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速公路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個人技術總結

高速公路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個人技術總結

高速公路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個人技術總結

2016年我作爲主要參加人完成了XX高速的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並於今年2月份進駐現場,進行施工配合工作。經過1年的施工配合,學到很多也體會很多,現在將這一年以來所經歷的進行一下技術總結,希望能夠在以後的設計過程中避免和優化。

1、樁基問題的處理

對於橋涵專業,現場處理比較多的就是樁基問題了,主要是樁基長度的變更的變更。由於勘察不會做到逐樁鑽,因此現場地質情況會與勘察發生變化。XX樁基長度的變更主要集中在幾個橋上,這幾座橋地質變化較大。樁基現場施工一般採用三種方法:衝擊鑽、旋挖鑽和人工挖孔樁。對於衝擊鑽適合地勢較平、地下水位較淺的情況。旋挖鑽適用於地勢較平地段,尤其是對地質較差樁長較長的地段,旋挖鑽的效率是最高的。對於人工挖孔樁主要適用於地下水位較淺、地勢較陡、樁長不超過30米的情況。現場這三種方法都存在。人工挖孔和旋挖鑽對於現場驗樁是最爲直觀的,這兩種方法,可以直接取樣樁底地質情況。對於衝擊鑽,遇到中風化樁基進尺較慢,一般進尺在12小時0.3米以內,由於衝擊鑽進尺慢導致大部分樁基變更都是衝擊鑽,衝擊鑽渣樣相對前兩種方法不直觀,一般爲直徑較小的礫狀,當手握扎手、搖晃發出清脆的聲音、顏色新鮮、顆粒形狀較尖,可判定爲中風化,同時要參考樁基進尺進行判斷。但是樁基進尺不能作爲主要依據,因爲樁基進尺比價主觀,施工現場有一次遇到鑽孔進尺慢,樁基打了1個多月都沒有打到設計樁底,申請變更,現場撈渣後發現,渣樣顏色不純、顆粒較小,判定不是中風化岩層。但樁基進尺確實緩慢,經現場覈查現場樁基長度與記錄差別較大,主要原因是泥漿比例較輕,渣樣返不上來,導致衝擊錘在反覆錘及砸下後的渣樣,只有渣樣砸到較小顆粒時才能返出,經過現場指導,施工單位加重了泥漿比重,增加循環力度,樁基進尺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同時渣樣顏色也較純。

在現場樁基出現瞭如下的問題:

(1)斜巖地質情況

當衝擊鑽遇到斜巖時,會導致卡錘,現場出現幾處斜巖卡錘現象,導致錘頭無法提出,最後通過淺水員水下切割提出錘頭。遇到斜巖一般採用回填石塊或片石混凝土,進行再次衝擊。現場經過多次回填石塊,解決了斜巖問題。

(2)溶洞

XX項目在磨子山一帶地質爲白雲質灰巖。出現了溶洞,不過XX的溶洞屬於小規模溶洞,更具勘察資料,溶洞規模不大,且大部分都有填充物。現場施工溶洞主要採取回填的方式。對於人工挖孔樁,挖到溶洞時,雖然溶洞有填充物,但是由於周圍岩層的壓力和地下水位的影響,導致挖孔至溶洞後涌出泥漿,無法施工。現場採取在樁基上游和下游打井抽水的方式降低水位,最後樁基順利成孔。對於衝擊鑽,遇到溶洞,當溶洞較小時,採用回填黃泥和片石(比例爲3:7)的方式,反覆衝擊,直至泥漿不再減少爲止。當採用多次回填方式,仍然無法成孔時,說明溶洞規模較大,採用鋼套筒穿越溶洞的方式成孔。若遇到多個溶洞時採用雙層鋼套筒的形式進行成孔。對於位於溶洞的嵌巖樁,樁長在滿足嵌巖深度的前提下,樁底以下5米範圍內不得存在溶洞。因此這也提醒在勘察時,遇到溶洞時,鑽孔連續進入中風化10米才能終孔。

(3)煤炭採空區

XX靈山特大橋存在煤炭採空區,巷道位置約23米左右。本橋採空區巷道爲小煤窯,已經廢棄,地下巷道雜亂無章。靈山特大橋跨越三會河,地下水位較淺,因此不能採用人工挖孔樁。煤炭採空區一般處理方法爲:當能摸清地下巷道位置後者有巷道位置圖時,並且人可以下到巷道情況下,在樁位周圍利用漿砌片石在巷道砌擋牆,防止泥漿和混凝土外漏到巷道中去。當無法進入巷道時,可採用鑽孔噴注混凝土(造價高),或者採用回填片石和黏土的混合物。

