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一

一、設計思想:

根據新課程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實驗探究和交流活動,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應通過學生自己實驗探究和教師引導總結得來,真正把學生作爲主體確立起來。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課程內容問題化,引導學生在問題情景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儘量把學生帶入“真實”的問題中去,充分利用高中生具有強烈的探究世界的動機,關注身邊的人與事,關注社會層面的問題和自然界真實問題。

本節課的教材依據是蘇教版高一年級必修二專題二第三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爲電能的裝置,學生對“電”有着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及電學、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和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提出疑問:這些電池是如何產生電流的?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科學規律的積極性。再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角度理解化學能向電能轉化的本質以及這種轉化的綜合利用價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個中學化學體系中,原電池原理是中學化學重要基礎理論之一,是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的重要知識點。因此,原電池原理教學在整個中學化學教學中佔有十分重要地位。在本章教學中,原電池原理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是承前啓後,因爲原電池原理教學是對前三節有關金屬性質和用途等教學的豐富和延伸,同時,通過對原電池原理教學過程中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從而從本質上認清金屬腐蝕中最主要的電化學腐蝕的原因,爲後續金屬腐蝕的原因分析及尋找金屬防護的途徑和方法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從實驗入手,通過觀察實驗,而後分析討論實驗現象,從而得出結論,揭示出原電池原理,最後再將此原理放到實際中去應用,這樣的編排,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學情分析:

原電池原理及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該內容比較抽象,教學難度大,學生一時難於理解。引入新課時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通過各種電池的。展示,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電流的原因,再通過鋅、銅與硫酸的簡單組合,實驗探究體驗電流的產生,引出原電池的概念。再利用分組實驗的方式探究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構成條件。同時從電子轉移的方向確定原電池正極、負極,電極上發生的反應,並寫出電極反應式、電池總反應。認識到可以利用自發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設計原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爲電能,爲人類的生產、生活所用。在此基礎上介紹一些常見的化學電源,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原電池原理和構成條件,正確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

熟練書寫電極反應和總反應方程式,並能設計較簡單的原電池。

通過探索實驗、現象比較、設疑誘導、知識講授和鞏固練習,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

通過對實驗的探索,充分體現了“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作用,並且培養學生不斷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通過多媒體畫面,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各種電池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及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使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生活、關注環境,增強主人翁意識。

五、重點難點:

原電池的原理和構成條件。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情景設計、實驗探究、分析、歸納。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二

[說明]①濃鹽酸一般爲12l/L,密度爲1.19g/L,稀鹽酸不能發生該反應。

②從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分析,該反應具有以下特徵:

粉末狀固體+液體氣體

可見宜採用固—液加熱制氣裝置作爲氣體發生裝置。

實驗裝置:

①氣體發生裝置

固一液加熱制氣裝置。首先選擇反應容器,由於鹽酸必須在反應中保證一定的濃度,所以用量較大,因而宜採用容積較

大的圓底燒瓶而不宜用大試管;其次,對於添加液體的容器,採用分液漏斗(不用長頸漏斗)能有效地防止Cl2逸出,且便

於控制鹽酸的用量;對於圓底燒瓶,通常用酒精燈加熱而且需放上石棉網,以防止圓底燒瓶受熱不均而炸裂,圓底燒瓶中液

體的盛裝量,一般以液體佔圓底燒瓶球部容積的~爲宜。實驗裝置如圖4-8所示。

③氣體淨化裝置

氣體淨化裝置的設計必須同時考慮主要成分和雜質成分的性質,選擇適當的裝置來除去雜質。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製取氯氣時,氯氣中混有HCl和H2O(g)等雜質,除去氯氣中的HCl可用飽和食鹽水洗氣(如圖4-9Ⅰ所示);除去氯氣中的H2O(g)可用濃硫酸洗氣(如圖4-9Ⅱ所示)或用乾燥的CaCl2.

