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人教語文《范進中舉》教學設計(多篇)

人教語文《范進中舉》教學設計(多篇)

范進中舉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語言觸及人物內心世界。

2、形成多重對話,揭示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得的世風。

【教學重點】

1、體會通過語言、動作等描寫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2、通過品讀語言觸及人物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揭示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的罪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詩句導入:

高明的《琵琶記》裏有這樣一句詩:“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家看是什麼意思呢?(早晨還是耕種在田的鄉野村夫,晚上已經平步青雲,登堂入室拜見帝王,貴爲人上。)

是什麼有如此大的神力能讓人的生活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呢?科舉制度。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考中舉人的范進的生活變化。 板書課題:《范進中舉》。

二、解題:

強調題目對文章裏的重要性: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內容的高度概括。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對文題的理解,這樣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從而達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閱讀效果。

㈠解析“范進”:

“進”的意思前進、進取,科舉中又有進士一說,文中第一句也說:“范進進學回家”。這樣看來,你估計范進的名字裏有他的什麼願望?

(補充范進從20歲開始應考,年年進考場,經歷了數不清的希望與失望,參加科考已成爲范進年復一年的機械行動。可以說,范進把大半生的精力都耗費在了科舉追求中!科舉使他變得思想麻木、精神萎頓,除了“起承轉合”、“子曰”“詩云”,他幾乎別無所知、別無所能。他迷失了自我,喪失了起碼的人格尊嚴;苦苦掙扎在社會底層,靠嗟來之食養家餬口。然而就在他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之時,命運之神猝然光顧。54歲的他不但考中了秀才,接着又一步登天變爲了舉人“老爺”!)

㈡解析“中舉”:

舉人和昔日的秀才不可同日而語,一但中舉,其父爲(老)太爺,其人爲老爺,其子爲少爺,故有“一世中舉,三世爲爺”之說。中了舉人就意味着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日後即使會試不中也有作學官、當知縣的機會。

三、整體感知: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四、分析“范進中舉發瘋”

⑴讀了課文,同學們,請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情節?

預設:“范進中舉發瘋”這一中心情節。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⑵它爲什麼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學生分析一系列的動作)

簡單小結:范進發瘋,瘋得有特點:

發瘋的動作: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發瘋的層次:昏厥----瘋跑----跌倒----瘋走集上

總之,因爲作者描寫得非常細膩、生動、傳神,所以,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⑶怎樣治療這種瘋病呢?

報錄人在范進發瘋後鎮定的提出瞭解救方法,可見他見過類似的情形。這也便是范進形象的典型意義所在,從這一個范進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批“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

⑷中了舉就應該高高興興去做官,可是,范進看了中舉報帖後,爲什麼突然瘋了?當時他的那些不尋常舉動,你認爲是正常的,還是反常的?(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於三個短句上。)

①你可否從范進中舉發瘋時的一段語言中獲得啓示?

(發瘋的語言:噫!----好了!----我中了!)

②你認爲這段語言中,哪一個字說明了范進發瘋的根本原因?

預設1:“中”字!因爲中舉了,太高興了,所以瘋了。

預設2:“好”字!發瘋的表面原因是那個“中”;而“中”之所以能觸發範發瘋的根本原因卻是一個“好”字。因爲“中”了以後,有不計其數的好處,不用再挨餓受凍,而可以坐享其成。

⑸齊讀“范進發瘋”語段

⑹(佈置作業)請大家結合課文,試分析下列問題:

㈠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說過“好”?發過瘋?爲什麼?

㈡范進中舉後有哪些變化?你從中能否看清並且理解了“好”的內涵?

㈢請你設想,范進在大嚷“好”的瞬間,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麼?

欲知詳解,下節分解。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重點分析范進,附帶分析胡屠戶、張鄉紳等的人物形象

⑴那麼,圍繞這個“好”字,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一、范進中相公回家,可曾說過“好”?發過瘋?爲什麼?

