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一

一、導入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

(提問的同時亮出彩票)

是的,彩票!小小彩票,實在玄妙。現代社會,多少人憑藉它而一夜暴富,改寫了命運。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如果人們希望改寫個人命運,實現一夜之間由不名一文,搖身一變爲身價百倍,飛黃騰達的夢想,是不是也憑彩票呢?

(不是)

的確,大多數人只有憑藉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

(播放多媒體:藝術字“中舉”)

於是,“中舉”在下層知識分子之間,在社會和廣大老百姓之中,導演出一幕幕人間喜悲劇。

提問:在我國古代,洞房花燭被稱爲小登科,有小就必然有大,大登科就是中舉,就是榜上有名(播放多媒體:一旦中舉,會怎樣呢?再齊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有一日春光暗度黃金柳,雪意衝開了白玉梅。那時節走馬在章臺內,絲兒翠,籠定個百花魁;

有插花遊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

更有甚者,是喜極而瘋。有例爲證:(插入多媒體:明末高郵有袁體庵者,神醫也。有舉子舉於鄉,喜極發瘋,笑不止。)大家齊讀一遍。

中舉了,可人卻瘋了。這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帶着對封建科舉的思索,我們的文學人物畫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中舉的范進。(插入多媒體:范進中舉)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巨大威力。以人觀社會,以人感受科舉。

(板書:以人觀社會,以人感受科舉)

二、組織問題

插入多媒體:你有不理解的內容嗎?我們一起來解決吧!你有自認爲不錯的感受嗎?說出來,我們一起分享、交流吧!你發現寫作方法上的特點了嗎?告訴我們,大家一起吸收吧!

閱讀是以疑爲契機的。所謂的創造性其實就是於無疑處有疑。好,各位同學現在請根據題板上的提示,快速流覽全文,,將你要討論的內容整理好,也可與前後左右的同伴討論,我們來看誰提的問題多,提的問題也好。時間兩分鐘。

三、自主討論

用這種方式,來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以便找到最好的切入點進入老師的引導學習內容。當然,這一環節風險極大,學生的課堂反應有不可預測性,但這又正是學生自主學習內容的反饋,因此老師必須全面而深入地把握小說的內容和主旨。時間十到十五分鐘。

(在討論的過程中,要插入多媒體圖片和朗讀)

四、人物小結討論

交流應是平等的,因此,我當然也可以向大家提問,是不是?我的問題是:范進本人到底討不討人喜歡?范進是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迴應)

有沒有立論的依據?

(藉此綜合小結學生對范進這個人物的評價,同時要結合分角色朗讀和多媒體:中舉前後的比較圖表)

瞧,中舉前,矮人三分,中舉後,高人一等,難怪范進會瘋,難怪范進會將自己二十到五十四歲的青春都投在了科舉這支所謂的集優股上!三十五年的折磨摧殘,三十五年的辛酸,都在“瘋”中展現出來。難怪有人因科舉而感嘆道:“貴爲鄉鄰畏,賤受鄉人憐”,爲了這一種變化,爲了追名逐利,連自我和人格都喪失了。

一個人的命運,除了有他的遭遇和他的個性因素作用之外,還有社會因素的作用。最能夠展現當時社會特點的人物有沒有?

對,我們就來看看胡屠戶的表演

(出示多媒體,老師提示,學生誦讀)

能不能評價一下這個人物?

於是,我們感嘆?封建科舉就是這樣擺佈着一個個社會,一個個知識分子的命運。它造就了一大批死讀書,讀死書的廢物,它影響着各式各樣的人。來聽聽兩個與科舉有關的故事吧。(多媒體:項羽拿破輪論、和“良人的的有奇才”,學生讀)

這位考生敢於做這篇文章倒也真有點“豈有破輪而不能拿哉”的氣概。而接洽這一制度也的確成爲一個破輪,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向前滾動了。面對這們的科舉,古人感慨良多,一齊來讀一讀。(多媒體: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應是子規啼不到,故鄉雖好不思歸。莫道還家便容易,人間多少事堪愁。)

五、結束

以教學相長爲結束語的重點,體現思想交流的優勢,結合具體的情況來組織。

國中課文《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范進中舉》是國中語文教材第五冊中的一自讀課文。《范進中舉》通過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畫范進癲狂的醜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真實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心靈的荼毒。

這文章運用了多種手法成功的刻畫了范進、胡屠戶等形象,是學生學習如何描寫人物的好範文。

二.教學對象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能自己蒐集資料並藉助資料自學一些課文內容。但作文水平低。

三.教法分析

《范進中舉》之前有教讀課《故鄉》、《我的叔叔于勒》、《安琪的禮物》,學生學完這三教讀課後,能夠對小說的。特點有所理解,所以能運用已學知識比較獨立地閱讀課文,並初步學會知識遷移。

爲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更多的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用導(教師導)、講(學生講)、議(衆人議)、移(知識遷移)的教學模式。如果全由老師講課,學生就會先有了一個定式思維,認爲老師的都是對的,就不敢質疑不敢發表自己與衆不同的看法。但讓學生先預習,再講自己預習的收穫和心得或預習時的疑問,其他的同學通過討論可以發表與他不同的看法或解答他的疑難。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也常常有激烈的辯論,學生對所學也有了深刻的印象。

同時會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髮表看法,沒有標準答案。

因爲是自讀課,所以文章內容的細緻分析不會是重點,而人物形象如何刻畫,我們如何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纔是本課要點。

四.教學目標

1.能自己蒐集資料,運用學過的小說知識基本讀懂課文;

2.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意見。

3.學習課文描寫人物的方法,並能知識遷移,學習如何寫一個人。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能自己基本讀懂課文;

2.學會如何描寫人物。

六.解決辦法

教師作好引導,讓學生有一個自己學習的方向,並且教會學生歸納知識,懂得從課文吸收方法並應用於寫作。

七.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八.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平臺。

九.教學步驟

(一)佈置自學:

1.自己蒐集資料,藉助資料並根據小說的特點,自讀《范進中舉》,讀完後想想:

A.讀完這課文,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B.你認爲文章刻畫得最成功的是哪個人物?

