支持下,要多渠道籌資,確保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一是要積極爭取並抓住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在今年內可獲上級批覆的機遇,大力實施“引銀入德”工程,力促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銀行、中國交通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設立分支機構,增大縣域經濟發展融資實力;二是要做大做強投融資平臺,籌建交通、水利、教育 等投融資公司,拓寬縣域經濟發展投融資渠道;三是要積極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新增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組織,並鼓勵金融機構、民間資本參與籌建村鎮銀行,爲全縣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四是要深化政銀企對接合作,加大政府融資、BT和BOT等模式融資平臺建設,積極對接華創證券 ,開發中小型企業 債券融資,爭取政策性貸款、經營性項目貸款和金融機構貸款發放;五是要加大POS機、ATM機等便民網點建設力度,大力提高覆蓋範圍,爲人民提供快捷、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六是要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完善擔保和徵信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企業“三品三表”考覈作用,研究出臺幹部職工信用考覈評價制度 ;七是要全面推進農村“三權”抵押貸款工作,探索建立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流轉機制;八是在創建誠信社會建設的基礎上,全力打造金融生態環境,鄉鎮要積極支持各金融機構創建信用工程建設,力爭在2年內打造成金融信用縣;九是保險 公司在抓好主營業務的基礎上,要積極與有關部門對接,創新保險品種,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確保應保盡保。

(三)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根據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積極培育市場主體上來,發展“5個100工程”和家庭農場,編制好項目庫。一是要大力支持培育“5個100工程”。縣政府辦公室已轉發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支行等5家金融機構《關於支持培育縣5個100工程實施方案 的通知》(府辦發〔20xx〕35號),有關鄉鎮和部門要結合實際,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5個100工程”建設提供良好、寬鬆的政策支持,力爭將我縣產業園區、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示範小城鎮、城市綜合體和旅遊 景區培育發展成爲全省“5個100工程”。各金融機構要認真按照文件精神履好職、服好務,將文件精神落實到位,爲我縣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二是探索培育家庭農場,鼓勵各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業產業的投放力度。

(四)抓緊啓動金融街建設。要認真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着力推進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進程,打造高品位的金融街,推進縣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爲建設黔東北金融中心奠定基礎。縣發改、住建、國土等有關部門要圍繞我縣打造金融街的要求,抓緊啓動有關規劃及建設方案的編制,並積極申報。各金融機構要主動作爲,積極與上級行和縣內相關部門對接,做好辦公樓的籌建有關工作。

(五)加大對金融機構考覈力度。縣金融辦要加大對各金融機構的考覈力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原則,全面組織、協調、指導各金融機構完善信貸投放考覈制度,形成有效完整的考覈體系,調動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積極性。要按照縣人民政府與各金融機構簽訂的20xx年工作目標責任狀,嚴格執行信貸目標任務獎勵標準;縣銀監辦和縣人行要加強各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監督、指導和協調,確保各金融機構各項信貸任務目標完成。

(六)加大協調配合力度。各金融機構要積極與上級行對接,及時彙報我縣的發展態勢,並爭取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向。縣直有關單位要積極支持配合金融機構開展工作,主動幫助解決金融機構發展中的難題,爲金融行業做大做強貢獻力量。

同志們,做好今年金融工作,責任十分重大,任務非常艱鉅。我們要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各項目標任務,振奮精神、凝心聚力、奮力突破。不因困難找理由,只爲發展謀出路。以堅定的信心、昂揚的鬥志、飽滿的熱情,爲加快建設黔東北鐵路交通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爲20xx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目標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市長金融工作會議講話 篇二

同志們:

今天非常高興,能靜下心來與各位行長就全縣金融工作談一談、聊一聊。剛纔大家在發言中,講成績實事求是,講問題入木三分,講打算切實可行,尤其是對支持進賢的經濟發展決心很大、信心很足。特別是剛纔都講到了怎麼扶持三農,怎麼扶持特色產業發展,怎麼扶持小微企業,怎麼抓好信貸產品,怎麼抓好風險防控和金融環境優化,怎麼結合自身特點和上級要求優化金融網點佈局等問題,講得都非常好,我都同意。在這裏,受縣委書記萬凱同志委託,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對各位行長一年來的辛勤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並通過你們向全縣金融機構致以最誠摯的感謝!下面,就全縣金融工作,我講三句話:

第一句話:心感欣慰。

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一年強基礎”的總體目標,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一年強基礎、兩年求突破、三年大變樣”的總體目標,全面推進五個“三年強攻計劃”,創新實施七大指揮部項目推進機制,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20xx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18.24億元,增長17.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12億元,增長1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0.2億元,增長11.5 %;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9億元,增長30.7%;。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縣金融機構的努力支持,也凝聚了金融部門各位同志的辛勤汗水。大家積極運作,精心經營,改進金融服務,加大信貸投入,優化信貸結構,爲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從20xx年經濟運行的態勢看,主要表現在“三上兩化”。

“三上”:

一是存貸比例後來居上。多年來,我縣金融機構存貸比徘徊於45%左右,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今年首次突破50%大關,達到51.85%,新增存貸款比爲70.47%,目前已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貸款增速乘勢而上。20xx年全縣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爲116.92億元,比年初增加24.89億元,增長27.05%, 而全省本外幣貸款餘額15697億元,增加2522億元,增速爲16.07%,高出全省貸款增速近11個百分點。

