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學體驗總結多篇

教學體驗總結多篇

【第1篇】2022年“提高國小體驗式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範文

3.研究的結論與取得的經驗

(1)作文與閱讀只有打動孩子的內心深處,孩子們纔會有自己的“語言”。

許多孩子厭煩習作、畏懼習作,也有孩子“硬着頭皮”寫了幾行語病疊出的作文,的孩子從作文選中借鑑改寫了一部分“優秀”的作文,真正達到課程標準的學生只能佔到班級中的1/7—1/5。這樣的現狀讓人憂心,但當閱讀和習作觸動了孩子心底的那樣“神經”,觸動心底裏那最柔軟的地方,孩子因“學習”而被“禁錮”的思維打開了,語言因思維而活躍了。許多孩子寫出了平常不能想到不能寫出的話語。

(2)感受:感動不是一件精美的印刷品。

總以爲孩子的心很容易被感動,這你就大錯特錯了,他們的心靈並還缺乏敏銳,但當你用成人的方式去薰陶感染時,就會遭遇《感動中國》的尷尬。《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一檔很優秀的節目,特別是每年歲初的頒獎晚會,獲獎人物的“豐功偉績”總會讓人熱淚盈眶,但孩子拒絕這種“高雅的感動”他們容易接受感性和直觀,即使是六年級的學生。如果你把一件精美的印刷品帶進課堂,別指望什麼“出彩”,教師必須讓孩子有自己的認識和體驗,否則“藝術品”也罷,只能高高在上。

(3)體驗:主題,一道豐盛的閱讀和習作大餐。

課題開展的主題教學給全校語文教師形成了一種視聽的、超常規的衝擊,特別是主題閱讀,圍繞一個閱讀主題,以文章的閱讀爲主幹,附以2—精美短小的文章,讓孩子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和體悟。如《奇蹟》一課,以《奔跑的母親》爲主幹,附以《母親的速度》、《“拔河”》兩篇課文,形成了有機的整體,表現了母親在對子女愛的作用下作出的“奇蹟”,從而讓孩子們明白了,在母親的心中,孩子是最主要的力量,作爲孩子要珍惜母愛,理解母愛,體諒母親,報答母親。豐富的主題閱讀積累了孩子們的語言,開闊他們的視野,激活了他們的思維,在此基礎上進行批註的感悟,思想就有了“語言的載體”。許多善於聯想的孩子寫出了很多優美作文。

4.存在的問題與希望

(1)問題:課題有研究因學校過於繁忙的工作,受了一定程度的干擾,雖能按計劃有序開展,但各位課題組成員深入的程度還不夠。本課題相關書籍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研究需要。課間活動內容與形式有待進一步豐富。學生參與體驗活動時對活動本身的關注過多,而到寫作文時仍有“有話倒不出”的現象。

(2)希望:課題組教師應進一步加強合作,積極構建優秀團隊,確保課題研究時間,課題研究有序穩步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在彼此感恩的情感激盪中,課題研究將些理性,些穩健,出成果。

“提高國小體驗式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組

【第2篇】“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總結

一、研究概況:

1、課題研究背景

新課程提出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形成有效的教學互動,才能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音樂新課程倡導“以審美爲核心”,其中反映了“以人爲本”教育思想,是以直接關注“人”的發展爲根本目標的,因此,音樂課教學中教師應把握新課程理念,把握課堂教學規律,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心智潛能,使其健康成長。“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就是在這一教育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進行構建和實施的。

2、模式的具體操作過程主要包括四個環節:創設情境—聆聽感悟—表現創造—拓展延伸。

模式的研究,主要以音樂課堂教學爲載體,通過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得音樂教學呈現出循序漸進的過程,力求實現音樂課堂教學中:以興趣出發,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渴望,進而引導學生感受領悟,保持探索音樂學習領域的持久的學習興趣,開發心智潛能。

3、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課題實驗目標的研究共分爲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xx年.7-2022.8(目標: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形成課題模式進行實驗)

第二階段:2022.9-2022.7(目標:在實踐中總結得失,進一步落實課題目標)

4、課題研究對象:七年級學生,總計400人

5、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採取行動研究法

二、實際效果:

從學生方面說:

1、學生學習的狀態變“被動”爲“主動”,樂於主動傾聽和學習音樂。

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的教學方式突出體現了其教學優越性:在短時間內及時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如在講授廣東音樂之前,教師圍繞授課內容,利用多媒體呈現出與內容相關連的視頻:播放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實況演出,視覺與聽覺的衝擊頓時爲學生帶來美的享受,激發起學生學習瞭解傾聽廣東音樂的願望,使得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增強。