靈山特大橋地質條件較差,前15米圖層以全風化和砂礫爲主,由於地下水位較高無法採用挖孔樁,同時由於巷道內部可能存在瓦斯等有害氣體,也限制採用人工挖孔樁。但採用衝擊鑽,當衝擊到巷道位置時,會導致泥漿瞬間流失,由於上層土質較差會導致塌孔,會導致將鑽頭錨入巷道內。因此靈山特大橋煤炭採空區採取以下措施:(1)當強風化岩層位於水位以上時(對於強風化岩層,泥漿瞬間流失不會馬上塌孔),對於強風化以上土層採用人工挖孔的形式,對鋼筋混凝土護壁進行加強,進入強風化岩層後採用衝擊鑽形式,這樣即使鑽到巷道,泥漿流失之後不會塌孔,然後再採取回填C15片石混凝土,保證能夠有效的堵住巷道,再進行沖洗,經過多次回填再衝擊後,就能達到成孔條件。當強風化岩層位於水位以下時,強風化以上土層採用鋼護筒的形式,將鋼護筒打入到強風化岩層,然後進行正常衝擊鑽施工,遇到巷道時同樣回填C15片石混凝土。目前靈山特大橋樁基剩下2根外,其他均處理完畢,大部分採用先人工挖孔,然後衝擊鑽,再回填C15片石混凝土的方法,現場反映回填次數較少,一般在5次以內。整體處理造價較小、效果較好,施工進度快。

2、涵洞洞口處理

XX中交段爲重丘區,雞爪溝較多,溝型往往較陡,導致涵洞無法順溝而設,涵洞出口會在半山腰,水流會從邊溝流到溝底,這樣會導致水流集中,沖刷溝底田地,因爲這類問題,地方反映比較多,最後通過在溝底邊溝設置消力池,緩衝流速,讓水流流進消力池後,進行漫流,同時還能起到沉澱砂石的作用,這種處理方式地方是比較接受的,同時增加的造價較小。遇到類似情況,在今後的設計中應該加強設計細節處理,可減小後期的變更。

對於溝型較陡的,往往會出現通道進口填土高度低,甚至有一點挖方,出口填方較大,對於這種通道設計時通過進出口設置踏步來解決,但進口設置踏步往往會超主線紅線範圍,由於佔地圖主要是路線和路基專業進行,現場導致踏步這種洞口形式超出紅線範圍,導致現場變更佔地。這也提醒我在今後的設計中,涵洞洞口、橋墩施工平臺的開挖等會超出紅線的,需及時和路線組溝通,將其納入到徵地圖中,減少後期變更。

由於地方對通道要求較高,XX有一些通道進出口會出現一點挖方,由於XX涵洞通道有將近200道,因此在施工圖設計時,沒有做到細緻,這種情況採用的是通用圖中的八字牆,這樣會導致路基邊溝和八字牆衝突,導致洞口變更,最後通過將八字牆進入挖方時,順路線方向拐90度,把邊溝的位置讓出來。以往做設計時,涵洞往往不會設計的太細,經過這次變更體會較深,在今後的涵洞設計中,不能簡單的套用通用圖,還是要每個涵洞細緻設計、綜合考慮。

3、鋼波紋管涵

XX採用鋼波紋管涵的比例較大,鋼波紋管涵造價相對混凝土蓋板涵造價偏低,施工速度快,比較受施工單位青睞,但施工質量不容易把控,涵洞周圍的壓實度較難達到要求。經過現場施工反饋和地方反映的問題,從地方通行角度來說,地方是比較牴觸鋼波紋管的,他們得概念認爲圓管總不如方的蓋板涵好,例如1-5米波紋管涵,他的有效空間爲4×3,其實比4米的蓋板空間略大,相對5米波紋管,地方更接受4米蓋板。因此在今後的設計中,建議在平原區、主通道等還是採用蓋板涵爲主,在山區、流水爲主或通行要求不高的條件下可採用鋼波紋管涵。

4、設計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經過一年的施工配合,有一些地方是設計時需要注意的。對於橋涵複覈,由於常規預製結構橋樑,出圖往往利用軟件出圖,一般情況下數據不會有問題,但是對於有跨徑組合時,例如30米和40米過渡墩的數據,複覈時就需要着重注意,這種是比較容易出錯的。另外就是在外業簽訂協議的時候,一定要細緻、明確,後期如果地方政府提出變更,協議是設計單位避免責任的唯一依據。現場變更較多的是三改問題,尤其是對於一些死溝,又處於一側挖方一側填方,沒有條件做通道處理,導致現場變更較多。另外就是三改需結合通道設置一定的改路順接。施工配合感覺最深的就是隻要設計有一點點不細緻、考慮不周全,都會被檢驗出來。在今後的配合過程中,我需要不斷總結經驗,避免在今後的設計中出現相似的問題,儘可能減少後期變更,提高設計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