三是貸款質量蒸蒸日上。20xx年12月末,全縣不良貸款比年初減少1.55億元。不良貸款率3.49%,較年初下降2.63個百分比,貸款質量得到了進一步好轉。

“兩化”:

一是貸款結構持續優化。數據表明:短、中長期貸款均有所增長,而且中長期貸款增速高出短期貸款增速26個百分點。涉農貸款增速26.87%,快於企業貸款增速23.4%,高出3.47百分點。同時全縣銀行業普遍實現盈利,實現利潤2.58億元,增長11.07%,經營效益進一步提升。

二是金融產品日益多樣化。如:林權抵押貸款、融易達、財園信貸通、惠農信貸通、銀行承兌匯票、信用、基金等。特別是在省市財政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支持下,財園信貸通和惠農信貸通成效明顯,分別爲3.45億元和1516萬元,較好地滿足了“三農”、微小企業信貸資金需求。

第二句話:心存憂慮

在複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和巨大的發展壓力下,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但是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縣金融工作面臨着很多新問題、新變化。

一是關於GDP貢獻率較低的問題。20xx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2.7億元,財政總收入18.24億元。儘管有所增長,但財政性存款仍然下降,財政收入佔GDP比率(即GDP貢獻率)僅爲7.2%,不足全省平均水平15%的一半。這說明我縣經濟增長單一,導致財政性的成長下降,也給我們金融機構的運行,特別是吸收存款方面,帶來挑戰。

二是關於金融產品的創新問題。儘管我縣推出了一些新的金融產品,但還遠遠不夠。我認爲還應大力推出應收賬款質押貸款、銀團貸款、農村合作互助貸款、農戶聯保貸款,擴大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努力開展集團企業債券發行試點工作。這個請財政局、人民銀行和金融辦在下一步工作中認真研究。

三是關於企業財務的制度問題。銀行反映難貸款,企業反映貸款難,根本問題不在於銀行無錢可貸,也不在於企業無貸款需求,而在於企業無有效的資產抵押。加之經營方式傳統,盲目生產,重複生產,財務不健全,投入產出低,信息不對稱,致使銀行“怯貸”,“慎貸”、“惜貸”。

四是關於金融生態的優化問題。縣委、縣政府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也做過專題的佈置,並責成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縣人民銀行推出徵信體系建設工程,公檢法打擊逃廢債活動,縣文明委推出的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等,但惡意拖欠、惡意透支現象時有發生。

第三句話:心繫發展

吃進賢的水土,謀進賢的發展。我想大家都有這個心願,但怎麼發展就需要大家凝心聚力,共謀大計。藉此機會,我簡要談四點想法,和同志們共同探討,主要是要做到“四個好”:

一是認清形勢,用好政策。一方面,要靈活運用國家政策,特別是要用足用好“一帶、一區、一化”的實施機遇,“一帶”即長江經濟帶,“一區”即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一化”即昌撫一體化。另一方面,要結合縣委、縣政府下達的政府融資任務,結合我縣美麗鄉村試點縣、地下管廊綜合試點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向上爭取支持力度,加大信貸資金投入,進一步強化責任,加強對接,爭取政策和規模,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特別是農村電商,這是一個新興的廣闊市場,是一個發展的新業態,更是刺激經濟發展的有效槓桿和有力載體,大家要高度重視、大力扶持。

二是突出重點,把好關鍵。主要是做好“四個點”:突出一個重點,就是全力扶持實體經濟。抓好一個焦點,就是加大對“三農”經濟、民生工程和弱勢羣體的支持力度。關注一個熱點,就是對我縣基礎建設工程、省市重大重點項目等方面要予以關注。把握一個關鍵點,就是緊緊圍繞做大貸款總量、提高新增存貸比,組織召開政銀企對接會、座談會、聯席會。

三是強化服務,做好環境。政府各有關部門將全力支持金融部門依法維護自己的權益,對金融部門做到“引導而不誤導,支持而不干預,服務而不阻礙”。切實把金融業作爲關鍵產業來抓,幫助金融機構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困難,加大對金融業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金融機構做大、做強、做優。

四是創新手段,拓好渠道。創新金融工具,拓寬融資渠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增設金融機構網點,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探索我縣企業債券發行試點工作,要着重抓好“三個優化”:優化金融佈局結構,優化金融組織結構,優化金融產品結構。

同志們,一人划槳行船難,衆人划槳開大船。今後要實現我縣“一年強基礎、兩年求突破、三年大變樣”的奮鬥目標,仍然需要各家金融機構的鼎力支持,仍然需要各位行長的大力幫助,仍然需要在座各位的全力奉獻。讓我們齊心協力,攜手並進,爲創造進賢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

市長金融工作會議講話 篇三

剛剛過去的20xx年,重慶經濟有六七個主要指標都處在全國前列。比如GDP增長率,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工業利潤增長率,進出口增長率,商業零售增長率;還包括一些專業領域的指標,比如機場旅客吞吐量的增長率,汽車生產量的增長率,筆記本電腦的增長率,等等。這些重要指標,支撐了重慶經濟持續健康穩定向好的發展,符合國家提出的追求效益、追求質量、調優結構的要求。