C.閱讀完這文章,你有什麼疑問?或者有什麼知識你想了解但無從瞭解?

請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以備課堂上拿出來討論。

(二)導(即教師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什麼嗎?(科舉。)對了,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十年寒窗苦讀,就是爲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數十年苦讀依舊美夢落空,有的人能美夢成真,從此踏上富貴之路,也有的人爲科舉演出了一出出悲喜劇。今天我們來學習《范進中舉》這一課,讓我們一起看看范進究竟命運如何?范進又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三)講(請學生把自己預習時的心得體會或疑問講出來,讓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師:同學們已經自學了這課文,也把一些感受與心得或疑問記錄下來了,請幾個同學來給我們講講。

(四)

議(讓同學大膽發表自己意見,是疑問的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幫助他解決,是感受的請同學們議一議,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辯一辯。)

同學們議完後,教師歸納小結並引導學生想深一點。

出示幻燈片:

問:1.爲什麼范進會對科舉如此癡迷?中舉後又爲什麼會瘋了?

(因爲一旦中舉,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境況,功名富貴馬上就會到來。前一刻范進還無米下鍋,馬上就說他中了舉,幾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貴到手了,時間太短而變化太大,所以范進會瘋了。)

2、如果你是與范進同年代的讀書人,你會像他一樣去考科舉嗎?

3.你怎麼看封建社會的科舉?你又怎麼看現在的大學聯考?兩者之間有區別嗎?

(這兩道題不要求有標準答案,是開放性題,只要求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移(知識遷移)

從文章出發

1.小說描寫的年代距今已有接近三百年,爲什麼我們仍然對《范進中舉》如此感興趣?爲什麼我們似乎親眼見到了范進、胡屠戶?

(因爲課文寫得好,尤其是人物,刻畫得很成功。)

2.請談談課文刻畫人物所用的方法。

(主要用了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也用了對比手法,尤其是胡屠戶,還用了誇張、諷刺手法。)

2.遷移到課外。

出示幻燈片:

下面的話,出自哪課文,是出自哪個人物之口?

“那麼,我對你說,訊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麼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着。”

“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又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現在把錢交給約瑟夫,去叫他把牡蠣錢付清。已經夠倒楣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

師:同學們,你們一下子就能答出來,證明作者描寫的這些人物給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你可以寫一個人,不出現他的名字而讓人猜出他是誰嗎?

出示幻燈片:

請學習《范進中舉》中的描寫人物的方法,用幾句話寫一寫身邊的同學,請不要出現所寫同學的名字。(可以是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或細節描寫。)

寫完之後,請一些同學把自己寫的短文讀出來,讓其他同學猜猜寫的是誰,猜中的證明寫得不錯,同學猜不中的,小作者可要加把勁練習寫作。

(五)教師小結並佈置作業

作業:請運用課堂上學習的寫作方法寫一個你熟悉的人,題目自擬,要求600字以上,夾敘夾議,要求有描寫方法和具體事例,要寫出人物的特點。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三

1、全班以3人爲單位劃分小組,小組實力平均;

每個小組中有三個角色選擇

信息處理員:負責蒐集整理所需的資料

信息發佈員:負責將小組結論和作品發佈到討論區

創意小作者:負責組織語言,寫好小組結論總結和課堂習作。

2、指導學生學習思想和方法:小組成員一起學習,交流協作,對自己和夥伴的學習過程都應該

真負責,積極合作。強調只有以小組爲單位達到教學要求才算達到了學習目標。

3、預習課文

實驗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因爲在教學中,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更多可能。爲此,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爲劃分好小組,教師首先要求課代表根據班級同學的情況,平時表現劃分小組,盡力做好能力平衡,因爲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討論協作更加實際(如果分組能力不平衡,則會導致課堂上只有少數幾個小組認真完成任務,而其它小組無所事事),而且爲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用於探索。在小組的“代號”上也頗費了一點功夫,最後確定了“奮進號”、“挑戰者”、“探索號”、“神州號”等20多個小組代號。在學習之前,利用心理暗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進入網絡教室,學習課文之前,對學生的學習思想指導很重要。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且讓學生了解爲什麼採取這種網絡學習方式。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四位獵人去郊外狩獵,他們來到狩獵區,獵人甲突然興奮的說:“看!那裏有野鴨!”獵人乙是個身手敏捷的好射手,他定睛一看,屏住呼吸,舉槍就射,清脆的槍響過後,一隻野鴨墜落在遠處的草地上。此時,獵人丙也帶着獵狗前往那個方向找尋獵物去了,等了一會兒,他帶着剛纔射中的野鴨回來了。獵人丁則升起篝火,將野鴨做成了美味的佳餚。正當大夥分享今天的勝利果實的時候,獵人甲突然提出了問題:“今天我們四人誰的功勞最大呢?”同學們,你們認爲呢?

