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學重點:

熟讀、背誦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學習

一、出示目標

自學指導

1、朗讀

2、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王昌齡、左遷、龍標、寄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請寫出來。

古人在詩詞中描寫情境用來營造氣氛的鳥兒很多,爲什麼李白獨選“子規啼”來入詩呢?子歸鳥叫聲淒涼,有“不如歸去”之意,古人用來作爲悲情之鳥,李白用“子規啼”表示對朋友悲慘命運的憂慮,對朋友的挽留不捨之情。。

4、王昌齡被貶龍標是什麼季節?爲什麼?

暮春從“楊花落儘子規啼”可以看出,“楊花落盡”是暮春的景象,“子規啼”是暮春的氣象。

5、詩人在“楊花落儘子規啼”—句裏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2分)

楊花和子規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

6、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7、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8、作者爲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9、請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答:示例①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

10、當得知好友被貶到荒涼僻遠之地、旅途艱辛,假如你是李白,會有怎樣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三、協同展示,展示交流結果。

四、抽查清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B)(C)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後兩句抒情。

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過五溪”說明詩人旅途之艱難,也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和痛惜之情。

D.詩中將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人,寄託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

E.詩歌想像奇特,體現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2、“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徵____,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節的一種_____氣氛。

答案:(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前一問2分,後兩問各1分。

3、作者爲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作者爲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答:(因爲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於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2分

4、李白有很多寫友情的詩作,請你寫出其中連續的兩句,並指明是寫給哪個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給汪倫。

(2)“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別孟浩然明是寫給哪個友人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設計 篇二

古詩簡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於景中見情,次句便直敘其事。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教學目標:

1、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瞭解詩人在揚州聽到王昌齡貶官的不幸消息,便題詩抒懷,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能根據註釋,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4、通過品悟、誦讀,瞭解內容,體會古詩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讀題,介紹背景,解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爲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這裏還是非常荒遠的地方。

2、初讀課文,讀準讀通詩句。

(1)師範讀,學生評一評。

(2)學生練讀,互評。

(3)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3、精讀課文理解古詩

分組合作學習古詩,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問題與小組交流。解決不了的可動筆記一記,以便在班上交流解決。

4、品讀悟詩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悟情。

(1)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楊花落盡了,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叫,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回讀全詩,感受意境。

拓展延伸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黃鶴樓上,遠眺孤舟,寫的是遠景。而王維捕捉的是船伕蕩槳的細節,寫的是近景。同樣寫送行,李白之瀟灑與王維之細膩,可見一斑。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感情。

3、學習詩歌借景抒情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2、3。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有關寫“月”的古詩。

二、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年),生於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爲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三、背景鏈接:王昌齡早年家貧,不惑之年才中進士,開始任祕書省校書郎,後任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後來因事貶至嶺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齡天寶年間被貶到龍標尉,與其交情深厚的李白當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慰藉遠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讀,理解詩歌。

1、初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二讀詩歌,解讀詩意。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爲龍標尉,一路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讀詩歌,整體感知。

(1)詩人在第一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寫“楊花”且是“落盡”是點明瞭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爲“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2)該詩中哪一句點明瞭主旨?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心的思想感情。

(3)這首詩很能打動人心,得益於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選擇一個角度,聯繫詩歌內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爲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還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富有隻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4、再讀詩歌,歸納小結。

這首詩中對暮春時節特定景物楊花、子規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五、板書設計

景:楊花落儘子規啼鳴哀切、悽慘

情景交融

情:寄情明月隨風相伴同情、關切

六、拓展延伸:積累李白借月抒懷的詩歌

1、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玉階怨》

2、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採菱女,一道夜歌歸。

《秋浦歌(十三)》

3、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

4、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關山月》

七、作業佈置:背誦並默寫此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設計 篇四

【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背誦,感知詩意。(重點)

2、學生品味,感悟詩情。(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讀,賞析,感悟。

3、多媒體輔助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理解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

一、課前推詩,啓迪詩心

(一)學生說詩

(二)教師評詩

平時,我們經常不知道作者的詩說是李白的,何止是張冠李戴啊!網上還傳說李白是預言家呢!(看PPT)其實,要說李白的預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說“隨風直到夜郎西”,10年後,他被貶到比湖南夜郎縣更西的貴州夜郎國。

二、知人論世,走近詩人

(一)詩人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西域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爲“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清新,音律和諧,意境奇妙。寫月名,捉月死。

學過詩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靜夜思》、《贈汪倫》、《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二)背景解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爲好友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與李白並稱“七絕聖手”;學過《芙蓉樓送辛漸》、“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出塞》)被貶夜郎而作。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與李白傲岸不羈較爲相似,因“不護細行”而被謗貶龍標尉。李白此時正在揚州,聽此不幸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詩情