取得這樣的成績,金融戰線功不可沒,實屬難能可貴,值得倍加珍惜。去年,重慶金融工作成效顯著,新增了5600多億的社會融資,佔到全國15萬億新增融資額的1/30。作爲經濟總量佔全國的1/40、人口也佔全國1/40的重慶,金融資金的供應能力達到1/30,對重慶經濟強勁發展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撐。與此同時,重慶的不良資產率大體上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1/3,不管是銀行業、信託業、小貸擔保業、網絡金融業,各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重慶都是全國不良資產率最低的地方之一。這說明重慶金融是健康的,良性的。

今天,我從三個角度談一些看法:一是關於金融的定位。金融要爲實體經濟服務,爲結構調整服務,爲改革開放服務,爲國家的戰略方針服務。二是關於金融防風險。金融的風險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金融服務的對象,也就是產業發展要防風險,金融自身也要防風險,還要防範非金融的各種社會活動衝擊金融業的風險。三是重慶未來幾年金融行業的發展目標,要建設長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設內陸的國際化金融中心。

一、關於金融的定位

首先,說說金融的本質。就是三句話:一是爲有錢人理財,爲缺錢人融資;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槓桿、槓桿、槓桿,風險、風險、風險,實際上就三個詞“信用”、“槓桿”、“風險”;三是金融不是單純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業,它是爲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如果不爲實體經濟服務,就沒有靈魂,就是毫無意義的泡沫。在這個意義上,金融業就是服務業。

具體來講,第一個特點,爲有錢人理財,爲缺錢人融資。銀行是幹什麼的?一方面,老百姓有錢存在銀行裏;另一方面,企業需要錢,銀行就是在之間起着橋樑,起到中介和服務作用。保險是幹什麼的?保險實際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時候,有餘錢買了保險,發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發事件的時候拿來救急,這個過程是人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平衡,當這筆錢放在保險公司,又可以爲企業融資提供資金來源。證券市場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風險投資買股票,取得回報,不管是賺的企業利潤分配,還是股價差價,總之是爲有錢人理財的一個橋樑。租賃也一樣,一個企業沒錢一次性投資10億,就要借債,如果通過租賃,把一次性的鉅額投資轉化爲日常的租賃費用,那麼投資資本和資金就轉化爲租賃公司的資金,而企業不出這筆錢,攤入運行成本,運行成本增加以後,少交一點所得稅,或者產生各種各樣的效益。這也一樣起到爲需要錢的人融資的作用。在座的都是金融業專家、ld,都明白這個金融的定位。我們有十幾個金融品種,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統的資本市場發債券、發股票,還是間接的金融系統商業銀行或者非銀行金融系統,都是各種理財方式、中介方式,本質上就是爲有錢人理財,爲缺錢人融資。

金融的第二個本質,是信用、槓桿、風險。首先是信用。沒有信用就沒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線。金融的生命線,一種體現在是金融企業本身的生命線,金融企業本身要有信用;一種體現在與金融機構借錢的企業也要有信用;還有一種體現在老百姓在你這兒存款、投資的過程中,各種中介服務類的企業當然也要有信用。信用從哪兒來呢?對非金融企業來說,你跟金融單位融資,沒有信用就無法融資,任何在這個問題上投機取巧的人,最終一定會受到懲罰。說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資都是胡扯,離開金融本源的任何理論都是不成立的,這個本源就是兩個字——“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企業的信用在哪兒呢?第一,企業要有現金流,你向銀行借1億,銀行就要審覈這個企業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現金流怎麼樣,現金流比利潤還重要,哪怕利潤很高,如果某一個月資金鍊斷了,把你弄得崩盤了,後邊哪怕有暴利,你已經死了,也沒有用。所以,資本市場上考覈企業的第一個信用就是分析財務報表裏的現金流。第二,要講企業的利潤,我們說一年有1億利潤,10倍市盈率,股票市場價格可以值10億,增長很高,市盈率30倍、50倍還有人願意買,是買它的未來,因爲利潤增長很快,買了以後,過三年、五年,高增長率會把這個市盈率從30倍又降到10倍,我買的股票就賺錢了,總之和回報率有關。第三,和抵押物有關,如果回報率、現金流不大講得清,但這個企業很重要,擔保公司願意爲他擔保,或者某個第三方企業幫他擔保,擔保物是充實的,銀行當然可以照貸無誤,如果萬一企業不行,擔保公司、第三方企業賠,只要這個事鐵板釘釘,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種信用。第四,就是企業的高管人員,企業的經理是一個世界有名、中國有名、區域有名的非常實誠的優秀企業家,如果遇上金融危機,遇上特殊困難,暫時遇到困難,憑他個人信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幫忙。另外企業的品牌等一些無形資產也是有價值的。

