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師演講稿:和諧,友愛,團結

教師演講稿:和諧,友愛,團結

教師演講稿:和諧,友愛,團結

九拍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和諧,友愛,團結”。

相信大家對這幾個詞語都不會陌生,因爲我們從小就對它們耳熟能詳。但我想問的是,我們真的理解了這幾個詞語的內涵嗎?當我們現在以教師的身份向學生講出要和諧、友愛、團結的時候,我們是在什麼意義上對學生做出了要求?或者說,我們希望這樣的要求能夠培養出學生們什麼樣的品質呢?

這裏,我想先給大家講一部德國電影,叫做《浪潮》。

影片講述了一個叫做文格爾的教師如何在5天之內就將一個貌似自由散漫的班級改造成極具破壞力的所謂“獨裁政府”的故事。

文格爾採用了一些什麼手段呢?

整齊排列座位;舉手發言;起立回答問題; 不能稱呼他的名字,而是稱爲先生;一起做律動,體驗集體的力量; 統一服裝,穿白上衣、牛仔褲;將樓下的班級視爲假想敵;統一將集體取名爲“浪潮”,並用波浪劃過胸前的手勢作爲成員相互見面的致敬禮。

我想除了最後那個略顯誇張的致敬禮外,其他的手段我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吧?用文格爾的話來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因爲“團結就是力量,集體高於一切”。

然而影片中卻出現了一位並不受文格爾蠱惑的女生。她拒絕穿白襯衫上課,而是穿上了一件色彩鮮豔的紅上衣,並在其後屢屢向其他同學發送反對“浪潮運動”的宣傳單。

好了,現在我想問大家,這位女生有沒有破壞集體的和諧?有沒有影響集體的團結?當她執意要做出背叛集體的舉動時,我們是依然對她保持春天般溫暖的友愛,還是如對敵人秋風掃落葉般的無情?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將決定這個女孩兒的命運;同樣,也將決定我們所教育的孩子們的命運。

你想好了嗎?

下面,我想說說我的回答。

“和諧、友愛、團結”都是作爲一個集體對於成員的行爲要求。然而,在不同的價值觀下,這樣的要求卻會塑造出學生完全不同的品質。

比如電影中文格爾先生的那套手段,就是將整齊劃一當做了和諧,服從聽話當做了友愛,共同憤怒當做了團結。這→←樣的教育下,孩子將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寬容,不會理解,最終淪爲被“集體”所隨意操縱的木偶。

即便有對集體意志的不以爲然者,也會因爲對於集體意志的恐懼,比如被稱作刺頭、異端、叛徒而只有保持沉默,或者隱藏內心想法,甚至刻意去迎合集體的意志而成爲著名學者徐賁筆下所描述的犬儒主義者。

這,難道就是我們希望孩子接受教育後所獲得的品質嗎?

比如電影中的那位女孩子,我在她身上看到了獨立,自信,同情,堅韌,充滿責任心,富有行動力這許許多多的。可貴品質,然而在那個以整齊劃一作爲和諧標準的集體中,她卻被貼上了自私,叛徒,敵人的標籤,成爲被集體所排斥的異己分子。

如果友愛必須要以服從聽話作爲前提,團結必須要以仇恨憤怒當作基礎,那麼在這樣的友愛與團結下誕生的所謂集體和諧,必將是封閉的,排外的,專制的與奴化的,甚至最終可能走向邪惡。

這就是《浪潮》這部電影給予我們的啓迪。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一個真正和諧、友愛、團結的集體應該是開放的,包容的,當我們面對不同意見的時候不是拿起這些口號當作道德大棒消除異己,而應該在理解、溝通、對話的基礎上去謀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與進步。

只有在這個意義上倡導“和諧、友愛、團結”,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能讓學生的人格在理性與智慧的薰陶下於未來變得豐滿且熠熠生輝。

或許這纔是我們教育真正的意義。

也是我,作爲一名教師的意義。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