(一)朗讀試背:聽讀、齊讀。(節奏、平仄、押韻)

(二)感知意象:楊花、子規、明月。

(三)品悟感情:憂傷、同情、牽掛、安慰。

四、深入品味,鑑賞詩美

(一)語言美:自然流暢,生動形象。

(二)韻律美:平仄諧調,押韻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託深沉。

(四)情感美:真摯淳樸,深切感人。

五、佈置作業,拓展詩境

1、默寫這首詩。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詩並標上平仄。

3、探究“龍標”、“五溪”、“夜郎”的變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人世:背景、作者。

2、誦讀詩:學會誦讀,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3、賞析詩: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詩句的含義;整體感知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情景交融、客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品讀背誦全詩,體會作者對朋友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是因爲“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待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事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王昌齡遭遇以後,寫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還有“詩仙”之稱。著有《李太白全集》。

三、背景介紹: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爲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着相似之處。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四、標題解說: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我)在這遙遠的地方寫下這首詩寄給他。

這首詩是作者爲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五、聽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並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六、感悟詩意,鑑賞意象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鳥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渡過五條溪水。

我把這顆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讓它伴隨着你一直走到被貶的偏遠之地夜郎以西。

詩中寫的景物有哪些?這些景物有何內涵?

楊花、子規、明月

“楊花”即柳絮,有漂泊無定之意。

“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

“明月”代表思念,自古以來就有遙寄相思之意。

七、品詩欣賞

1、寫楊花,子規的啼鳴這兩個意象的作用是什麼?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悽楚的氣氛。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2、這句景物描寫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3、寫景的目的:

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爲了抒情,絕大多數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爲下面那兩句爲抒情鋪墊。

4、本詩是怎樣描寫景物的?

有聲有色視聽結合動靜結合

八、合作學習

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愁1、對朋友遠行的擔憂;2、對社會的憤慨不平;

3、對朋友的思念之情;4、對朋友遭貶的同情。

九、寫法探究

作者爲什麼把“愁心”寄與“明月”?

作者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己和朋友都可看見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他法。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成爲了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擬人),她將詩人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了遼遠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對好友身遭貶謫的同情,是對好友長途跋涉的擔憂;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並不孤單的一種情懷……所有這些,真切地傳達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貶後的心靈震撼以及由此而引發出來的強烈的主觀感情。同時詩人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想象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十、板書總結

寫景敘事:揚花子規聞道過五溪

抒情:愁心明月輕風直

主題: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十一、課外知識拓展延伸

你還記得哪些關於明月的詩?(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張九齡《望月懷遠》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柳永《雨霖鈴》李白《古朗月行》《把酒問月》《月下獨酌》

十二、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調動你的聯想和想象寫一段描寫月亮的文字,其中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不少於60個字)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積累“落盡、子規、愁心”等文言詞彙。

2、瞭解詩詞有關知識;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4、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5、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6、啓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誦讀並背誦。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法學法:

誦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欣賞品味法。

教學過程:

一、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還有“詩仙”之稱。著有《李太白全集》。

2、自主:題解,作者。

1題解。

(1)聞:聽到,聽說。

(2)左遷:古人尊右卑左,即貶謫。

(3)龍標:今黔陽。

整體翻譯: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遙寄此詩。

2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

王昌齡: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因“不護細行”被貶龍標(黔陽)尉。

3、讀詩品詩

指導朗讀詩歌

4、感悟詩意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風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品詩欣賞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而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五溪,雄溪、樠溪、酉溪、舷、辰溪之總稱,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

6、總結

楊花:漂泊無定

寫景:離愁別緒

子規:不如歸去

明月:陪伴友人、抒情、關懷、思念

主題:表達了朋友的關切和同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設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背誦李白的詩,瞭解作者及其詩的風格。

2、理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3、瞭解李白的友情詩及借月抒情詩。

二、學情分析

學生由於剛升入國中,對國中的學習生活還不適應,加之語文綜合能力還不夠高,對詩詞學習感悟力比較弱,課外知識積累較少。因此,本節課除了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外,還專門爲學生安排了拓展閱讀,激發興趣,加強積累。

三、重點難點

理解李白詩的意境及所抒發的感情。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課前預習

以小組爲單位,自選、背誦李白詩,準備課堂展示。

組長負責給組員講解詩歌。

活動2【導入】導入新課

《尚書》中說“詩言志”,我們也經常說詩如其人,就是說從一個人的詩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懷、個性、才華等,李白的詩也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所以,我們要了解李白,就要從他的詩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詩,又不能不從瞭解李白的人開始。

活動3【講授】李白簡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爲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李白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遊,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天寶初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爲永王璘幕僚,後蒙冤入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大量採用誇張、擬人和生動的比喻,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活動4【活動】導學自學