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各有不同,但都是集中在“認可某個獵人的功勞”這一答題思路上,經過一番七嘴八舌的討論,有一位同學提出了特別的想法:四個人功勞一樣大,因爲這件事是依靠四個人分工一起完成的。(我認爲,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邊聽邊在不斷尋求與其他人不同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其它同學對這個回答感覺有點意外,小聲議論起來。我暗喜,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教師:很好!同學們,合作交流是現代社會的勞動者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可以讓工作學習更有效率。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種能力來幫助大家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這堂課,2003年10月23日上午第一節,課前針對學生進行了充分指導。包括上課過程簡介,操作方法和分組,角色等。課堂上,學生反應較快,大多數同學以小組爲單位進入了討論區,並留言。課堂教學得到了焦亞洲老師的協助。)

上課前,提前5分鐘帶同學們進入教室,按課前分好的小組坐好,告訴同學們課件主頁的地址,簡要介紹了學習界面,開始上課。

教學環境:(網絡機房的基本配備:無盤工作站,學生機60臺,配置:CPU—賽揚1G,內存—128M,整合主板。網絡是星形拓撲結構,學生機自帶100M網卡,教師服務器一臺,WEB服務器一臺,網絡機房寬帶接入英特網。這樣的硬件設備保證了網絡課件的正常運行和網絡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創設情景,課堂導入  :

小說是人類社會的百科全書,讀小說不僅能使人得到藝術享受,而且從中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這部小說的語言有着典型的諷刺藝術特點。

這節課,同學們就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揭開小說諷刺藝術的神祕面紗。在這,你不僅是學生,也是一位小小鑑賞家,或者一位創意寫手,也可能是一個信息蒐集、處理的行家。希望大家和自己所在的小組夥伴作爲一個整體團隊,通過合作來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讓我們開始吧!

課堂情況: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始學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瀏覽課件頁面。由於課前做了分工,小組能力水平較平均(學習能力、信息能力),此時每個小組都能在信息蒐集員的操作下開始閱讀、瀏覽課件內容。

教師此時應該注意要求學生按步驟開展學習即可。

三、聚焦任務,指導學習

1、確定主題:通過教學目標 分析確定本課主題——探討小說諷刺藝術。

2、明確課堂上要完成的三個任務:

l 探求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

l 根據學習過程的提問,討論問題並做出結論。

l 模仿諷刺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寫一段諷刺小作品。

3、簡要介紹學習過程中要用到的軟件工具。

四、循序漸進,交流協作

同學們在瀏覽完前兩個內容基礎上,按照這一過程中的學習步驟,進行學習交流。

三人小組根據“學習步驟”中提出的幾個問題,成員之間討論交流,並將小組的結論用電腦記錄下來(輸入TXT文本)。在網絡課件中教師已經給出了一些網上資源,供學生查閱。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與問題有關的資料。

教師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到各個小組的身邊,指導學生討論或者檢查學習情況。課堂教學情況從表面看有些無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學生統一聽課,而此時,學生分組學習,分組討論)。但實際上大部分學生是在閱讀、思考、交流。

課堂學生情況:學生在課堂中分小組學習,各個小組成員之間會有交流討論,而且各個小組的學習進度會有不同。各個學習小組會將自己已經討論出的結論發佈在BBS上,供教師和其它小組閱讀評價。

教師課堂指導:可在課堂上走入各個小組中,指導學生,也可以在BBS上對學生的回答結論點評,同時可將言之有理的小組結論推薦給同學們閱讀評價(用BBS留言簿)。同時針對小組學習中碰到的普遍問題,在課堂上給出有益的指導。

五、模仿創作,評價探討

學生在明確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以後,運用“對比、誇張”來創作一段諷刺小作品。

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當堂創作,並將作品發佈到BBS上,各個小組和老師會對作品做出自己的評價。

在這種探討交流的氣氛中,學生敢想,敢寫,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最後,更據各個小組的表現,各組成員將按照“評價標準”裏的內容給自己小組打分。

教師也會在課後按照課堂表現情況和發言記錄,給予表現出色的小組以獎勵。

教後反思、值得注意:

1、閱讀速度與課堂適應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平衡,日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

2、學生的合作能力要培養。

強調團隊合作;計算機是工具,學習工具;在“協作學習”的7個步驟中,有難度的可以先到討論區交流,然後一邊討論一邊完成後面的任務。或者向老師請求指導。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的】

一、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二、體會運用對比和誇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三、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麼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於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四)討論:

1.范進爲什麼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僞。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爲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爲什麼說《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悽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後而發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的

一、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二、瞭解古代白話小說的語言與今天口語的差異。

三、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設想

一、使學生理解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以課堂練習爲線索,組織教學。第一課時採用以練代講的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達到理解文章內容的目的。第二課時抓住中舉前後對比進行分析,使學生感受文中的諷刺藝術,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教學時教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1 引導學生讀“預習提示”,要求:

(1)瞭解作者吳敬梓。

(2)瞭解課文內容。

(3)《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

(4)完成“預習提示”後面的三項字、詞練習。

2 補充介紹魯迅對《儒林外史》的評價。

迨吳敬梓《儒林外史》書,乃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

(摘自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3 疑難詞語補充解釋。

進學:科舉時代,童生應歲試、科試而考中入縣學,稱爲進學,即文中所說的中了相公。“相”讀xiàng,不讀xiāng;“中”讀zhòng,不讀zhōng。

爛忠厚:過分忠厚。

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隨機應變。

見外:當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爲什麼古代的白話小說中有這麼多難懂的詞?一是因爲時代的變遷,好多當時通用的習慣用語,現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稱“妻子”爲“渾家”,稱秀才爲“相公”。二是文言文對口頭語言的影響。如“謹具賀儀”“華居”等。所以,我們在閱讀古代白話小說時,要注意古今詞義的不同,以免產生歧義。

4 學生看註釋默讀全文,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二、課堂練習。

學生使用工具書,對照課文,完成以下練習。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學生可輕聲討論。

(1—4題答案已標在括號內或橫線上。)

1 在括號內注音,橫線上組詞。

2 課文中寫“張鄉紳拜新中的老爺”時,先寫一個“體面的管家”送來“大紅金貼”,其作用是

A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待人和氣有禮。

B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尊敬新中的舉人。

C 表明這位做過知縣的張老爺的身分和派頭。 答(C)

