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優課教學設計(多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優課教學設計(多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優課教學設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背誦李白的詩,瞭解作者 及其詩的風格。

2、理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熟讀成誦。

3、瞭解 李白的友情詩及借月抒情詩。

二、學情分析:

學生由於剛升入國中,對國中的學習生活還不適應,加之語文綜合能力還不夠高,對詩詞學習感悟力比較弱,課外知識積累較少。因此,本節課除了學習課本上的內容外,還專門爲學生安排了拓展閱讀,激發興趣,加強積累。

三、重點、難點:

理解李白詩的意境及所抒發的感情。

四、教學活動:

(一)課前預習:

1、以小組爲單位,自選、背誦李白詩,準備課堂展示。

2、組長負責給組員講解詩歌。

(二)導入新課:

《尚書》中說“詩言志”,我們也經常說詩如其人,就是說從一個人的詩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懷、個性、才華等,李白的詩也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所以,我們要了解李白,就要從他的詩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詩,又不能不從瞭解李白的人開始。

(三)講授(李白簡介):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爲詩仙,與杜甫並 稱“李杜”, 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李白在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東遊,在此後十年內,漫遊了 長江、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地方,天寶初被玄宗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爲永王璘幕僚,後蒙冤入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大量採用誇張、擬人和生動的比喻,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四)導學自學:

1、從詩的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反覆讀,理解內容:

(1)詩人在首句中寫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楊花漂泊不定,給人以流落之感,子規暗含悲痛之情。詩人取這兩樣景物,既點明瞭時令,也渲染了悲涼哀傷的氛圍。

(2)請賞析詩的最後兩句(溫馨提示:可從寫法和思想感情兩方面分析)

這兩句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明月人 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達了對朋友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五)拓展閱讀: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⑴

客自長安來⑵,還歸長安去。

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別何時遇?

望望不見君,連山起煙霧⑸。

作品註釋:

(1)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韋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長安。

(2)客:指韋八。

(3)咸陽:指長安。

(4)不可道:無法用語言表達。

(5)望望:瞻望,盼望。

(六)賞讀李白:

1、送別詩、友情詩:

《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別》《客中作》《山中與幽人對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摯,形象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量。

2、描繪自然風景的詩篇:

《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獨坐敬亭山》《山中問答》《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登金陵鳳凰臺》《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詞耶溪採蓮女》《蜀道難》,以充滿想象的神奇之筆描繪祖國的壯麗山河,表現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開闊胸襟。

3、描寫渴望建功立業、仕途艱難、內心苦悶的:

《秋浦歌》《南陵別兒童入京》《把酒問月》《將進酒》《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古朗月行》《行路難》《月下獨酌》等。李白一生關心國事,希望爲朝廷重用,爲國效勞,卻懷 纔不遇,詩人內心悲憤,常借酒、借月抒懷,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負。

4、邊塞詩、宮怨詩:

《關山月》《塞下曲》《勞勞亭歌》《玉階怨》《怨情》《長門怨》《子夜吳歌--秋歌》,表 現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反映婦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七)秀我風采:師生共讀《將進酒》。

(八)賞讀李白:

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和同學們一起來)本站○(欣賞古詩詞的美,我們和王維一起“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和杜甫一起”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和李商隱一樣“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和蘇軾一樣“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

(九)課下作業:

1、自由閱讀,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友情詩,背下來,下節課背給小組的同學聽。

2、自己嘗試着寫一首小詩,發到夢想花開羣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優課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積累“落盡、子規、愁心”等文言詞彙。

2、瞭解詩詞有關知識;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4、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5、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6、啓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誦讀並背誦。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法學法:

誦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欣賞品味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還有“詩仙”之稱。著有《李太白全集》。

2、自主:題解,作者。

1題解。

(1)聞:聽到,聽說。

(2)左遷:古人尊右卑左,即貶謫。

(3)龍標:今黔陽。

整體翻譯: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遙寄此詩。

2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

王昌齡: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因“不護細行”被貶龍標(黔陽)尉。

3、讀詩品詩

指導朗讀詩歌

4、感悟詩意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風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品詩欣賞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而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五溪,雄溪、樠溪、酉溪、舷、辰溪之總稱,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