1、從詩的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反覆讀,理解內容:

詩人在首句中寫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楊花漂泊不定,給人以流落之感,子規暗含悲痛之情。詩人取這兩樣景物,既點明瞭時令,也渲染了悲涼哀傷的氛圍。

請賞析詩的最後兩句(溫馨提示:可從寫法和思想感情兩方面分析)

這兩句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達了對朋友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活動5【活動】拓展閱讀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⑴

客自長安來⑵,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⑸。

作品註釋

(1)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韋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長安。

⑵客:指韋八。⑶咸陽:指長安。

⑷不可道:無法用語言表達。⑸望望:瞻望,盼望。

活動6【活動】賞讀李白

其詩今存九百多首,內容豐富多彩。

1、送別詩、友情詩:《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別》《客中作》《山中與幽人對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

2、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獨坐敬亭山》《山中問答》《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登金陵鳳凰臺》《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詞耶溪採蓮女》《蜀道難》,以充滿想象的神奇之筆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

3、描寫渴望建功立業,仕途艱難,內心苦悶的:《秋浦歌》《南陵別兒童入京》《把酒問月》《將進酒》《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古朗月行》《行路難》《月下獨酌》等。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爲朝廷重用,爲國效勞,卻懷才不遇,詩人內心悲憤,常借酒、借月抒懷,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負。

4、邊塞詩、宮怨詩:《關山月》《塞下曲》《勞勞亭歌》《玉階怨》《怨情》《長門怨》《子夜吳歌——秋歌》,表現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活動7【活動】秀我風采

師生共讀《將進酒》

活動8【活動】賞讀李白

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和同學們一起來欣賞古詩詞的美,我們和王維一起“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和杜甫一起”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和李商隱一樣“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和蘇軾一樣“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活動9【作業】課下作業

自由閱讀,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友情詩,背下來,下節課背給小組的同學聽。2、自己嘗試着寫一首小詩,發到夢想花開羣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八

一.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滲透點

這五首詩富於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時傷別,憂國思親;有的以理入詩,發人深思。學習時要注意體會。

3.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二.課時安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1課時

三.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可由唐詩及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導入。

(二)明確詩歌講求節奏、平仄、押韻、語言凝鍊、含蓄、形象的特點,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

(三)誦讀——體會詩的韻律美

1.聽錄音,要求學生標出節奏、韻腳,注意語速。

2.學生範讀,師生點評。

3.全班齊讀,加深體會。

(四)研讀——品味詩的意境美、情感美

1.學習《使至塞上》

①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整體感知全詩。

②小組討論:說出這首詩所表現的事、景、情。

③王維的詩曾給後世影響極大,人們評其詩,總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即其最擅長寫景。品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妙。並根據這兩句詩的描繪發揮相象作一幅畫。

④有感情朗讀,當堂背誦。

2.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①釋題,思考: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讀,思考:

A.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B.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C.當得知好友被貶到荒涼僻遠之地、旅途艱辛,假如你是李白,會有怎樣的感情?

③討論: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難過之情也融入了所見之景中。那麼詩中寫景的詩句是怎樣表現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B.作者還大膽想象,以一種大膽新穎的方式來向友人表達對其不幸的同情、關懷和牽掛,這種方式好在哪裏?

(理解將客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④有感情朗讀,當堂背誦。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詩,熟讀後三首詩。

2.品讀李煜《虞美人》,完成課外作業P68練習。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篇九

一、教學目標: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感情。

3、學習詩歌借景抒情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2、3。

三、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有關寫“月”的古詩。

二、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年),生於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爲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三、背景鏈接:王昌齡早年家貧,不惑之年才中進士,開始任祕書省校書郎,後任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後來因事貶至嶺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齡天寶年間被貶到龍標尉,與其交情深厚的李白當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慰藉遠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讀,理解詩歌。

1、初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二讀詩歌,解讀詩意。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爲龍標尉,一路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讀詩歌,整體感知。

(1)詩人在第一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寫“楊花”且是“落盡”是點明瞭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爲“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2)該詩中哪一句點明瞭主旨?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心的思想感情。

(3)這首詩很能打動人心,得益於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選擇一個角度,聯繫詩歌內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爲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還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富有隻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4、再讀詩歌,歸納小結。

這首詩中對暮春時節特定景物楊花、子規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五、板書設計

景:楊花落儘子規啼鳴哀切、悽慘

情景交融

情:寄情明月隨風相伴同情、關切

六、拓展延伸:積累李白借月抒懷的詩歌

1、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玉階怨》

2、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採菱女,一道夜歌歸。

《秋浦歌(十三)》

3、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

4、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關山月》

七、作業佈置:背誦並默寫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