這些都是一些金融學的常識,但人們往往不按常識做事。我們有時候說現在大數據分析,不管怎麼分析,如果看不到企業的現金流,看不到企業的資本回報率,看不到企業的第三方擔保,看不到企業非常實際的一些信用物,大數據分析就能把幾百萬、幾千萬借出去?我覺得這也會很荒唐的。我的意思說什麼呢?如果直接瞭解企業這些相關數據當然最好,如果用大數據,網絡的方法間接地、確切地瞭解企業的這些數據,也是一樣的效果。但是,如果說大數據分析的結果是不需要有資本回報,不需要有現金流概念,不需要有擔保物,也不需要有其他的信用物,那大數據就是賭博。所以,金融的本源其實並不複雜,如果一套說法說得把金融ABC給丟了,它哪怕再複雜再高端,也別信。金融的衍生工具也一樣,有許多許多的衍生工具,但是不管什麼衍生工具,總是能看到信用幾個基本特徵的痕跡,如果全部拋棄了,還原不了,根本搞不清了,那就是泡沫。美國20xx年的金融危機就是這樣,次貸產品本來是房地產商賣房子,不需要抵押物,零首付,不受制約,房價就會漲,漲了大家都賺錢。一旦這樣的房子壞賬,沒有抵押物,全是銀行背賬,銀行風險就大了,但銀行不是想辦法把次貸變成正常貸款,從抵押物上做文章,而是把這個次貸賣到股票市場,變成了CDS債券,這個CDS債券槓桿比到了1:40,雷曼兄弟公司40億美元購買了1600億美元的CDS。如果這個債券漲10%,他就賺400%,40億美元變成160億美元,如果跌10%,就立馬崩盤了。總之,考覈數據分析或者品種轉換的根由,就是信用物。沒有信用的一切金融都是假金融、僞金融,在重慶決不讓它發展,這是常識。

第二個就是槓桿。金融的特點就是槓桿,沒有槓桿就沒有金融。爲什麼要信用?因爲信用是槓桿的基礎,你有信用,我才槓桿,如果什麼事都是1:1的,我拿100塊給你,你就我給100塊的貨物,大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不需要信用了。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槓桿。銀行的存貸比,就是一種槓桿比例。有10億註冊資本,可以搞100億貸款,資本充足率1:10,也是個槓桿比。租賃公司如果有50億資本,可以搞500億租賃,也是1:10的槓桿。搞期貨一般是1:20的槓桿,5塊錢的資金可以做100塊錢的投資,如果做遠期交易,1:5的槓桿,100塊錢的交易付20%,半年以後貨物到了再付剩餘的,這中間也有個透支,是1:5。最近,股票市場搞融資融券,也是個槓桿比,你有100萬的股票,跟證券公司可以融資也罷,融券也罷,借給你一定比例的透支,總之沒有比例就沒有金融。雖然這也是金融課堂的ABC,但是一切的金融風險都是背離了這些基本原理而所致的,所以這些基本原理要當真經來念,不管是行長還是科員,這個真經要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所有的金融風險都是槓桿比過高造成的,沒有槓桿比就沒有金融,但槓桿比過高就產生風險。剛纔我用了信用、信用、信用,槓桿、槓桿、槓桿,風險、風險、風險三個疊加詞,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一切金融的創新都是想方法把槓桿放大,一級槓桿1:3,二級槓桿再來一個1:3,整體系統疊加就變1:9,如果有三級、四級就更上去了,每一級都在策劃槓桿比,一切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槓桿比放大,真正的智慧就是設計一個風險比較小的、有一定信用基礎的、可靠的、不容易壞賬的槓桿比,那纔是智慧,是金融的精髓。

我們說過分的槓桿比是一切壞賬、一切風險、一切金融危機的來源,壞賬是講具體的一個企業,風險是這個系統體系發生的事,危機就是延伸到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事。所有的這些,都和槓桿比、和風險沒控制好有關係。解決金融危機的全部辦法也就是三個字:“去槓桿”,不管是國家級的去槓桿,還是某個行業的去槓桿,還是某個企業的去槓桿,實質就這麼簡單。

這是金融的第二個本質,風險、槓桿和信用。這三件事是互動的,信用高的風險當然就低,槓桿比一般也不會太高;槓桿比高的信用就會降低,風險也就比較高。金融專家、企業的創新都是圍繞這三件事在運轉,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一個度。

第三個本質,金融的要義是爲實體經濟服務。記得鄧小平老人家當年視察浦東,也就是1991年1月14號,大年初四,他說了一句話:“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從上海搞起。”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一是金融和各個行業的關係,一招棋活全盤皆活,是個中心。二是上海過去是貨幣自由兌換,以後也要這麼搞,當時金融是管制的,貿易項下也不能自由兌換,老人家已經想到以後貿易項下自由兌換,今後要這麼幹。三是,當時人們認爲北京是金融中心,上海不值一談。老人家說中國的金融要從上海搞起,上海才真正敢把金融中心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個核心是怎麼形成的?要爲實體經濟服務,如果不爲實體經濟服務,這個中心就變成以自我爲中心,就會異化爲一個卡拉OK、自拉自唱、虛無縹渺的東西。金融只有在爲實體經濟服務的過程中,圍繞着實體經濟運轉的過程中,才能成爲中心。對此,w*s同志在當國務院副zl時曾說過,“百業興,則金融興;百業穩,則金融穩”,這兩句話應該是金融界的戒律。我講這段話,是讓大家理解金融的本源,金融的三個要義。你哪怕成了大銀行的老總,這段話也應該溫故而知新,每當我們發生任何金融風險,無論是金融危機,還是一個企業破產倒閉,或者一個P2P跑路的時候,你都可以從這三個特徵值裏找到問題的本源。第三,要支持實體經濟、工商企業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發展。去年國務院專門發了支持小微企業、支持“三農”、支持實體經濟的文件,國務院督查組還專門來重慶進行了督查。總體看,督查組認爲重慶按照國務院要求做得比較到位。

