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研室教育科研過去五年發展和未來五年規劃

教研室教育科研過去五年發展和未來五年規劃

教研室教育科研過去五年發展和未來五年規劃

一、前五年教科研工作概述

教研室借均衡教育市、省、國家均衡縣區達標驗收的東風,大力推進課程改革,高舉素質教育大旗,以學校上檔次、隊伍強能力、管理提水平、質量晉一流、課改爭先進爲目標,加快教學管理創新,加快課堂改革步伐,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主要工作成效

1.質量上檔次

(1)國小每學年的全市期末統考,我區綜合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2)僅2013-2016年會考看,我區良好率分別爲33.76%、33.08%、38.26%,37.27%保持平穩;及格率分別爲52.94%、53.55%、59.47%、59.95%,逐年提高。

2.管理提水平

區教育局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實行教育教學督導制度。學校校長聽評課制度,建立校長巡課制度。教研室每學期不定期開展推門聽課活動,認真落實“從多角度觀察一節課,評析一節課,優化一節課”,並定期開展送課下鄉活動。我區2014-2015學年度首屆“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共評選出區級優課54節,榮獲市級優課34節,省級優課19節,部級優課5節。同時我區榮獲省教育廳頒發的全省“優秀組織獎”。 2015-2016學年度“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我區共評選出區級優課781節,獲市級優課181節,獲省級優課59節,部級優課還在評選之中。開展2016中國小教師首屆“微課”大賽活動,全區共上傳“微課”作品108節,推薦參加市級評選99節,榮獲市級優課96節,省級優課58節(其中一等獎11節,二等獎14節,三等獎33節)。教研室堅持開展各校輪流“全區公開課教學”展示活動,定期召開教學副校長、教導主任工作例會,交流教學管理經驗,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3.搭臺促提高

通過開展學科教師“技能大賽”、課堂教學評優、“兩岸三地”教學交流、區內外教學觀摩等活動。五年來,我區教師市級優質課獲獎397節,省級優質課獲獎55節,其中一等獎24節,國家級優質課獲獎32節,其中一等獎9節。

4.協作出效益

教育局實施了“集團化”的教學管理模式。建立對口幫扶、學校幹部交流、骨幹教師交流機制,破解了學校師資配置、教學教研的瓶頸。

教研室組織實施“集體備課、片區教研、統一監測、統一閱卷”的教學監控管理。根據教學和區域實際,“集團化”管理學校和農村鄉鎮學區的教學管理實現了“五統一”,即統一教學常規管理、統一教學資源、統一教學進度、統一考試評價、統一組織教科研活動。在促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彰顯。

5. 科研促課改

我區是全國課改實驗區,2002年就出臺了《中國小推進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五年來,教研室始終把課題研究作爲推動教師和教研員轉型發展、教學提質上檔、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基礎性工作來抓,全區學校市級立項課題51個,省級課題26個,其中三等獎2個,國家級課題9個,其中一等獎4個,優秀獎2個。

全區教師市級獲獎論文1015篇,省級獲獎論文132篇,其中特等獎3篇,一等獎45篇,國家級獲獎論文88篇,其中一等獎35篇。各類教育雜誌發表的論文251篇。

6.加強名師管理機制,規範評選程序,實行榮譽、經濟等激勵機制。

近幾年我區榮獲特級教師3人,省教壇新星9人,市學科帶頭人38人,市教壇新星60人,市骨幹教師123人,省優秀教師7人。

二、今後五年教科研工作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爲指導,深入研究和落實新課改,圍繞全區教育工作重點,發揮教研室“研究、指導、服務”職能,爲全面提高我區教育教學質量發揮作用。

(二)總體目標

1、以課程改革爲中心,積極探索課改新思路,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實現教師專業素質整體提升和教研服務水平整體提高。

3、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構建高效課堂;加強會考和國小調研考試評價研究,促進學校提高質量;加強新型教研方式研究,提升研究和服務質量。

4、加強常規教學指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深化校本教研;改進教學行爲。

5、加強業務培訓力度,實現教師發展專業化;加強教學過程監控,促學校管理精細化;加強教學管理幹部培訓,促教學管理科學化;加強學校教研文化建設,促學校品牌特色化;充分發揮班班通、網絡、白板及圖書等資源優勢,促學校教育現代化。不斷推進全區教科研工作再上新水平。