3 胡屠戶一聽張老爺駕到忙“躲進女兒房裏,不敢出來”。其含義是

A 胡屠戶深知自己是殺豬賣肉的,粗氣陋俗,此場合不便出頭露面。

B 說明封建社會上尊下賤,有身分的人來了,平民一般採取迴避態度。

C 反襯封建統治者平常凌駕於平民百姓之上的那種咄咄逼人的氣焰。 答(C)

4 張老爺一見范進中舉的題名錄,當天就來,開口“親切的世兄弟”,閉口“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還送銀子、送房子,張老爺內心目的是

A 想巴結新中舉的范進,爲日後仗勢辦事鋪平道路。

B 爲的是結交新貴,攀附范進宗師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權勢。

C 用稱兄道弟等手段來拉幫結派,今後好橫行鄉里,欺壓百姓。 答(B)

5 范進爲什麼會發瘋?對他的發瘋應該怎樣理解?

6 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裏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 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8 試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的比較。

9 這兩篇小說你更喜歡哪一篇?爲什麼?

三、析題、釋疑。

練習中1—4題已有答案,教師在檢查訂正時,不能單判定對還是錯,而應該結合語境分析,告訴學生爲什麼對,爲什麼錯。

第5、6題可先讓學生髮言,互相討論,只要說得有理,都應該加以肯定,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第5題提示:范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後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

第6題提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於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已經解決了前面六個問題,初步瞭解了課文的內容。留下後面兩個問題我們將在下一節課裏繼續分析,進一步理解課文。請同學們課後帶着這兩個問題去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有關的詞、句,再細細品味互相討論,爲下一節課繼續分析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

一、師生共同討論,完成第一課時“練習”7:課文是怎樣運用對比的?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題中兩個小問題聯繫得比較緊密,我們可以從“藝術效果”入手,進行綜合分析。

1 通過對比,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主題思想。

我們以“中舉”爲分界線,將三個人物中舉前後的語言、行動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從而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一個(范進)醉心功名;一個(胡屠戶)庸俗勢利;一個(張鄉紳)逢迎拉攏。中舉前後三個人物的種種變化,無不受封建科舉制度的制約。可見文章的矛頭直接指向封建科舉制度和締造這種制度的黑暗社會。

2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們試分析三種不同的對比形式,來看對比達到的藝術效果。

①通過人物的種種醜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那中了舉人的範老爺:“抱着雞,手裏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裏尋人買。”(醜態之一)“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裏,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醜態之二)“在一個廟門口站着,散着頭髮,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隻,兀自拍着掌,口裏叫道:‘中了!中了!’”(醜態之三)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衆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後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胡屠戶兩次賀喜的表演,同一地點,對同一對象,評價截然不同。前面是說“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後來“現世寶”成了舉人,成了老爺,語言立刻變化,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中舉前後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凶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髮指。中舉後’“屠戶被衆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着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醜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中舉後,張鄉紳來了,張口一個“世先生”,閉口一個“親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又送銀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親近,那麼當初,當初范進“家裏餓了兩三天”“抱着雞”“尋人買”時,你這位“至親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裏去了呢?人物的言詞與當實初的事實一對比,那醜惡的靈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在完成上述分析後,由學生概括、歸納,做“課堂練習”7;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答案不必強求一律。

二、師生繼續討論,完成“課堂練習”7: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

明確:

我們將兩篇文章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 人物和主題思想。

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於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於功名,迂腐可笑,瘋的不知爲何而瘋,死的不知因誰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篇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2 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

《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着雞,手裏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醜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後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並不顯露,那又髒又破的長衫,那“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爲什麼有這樣的區別呢?吳敬梓對筆下的人物是的尖銳的嘲笑,無情的鞭撻,因爲他痛恨封建科舉制度;魯迅對他筆下的人物卻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因爲作者希望他能從麻木中覺醒,以便拯救中華民族。由此可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對該形象的態度所決定。

表現手法。

《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一個典型的環境裏,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三、討論“課堂練習”9:這兩篇小說你更喜歡那一篇?爲什麼?

提示:此題主要是講清爲什麼喜歡的原因。教師可從人物、主題、結構、語言諸方面作一些提示,讓學生自由討論,教師不必下結論。

四、學生質疑。

這篇課文,我們共完成了9個練習。主要學習了文中的對比手法和諷刺藝術,我們也運用對比手法將本單元已學過的兩篇課文作了一些比較。請同學們進一步研讀課文,提出問題,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五、佈置作業 。

完成“揣摩·運用”四、五。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六

范進中舉

【目的要求】

運用誇張、對比手法形象地表現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

瞭解典型材料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欣賞文章的諷刺藝術。

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課文解析】

注音釋義

作揖(yī)   行(háng)事    醺(xūn)   腆(tiǎn)

啐(cuì)    星宿(xiù)      諱(huì)   綰(wǎn)

帶挈(qiè):提攜。文中的意思是“讓你沾我的光,得到好運氣”。

唯唯連聲:連連答應。唯唯,答應的聲音。

體統:規矩。

見教:指教(我)。“見”字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對“我”怎麼樣。

舍與:施捨給,賞給。

央:懇求。

局不過:礙於情面,雖然自己不願意,也只好屈從。

小心:文中是顧慮的意思。

兀自:只管。

桑梓(zǐ):家鄉。

軒敞:寬敞。

內容主旨

本文節選自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全文可分爲兩部分:

第一部分(1—2):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側重描寫胡屠戶的倨傲。

第二部分(3—12):寫范進中舉後“發瘋”、“治瘋”和張靜齋的拜訪,在對比中表

現整個社會各色人等的形象。

本文的中心是:課文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批判的鋒芒不僅對着科舉制度而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寫作手法