預設:沒有說“好”字,沒有發瘋。因爲中相公並沒有使他改變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

⑵中舉前他的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是怎樣的?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

預設1:經濟狀況非常貧窮: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小菜飯”“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去鄉試回家,“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

預設2:社會地位非常低下:胡屠戶罵他“現世寶”“癩蛤蟆”“尖嘴猴腮”,還“啐”他吐沫,他還“唯唯諾諾”。

⑶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麼?(預設:對功名的極度熱衷。)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二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黃河中學   劉春英

一、   設計依據

1、         教材分析:《范進中舉》是國中語文的傳統名篇,作者以及漫畫式的筆觸,塑造了范進這個被封建科舉制度扭曲了靈魂的腐儒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了當時社會衆生相,在諷刺科舉制度的同時揭露了社會的世態炎涼。

解讀人物是讀懂小說的主要途徑。首先要將人物放回他所處的歷史背景中加以解讀。第一課時主要和學生一起分享資料,瞭解《儒林外史》、吳敬梓、科舉制度等,分析其社會背景。第二課時從探討范進中舉的悲喜劇入手,把握人物形象,深層探究人物悲劇的社會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題思想。同時,引導學生品味小說幽默諷刺的語言,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2、學生基礎分析:九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過小說學習,基本瞭解小說的三大要素,並能夠自行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對於人物的深層把握還需要老師很好的引導。

3、教學任務分析:《語文新課標》對義務教育國中階段文學作品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我對本課的把握是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文中人物形象,把握情節,聯繫小說的寫作背景去認識小說的主題,認識社會。

新課改還指出要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爲主的教學模式,恢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大力倡導和形成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討論。因爲班級中學生層次存在的差異,我在設計問題時也照顧到各層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讓每個人都覺得有話可說,能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積累字詞

瞭解吳敬梓和《儒林外史》

2.能力目標

分析范進、胡屠戶的性格特徵,理解其典型意義。

掌握文章所運用的諷刺手法,培養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標

認識科舉制的罪惡,瞭解其對知識分子靈魂的毒害。

教學重點

1、感知主要人物形象范進,理解范進形象的典型性。

2、欣賞本文的諷刺手法,體味對比、誇張與寫實在諷刺小說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1、認識范進所處的典型環境。

2、探究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人格的解構。

教學方法

文獻法    討論法    點評法    賞讀法

學法指導

課前蒐集相關資料,瞭解科舉制度,《儒林外史》及其創作背景,閱讀《儒林外史》其他章節,與課文聯繫起來思考。

課時安排      3課時

二、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語設計

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資料介紹相關內容,互相補充。

學生概括,互相補充

學生思考,各抒己見

學生從文中找出人物前後變化,分析衆人物形象

學生自由發言,注意人物刻畫的方法以及精彩之處不同表現手法的運用。

學生將片段與《范進中舉》進行比較,發現藝術手法上的共同之處。

(二)相關資料

學生介紹吳敬梓、《儒林外史》,老師補充。

結合課外資料,瞭解科舉制、八股文。

(三)整體感知,把握故事情節。

1、聽讀課文,正音正字。

2、概括故事情節

概括故事時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即可,一箇中心事件:范進中舉,喜極而瘋;兩類人物變化:范進和周圍的人們,包括胡屠夫、衆鄉鄰、張鄉紳。圍繞范進中舉,講述中舉前後個人的變化。

3、找出自己認爲寫得精彩的地方,讀一讀。

(四)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思考“范進中舉,是喜還是悲?”

第二課時

(一)回顧第一課時內容。

(二)感知人物形象,探究主題。

1、范進中舉,是喜,還是悲?

喜——經濟狀況好轉、社會地位提高

悲——35年掙扎的悲哀,受科舉摧殘至深

總結人物形象,范進是一個迂腐而又虛僞世故,被科舉扭曲了靈魂的讀書人。

(多媒體顯示,補充“周進”片段)

※不僅范進中科舉之毒,封建社會的讀書人都被科舉所戕害。

2、我看衆生相

(1)小說中,范進喜極而瘋,僅僅是讀書人的范進“失常”嗎?他周圍的人是否都是“常態”呢?