第四,要爲調結構服務。“6+1”支柱產業要升級換代。電子信息產業幾年時間做到了2億臺件的終端產品,生產量已經是全國之最。汽車去年生產了262萬輛,也實現了全國排名第一。這些支柱產業升級換代的資金融通當然應該支持。重慶的支柱產業發展,我們是按照三種集羣的理念來推進:第一種是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關聯企業,整機廠、零部件廠、原材料廠一體化形成集羣;第二種是同類型產品、同類型企業扎堆運作;第三種是生產業和製造業企業形成集羣互動。這三種集羣背後體現的支柱產業,融通要給予支持。

第五,凡是有利於重慶產業創新的,不管是工業創新,還是服務業創新,應多予以支持。我們現在講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集成電路、液晶面板、物聯網、機器人、納米新材料這五大類和現代信息活動有關,還有五大類包括頁岩氣、綜合化工材料、新能源汽車、環保產業、生物醫藥。這十個方面去年是600多億產值,今年預計1500億,可以翻番的,我們希望五六年以後到1萬億。這不叫浪漫,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比如液晶面板,去年京東方330億投下去,今年半年多時間可以做200億產值,明年就是四五百億。服務業領域,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大數據、雲計算類型的企業,或者是平行貿易、保稅商品展示銷售,實際上是歐洲等國外商品重慶賣,打破原來的商業進貨渠道,通過保稅區實行平行貿易,使得價格比國內的專賣店便宜,這是個創新,裏邊有許多企業是新冒出來的,也需要融資。

二、金融業要防範好三類風險

金融業防風險,最重要的是三個風險:第一個,是非金融的產業出毛病、產能過剩,但和金融系統有借貸關係,壞賬衝擊金融機構。第二個,是金融系統自身出毛病,自己不謹慎、行爲不端或者經營有誤造成了危機。第三個,既不是實體經濟也不是金融系統出問題,而是社會上的地下錢莊、高利貸、亂集資衝擊了經濟,連帶金融系統陪葬。這三類風險,都是zf、社會和各類金融機構要防範的。

第一類是產能過剩。市場經濟天然會創造產能過剩,因爲市場經濟中利潤高的行業,大家會模仿跟進,供求平衡以後還會有慣性,就會產生過剩。過剩不可怕,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就是淘汰過剩的動力,良性的過剩是10%—15%,市場經濟中每年有10%—15%企業發生倒閉,是優秀企業把差的企業擠掉了,別大驚小怪,這很正常。但只要過剩超過30%,全社會利潤歸零,到了40%幾乎不會有企業能盈利。再優秀的企業也會跟着賠本,就會產生系統性風險。這是市場經濟鐵的法則。我經常聽到有企業家說,即使有30%的過剩,只要我資本實力強、技術好、有經營能力,就有辦法讓這30%的過剩轉給別的企業,自己能100%暢銷,甚至還能提價,抱有這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最終是會慘虧的。

工業領域,鋼鐵就是這樣,現在10億噸的產能,需求只有6億多噸,產能過剩50%,所以全行業虧損。水泥、風力發電、光伏電池、有色金屬、電解鋁、氧化鋁等十幾個工業品也都過剩了。重慶20xx年工業利潤增長42%,去年又漲35%,效益比較好,固然有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的因素,但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產生過剩。全國鋼鐵十年前1億噸,現在10億噸,重慶這十年沒有增加1噸鋼鐵產能,還是600萬噸。煤炭,十年前全國18億噸,現在漲到40多億噸,實際生產的有30多億噸,重慶還是4000萬噸沒增加。如果在這些領域有產能過剩,就會產生大量虧損,抵消掉現在的許多利潤。所以,按黨zy、國務院的調控方針老老實實、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幹,超前謀劃不會吃虧。大家一定要相信經濟規律,要有理性思維。

城市發展也有產能過剩。土地供應上,一個地方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一般應該容納1萬人,100平方公里就是100萬人,這樣產城融合就比較繁榮。但如果一個地方只有50萬人,土地開發了100平方公里,這城市不管造得多麼繁華,晚上一定是空城、鬼城、死城,這就是過剩。所以,這十多年,我們始終堅持每平方公里1萬人這一條基本規律。工業園區發展也有一個經驗標準,每平方公里要有100億產值,有1000億產值就10平方公里,3000億產值就30平方公里,不能拿30平方公里搞了500億產值,那是糟蹋土地。這種過剩的不景氣會像瘟疫,讓所有來考察的企業嚇得落荒而逃,最終害人害己,決不允許這麼幹。