(三)具體工作項目

1、打造“教學名師”,“課題研究”雙十工程,即安徽省名師10人,國家級課題10個。

2、打造“教學能手”,“校本教研”雙百工程,即培養市級以上教學能手100名,省市教研課題100個。

3、組建區級“國小語文數學青藍工程”,組建區級“學前名師工作室”、“國小名師工作室”、“中學名師工作室”10個。

4、實施“農村教師隊伍整體提升工程”,達到校校有課題,校校有市區級骨幹教師2-3人。

5、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打造“四類示範學校”—— 課程改革提質增效示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示範學校、教育科研示範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

6、全面實現教科研信息化,全部接入國家、省、市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在平臺上開展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教學論文、典型案例、課題研究、學科優課、教師備課、資源的上傳和下載,學生成長記錄等評選活動,對全區中國小、幼兒園、民辦學校在資源應用平臺上的情況進行督導和監管。

7、全面實施教研工作“區(教研室)進校”, 發揮對學校教科研的引領、指導、服務職能,整合各類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包校教研和網絡研修制度。以備課組、學科組、中心教研組爲基礎,構建以 “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爲核心的校本研修體系。

三、具體措施

(一)規範管理,促育人水平的提高

1.紮實落實課程方案,深化新課程改革,嚴格執行國家新課程標準,研發校本課程。推進新課程改革,擬組織召開課堂教學改革現場會,不斷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捆綁發展”管理模式。將薄弱學校與優秀學校結對捆綁式發展,實行結對捆綁學校的統一考覈。

3.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認真貫徹落實好國家和省、市關於學生減負政策,積極改革考試評價制度。

4.加大教育科研管理的力度。完善和實施課題管理制度、跟蹤指導制度、研討交流制度、過程評價制度、成果鑑定制度、科研獎勵制度及成果推廣工作。堅持“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方針,不斷提高科研水平。提高結題率。

5.繼續抓好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研究,加強對學生學業水平的監測,抓好監控結果的分析與應對策略,通過會考、國小調考和期末考試瞭解學生學業水平狀況,使考試真正成爲了解情況、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提高質量的重要手段。

(二)開展活動,促教學質量的提高

1.組織新教師的“中國小教師素養大賽”,使教師的基本素養(“三字一話”)、專業素養和個人才藝(演講、歌舞、書畫、體育健康)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2.開展“優質課”活動,向課堂要質量。一是開展新課程課堂教學“優質課”活動,積極構建有效課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二是開展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整合的“優質課”活動,充分利用“白板”和“班班通網絡”,搞好教學資源整合與利用,努力提高課堂效率。三是充分利用“安徽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讓全區教師在平臺上“學習借鑑”、“參賽評優”,提高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

3.開展學科教學活動,向活動要質量。蒐集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各學科開展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引導學校組織教師開展“同備同上同評同反思同改進”的研磨活動,引領教師進一步走專業化發展之路。

4.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向科研要質量。做好教育科研課題的立項、評審、鑑定、評獎、推廣等工作,強化課題的過程管理;結合課題進展情況適時組織專題論壇、課題聯研、成果展示等活動,踐行科研興校的指導思想。

(三)強化措施,促服務水平的提高

1.加強教研員自身建設,努力達到“六個一”,即:上好一節示範課,命好一套題,作好一個專題講座,寫好一篇國家級教研論文,組織好一次教研活動,承擔一項市級以上科研課題,讓教科研成爲充滿智慧的事業。

2.開拓多種培養渠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逐步提高全區教師專業水平。組織集體備課,通研教材,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強化“五課”(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技能培訓,快速促進教師的成長。

3.多措並舉培養骨幹教師,帶動教科研水平提升。加強骨幹教師的培養和使用,通過“引路子、搭臺子、樹梯子、壓擔子”讓部分教師成長爲骨幹。讓骨幹教師通過專題講座、課題研究等提升理論水平,通過上公開課、送教下鄉等提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