運用誇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

范進中舉驚喜的發了瘋這一情節,用的是誇張的手法,但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的士人中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是“會有的實情”,因而是真實可信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癡,驚喜若狂。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加以誇張的描寫,具有辛辣的諷刺效果。

對比手法主要運用於描寫胡屠戶這個人物。作者寫了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用人物的語言刻畫人物的性格。

文中胡屠戶說的、罵的、訓斥的、誇口的、奉承的、恭維的話,佔了很大的篇幅,

通過語言描寫,把這個市儈形象栩栩如生的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着他的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范進中舉前,對胡屠戶的訓斥只是“唯唯連聲”,低三下四的說:“岳父見教的是。”表現了他的迂腐、無能和逆來順受。中舉以後,他不再稱胡屠戶爲“岳父”而改稱“老爹”了。張靜齋拜會范進時,用了那些表示最親密友誼的詞語,充分表現出這個老奸巨滑的鄉紳的拉攏手段。

典型材料對刻畫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寫文章,特別是寫小說,講究選用典型材料來刻畫人物形象。課文爲塑造范進這個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形象,精心選用了不少典型材料。如范進進學、胡屠戶賀喜一段,主要寫胡屠戶將范進訓得唯唯諾諾;范進借錢、胡屠戶唾罵一段,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胡屠戶的欺貧愛富;范進中舉,樂極發瘋一段把范進的瘋態寫得活靈活現,讓人們從中看到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的毒害;胡屠戶壯膽掌打范進一段則和前文唾罵范進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刻畫了胡屠戶的市儈形象;張靜齋拜會范進一段,與上文的情節相得益彰,點明範進發瘋的真正原因,使人們明白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和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重點語段研讀】

語段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着,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裏,掙起來,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林漓漓一身的水。衆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衆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麼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衆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範老爺。這裏衆人家裏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爲商酌。”

研讀

這一段人物描寫,可謂窮形盡相,躍然紙上。作者主要運用了兩種技法,一種是多層次的細節描寫,一種是側面烘托。

范進歡喜瘋了的過程,分作四層。第一層寫昏厥,第二層寫瘋跑,第三層寫跌倒,第四層寫瘋走上集。范進的瘋,是因喜而瘋,范進的喜,是喜至於瘋。作者緊緊把握這一特點,逐步展開。四層中,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幾乎一以貫之,又略有起伏。范進的語言描寫,前兩層中用反覆手法作了安排。反覆中又有變化,前一處用“好了”,後一處只用一個“好”字,衝動的勁兒又有區別,足見用詞的細心。

側面烘托有兩種,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後。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衆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語段

范進看了衆人,說道:“我怎麼坐在這裏?”又道:“我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夢裏一般。”衆鄰居道:“老爺,恭喜高中了。適才歡喜的有些引動了痰,方纔吐出幾口痰來,好了。快請回家去打發報錄人。”范進說道:“是了。我也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范進一面自綰了頭髮,一面問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臉。一個鄰居早把那一隻鞋尋了來,替他穿上。見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來罵。胡屠戶上前道:“賢婿老爺,方纔不是我敢大膽,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來勸你的。”鄰居內一個人道:“胡老爹方纔這個嘴巴打的親切,少頃範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又一個道:“老爹,你這手明日殺不得豬了。”胡屠戶道:“我那裏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後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裏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你們不知道,得罪你們說,我小老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裏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說罷,哈哈大笑。衆人都笑起來。看着范進洗了臉,郎中又拿茶來吃了,一同回家。範舉人先走,屠戶和鄰居跟在後面。屠戶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研讀

本段主要描寫了鄰居和胡屠戶的媚態。先是寫了衆鄰居說話恭敬,接着寫“一個鄰居早把那一隻鞋尋了來,替他穿上”,大獻殷勤,諂媚之態清晰可見。段中又極其精彩地描寫了胡屠戶的一番無恥的恭維,有前面臭罵范進尖嘴猴腮的話,胡屠戶的恭維更顯得厚顏無恥。“屠戶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用“低着頭”的形體動作來顯示心靈的卑劣。寫上次數,諷刺味兒更足。

【測試題與答案】

測試題

一、作家與作品填空

《儒林外史》是一部      長篇      小說,共     回。作者        ,字      ,

安徽省全椒縣人,         小說家。

二、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是(    )

纔去不到兩個時候,只聽得一片聲的鑼響。

兩個時候:兩個時辰,即四個小時。

岳父見教的是。

見教:指教(我)。

中了一個甚麼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

拙病:倒黴的病。

胡老爹,這個事須是這般,你沒奈何,權變一權變。

權變:使權力發生變化。

三、下列加點的詞含有什麼意味,體現了人物的什麼性格特點?

屠戶把銀子攥在手裏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着。我原是賀你

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裏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裏揣……

答:                                   。

四、對下面對比的寫法理解正確的是(    )

中舉前:范進到城裏鄉試回來,家裏已餓了兩三天。到出榜那日,家裏沒

有早飯米,母親已餓得兩眼都看不見了,范進慌忙抱了雞到集市上去賣。

中舉後:鄰居紛紛送來雞、蛋、酒、米,張鄉紳上門贈銀送屋,胡屠戶送

來幾千錢祝賀。

A)     A)      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同情可憐者,扶危濟困的社會風氣。

B)     B)       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尊重知識,崇尚才學的社會風尚。

C)     C)       反映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D)    D)      反映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勢利、冷酷的關係。