城市發展中,有六個類型要防止過剩。一是住宅。人均40平方米足矣。如果城市未來最終人口在1000萬,住宅需要4億平米,多了就過剩。有的地方人均80平米,肯定是泡沫一堆。二是寫字樓。一個基本的經驗,差不多2萬GDP1平米。搞多了寫字樓,最後不會有人辦公。三是商鋪。大體上,大都市2萬零售額需要1平米商鋪,區縣城級差地租低,1萬零售額1平米商鋪。如果5000億零售額,有1億平米的商鋪,供過於求,毛利付房租都不夠,一定賠本。四是貿易市場。各個省模仿浙江義烏搞幾個不是不可以,但義烏全國就一個,如果每個縣都想搞一個小義烏,一搞就是幾十萬上百萬平米,肯定門可羅雀。五是會展中心。一個千萬人口的大都市有幾十萬平米會展中心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地市州和區縣城搞幾十萬平方米的會展中心,那肯定會過剩,有的地方一搞還搞幾個,每個都十幾二十萬平米,不可能有那麼多展場來配置。六是城市綜合體。如果一個城市建20個綜合體,每個區縣裏都建兩三個,一個區縣才十幾萬人,哪有那麼多消費?肯定也會產生泡沫。房地產資金消耗量大,一旦過剩,壞賬都是金融系統的。有時候銀行怕房地產商翹辮子,爲了規避風險,把本來應該再貸給房地產商的錢收走不還,房地產商只能轉向高利貸,很快就會翹辮子,這種擊鼓傳花也會造成不穩定。

總之,對於金融系統來說,對產能過剩不能被動應付,應該有三種角度預測。第一是zf和研究機構,應該對這個地區的產能有客觀的、理性的預測,提示和預警各類企業不要捲到過剩產業中去,然後拿出一些政策措施,有效地遏止過剩產能的蔓延。二是企業,該審時度勢地分析自己所處的行業是過剩還是不過剩,過剩了就別一根筋地往裏擠,要轉向別的行業調整結構,別飛蛾撲火,珍惜自己的發展成果。zf只能算是第三方指導,企業可是實打實地把自己的血本賠光了,不划算。三是銀行,不管是有zf指導,還是有企業預防,銀行作爲資金提供者,都應該有行業分析,要像投資銀行分析股市、IPO上市企業盡職調查那樣。如果銀行都分析不了產能狀況,那就是書呆子。金融爲實體經濟服務,你的服務對象搞不清,那還搞什麼金融服務啊?這是第一類防風險,就是產能過剩怎麼防,實際上就是“zf預測性指導、企業自身加強防範、銀行給予幫助”。第二類是金融機構自身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本質上就是信用、槓桿、風險沒控制好。槓桿比太高,最終就導致金融風險。20xx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兩房”按揭貸款從零首付變成了零按揭,由於兩年零按揭,美國房地產走下坡路了。所以,奧巴馬向美國國會報告,說零首付是次貸的原因,零按揭又把房產商憋死,能不能首付50%,還有50%按揭,20xx年美國國會同意了。這幾年,美國房地產又有所復甦,這就是槓桿比的合理利用。

目前,金融系統內在滋生的風險,本質上是槓桿比過度的問題。具體表現有幾個:一是整個信用風險繼續上升,實體經濟資金使用效益下降,槓桿程度上升。以前,一般一個地方GDP增長1塊錢,要新增3塊錢左右的融資。去年,全國GDP每增長1塊錢,新增融資在3塊多,還比較合理。但有的地方高達5塊、6塊、7塊,就是說新增融資1000億,GDP只增長兩三百億,這個槓桿比肯定有毛病。重慶還好,新增了20xx多億GDP,新增融資量5600億,槓桿比是2.8塊錢左右。二是產能過剩行業的金融風險集中暴露。去年以來,產能過剩行業的風險暴露、貸款積壓,導致M2和M1整個資金週轉速度都放緩,除120萬億的M2,M1接近40萬億,這是真正的資金,M1週轉慢,比重就越來越大。三是地方zf債務清理帶來的金融風險。對銀行而言,地方zf債務清理的過程,會涉及金融系統各種各樣的轉賬,槓桿比也是不一樣的。在企業間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發的債券,這是直接融資,比較清晰。這兩種之外的債務,就是非標債務,其實是一筆糊塗賬,包括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存兌匯票、信用證、應收帳款、社會憑證以及再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雖然股權不是債務,但是過幾年連本帶息的固定回報收回,其實最終還是債務。還有,近一兩年各種非標業務雖然形式翻新,但本質沒變,比如銀行將自有資金放貸、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最後變成銀行存款,就稀裏糊塗規避了監管,這個過程中金融槓桿比提高了,特別是非標準債務領域風險控制的流程內審不規範了。金融企業去槓桿、實體經濟去槓桿,本質上是由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直接金融系統一起操作。操作過程中,槓桿比高了,風險大了,但是利潤利益的確多,不出風險僥倖賺暴利也是可能的,但人一有僥倖思想,就會不可控制地陷入進去,最後出事就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當心。從這個意義上講,金融系統是最好的預測師,理應站出來提醒糾偏。