③氣體收集裝置

氣體收集裝置的設計必須考慮氣體和被排對象(如空氣、水)的性質和欲收集氣體的純度要求,由於Cl2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且不與空氣反應,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如圖4-10Ⅰ);又因爲Cl2在飽和食鹽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所以可以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如圖4-10Ⅱ),但此法收集的Cl2中含有水蒸氣;還可將Cl2直接收集在橡皮球囊中。

④尾氣處理裝置

化學實驗中,凡是有毒或易燃的尾氣,都要進行適當的尾氣處理,使之不會造成環境污染或形成安全隱患。對於Cl2,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而除去(如圖4-11所示)。

綜合以上分析結果,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加熱製取Cl2,並收集乾燥純淨的Cl2,可採用如圖4-12所示的裝置。

實驗步驟:“連—檢—裝—制—集”。

①“連”——將所需儀器按圖4-12所示的順序連接。即如圖4-12所示,依從下到上、從左到右的順序連接儀器,組裝成製取氣體裝置。

②“檢”——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即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向F中加水至浸沒玻璃導管,用酒精燈微熱圓底燒瓶,若玻璃導管內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後,玻璃導管內液體迴流形成一段液柱,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說明]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必須在連接裝置之後,添加藥品之前進行。

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通常包括“形成水封→微熱並觀察→冷卻並觀察”三個步驟。

③對於氣密性不合格的儀器或裝置,要查出原因,修復或更換。若橡皮塞不密封,可塗上少量凡士林後再重新檢查氣密性。

③“裝”——裝藥品或試劑。將裝置拆開,分別向B、C、D、F中加入適當的藥品或試劑,重新連接後,再向分液漏斗A中加入濃鹽酸,然後塞好玻璃塞以防止鹽酸揮發。

④“制”——加熱制氣。用分液漏斗向圓底燒瓶內加入適量濃鹽酸,點燃酒精燈加熱,使反應平穩地進行。要通過觀察裝置C、D中的氣泡產生的快慢判斷反應進行的快慢,並通過控制濃鹽酸的用量或利用酒精燈來調節反應速率,使反應連續、平穩地發生。

⑤“集”——收集氣體,當裝置E內充滿黃綠色氣體時,表示氯氣已收集滿,可更換集氣瓶繼續收集,收集滿氯氣的集氣瓶要蓋嚴,瓶口朝上放置。

實驗完畢後,先熄滅酒精燈,當裝置C、D中無氣泡冒出時,將裝置F中的玻璃導管取出,裝置B、C中的氯氣可向其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除去,裝置D中的氯氣可用空氣將其“吹”入NaOH溶液中除去。

[說明]①當實驗室沒有MnO2時,可用MnO4和濃HCl製取Cl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爲:2MnO4+“HCl(濃)=2Cl+2MnCl2+5Cl2↑+8H2O.

此反應較劇烈,需將濃鹽酸緩緩地滴到MnO4固體上,不需加熱。

當實驗室沒有濃鹽酸時,可用NaCl和濃H2SO4替代濃鹽酸與MnO2製取Cl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爲:

MnO2+2NaCl+3H2SO42NaHSO4+MnSO4+2H2O+Cl2↑

②鹽酸和MnO2反應時,鹽酸表現出酸性和還原性,表現還原性的標誌是-1價的Cl--變成了。價的Cl2而如何判斷酸在某些反應中除表現氧化性或還原性外還是否表現出酸性呢?主要標誌是生成物中有無酸根離子。若有酸根離子就說明除表現氧化性或還原性外,還表現出酸性,如:

au+2H2SO4(濃)CuSO4+SO2↑+2H2OH2SO4既表現出氧化性,又表現出酸性。

O3+6HCl=NaCl+3H2O+3Cl2↑HCl既表現出還原性,又表現出酸性。

③驗滿方法:a.可用溼潤的碘化鉀澱粉斌紙接近集氣瓶口,若試紙變藍,則證明氯氣已收集滿了。

b.也可用溼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接近集氣瓶口,若試紙先變紅後褪色,則證明氯氣已收集滿了。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三

一、學習目標

1、學會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學會用“雙線橋”法分析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並判斷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3、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4、辨析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關係,並用韋恩圖表示之,培養比較、類比、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得電子和失電子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的關係。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係,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

三、設計思路

由複習氯氣主要化學性質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引入,結合專題1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區別,並從電子轉移等角度進行系統分析,再昇華到構建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關係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複習上節課氯氣有關反應引入本節課的研究主題。先由學生書寫氯氣與鈉、鐵、氫氣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生自己書寫方程式,並留待後面的學習繼續使用。

[過渡]我們結合在第一章中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來判斷一下這些化學反應應屬於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媒體]

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H2+Cl22HCl

Cl2+H2O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O2↑+2HCl

[練習]學生自己進行判斷,或可小組討論、分析。

[敘述]現在請大家在氯氣與鈉反應的方程式上,標出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在反應前後的化合價。

[思考與討論]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1、元素的化合價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價在何種情況下會發生變化?

