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診改工作概述

(一)課程基本情況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診改工作概述

1、課程基礎

本課程是全院重點建設的面向全體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和文化素質課程,它爲我院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服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繼續鞏固語言知識和提高語言技能,爲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準備必要的職場英語交際能力,即可以用英語完成常規職場環境下基本的涉外溝通任務,併爲今後進一步提高英語職場交際能力打下基礎。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積累必要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增強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培養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也爲將來專業英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根據國家教育部關於印發《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高專教育的英語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爲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強化語言的職場交際能力,掌握基本行業英語,有效地實現基礎英語向專業英語的過渡。與此同時,強調中華民族文化的輸出,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自主學習能力,終身學習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使英語教學更加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規律,學生更能適應本地區經濟發展以及國際交流的需要,成爲既懂專業又會外語的複合型人才。課程構建了“通識基礎、融合專業、拓展素質”的多元模塊化課程教學體系,構建了基礎英語+職業(土木工程類/汽車工程類/環境工程/材料工程/信息工程類/經管旅遊類)英語+素質拓展的教學體系,和“競賽教學互融、線上線下互動、課內課外互補”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培養和提升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滿足“學生的未來職業和發展需求”。本課程共96 個學時理論教學。

2.課程設計的理念

以《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爲導向,以應用爲目的,以實踐爲核心,以知識爲主線,以職業爲背景,設計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以“聽說先行,任務引領”,教學內容以職場人工作流程爲背景,以崗位工作任務爲引領,滲透人文元素,設計學習情景和學習項目的。課程內容與職場崗位相結合、教學活動與職場活動相聯繫、教學情境與職場情境相呼應、中國文化滲透與人文素質提升相促進,將基礎語言交流項目和職業模擬項目貫穿其中,進行語言能力與職業能力的無縫對接,以實現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職業能力的一體化,最終實現提高職業能力素養的目標,達到增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最終實現以“服務素質教育需求、服務專業建設需求,服務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求”爲牽引,以“做人做事並重、成人成才並舉”爲目標,全面提升學生崗位勝任力。

3. 課程設計的思路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以“夯實基礎,掌握技能,服務專業,對接崗位,提升素養,傳承文化”爲教學改革路徑,形成規範性教學成果。

(1)以職場爲背景,着重培養應用能力

在課程設計上,基礎英語教學內容與行業英語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並將行業英語教學滲透到整個高職英語教學中,成爲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語言載體。使學生能更容易實現學習與工作的對接,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中,聽得清、說的明、看的懂、寫得出,大大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視、聽、說三位一體,全面提高英語聽說水平。

據企業和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普遍反應,在一般的職場崗位中,使用最多的英語技能爲看、聽和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看、聽、說既是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習的手段。以“聽說先行,任務引領”,在教學中“以視助聽、以聽促說、聽說結合”,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強化學生英語試聽說實用技能,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中看的懂、聽得清、說的準。

(3)實施全方位的考評體系,實現考覈內容的實踐性和形式的開放性爲了更好的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的效果,我們採用了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全方位的考評體系。從學習態度(出勤率,課堂表現)、項目實施(小組活動,隨堂測試)、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及作業、考試)四方面綜合評價學生。其中,學習態度和項目實施是形成性評價,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屬於終結性評價。

(4)充分利用課程網絡、手機APP、微信等多渠道學習與交流,體現課程開放性、立體化與信息化。本課程的全部教學資源實現網上共享,學生通過網站,微信、手機APP 等學習渠道與工具,瀏覽、接觸、學習、交流豐富的網上課堂資源,並能夠進行職業方向英語的拓展學習和綜合訓練、AB 級練習等。目前,電子課件、英語AB 級考試資源等大量教學資源,已經全部實現了數字化和信息化。

(5)重視跨文化交際,突出中國文化的輸出在全球化語境下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我們注重加強中國優秀文化的滲透,消解西方強勢文化侵蝕,樹立文化平等意識,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跨文化雙向交流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會涉及一些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鑑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另外,我們還計劃開設多門文化素養選修課,爲學生提供了進一步瞭解世界文化的渠道,如:《西方文化》, 《西方商務與溝通》,《英美影視賞析》,《英語經典歌曲欣賞》,《跨文化交際》等,選修課每學期爲16 學時。在瞭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的同時,我們更強調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通過講解與討論,讓學生在進行真正的跨文化交際時,不僅能做到接受異國文化,還能主動輸出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知識,做到雙向的交流。

4.課程師資隊伍建設。近幾年,英語教學團隊狀況良好、職稱結構合理、教學水平穩定、教學效果好、是一支團結協作的教學羣體。中青年教師中95%以上達到碩士研究生水平,現有專任教師13人,兼課教師5人左右,外聘教師10人左右。專任教師中副教授7人、講師6人,其中碩士10人,大學本科3人,學科帶頭人5人,骨幹教師5人,雙師型教師13人。無論是專任教師、兼課教師還是外聘教師,都是長期工作在一線的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是一支知識結構廣博,業務過硬且團結向上的教師隊伍。

5.教材與教輔資料

(1)充分分析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國內相關教材的特點,結合各個專業情況需求,積極使用國家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材和獲得國家、省部級獎勵的優秀教材。

(2)多參加國家和省內組織的教材研討會,及時掌握最新教材動態,建立與主幹教材配套的輔助系列教材,完善主輔教材體系。

(3)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按着思想性、先進性、科學性、適應性、程度水平和教學實用性等標準,有計劃的編寫或修訂教材2-3部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或講義。