答案

一、章回體   諷刺   55   吳敬梓   敏軒   清代

二、D

三、諷刺意味   貪婪、虛僞

四、D

【資料窗】

作者

吳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軒,號粒民,自稱秦淮寓客,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生於豪門巨族,卻厭惡科舉,不慕榮利。他的一生,經歷了由富裕而貧窮的過程。他受盡冷遇,體察到炎涼世態,看到官吏徇私舞弊,土豪劣紳橫行鄉里,膏粱紈絝平庸無能,舉子利慾薰心,他便在《儒林外史》中對這些作了淋漓盡致的揭露和批判。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這部書由許多故事連綴而成。貫穿全書的主題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僞惡劣的社會風習。全書用白話寫成,語言準確、生動、幽默、洗練,細節描寫傳神,人物栩栩如生,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設想】

因《范進中舉》是長篇小說節選,學生要想較好地完成該課的學習目標,宜課外閱讀《儒林外史》全書,對該書的整體情況,包括所刻畫的人物,所選取的典型題材,反映的主題,主要的藝術手法有個大體的瞭解。學習本文時,着重從范進的語言、動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進中舉前後的不同遭遇及中舉後喜極而瘋的原因的討論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題及藝術特點。

【教學目標】

1、瞭解《儒林外史》的介紹。

2、欣賞小說的諷刺藝術。

3、瞭解封建科舉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個性鮮明的人物語言與動作。

2、對比、誇張與直接寫實在諷刺小說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舊小說中的雅語與口語。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儀。

【其他】

1、教師推薦《儒林外史》精彩片斷。

2、學生預習課文,分析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後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古代的科舉制度不但麻煩,而且森嚴,過了這一關,還不知道是否能過下一關,其考試內容多爲八股文和試貼詩等。那時取得考試資格的童試令人神往,正考的鄉試、會試、殿試令人生畏,八股文和試貼詩等令人膽寒。但是,讀書又是步入官場、獲得特權的最好途經,許多人靠此一步登天,因而它具有極大的魔力,令許多人趨之若鶩。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科舉考試種的大喜大悲的人物──范進。(板書課題)介紹相關背景,掃除閱讀障礙。

二、明確目標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從范進中舉前後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明確學習目標。三、整體感知

1、學生簡介作家、作品,教師相機補充。

吳敬梓,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門第,早年也曾熱衷功名,便考場屢屢失意,同時在家境由富到貧的變化中,他也飽嘗世態炎涼,這些使他對現實,尤其對科舉制度有了較清醒的認識,促使他寫下了長達三十萬字的章回體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爲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爲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幹,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僞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說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

2、聽課文範讀錄音,要求:

⑴讀準字音,體會語氣,語調的運用,注意文下注釋中一些舊小說中的詞語的解釋。

⑵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將選文分成“中舉前”和“中舉後”兩個部分。

檢查預習情況。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四、范進形象分析

1、中舉前:

學生默讀第1、2兩段,思考: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麼?

明確:如“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而胡屠戶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2、中舉後:

⑴投影,放范進發瘋的畫面,學生讀第5段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給其劃分層次,並分析這裏有哪些文句的反覆,這種反覆說明了什麼。

明確:范進喜極而瘋的過程可以分爲四個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上集。這裏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多次重複,“我中了”一句話反覆出現。拍手、笑印證了他是因喜而瘋,“我中了”體現他念念不忘的是科舉,一旦中舉,喜極而瘋,這一情節的設置,充分表現了范進的利慾薰心,從而揭示了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⑵學生讀第5至12段,思考:范進中舉之後地位、經濟狀況發生哪些變化?這說明了什麼?范進對胡屠戶的態度有何變化?又說明了什麼?

明確:中舉之後,范進地位馬上提高,這從周圍衆鄰居的稱呼“範老爺”,胡屠戶的言行,張靜齋上門幾件事都可看出。而張靜齋送錢送房子,可見范進經濟狀況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更預示他從此將走上富貴之路。他對胡屠戶的稱由“岳父”轉爲“老爹”,可見他性格中有虛僞的一面。

從中舉之後看,范進已開始成爲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僞、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戶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

3、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二、課後練習五第2小題。分析人物形象,體會文章的內涵。五、總結、擴展

本課對於范進形象的分析是一個重點內容,通過分析,我們重要的是明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孔乙己沒有進學、潦倒一生,范進進了學又如何?不過變爲統治階級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運、相同的主題。課外拓展。六、佈置作業

1、朗讀課文對胡屠戶描寫部分,體會人物性格。

2、課外閱讀《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板書設計〗

19、范進中舉(吳敬梓)

前醉心功名甘受屈辱

范進中舉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的巨大變化

後虛僞世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胡屠戶形象分析。

2、對比、誇張、寫實的諷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斷閱讀。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胡屠戶形象分析。

2、對比、誇張、寫實的諷刺手法。

3、《儒林外史》精彩片斷閱讀。明確學習目標。

二、分析胡屠戶的形象

1、本文主要用丁哪幾種形式?結合胡屠戶形象分析逐一進行說明。

明確:主要用了對比、誇張和直接寫實三種。

⑴對比:胡屠戶對范進的前後態度變化。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學又高,品貌又好’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幹恩萬謝,低着頭,笑迷迷的去了”。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戶欺貧愛富、趨炎附勢的市儈性格。

⑵誇張:

胡屠戶打了范進之後,“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衆人回家時,“屠戶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這種細節上的誇張,用漫畫式的筆法顯示出胡屠戶對范進畏懼、巴結的情態。

⑶直接寫實:

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五第1小題。

這裏胡屠戶的動作“攥”、“舒”、“縮”、“揣”及“緊緊”、“連忙”兩個詞活畫出他那副貪財虛僞的小人相。

2、小結:

通過對比、誇張、寫實的手法,胡屠戶的性格躍然紙上:這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他欺貧愛富、貪財虛僞、庸俗自私。