第三類風險,既不是來自企業,也不是來自金融單位,完全屬於非法金融活動造成的金融風險。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第一種就是高息攬儲亂集資,這種高息攬儲不是小貸公司等經過“一行三會”允許的、有規範要求、有槓桿比調控要求的,而是社會上的一種瞎搞,後果不比殺人放火輕。zf以及公安、“一行三會”都要高度重視這個事。一旦在哪個區縣發生,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捲進去,最後找不到事主就找zf。第二種就是民間的“老鼠會”、傳銷活動。第三種是民間的典當行、地下錢莊,高利貸公司。第四種就是不規範的P2P。今天《中國證券報》上的信息指出,P2P“類銀行”模式遭疑了,從主要做小微貸款轉爲大額貸款項目,並開始大量起用銀行從業人員,在風控手段上也逐步向銀行靠攏。由於這種業務實際上沒有真正的控制手段,所以就在上個月,全國的P2P問題平臺達到69家,月發生率爲3.9%。所以大家別以爲P2P是創新,如果沒有規範,寧可不創新。本人雖然很多事情都比較開放,但是在風險防控上屬於保守型。20xx年4月份,市工商局一個簡報說沿海有三個P2P公司到重慶註冊,當作新型金融機構落戶重慶,作爲成績報給我。我看後,覺得這件事有很大風險,專門批了一段話,大致意思是重慶在P2P公司有關政策沒有規範之前,一個都不許註冊,別跟風就是雨,如果創新帶來巨大的風險就要小心,這不叫創新,而是絕對的冒險,是不懂金融的本質。

市zf作出明確規定以後,工商局最近做了一個很好的事,建立了五條防範風險的措施,非常到位,是真正動腦筋了。第一條,建立註冊登記預警機制,實施投資資格限制措施。在工商登記註冊系統中開發建設分析監控軟件,通過系統識別與警示提醒,對同一個主體投資企業數量過多、某地投資者集中投資一個行業、某行業數量增長過快等異常情況進行識別和提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針對性,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第二條,加強網絡情報監測力度,及時將涉嫌違法信息移送相關部門。依託工商情報信息工作平臺,建立搜索非法金融活動數據模型,對全市網站、論壇、博客、微博進行24小時搜索監測,抓取分析網絡上與非法金融活動相關的情報信息。第三條,主動開展拉網式清理整頓,及時發現涉嫌非法集資行爲。對全市以個人名義開辦的投資及投資諮詢類市場主體,特別是外地人員在我市開辦的,由各區縣工商監管幹部逐戶上門排查並登記造冊。建立排查臺賬銷號制度。第四條,強化投資諮詢類廣告監管,及時清查取締違法廣告。對出現“無風險”、“高回報率”等內容的廣告一律依法取締。第五條,實施面對面行政指導,督促企業誠信自律。今天我很大篇幅講這個,就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要通過日常管理把好前道關,抓好預防體系,不要事後諸葛亮,幾百萬、幾千萬都被捲走了,再來處理就晚了。

三、重慶金融業發展的目標

重慶市委、市zf考慮金融業發展的目標,就是市第四次黨代會確定的20xx年建成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到20xx年,我們希望不僅是國內的一個區域金融中心,也是一個和國際經貿交往有關聯的金融中心。20xx年以後,要跨越兩個臺階:一個是建成國內的區域性金融中心,一個是國際國內都能夠形成的一個區域中心。中心總有一些定性、定量的指標,大體上考慮了以下八個。

一是金融機構衆多。機構很少,規模很小,與金融中心不匹配。整個重慶有1200多個金融機構,去年增加了200個。目前,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各種品種的外資金融機構200多家、中西部第一,其中外資銀行有17家,也是中西部第一,這方面的量還要繼續增加。

二是金融規模增大。比如銀行貸款餘額去年過了2萬億,現在銀行貸款和GDP比例是1.8:1。一般來講,金融中心的銀行貸款餘額和GDP的比例至少2:1,像上海銀行貸款餘額和上海市GDP的比例差不多2:1,北京也差不多2:1,一般各省的銀行貸款餘額和GDP比例是1:1,再落後一點的地方,往往GDP100億,銀行貸款餘額只有50億,他的錢都被別的地方用了,地方越窮,錢越到外邊去。重慶目前有一定的領先作用,但這個量還會繼續發展,銀行貸款增長率高於GDP增長率,到20xx年可能變成2:1,甚至還高些。這時候,不是說銀行貸款都用在重慶,重慶企業會在重慶借錢用到西南地區,形成金融輻射。同時,一般來講,貸款多的地方存款一定多,屆時存款可能和GDP是3:1。重慶這麼一點GDP哪來那麼多存款?就是將其他地方的存款拉過來。這個指標反映了金融的集聚和輻射力。