2、學生學習的方法變“膚淺”爲“深入”,樂於主動深入體驗音樂。

音樂藝術,是一門聽覺藝術。聆聽音樂的感受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初聽樂曲(或歌曲),學生往往憑藉直覺印象及個人喜好來評價其好聽或是不好聽,速度快或者慢,情緒是憂傷或是喜悅,而很難另有說法,或者是感到無從說起。然而,教材中每一部音樂作品的選編都有其典型性特徵,能夠深入體驗這些作品,正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在充分聆聽並把握音樂作品的基礎上,才能恰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細節的微妙之處,如:

民樂合奏曲《江南好》開始部分教師設計問題提問:“你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由哪些樂器模擬演奏的?它們分別是用什麼樣的演奏方式來表現的?”由於這些問題的設計,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關注到樂器音色、其演奏技法及整體的聽覺印象,進而通過速度、節奏特點來體驗音樂語言的表述方式;第二部分在分析音樂速度逐漸加快,力度逐步增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到音樂情緒及色彩的變化、感受揚琴音色的變化,進而瞭解其豐富的演奏技法。

又如:在介紹吹打樂《龍騰虎躍》一課中,教師精心選取不同鼓聲的片段欣賞,從其音色對比,敲擊方式,及配器的層次上引導學生感受激越熱烈的氣氛。教師在某一樂段中關於鼓的描述是這樣的:各種鼓敲擊鼓沿兒的演奏以及竹板有規律的聲音,形成了一段富有個性的音響背景,同時更加突出了大鼓雄渾粗獷深沉激越的聲音。嫺熟的排鼓演奏聲音清脆悅耳,節奏鮮明輕快,華麗流暢的鼓點一氣呵成,呈現出一段色彩絢麗的聽覺效果,加之人聲應和更是錦上添花,增添了喜悅的情緒。各類鼓聲完美融合、交織錯落,使得此樂段的演奏聲部清晰,張弛有度、層次分明。因此,教師只有在充分聆聽並有所感悟後,纔可能精心選取到特色片段進行欣賞並設計出有效問題,從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教師感性的語言描述將會引導學生髮展樂思,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主動欣賞,深入地體驗和感悟音樂。

3、學生學習的效果變“膽怯”爲“自信”,樂於主動參與合作表現音樂,對音樂學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自信,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提問及練習中,教師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將會增添學生學習的信心。教學中面對學生唱歌跑調現象(見教學敘事《讓飛揚的歌聲伴隨心靈成長》中案例),積極引導和鼓勵,最終學生樹立起了學習音樂的信心,沒有因爲“跑調”現象而對音樂課望而生畏。

4、對教師而言:因爲教學方式的改變,引起學生學習狀態的改變及課堂學習效果的改變,由此反過來促進教師反省自身,充實提高業務理論和專業技能,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三、研究結論:

“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體現了教師以人爲本、以審美爲核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模式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規律,以必要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鑑賞音樂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於音樂領域學習探索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並且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合作探究意識,從而達到了高效低耗的課堂教學效果,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音樂鑑賞能力,開發了學生的心智潛能。

四、問題討論:

“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適用於音樂課不同課型(唱歌課或欣賞課)的研究和實踐,在教學中我更多偏重於音樂欣賞課教學的實驗研究。因爲,隨着學生生理、心理的快速成長,七年級學生面臨着變聲期的不適應,自我意識的急劇增強,逐漸不願意開口唱歌,因此,教學內容也應據學生實際情況而作相應調整。唱歌課課型不再成爲音樂課的主要課型,而欣賞課則以其創作題材廣泛、體裁多樣、配器豐富、表現形式新穎多變等全新的視聽效果而越來越受到學生的認可。

因此,我想: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此模式在運用於唱歌課的教學時,則可以在“主動體驗”模式下,更多加強聲音音色訓練、氣息控制、歌曲藝術處理及多種演唱的表現形式上,在實踐中對比、強化人聲演唱的不同效果,並嘗試適當的教法和學法,提高中學生對唱歌課的興趣及演唱水平。

【第3篇】校園高中實習老師總結 實習教學體驗

本站範文網最近發表了名爲《校園高中實習老師總結 實習教學體驗》的範文,感覺寫的不錯,希望對您有幫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