6、總結

楊花:漂泊無定

寫景:離愁別緒

子規:不如歸去

明月:陪伴友人、抒情、關懷、思念

主題:表達了朋友的關切和同情

探究

1、在詩中找出與懷化有關的內容。

答:龍標、五溪、夜郎。

2、作者爲何要寫楊花與子規?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傳說它是蜀國國王杜宇魂化而成,叫聲淒涼哀婉。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3、作者爲何“寄愁心與明月”?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答: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這裏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4、本詩主題是什麼?

答:借月抒懷,表達驚訝、悲憤、同情、關切、安慰之情。

第二課時

課堂同步練習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優課教學設計 篇三

古詩簡析: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首句於景中見情,次句便直敘其事。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教學目標

1.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瞭解詩人在揚州聽到王昌齡貶官的不幸消息,便題詩抒懷,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能根據註釋,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4.通過品悟、誦讀,瞭解內容,體會古詩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1.讀題,介紹背景,解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爲龍標縣尉。左遷:貶謫,降職。龍標:唐代縣名,在今湖南黔陽縣,唐時這裏還是非常荒遠的地方。

2.初讀課文,讀準讀通詩句。

(1)師範讀,學生評一評。

(2)學生練讀,互評。

(3)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3.精讀課文理解古詩

分組合作學習古詩,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問題與小組交流。解決不了的可動筆記一記,以便在班上交流解決。

4.品讀悟詩情。

針對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悟情。

(1)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楊花落盡了,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叫,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回讀全詩,感受意境。

拓展延伸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黃鶴樓上,遠眺孤舟,寫的是遠景。而王維捕捉的是船伕蕩槳的細節,寫的是近景。同樣寫送行,李白之瀟灑與王維之細膩,可見一斑。

附:賞析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這首詩是李白聽到好朋友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的消息之後所作。王昌齡,字少伯,開元十五年進士,開元二十二年,又考中宏詞科,由原來的汜水縣尉升至校書郎,但是,由於仕途坎坷,開元二十八年獲罪被貶爲江寧丞,而後,上司又因他不拘細節,並以此爲罪名,降他爲龍標縣尉。當時,李白正隱居安陸,壯志未酬,雄才未得以施展,心中充滿不快之氣,又逢朋友連連遭貶,對朋友的無限關懷和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因而作此詩,表達自己對王昌齡遭貶的深切哀愁。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優課教學設計 篇四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爲大家介紹一位詩人,在聽完我的描述後,你們猜猜他是誰。

他,是唐代著名詩人,祖籍隴西成紀,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爲詩仙。代表作有《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等。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國小學過李白的哪些詩歌。

學生齊背(到《贈汪倫》提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體現出了李白與朋友之間多麼深厚的感情啊)

至真至誠的李白最重友情,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李白,去學習他的一首送別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二、板書課題(別忘作者)

同學們對李白應該比較熟悉了,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咱們這位偉大的詩人朋友呢? 一位學生介紹(介紹的好我可以說:非常好,看來你和李白的關係一定很好),再找一位補充。

出示PPT,紅字一定要着重掌握。

過渡:知道了詩人,是學習詩歌的第一步,爲了深入地理解詩歌,我們常常還需要知道當時的寫作背景,這叫知人論世。因爲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是時代和當初特定背景下的產物。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王昌齡是李白的好朋友。開元27年,貶放嶺南。天寶7年,再貶爲龍標尉。李白在楊花落盡、杜鵑聲聲的時節,驚聞好友被貶湖南龍標,龍標在當時還很荒涼,詩人十分擔憂,並深感不平和悲傷,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詩贈給他。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咱們已經知道了,接下來請同學瞭解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齊讀:學習目標1、2。

學生讀完,提問:同學們還記不記得古詩四步學習法啊?