三是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提高到10%。20xx年重慶是8.4%,去年是8.6%,我們希望繼續增長,到20xx年達到9%以上,20xx年10%以上。上海因爲有證券交易所,金融GDP佔比達到12%。北京有各大金融機構總部,金融GDP佔比也高些,達到14%左右。重慶沒有這些條件,自身金融體系發展如果能到10%,將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四是服務功能齊全。應該儘可能地“全牌照”。所謂“全牌照”,就是“一行三會”有的各種機構牌照,我們都爭取。比如,國家規定證券公司可以有10塊牌照,西南證券就應該爭取10塊。如果一個商業銀行除了放貸以外,還可以搞銀行租賃,我們就爭取租賃牌照。去年我們已經增加了12塊牌照,批准了8個金融機構。這十年,每年初我都會認真看“一行三會”的年度報告,主要看增加了什麼新的改革創新,它們的改革創新都表現爲牌照。實際上,每年“一行三會”都會推出三四種嶄新的金融牌照。對地方zf來說,將牌照爭取到手,讓用牌照的企業運轉起來,這就是地方zf金融改革的要義所在。因爲任何一種牌照的功能發揮,就是一種創新,就是人才和智慧的密集型改革。所以,你不要在審批上自己搞什麼遊戲規則,而是下最大功夫地爭取牌照。去年,我們年初看了“一行三會”的報告,算了一下有12塊可以拿。功夫不負有心人,各個部門一起努力,去年真是搞了12塊,今年當然還會有一些新的。比如信用卡,WTO規定,20xx年8月前,中國信用卡機構要對國際信用卡公司開放。從20xx年籤WTO協議至今20xx年了,中國信用卡公司就是銀聯一家壟斷,還沒有新的機構。今年8月份外資要進來,假如國家開放三塊,本來銀聯在上海,北京搞一塊、廣東搞一塊,重慶在西部嘛,是不是應該搞一個,找個外資公司合資。國家有的牌照重慶基本都有,那重慶就是全方位、全功能的金融中心。

五是宏觀社會融資結構優化。融資上,今後銀行保持在45%,直接融資經過今後幾年股票發行註冊制的發展、各種私募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定向增發的發展,比例可以擴大到35%,非銀行金融機構控制在20%,形成45:35:20的結構。我相信,那時重慶的融資體系會更加健康。各個門類的不良率繼續保持現在的狀態,在全國相對較低。

六是國民經濟資產證券化率爭取達到100%。這個指標,就是股票市值與GDP之比,去年爲43%,比上年漲了9個百分點。當然,這和股市從20xx多點變3000多點有關。再過三年,如果股市繼續上漲,即使我們什麼也不做,證券化率也會提高。如果再推動各類企業海外上市、國內上市。沒有搞股票發行註冊制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目標,就是爭取到100個以上上市企業,現在有50多個,要再翻一番。有了股票發行註冊制,搞150個有什麼不可能呢?總之,國民經濟證券化率要力爭100%,20xx年達不到,20xx年必須達到。

七是金融市場體系完善。過去,我們有七八個要素市場發展得很好。去年建了兩個,交易門類有35個品種了,交易量9000多億。今年準備再建兩個。總之,要把要素市場體系能夠搞好,三年內如果翻一番變2萬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八是金融系統的開放。金融業也有個開放問題,主要是資金鍊跟着開放脈絡提供服務,當下的重慶主抓五個:第一是加工貿易離岸結算。加工貿易產品流動是個離岸系統。產品從外邊進來,加工好又銷到全世界,中間結算是離岸的。去年重慶離岸金融結算800多億美元,希望到20xx年能增長到1500億美元。同時,現在這個結算的稅收在重慶,但重慶的公司沒有參與,是香港匯豐、渣打、花旗三個分行在幫助結算。我們已經和惠普提出要求,還是這三個銀行結算,但必須轉給渣打、匯豐、花旗的重慶分行,他們沒有意見,在哪兒做都一樣。但對重慶來說,相當於這三個外資銀行的人才和效益都放在這裏了。今後幾個月,我們要研究怎麼操作到位。第二是跨境人民幣結算。過去,我國大量的進出口貿易是一般貿易,有外匯和人民幣兌換的結算,這不是離岸的,是在岸的。現在可以做跨境人民幣結算,去年全國做了3.5萬億,重慶做了1600億,是全國的4.5%左右,在中西部省區市中最多。以後重慶有20xx億美元、1萬多億人民幣的進出口,跨境人民幣結算從去年1600億增長到20xx年3000億也可以的。幫助企業搞跨境人民幣結算,可以降低百分之一點幾的結算成本,如果有1000億結算,可以幫企業省十幾億,這一塊大家要注意。第三是人員進出境消費當然會結算,靠什麼結算?就是剛纔說的信用卡。今年要爭取把新增的信用卡清算公司總部註冊重慶,方便老百姓進出境消費。第四是跨境電子商務結算,就是靠跨境第三方支付牌照結算。這個牌照現在全國發了20多塊,重慶有4塊。四家牌照就可以幫100個、1000個電子商務公司結算。抓這個工作,等於你挖黃金,我給你提供水桶、鐵鍬,賺工具的錢。第五是保稅物流結算。這一點要向上海學習,上海外高橋保稅區10平方公里,保稅物流的進出口1000億美元,佔全市進出口的1/5。重慶現在有“1+3”四個保稅區,也有20多平方公里,我們哪怕發揮外高橋1/3的功能,300億美元的保稅物流,這種既不是一般貿易業務,也不是離岸貿易業務,要做起來。這五種類型的資金鍊的結算,重慶企業可以都拿到手裏。大體上說,如果能把這五塊和國內外打交道的資金鍊做到位,重慶成爲一個跨境開放的、和金融結算高度聯繫的國際化金融中心,就不是說空話了。我們不去做資本交易的中心,也沒有想過作金融總部中心,那是北京、上海的事。在國際上,紐約是世界資本的總部、結算的中心,香港是亞洲的資本中心、總部中心和結算中心,新加坡雖然總部並不算多,股票市場也沒有典型意義,但離岸金融結算、跨境結算是亞洲最發達的,一年結算幾萬億美元。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要向新加坡學習,成爲結算類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