分析衆生相

胡屠戶:前倨後恭

衆鄉鄰:漠不關心——熱情幫忙

張鄉紳:不識范進——送銀贈房

(2)補充“周進中舉後”片段

※不僅是范進周圍的人變化大,而是整個社會太功利,反映的是社會的悲哀。

小結:病態的科舉制度,病態的讀書人,病態的衆生相,病態的社會。

(三)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賞析諷刺藝術。

1、你認爲小說中的哪個人物刻畫最爲精彩?

2、小結:文中作者都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學生列舉)

對比,誇張,細節——諷刺藝術

(四)拓展延伸,感受名著魅力,充分認識科舉制度的危害,體會諷刺的藝術效果

多媒體顯示“嚴監生將死”片段。

作者刻畫嚴監生主要從動作、神態兩個方面進行描寫,嚴監生臨死時念念不忘的是燈盞裏點的兩莖燈草,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吝嗇的本性,使他成爲文學畫廊裏一個不朽的形象。

和《范進中舉》一樣,“嚴監生片段”主要採用了誇張的手法來達到諷刺的效果。

(五)課堂小結

文章爲我們展現了范進等人的醜態,鞭撻了封建社會期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人情事態,對我們認識封建科舉制度有重要意義。科舉制度促成了中國古代文人人格的解構與重構,是中國文化的一次浩劫,對社會文明的嚴重侵害,值得我們深思。

(六)佈置作業

1.請設計一個場景,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反映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徵,並且用到本文運用的手法,達到諷刺的效果。(300字左右)

2.課外閱讀《儒林外史》的其他文章,感受名著魅力。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三

1、全班以3人爲單位劃分小組,小組實力平均;

每個小組中有三個角色選擇

信息處理員:負責蒐集整理所需的資料

信息發佈員:負責將小組結論和作品發佈到討論區

創意小作者:負責組織語言,寫好小組結論總結和課堂習作。

2、指導學生學習思想和方法:小組成員一起學習,交流協作,對自己和夥伴的學習過程都應該

真負責,積極合作。強調只有以小組爲單位達到教學要求才算達到了學習目標。

3、預習課文

實驗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因爲在教學中,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更多可能。爲此,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爲劃分好小組,教師首先要求課代表根據班級同學的情況,平時表現劃分小組,盡力做好能力平衡,因爲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討論協作更加實際(如果分組能力不平衡,則會導致課堂上只有少數幾個小組認真完成任務,而其它小組無所事事),而且爲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用於探索。在小組的“代號”上也頗費了一點功夫,最後確定了“奮進號”、“挑戰者”、“探索號”、“神州號”等20多個小組代號。在學習之前,利用心理暗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進入網絡教室,學習課文之前,對學生的學習思想指導很重要。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且讓學生了解爲什麼採取這種網絡學習方式。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四位獵人去郊外狩獵,他們來到狩獵區,獵人甲突然興奮的說:“看!那裏有野鴨!”獵人乙是個身手敏捷的好射手,他定睛一看,屏住呼吸,舉槍就射,清脆的槍響過後,一隻野鴨墜落在遠處的草地上。此時,獵人丙也帶着獵狗前往那個方向找尋獵物去了,等了一會兒,他帶着剛纔射中的野鴨回來了。獵人丁則升起篝火,將野鴨做成了美味的佳餚。正當大夥分享今天的勝利果實的時候,獵人甲突然提出了問題:“今天我們四人誰的功勞最大呢?”同學們,你們認爲呢?