3、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目有何關係?

4、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得電子數和失電子數有何關係?

[敘述]講述如何用“雙線橋”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書]

[敘述]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係數是與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數目相關的。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叫做還原劑,還原劑發生氧化反應,表現還原性。可以這樣記憶: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電子、具有還原性,被氧化。

[思考與討論]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什麼?

怎樣判斷元素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呢?

[板書]

還原劑氧化劑

有還原性有氧化性

被氧化被還原

[思考與討論]

1、元素處於不同的化合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可能表現哪些性質?並以氯元素的不同價態的代表物質進行分析。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係如何呢?用圖形方式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

3、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情況,找出每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澱粉、纖維素的組成和重要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轉變和跟烴的衍生物的關係。

2、瞭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認識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3、使學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澱粉的鑑別方法。

教學重點:認識糖類的組成和性質特點。

教學難點:掌握葡萄糖蔗糖澱粉的鑑別方法

教學方法:討論、實驗探究、調查或實驗、查閱收集資料。

教學過程:

[問題]根據P2~P3圖回答人體中的各種成分。

我們已經知道化學與生活關係多麼密切。在這一章裏,我們將學習與生命有關的一些重要基礎物質,以及它們在人體內發生的化學反應知識。如糖類、油脂、蛋白質、微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學了本章後,有利於你們全面認識飲食與健康的關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導入]討論兩個生活常識:①“飯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學依據是什麼?若飯慢慢地咀嚼會感覺到什麼味道?②兒童因營養過剩的肥胖可能引發糖尿病來進行假設:這裏盛放的是三個肥兒的尿樣,如何診斷他們三個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們將通過學習相關知識來解決這兩個問題。下面我們先來學習糖類的有關知識。

糖類:從結構上看,它一般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們的物質。大部分通式Cn(H2O)m。糖的分類:單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樣供給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白色晶體,有甜味,溶於水。

1、葡萄糖的還原性

結構簡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體內的重要能源物質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質:無色晶體,溶於水,有甜味

化學性質:無醛基,無還原性,但水解產物有還原性。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2)麥芽糖:物理性質:白色晶體,易溶於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C12H22O11(與蔗糖同分異構)

化學性質:

(1)有還原性:能發生銀鏡反應(分子中含有醛基),是還原性糖。

(2)水解反應:產物爲葡萄糖一種。

C12H22O11+H2O2C6H12O6

(麥芽糖)(葡萄糖)

二、澱粉是如何被消化的

1、澱粉的存在:

澱粉主要存在於和。其中中含澱粉較多。

如:大米,約含澱粉80%

小麥,約含澱粉70%

馬鈴薯,約含澱粉20%

2、澱粉的物理性質

①澱粉是色、氣味、味道的狀物質;

②溶於冷水;

③在熱水中產生作用(即食物由生變熟的過程)

3、澱粉的化學性質

①通常澱粉不顯性(非還原性糖)

②遇碘變色

【設問】米飯沒有甜味,但咀嚼後有甜味,爲什麼?

【閱讀教材】P6-P7【講述】澱粉是一種多糖,屬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雖然屬糖類,但它本身沒有甜味,在唾液澱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麥芽糖,故咀嚼後有甜味。

③澱粉在催化劑(如酸)存在和加熱下可以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澱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終生成還原性糖:葡萄糖。

(C6H10O5)n+nH2nC6H12O6

澱粉葡萄糖

【思考】1、如何檢驗澱粉尚未水解?

2、如何檢驗澱粉有部分水解?

3、如何檢驗澱粉已經完全水解?