3、學生討論文中對其他人物的諷刺描寫,如用誇張的手法描寫范進喜極而瘋的情狀。

4、學生完成課後練習三。以胡屠戶爲例,分析本文的諷刺藝術。

瞭解諷刺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誇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三、總結、擴展

1、總結:

本文通過一箇中舉的人,圍繞“中舉”這一事件,描寫各色人等的種種醜態,從而揭露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揭露當時社會中趨炎附勢的世態。作者用了對比、誇張、直接寫實的手法對這些人物進行描寫、諷刺,大大加強了文章的批判性。

比較閱讀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作爲比較的雙方應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與個性。我們可以將范進與孔乙己進行,還可進行丁舉人與張靜齋的比較,胡屠戶與張靜齋的比較。這些比較都有利於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2、擴展:

下面進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斷的閱讀討論。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組找一個帶有明顯諷刺的片斷進行閱讀,然後集中討論。

示例1:第四回寫到范進到知縣湯奉處打秋風,當知縣看到范進因守制而不用銀鑲杯箸,不用象箸時,很擔心他不用葷酒,正在此時,卻見范進“在燕窩碗裏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裏”,這才放心。一句“大蝦元子”的描述將范進虛僞的性格暴露無遺,同時也表現出封建禮教的虛僞性。

示例2:第五回寫到嚴監生臨死前伸出兩個指頭,衆人都不得要領,其妾趙氏猜出他的心事“燈盞裏點的是兩莖燈草,恐費了油”,挑掉一莖之後,嚴監生“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這兩個指頭使嚴監生與葛朗臺一樣,成爲世界文學畫廊中著名的吝嗇鬼形象之一。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四、佈置作業

比較《范進中舉》與《變色龍》的諷刺藝術。

參考答案:《變色龍》的諷刺寫法主要是對比與直接寫實。它的直接寫實就是奧楚蔑洛夫的每一次言行,其中還藉助於道具──軍大衣,來增強諷刺的效果。而它的對比並非簡單的前後對比,而是奧楚蔑洛夫的五次變臉,每一次都與前一次形成對比。進一步體會諷刺藝術的運用。

〖板書設計〗

19、范進中舉(吳敬梓)

范進中舉前:現世寶、尖嘴猴腮、啐

對比胡屠戶

范進中舉後:賢婿老爺、品貌好、千恩萬謝

(趨炎附勢、貪財庸俗的市儈)

誇張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寫實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八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黃河中學   劉春英

一、   設計依據

1、         教材分析:《范進中舉》是國中語文的傳統名篇,作者以及漫畫式的筆觸,塑造了范進這個被封建科舉制度扭曲了靈魂的腐儒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了當時社會衆生相,在諷刺科舉制度的同時揭露了社會的世態炎涼。

解讀人物是讀懂小說的主要途徑。首先要將人物放回他所處的歷史背景中加以解讀。第一課時主要和學生一起分享資料,瞭解《儒林外史》、吳敬梓、科舉制度等,分析其社會背景。第二課時從探討范進中舉的悲喜劇入手,把握人物形象,深層探究人物悲劇的社會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題思想。同時,引導學生品味小說幽默諷刺的語言,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2、學生基礎分析:九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過小說學習,基本瞭解小說的三大要素,並能夠自行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對於人物的深層把握還需要老師很好的引導。

3、教學任務分析:《語文新課標》對義務教育國中階段文學作品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我對本課的把握是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文中人物形象,把握情節,聯繫小說的寫作背景去認識小說的主題,認識社會。

新課改還指出要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爲主的教學模式,恢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大力倡導和形成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討論。因爲班級中學生層次存在的差異,我在設計問題時也照顧到各層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讓每個人都覺得有話可說,能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積累字詞

瞭解吳敬梓和《儒林外史》

2.能力目標

分析范進、胡屠戶的性格特徵,理解其典型意義。

掌握文章所運用的諷刺手法,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標

認識科舉制的罪惡,瞭解其對知識分子靈魂的毒害。

教學重點

1、感知主要人物形象范進,理解范進形象的典型性。

2、欣賞本文的諷刺手法,體味對比、誇張與寫實在諷刺小說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1、認識范進所處的典型環境。

2、探究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人格的解構。

教學方法

文獻法    討論法    點評法    賞讀法

學法指導

課前蒐集相關資料,瞭解科舉制度,《儒林外史》及其創作背景,閱讀《儒林外史》其他章節,與課文聯繫起來思考。

課時安排      3課時

二、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語設計

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資料介紹相關內容,互相補充。

學生概括,互相補充

學生思考,各抒己見

學生從文中找出人物前後變化,分析衆人物形象

學生自由發言,注意人物刻畫的方法以及精彩之處不同表現手法的運用。

學生將片段與《范進中舉》進行比較,發現藝術手法上的共同之處。

(二)相關資料

學生介紹吳敬梓、《儒林外史》,老師補充。

結合課外資料,瞭解科舉制、八股文。

(三)整體感知,把握故事情節。

1、聽讀課文,正音正字。

2、概括故事情節

概括故事時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即可,一箇中心事件: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兩類人物變化:范進和周圍的人們,包括胡屠夫、衆鄉鄰、張鄉紳。圍繞范進中舉,講述中舉前後個人的變化。

3、找出自己認爲寫得精彩的地方,讀一讀。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思考“范進中舉,是喜還是悲?”

第二課時

(一)回顧第一課時內容。

(二)感知人物形象,探究主題。

1、范進中舉,是喜,還是悲?