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各有不同,但都是集中在“認可某個獵人的功勞”這一答題思路上,經過一番七嘴八舌的討論,有一位同學提出了特別的想法:四個人功勞一樣大,因爲這件事是依靠四個人分工一起完成的。(我認爲,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邊聽邊在不斷尋求與其他人不同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其它同學對這個回答感覺有點意外,小聲議論起來。我暗喜,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教師:很好!同學們,合作交流是現代社會的勞動者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可以讓工作學習更有效率。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種能力來幫助大家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這堂課,2003年10月23日上午第一節,課前針對學生進行了充分指導。包括上課過程簡介,操作方法和分組,角色等。課堂上,學生反應較快,大多數同學以小組爲單位進入了討論區,並留言。課堂教學得到了焦亞洲老師的協助。)

上課前,提前5分鐘帶同學們進入教室,按課前分好的小組坐好,告訴同學們課件主頁的地址,簡要介紹了學習界面,開始上課。

教學環境:(網絡機房的基本配備:無盤工作站,學生機60臺,配置:CPU—賽揚1G,內存—128M,整合主板。網絡是星形拓撲結構,學生機自帶100M網卡,教師服務器一臺,WEB服務器一臺,網絡機房寬帶接入英特網。這樣的硬件設備保證了網絡課件的正常運行和網絡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創設情景,課堂導入  :

小說是人類社會的百科全書,讀小說不僅能使人得到藝術享受,而且從中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這部小說的語言有着典型的諷刺藝術特點。

這節課,同學們就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揭開小說諷刺藝術的神祕面紗。在這,你不僅是學生,也是一位小小鑑賞家,或者一位創意寫手,也可能是一個信息蒐集、處理的行家。希望大家和自己所在的小組夥伴作爲一個整體團隊,通過合作來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讓我們開始吧!

課堂情況: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始學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瀏覽課件頁面。由於課前做了分工,小組能力水平較平均(學習能力、信息能力),此時每個小組都能在信息蒐集員的操作下開始閱讀、瀏覽課件內容。

教師此時應該注意要求學生按步驟開展學習即可。

三、聚焦任務,指導學習

1、確定主題:通過教學目標 分析確定本課主題——探討小說諷刺藝術。

2、明確課堂上要完成的三個任務:

l 探求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

l 根據學習過程的提問,討論問題並做出結論。

l 模仿諷刺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寫一段諷刺小作品。

3、簡要介紹學習過程中要用到的軟件工具。

四、循序漸進,交流協作

同學們在瀏覽完前兩個內容基礎上,按照這一過程中的學習步驟,進行學習交流。

三人小組根據“學習步驟”中提出的幾個問題,成員之間討論交流,並將小組的結論用電腦記錄下來(輸入TXT文本)。在網絡課件中教師已經給出了一些網上資源,供學生查閱。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與問題有關的資料。

教師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到各個小組的身邊,指導學生討論或者檢查學習情況。課堂教學情況從表面看有些無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學生統一聽課,而此時,學生分組學習,分組討論)。但實際上大部分學生是在閱讀、思考、交流。

課堂學生情況:學生在課堂中分小組學習,各個小組成員之間會有交流討論,而且各個小組的學習進度會有不同。各個學習小組會將自己已經討論出的結論發佈在BBS上,供教師和其它小組閱讀評價。

教師課堂指導:可在課堂上走入各個小組中,指導學生,也可以在BBS上對學生的回答結論點評,同時可將言之有理的小組結論推薦給同學們閱讀評價(用BBS留言簿)。同時針對小組學習中碰到的普遍問題,在課堂上給出有益的指導。

五、模仿創作,評價探討

學生在明確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以後,運用“對比、誇張”來創作一段諷刺小作品。

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當堂創作,並將作品發佈到BBS上,各個小組和老師會對作品做出自己的評價。

在這種探討交流的氣氛中,學生敢想,敢寫,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最後,更據各個小組的表現,各組成員將按照“評價標準”裏的內容給自己小組打分。

教師也會在課後按照課堂表現情況和發言記錄,給予表現出色的小組以獎勵。

教後反思、值得注意:

1、閱讀速度與課堂適應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平衡,日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

2、學生的合作能力要培養。

強調團隊合作;計算機是工具,學習工具;在“協作學習”的7個步驟中,有難度的可以先到討論區交流,然後一邊討論一邊完成後面的任務。或者向老師請求指導。

人教語文《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後對比)。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3、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4、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教學重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後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爲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爲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幹,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僞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說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小說雖以明朝爲背景,反映的卻是清朝的社會現實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二、整體感知

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感知以下問題。

1、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小說可分成哪兩個部分?