下面給大家帶來文章——校園高中實習老師總結 實習教學體驗。

兩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高中語文教學、班主任工作、第二課堂頗有成就也頗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與失,恐怕是這個鍵盤無法承載的。這次總結,我就語文教學這個方面談談我最深的。這些體會也許不如那些豐富的老師們的真知灼見,卻也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我教的是高三〈1〉班,這個班是全校的示範班,他們的語文老師同時又是學校教務處的主任,因此頗受關注。加上使用的是新教材,這些都使得我頗感壓力。到底該如何教好這個班呢,我一臉的茫然。

作爲一名跨專業半路出家的漢語言文字學的研究生,我深知自己有許多不足與缺陷,如基本功不夠紮實、語文教學經驗無等。因此,我對教學工作要求非常嚴格,不敢有任何怠慢,認真鑽研教材,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地向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的精練、實用、高效,教師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環境的舒適等外因,最終只有通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活動才能起作用。因此,在這兩個月中我通過各種小比賽和一些評比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學習詩歌單元就開展了詩歌朗誦比賽;學習唐詩、宋詞就開展了“唐詩大戰”、“決戰宋詞之巔”活動;學習古文單元就舉行了“聯合對抗”活動,等等。這些活動進一步幫助學生養成了主動探究性學習的學習習慣。熱門思想彙報學生基本能夠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了。

二、精講課本範文

學生學習語文,主要還是依靠教師對課本範文的講解,因此,在對課本範文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真做好教學中的每一步工作,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備課深入細緻,教案書寫工整詳細,能做到教材、資料、學生齊備,真正做到了有備而上。加上啓發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率高,課堂氣氛很活躍,對課本範文的掌握度較高。再在此基礎上,我係統地搞好專題練習,如語音題、字詞改錯題、修改病句題、古詩名句默寫題等,有計劃地紮實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功底。

三、閱讀教學長抓不放

高中階段,特別是理科班,語文明顯處於弱勢的地位,學生課餘用於學習語文的時間很少。而語文教學不能單靠課堂教學,必須依託課外活動。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語文教學質量纔有可能提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儘量保證每個星期都騰出一節課作爲閱讀課,購買了些《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等課外書在學生中傳閱。另外結合作文教學,經常給學生們朗讀一些大學聯考滿分作文,還把一些學生寫得好的作文作爲範文朗讀。通過這些途徑,學生們的閱讀面得到了很好地拓展。

四、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要想學生們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必須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與能力。如舉辦詩歌朗誦比賽鍛鍊學生的朗誦能力;開展演講活動,閱讀《演講與口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上講臺表演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等等。

這次實習,我還聽了十幾位其他老師的課,從他們不同的授課方式中,吸取了許多的經驗,發現每個老師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教學風格。我才明白“教無定論”的真正含義。應該說這次實習,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我認爲教師應該塑造個性化教學的觀念越來越明顯、清晰。語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學科,是一門藝術課。怎樣上好它,每位語文老師應該根據個人的不同、學生的不同塑造並保持自我豐滿的教學個性,以求得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自主的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習是無止境的。通過這次實習,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還很多。在今後的研究生學習中,應努力補充自己的專業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完善自己,豐富自己,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面對各種挑戰,出色的完成任務。

以上是《校園高中實習老師總結 實習教學體驗》的本站範文詳細內容,講的是關於學生、學習、教學、語文、自己、老師、因此、實習等方面的內容,覺得好就請(ctrl+d)收藏下。

【第4篇】主動體驗音樂教學工作總結

一、研究概況:

1、課題研究背景

新課程提出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形成有效的教學互動,才能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音樂新課程倡導“以審美爲核心”,其中反映了“以人爲本”教育思想,是以直接關注“人”的發展爲根本目標的,因此,音樂課教學中教師應把握新課程理念,把握課堂教學規律,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心智潛能,使其健康成長。“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就是在這一教育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進行構建和實施的。

2、模式的具體操作過程主要包括四個環節:創設情境—聆聽感悟—表現創造—拓展延伸。

模式的研究,主要以音樂課堂教學爲載體,通過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得音樂教學呈現出循序漸進的過程,力求實現音樂課堂教學中:以興趣出發,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渴望,進而引導學生感受領悟,保持探索音樂學習領域的持久的學習興趣,開發心智潛能。

3、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課題實驗目標的研究共分爲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2022年.7-2022.8(目標: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形成課題模式進行實驗)

第二階段:2022.9-2022.7(目標:在實踐中總結得失,進一步落實課題目標)

4、課題研究對象:七年級學生,總計400人

5、課題研究的方法:主要採取行動研究法

二、實際效果:

從學生方面說:

1、學生學習的狀態變“被動”爲“主動”,樂於主動傾聽和學習音樂。

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的教學方式突出體現了其教學優越性:在短時間內及時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如在講授廣東音樂之前,教師圍繞授課內容,利用多媒體呈現出與內容相關連的視頻:播放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的實況演出,視覺與聽覺的衝擊頓時爲學生帶來美的享受,激發起學生學習瞭解傾聽廣東音樂的願望,使得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增強。

2、學生學習的方法變“膚淺”爲“深入”,樂於主動深入體驗音樂。

音樂藝術,是一門聽覺藝術。聆聽音樂的感受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初聽樂曲(或歌曲),學生往往憑藉直覺印象及個人喜好來評價其好聽或是不好聽,速度快或者慢,情緒是憂傷或是喜悅,而很難另有說法,或者是感到無從說起。然而,教材中每一部音樂作品的選編都有其典型性特徵,能夠深入體驗這些作品,正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在充分聆聽並把握音樂作品的基礎上,才能恰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細節的微妙之處,如:

民樂合奏曲《江南好》開始部分教師設計問題提問:“你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由哪些樂器模擬演奏的?它們分別是用什麼樣的演奏方式來表現的?”由於這些問題的設計,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關注到樂器音色、其演奏技法及整體的聽覺印象,進而通過速度、節奏特點來體驗音樂語言的表述方式;第二部分在分析音樂速度逐漸加快,力度逐步增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到音樂情緒及色彩的變化、感受揚琴音色的變化,進而瞭解其豐富的演奏技法。

又如:在介紹吹打樂《龍騰虎躍》一課中,教師精心選取不同鼓聲的片段欣賞,從其音色對比,敲擊方式,及配器的層次上引導學生感受激越熱烈的氣氛。教師在某一樂段中關於鼓的描述是這樣的:各種鼓敲擊鼓沿兒的演奏以及竹板有規律的聲音,形成了一段富有個性的音響背景,同時更加突出了大鼓雄渾粗獷深沉激越的聲音。嫺熟的排鼓演奏聲音清脆悅耳,節奏鮮明輕快,華麗流暢的鼓點一氣呵成,呈現出一段色彩絢麗的聽覺效果,加之人聲應和更是錦上添花,增添了喜悅的情緒。各類鼓聲完美融合、交織錯落,使得此樂段的演奏聲部清晰,張弛有度、層次分明。因此,教師只有在充分聆聽並有所感悟後,纔可能精心選取到特色片段進行欣賞並設計出有效問題,從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教師感性的語言描述將會引導學生髮展樂思,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主動欣賞,深入地體驗和感悟音樂。

3、學生學習的效果變“膽怯”爲“自信”,樂於主動參與合作表現音樂,對音樂學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自信,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提問及練習中,教師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將會增添學生學習的信心。教學中面對學生唱歌跑調現象(見教學敘事《讓飛揚的歌聲伴隨心靈成長》中案例),積極引導和鼓勵,最終學生樹立起了學習音樂的信心,沒有因爲“跑調”現象而對音樂課望而生畏。

4、對教師而言:因爲教學方式的改變,引起學生學習狀態的改變及課堂學習效果的改變,由此反過來促進教師反省自身,充實提高業務理論和專業技能,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三、研究結論:

“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體現了教師以人爲本、以審美爲核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模式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教學規律,以必要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鑑賞音樂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於音樂領域學習探索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並且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培養了合作探究意識,從而達到了高效低耗的課堂教學效果,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音樂鑑賞能力,開發了學生的心智潛能。

四、問題討論:

“主動體驗”音樂教學模式適用於音樂課不同課型(唱歌課或欣賞課)的研究和實踐,在教學中我更多偏重於音樂欣賞課教學的實驗研究。因爲,隨着學生生理、心理的快速成長,七年級學生面臨着變聲期的不適應,自我意識的急劇增強,逐漸不願意開口唱歌,因此,教學內容也應據學生實際情況而作相應調整。唱歌課課型不再成爲音樂課的主要課型,而欣賞課則以其創作題材廣泛、體裁多樣、配器豐富、表現形式新穎多變等全新的視聽效果而越來越受到學生的認可。

因此,我想:在中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此模式在運用於唱歌課的教學時,則可以在“主動體驗”模式下,更多加強聲音音色訓練、氣息控制、歌曲藝術處理及多種演唱的表現形式上,在實踐中對比、強化人聲演唱的不同效果,並嘗試適當的教法和學法,提高中學生對唱歌課的興趣及演唱水平。

標籤:多篇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