喜——經濟狀況好轉、社會地位提高

悲——35年掙扎的悲哀,受科舉摧殘至深

總結人物形象,范進是一個迂腐而又虛僞世故,被科舉扭曲了靈魂的讀書人。

(多媒體顯示,補充“周進”片段)

※不僅范進中科舉之毒,封建社會的讀書人都被科舉所戕害。

2、我看衆生相

(1)小說中,范進喜極而瘋,僅僅是讀書人的范進“失常”嗎?他周圍的人是否都是“常態”呢?

分析衆生相

胡屠戶:前倨後恭

衆鄉鄰:漠不關心——熱情幫忙

張鄉紳:不識范進——送銀贈房

(2)補充“周進中舉後”片段

※不僅是范進周圍的人變化大,而是整個社會太功利,反映的是社會的悲哀。

小結:病態的科舉制度,病態的讀書人,病態的衆生相,病態的社會。

(三)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賞析諷刺藝術。

1、你認爲小說中的哪個人物刻畫最爲精彩?

2、小結:文中作者都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學生列舉)

對比,誇張,細節——諷刺藝術

(四)拓展延伸,感受名著魅力,充分認識科舉制度的危害,體會諷刺的藝術效果

多媒體顯示“嚴監生將死”片段。

作者刻畫嚴監生主要從動作、神態兩個方面進行描寫,嚴監生臨死時念念不忘的是燈盞裏點的兩莖燈草,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吝嗇的本性,使他成爲文學畫廊裏一個不朽的形象。

和《范進中舉》一樣,“嚴監生片段”主要採用了誇張的手法來達到諷刺的效果。

(五)課堂小結

文章爲我們展現了范進等人的醜態,鞭撻了封建社會期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人情事態,對我們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有重要意義。科舉制度促成了中國古代文人人格的解構與重構,是中國文化的一次浩劫,對社會文明的嚴重侵害,值得我們深思。

(六)佈置作業

1.請設計一個場景,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反映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徵,並且用到本文運用的手法,達到諷刺的效果。(300字左右)

2.課外閱讀《儒林外史》的其他文章,感受名著魅力。

國中課文《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口頭表達等能力。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討論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范進發瘋的原因及文章主題的理解。

教學準備

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對聯導入

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二、自學

1、自讀課文後,把文中不認識的字寫在黑板的左邊,認識的同學就把拼音註上去。

商酌(zhuó) 星宿(xiù) 狗血噴頭(pēn) 帶挈(qiè) 長親(zhǎng) 行事(háng) 腆着(tiǎn)

兀(wù)自 綰(wuǎn) 軒敞(xuān chuǎng) 作揖(yī) 醺(xūn) 啐(cuì) 諱(huì) 帶挈 桑梓(zǐ)

2、積累下列詞語:

①俱各歡喜②拱手作揖③千恩萬謝④尖嘴猴腮⑤不省人事

⑥淋淋漓漓⑦喜從天降⑧今非昔比⑨萬貫家私⑩唯唯連聲

3、作者作品及相關知識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晚年又號文林山人,安徽全椒人,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二十三歲中秀才,此後科場一直不利,到三十歲還沒考上舉人。由於科場不順和家道衰落,使他飽嘗了世態炎涼,逐漸認識了八股科舉的腐朽糜爛,產生了厭棄功名富貴的思想。長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這樣的生活和思想基礎上寫成的。

4、感知內容:

①故事涉及到的人物(主要人物是?)

②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並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③范進中舉前後的變化:

家境、地位、本人態度、他人態度

④造成這一切變化的根源是什麼?(封建科舉制度)

⑤按故事情節的發展討論分析文章結構:

可分爲中舉前和中舉後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寫范進中舉之前的情況,側重描寫胡屠戶的倨傲。可分兩層:范進進學(中了秀才)回家,丈人胡屠戶前來賀喜;范進向胡屠戶借盤費應鄉試,遭到拒絕和辱罵。通過這兩件事,寫出了范進中舉之前生活的艱難困頓和社會地位的卑微低下。

第二部分,寫范進中舉喜極發瘋及中舉以後社會地位顯著變化。對封建士子醉心功名利祿的醜態作了辛辣的嘲諷,並深刻地揭示出他們熱衷科舉的社會原因。

這一部分分三層:范進發瘋;胡屠戶治瘋;張鄉紳拜會和胡屠戶受贈。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註,然後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爲什麼范進會對科舉如此癡迷?中舉後又爲什麼會瘋了?

因爲一旦中舉,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境況,功名富貴馬上就會到來。

前一刻范進還無米下鍋,馬上就說他中了舉,幾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貴到手了,時間太短而變化太大,所以范進會瘋了。

2、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1、請大家把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的行爲、語言及對范進的態度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性格特徵。

第2課時

一、導入

複習上課時內容,導入本課時內容。

二、自學

1、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着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爲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註,然後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其他幾個人物又表現出怎樣的性格特點?

范進: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②虛僞。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胡屠戶:欺貧愛富,粗俗勢利,蠻橫倨傲(前);阿諛奉承,趨炎附勢(後)的市儈形象。

張鄉紳:急於結交新貴,以達到鞏固和擴大自己權勢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2、課文中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過人物的種種醜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醜態百出,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衆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後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中舉前後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凶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髮指。中舉後“屠戶被衆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着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醜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3、談談你對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的理解。

以人物自己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如范進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先前的“岳父”到中舉後的“老爹”。

運用細節描寫、側面烘托。如范進發瘋的過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胡屠戶爲女婿扯衣服後襟,拿銀子時的動作等。

運用誇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范進中舉驚喜得發瘋,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但並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會有實情”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癡如醉,驚喜若狂。因而是真實可信的。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①人物和主題思想: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於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於功名,迂腐可笑,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②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着雞,手裏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醜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後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並不顯露,那又髒又破的長衫,那“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

③表現手法:《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 一個典型的環境裏,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六、自結

學習本文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