三、誦詩文

好,同學們的記憶力非常好,我還聽說咱班同學的朗誦功力很厲害,詩爲心聲,哪組同學願意來爲大家展示一下呢?

學生讀之前,提問:同學們,朗讀時要注意什麼?

學生答後,我說:非常好,你們說的都很對,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抑揚頓挫。現在可以開始了,組長起頭。

找兩個小組讀,讀完問:其他同學有沒有建議要向他們提出來?

然後教師評價。

再找兩個人讀,讀完問:其他同學有沒有建議要向他們提出來?

然後教師評價。

最後齊讀。

四、品詩句

過渡: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現在同學們藉助手中的預習資料自學2分鐘,弄清這首詩的意思,然後小組內統一答案,各派一位同學上前將題目和4句詩的翻譯寫到黑板上。其他人背誦詩句和翻譯。

寫完教師挨個小組評價,分四點:1、內容對錯。2、錯別字。3、語病。4、補充內容要加括號。

評完一組,該組起立齊讀詩意。

五、悟詩情

過渡:詩句的意思已經清楚了,下面我開始進入詩的靈魂部分――悟詩情。請同學們依據導學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讀完,現在開始合作探究。

過程中隨即提出總體要求或加入每組討論。

六、討論完,挨個小組彙報。

教師點評

七、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首詩。

然後說:愛月的李白懂得借月傳情,以愁表心,知心的昌齡定會讀月明心,沐風會神,兩顆心,遠隔萬水千山,就這樣融匯在朗朗明月、習習清風之中,天地間還有什麼比這種相知相會的神交更令人感動的呢?李白在朋友落難時,沒有來得及問候一聲,更沒有親自相送一程,他只是送給昌齡一輪明月,一顆愁心,卻給置身蠻荒的朋友帶來了永遠的希望。

八、拓展:

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送別詩?

學生說,我最後說:同學們知道還真不少,我也爲大家收集了幾句送別詩,請同學們一起朗讀一下。

九、達標測試

最後我們來完成本節課的達標測試。

師:怎樣賞析詩歌呢,這說來話長。最簡單的就是沿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說說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營造的意境氛圍或某種手法(某些詞句)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我先來作個示範。

第一句寫景,楊花漫天飛舞,飄泊無定;子規(杜鵑鳥)一聲聲“不如歸去”,鳴聲淒厲。景物的描寫,渲染並烘托了暮春的特定節令和環境,也象徵着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真是情景交融,天衣無縫!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賞析以下三句。四人爲一小組,把賞析的內容寫下來,看誰寫得最好。

生:次句敘事。“過五溪”,點明王昌齡跋涉窮山惡水,到達龍標。五溪一帶,當時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這裏山深水急,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此句雖是簡單的敘事,但王昌齡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關懷王昌齡安危之情,已力透紙背。

生:第三句以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纔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與明月”,詩人只好把滿腔悲愁託付給普照寰宇的明月,帶給遠隔數千裏的天涯淪落人,表達同情與安慰。

生:最後一句又把另一自然物――風也擬人化了,風也同明月一樣,讀懂了詩人的心音,願把詩人一片赤熱的情懷直送到夜郎西。

師:至此,我們看到詩人李白寄給王昌齡不僅僅是一首短詩,而是?

生:一片真摯的友情。

生:一顆赤誠的心。

5.藝術特色。

師:通過詩歌的學習,我們讀懂了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讀懂了李白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那麼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又在哪裏呢?