4、用途:

1)食用

2)人體能源

3)工業原料:制葡萄糖、酒精

發酵成醇:

C6H12O6酒麴2H5OH+2CO2

三、纖維素有什麼功能

水解反應:

(C6H10O5)n+nH2O

高二化學教學設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SO2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實驗觀察獲取信息,通過歸納對信息進行加工。體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對化學現象與化學本質的辯證認識,熱愛科學,樹立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SO2的漂白性、還原性和氧化性。

【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歸納SO2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用具

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好,我們知道在乾燥的季節裏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臨,那麼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還有一種雨水被稱作酸雨,大家瞭解它麼?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有關酸雨的視頻,請看大屏幕。

教師:播放酸雨視頻,酸雨視頻展示酸雨對我們環境,動物生存,建築物及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以及酸雨知識。組織學生認真觀看並思考問題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麼?

學生活動:回答危害方面並說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師展示:大家請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圖片,酸雨對空氣污染的報告,SO2中毒現象,被SO2漂白過的食物,大家說這些現象中都免不了一個始作俑者,是什麼呀?

學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教師語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SO2。

【板書】課題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環節:新課教學

2的物理性質研究

教師多媒體呈現並講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質如下:淡晶體,脆,不溶於水,微溶於酒精,易溶於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氣中燃燒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學方程式爲:S+O2====SO2,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在純氧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教師提問:經過前面的學習,大家思考下我們從哪些方面可以確定SO2的物理性質呢?

教師引導:回憶上節課研究氯氣的性質的方法,思考從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質。

教師學生共同活動:說出從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質的物理性質。

教師設問:你對哪條性質還不瞭解?你能利用一個裝滿SO2的試管來設計實驗說明嗎?

教師演示實驗:實驗SO2的溶解性。經過實驗大家觀察到,SO2是溶於水的。

學生歸納SO2物理性質:SO2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容易液化,易溶於水。

【板書】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無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密度>空氣,易液化,易溶於水

2的化學性質研究

【板書】二、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探究一:從分類的角度SO2屬於哪類物質?具有該類物質的哪些通性?

教師引導提問:下面我們從分類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顯酸性,那麼SO2屬於哪類物質?想想具有該類物質的哪些通性?

學生討論回答:是酸性氧化物,(總結歸納出SO2作爲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鹼反應,和鹼性氧化物反應,和水反應等等。

教師活動:請兩位同學來黑板上給大家展示一下SO2與CaO、Ca(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板演師生共同判斷正誤。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師活動:農民伯伯夏天勞作的時候也是帶“太陽帽”的,他們這個太陽帽是用草編的,相信很多同學都沒有見過,沒關係,請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舊草帽圖片),同學們看看兩個草帽顏色有區別嗎?說明SO2有什麼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顏色不同,說明SO2有漂白性。

【板書】2的漂白性

教師指導閱讀:請同學們閱讀教材上第90頁關於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穩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質還有哪些?其漂白原理與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學生閱讀思考:上節課學過的氯氣也有漂白性。氯氣的漂白是因爲它的氧化性。

教師提出問題:從氧化還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質?

學生實驗探究:上講臺將SO2通入到老師準備好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觀察現象,並對反應後溶液進行加熱。

教師引導:大家觀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價是幾價?說明什麼呢?

學生回答:正四價,處在硫的中間價態,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板書】2的氧化性和還原性

學生討論探究:由學生代表上講臺用教師提供的試劑(石蕊試液、SO2水溶液、品紅溶液、雙氧水、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儀器或用品,選擇合適的用實驗的方法來證明SO2具有還原性。

教師評價指導。

教師講授:SO2的氧化性,我們可以通過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來理解,大家請看黑板(寫出SO2與H2S反應化學方程式,帶領大家複習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

第三環節:鞏固提高

教師設問:我們剛纔學習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說出了兩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會不會應用呢,我們通過一道習題來鞏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氣都具有漂白性,若將等體積的二氧化硫和氯氣充分混合後,通入溼潤的有色物質,可觀察到有色物質發生什麼現象?

第四環節:小結作業

教師陳述:我們請同學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都學習了什麼?其他同學認真聽作補充。

學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教師肯定鼓勵。

作業

收集當地的雨水樣品,測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頭瞭解產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對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