中舉前中舉後

2、說說中舉前、中舉後各寫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語概括。

屠戶賀喜范進借錢范進發瘋屠戶治瘋鄉紳拜訪

3、讀這篇小說中,你覺得哪個人物最可笑又可厭?

胡屠戶

4、胡屠戶可笑在哪裏?找出課文句子來回答,並歸類。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一一“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一一“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一一“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幹思萬謝,低着頭,笑迷迷的去了”

對女兒婚姻的態度:“倒運”,“累了我多少”,“可憐可憐”—女兒像有些福氣

5、胡屠戶的表現可用四個字概括,哪四個字?

前倨後恭。

6、小說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出胡屠戶怎樣的性格?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戶欺貧愛富、嗜錢如命、趨炎附勢、貪財虛僞的市儈性格。

7、鄉鄰們的變化說明了他們是一羣什麼樣的人?表現了什麼樣的社會風氣?

嫌貧攀富,冷漠勢利,整個社會都瀰漫着冷漠炎涼的氣息。

8、張鄉紳是個怎麼樣的人?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他和范進稱兄道弟,爲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楊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好爲將來仕途發展作鋪墊。

9、張鄉紳對待范進態度的變化反映了什麼?

反映了當時官場結黨營私、官官勾結、相互舞弊的事實

三、課堂小結

從小說中三類人的變化,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奉承,對無錢無勢的人冷漠無情。表現出了科舉制度下的世態炎涼,這正是范進所生活的社會環境,那麼,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同學們自己先自讀分析。

四、佈置作業

1、自讀分析范進的形象。

2、體會小說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二、講授新課

1、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說說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

自私虛僞,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

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置老母和妻子捱餓於不顧,可見他急切地豔羨功名富貴。

2、范進爲什麼會發瘋?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這是喜極而瘋。范進中了舉,幾十年來的貧苦屈辱一旦改變就驚喜得發瘋了。

說明他的靈魂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之深。

從中舉之後看,范進已開始成爲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僞,圓滑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戶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同流合污。

3、范進中舉,喜極而瘋,那麼中舉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

范進中舉,從一個人的命運看,是於他有利,改變了他的命運,但是透過范進看當時的讀書人,悲劇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舉或中舉後變成瘋子、傻子,就是一場真正的悲劇,表面看來是喜劇,本質看來是悲劇,從個人來看,把一生浪費在科舉考場中,是范進的人生悲劇,把知識分子束縛在科舉制度框架內,扼殺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是國家民族的悲劇,

4、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諷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諷刺藝術。諷刺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誇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本文主要用了對比、誇張和細節描寫直接寫實三種。

(1)對比:上節課分析的圍繞着范進中舉前後在貧富、哀樂、榮辱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在人物關係上是“冷”和“熱”的鮮明對比,以及范進本人從唯唯諾諾到圓滑世故的變化。

(2)誇張:范進喜極而瘋,胡屠戶一巴掌居然能治瘋。

(3)細節描寫直接寫實:白描式的細節描寫,如“屠戶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十幾回。”“把銀子攥在手裏緊緊的把拳頭舒了過來。”前後矛盾的細節描寫,如范進中舉前,胡屠戶離開范進家“屠戶橫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進中舉後,胡屠戶離開范進家“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着頭,笑迷迷地去了。”誇張性的細節描寫,屠戶打了一巴掌後,手掌彎不過來。范進的細節描寫。賣雞時和發瘋時的表現,讓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態和畸形的心理。

三、課堂小結

小說以范進中舉爲中心事件,對范進中舉前後的境遇進行了對比刻畫,形象生動的刻畫了他周圍的人,尤其是對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和范進“中舉後”的不同表現,反映了當時中國人的世態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

2、預習《香菱學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