生:移情於景,情景交融

生: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 。

師:星河耿耿,銀漢迢迢。從遠古奔來的中華文明的長河,千迴百轉,千淘萬漉,使一顆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異彩流光,穿過時空,照亮了中國文學長廊,它就是滋養了中華民族文化近千年、並讓世界爲之回首的唐宋文學。徜徉在這座文學珍寶館,我們目不暇接,留連忘返。在這裏,我們與中國文學史上的衆多名流巨匠擦肩而過:迎面走來的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笑傲紅塵的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優課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詩體知識:古體詩和近體詩

2.詩歌寫景的目的:寓情於景,爲抒情鋪墊

3.楊花、明月、子規三意象

4.詩人的形象

教學過程:

導語:唐詩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詩歌是唐代文學藝術的代表形式。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全盛期。唐代詩人衆多,僅傳下姓名的詩人就有2300多,僅《全唐詩》中收入的唐詩就有48900多首,一個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訴說悲歡離合,歌唱遠大理想,揭露,讚美大好河山,總之,唐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唐詩,領略一下唐詩那醉人的風采。

一、文學常識:古體詩和近體詩

在唐代,人們把較少格律限制的詩叫古體詩(格律:詩、詞等關於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把唐朝時出現的講究格律的詩稱爲近體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說法,古體詩因產生年代早,相對於唐朝人已經是古代的詩體了;格律詩在唐朝時是剛剛成熟的,相對於唐朝人來說是“新近”產生的,所以唐朝人稱它爲“近體詩”。我們現代人不過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說法,實際上“近體詩”離我們不但不近,反而已相當久遠了。)近體詩又分爲兩類:律詩和絕句。

古體詩近體詩

形成年代唐代之前唐代

格律要求較少限制限制嚴格

形式分類古詩,古風律詩,絕句

舉例登幽州臺歌送杜少府(律);聞王昌齡(絕)

二、讀:

語速,語調,節奏

三、文學常識:

李白,字太白,自號清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四、釋題,背景

1.標題:

聞:聽說

左遷:遷,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爲尊,左遷就是降職

寄:寄託,託付

2.背景:詩人王昌齡於天寶8年被貶偏遠之地,當時李白正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此詩,寄託對朋友的牽掛。

五、賞析

1.第一句寫了哪些事物?

――楊花,子規的啼鳴(不是子規)。

2.寫這兩個事物的作用是什麼?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悽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這句景物描寫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寫景的目的: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爲了抒情,絕大多數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爲抒情鋪墊(準備)。

5.第一句是寫景,第二句是敘事。“聞道”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聞道:聽說。表現了作者的驚惜之情:友人已經走了,而且已走了很遠,而且是受了貶謫而走。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優課教學設計 篇六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是李白爲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感憤,寄託慰藉,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三、四兩句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雖未追敘與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誼,但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把友情抒發得真摯感人。

【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背誦,感知詩意。(重點)

2.學生品味,感悟詩情。(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讀,賞析,感悟。

3.多媒體輔助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理解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

一、課前推詩,啓迪詩心

(一)學生說詩

(二)教師評詩

平時,我們經常不知道作者的詩說是李白的,何止是張冠李戴啊!網上還傳說李白是預言家呢!(看PPT)其實,要說李白的預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說“隨風直到夜郎西”,10年後,他被貶到比湖南夜郎縣更西的貴州夜郎國。

二、知人論世,走近詩人

(一)詩人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西域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爲“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清新,音律和諧,意境奇妙。寫月名,捉月死。

學過詩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靜夜思》、《贈汪倫》、《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二)背景解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爲好友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與李白並稱“七絕聖手”;學過《芙蓉樓送辛漸》、“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出塞》)被貶夜郎而作。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與李白傲岸不羈較爲相似,因“不護細行”而被謗貶龍標尉。李白此時正在揚州,聽此不幸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詩情

(一)朗讀試背:聽讀、齊讀。(節奏、平仄、押韻)

(二)感知意象:楊花、子規、明月。

(三)品悟感情:憂傷、同情、牽掛、安慰。

四、深入品味,鑑賞詩美

(一)語言美:自然流暢,生動形象。

(二)韻律美:平仄諧調,押韻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託深沉。

(四)情感美:真摯淳樸,深切感人。

五 、佈置作業,拓展詩境

1.默寫這首詩。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詩並標上平仄。

3.探究“龍標”、“五溪”、“夜郎”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