6.考試命題與考覈方式

(1)建立標準的考覈模塊和體系,形成聽力+口語+筆試的終結性考覈(50%)和過程化考覈(50%)相結合的形成性考覈模式。其中過程化考覈包括:平時成績(60%)(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小組項目等)+單元測試(40%))等,着力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力,從而提高英語綜合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

(2)嚴格考試命題要求,試題要符合課程標準考覈要求,符合命題基本要求,要有一定深度、廣度,重點突出,難度適當,既要反映知識掌握情況,又要考查能力水平,不但要有適當的難度、區分度,還要有題型變化。

(3)建立考覈成績分析系統,對考試成績實現科學的統計分析,指導教學工作進一步開展。

7.信息化教學資源

2019年至2020年期間,結合高職教育特點,以互聯網+時代爲契機,不斷豐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資源,爲學生學習提供良好平臺。努力爭取完成《大學英語》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和申報,製作課程教學課件16-20個,微課作品5個以上,錄製課堂講授視頻40個以上,信息化教學設計作品8個,進一步建設英語教研室微信公羣、MOC課程資源庫等教學資源。

8.學生技能大賽

2019年至2020年課程建設期間,在現有英語口語大賽、寫作大賽、單詞大比拼等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支持教師開展各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豐富學生校園活動內容,以技能大賽爲契機,進一步提高學生人文知識素養。

9.教學競賽

2019年至2020年課程建設期間,爲進一步夯實教師素質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組織《大學英語》課程任課教師積極參加學院、省級、國家級舉辦的各種形式的教學競賽,通過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微課大賽、信息化教學大賽等賽項,不斷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深入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提升課程建設水平。

(二)診改工作概述

一、服務對象

《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全校非英語專業學生每級約4900人左右,專業涵蓋面很廣,從會計到軟件應用,從建築工程到機電一體化。作爲公共基礎課,學生的就業崗位所需的英語語言技能具有單一性和零散性。本課程根據服務對象的特點和特殊性,不斷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1.根據學習對象的特點,本課程組的建設重視教學方法改革,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運用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等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樂於實踐,提高自主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

2.遵循學生職業崗位英語語言能力需求,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或模擬項目)爲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學習性工作任務,教、學、做結合,理論和實踐一體化。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合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進一步做好“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對接,提高英語等級考試過級率。打好英語語言基礎,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化英語等級過級的重要性,有利於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本課程的教改步伐。

二、校企合作

教育部教高【2000] 2號文件“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規定:高職高專教育培養的是技術、生產、管理、服務等領域的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務活動的能力。英語教學在打好語言基礎的同時要遵循“實用爲主、夠用爲度”的原則,“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並重”及“強調語言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實際從事涉外交際活動的語言應用能力並重”。

因《大學英語》課程的作爲公共基礎課的特殊性,本課程的兼職教師無法從企業聘請承擔教學任務。本課程組積極聘請行業人員參與教材與課程建設,徵詢意見。

三、課程建設與教學工作

《大學英語》堅持以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爲工作重心,課程組成員不斷學習優秀院校英語精品課程建設經驗,提高自身水平。現擁有學緣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優秀教學團隊。

1、建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提升比例。

《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擁有13名教師參與網站建設工作,各位教師認真負責,按時完成資源蒐集與交流任務,其中有13名教師具有“雙師”證書,有13名教師參加了職業資格證考試。

2、行業人員參與課程建設。

因《大學英語》課程的作爲公共基礎課的特殊性,本課程的兼職教師無法從企業聘請承擔教學任務。本課程組積極聘請行業人員參與教材與課程建設,徵詢意見。

四、社會服務覆蓋

《大學英語》課程資源建設計劃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擴充新的拓展資源,積極面向學生和社會學習者擴展英語知識與英語技能的自學、培訓、進修、檢索、科普、交流等內容,整體上體現了課程技術特點並向行業領域擴展。

在網站資源鏈接方面,計劃在學校互聯網,校園局域網試運行,可供教師和學生瀏覽、檢索、下載有關資料。計劃通過資源共享的網絡平臺可以直接與全國知名的專業網站建立鏈接。這些網絡教學資源和硬件環境的改善,極大的拓寬了教師學生的檢索途徑,從不同層面爲師生教學與學習提供了全方位的文獻信息檢索服務,對於學習者來說是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擴展性的。

本課程的網絡資源非常豐富,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均可以在網絡上找到相關資料,進行有效教學和有效學習。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將爲教師們備課、上課和課後輔導等各方面提供極大的便利和更多的選擇,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實現師生間更加快速有效的良性互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培養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爲學生髮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難點突破

學校在課程信息建設上一直不斷地投入技術和硬件支持。目前,我校擁有高速的網絡系統,有線和無線網絡已進入學校每個角落。學校教學樓的優秀的硬件設備環境能支撐網絡課程的正常便捷地運行。

學校加大力度完善“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建設。《大學英語》課程全部的教學文件已初步準備完成,計劃上網,下一步目標是開展在線學習和答疑解惑等欄目上網,力爭逐步實現師生的網上互動、交流。“網絡課程”也爲學生預習和複習提供了良好平臺。學校可供本課程實踐性和開放性教學的設施主要有校園網絡、網絡課程、多媒體教室等,

學生可以利用校園網進入我校線上圖書館中的中國期刊網、維普網等進行廣泛閱讀,可以滿足本課程學習。

校企通力合作的良好成果是爲了本精品課程的持續有效發展,下一步更會進一步地與全校其他專業的優秀企業合作,繼續編寫更多專業的《大學英語》課程的校企合作教材,師生與社會共建的長效建設機制,保證課程的高效使用和可持續建設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