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多篇)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多篇)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一

一、導入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

(提問的同時亮出彩票)

是的,彩票!小小彩票,實在玄妙。現代社會,多少人憑藉它而一夜暴富,改寫了命運。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如果人們希望改寫個人命運,實現一夜之間由不名一文,搖身一變爲身價百倍,飛黃騰達的夢想,是不是也憑彩票呢?

(不是)

的確,大多數人只有憑藉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

(播放多媒體:藝術字“中舉”)

於是,“中舉”在下層知識分子之間,在社會和廣大老百姓之中,導演出一幕幕人間喜悲劇。

提問:在我國古代,洞房花燭被稱爲小登科,有小就必然有大,大登科就是中舉,就是榜上有名(播放多媒體:一旦中舉,會怎樣呢?再齊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有一日春光暗度黃金柳,雪意衝開了白玉梅。那時節走馬在章臺內,絲兒翠,籠定個百花魁;

有插花遊街,馬蹄輕疾的風流,有衣錦還鄉,袍笏加身的榮耀。)

更有甚者,是喜極而瘋。有例爲證:(插入多媒體:明末高郵有袁體庵者,神醫也。有舉子舉於鄉,喜極發瘋,笑不止。)大家齊讀一遍。

中舉了,可人卻瘋了。這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帶着對封建科舉的思索,我們的文學人物畫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中舉的范進。(插入多媒體:范進中舉)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巨大威力。以人觀社會,以人感受科舉。

(板書:以人觀社會,以人感受科舉)

二、組織問題

插入多媒體:你有不理解的內容嗎?我們一起來解決吧!你有自認爲不錯的感受嗎?說出來,我們一起分享、交流吧!你發現寫作方法上的特點了嗎?告訴我們,大家一起吸收吧!

閱讀是以疑爲契機的。所謂的創造性其實就是於無疑處有疑。好,各位同學現在請根據題板上的提示,快速流覽全文,,將你要討論的內容整理好,也可與前後左右的同伴討論,我們來看誰提的問題多,提的問題也好。時間兩分鐘。

三、自主討論

用這種方式,來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以便找到最好的切入點進入老師的引導學習內容。當然,這一環節風險極大,學生的課堂反應有不可預測性,但這又正是學生自主學習內容的反饋,因此老師必須全面而深入地把握小說的內容和主旨。時間十到十五分鐘。

(在討論的過程中,要插入多媒體圖片和朗讀)

四、人物小結討論

交流應是平等的,因此,我當然也可以向大家提問,是不是?我的問題是:范進本人到底討不討人喜歡?范進是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迴應)

有沒有立論的依據?

(藉此綜合小結學生對范進這個人物的評價,同時要結合分角色朗讀和多媒體:中舉前後的比較圖表)

瞧,中舉前,矮人三分,中舉後,高人一等,難怪范進會瘋,難怪范進會將自己二十到五十四歲的青春都投在了科舉這支所謂的集優股上!三十五年的折磨摧殘,三十五年的辛酸,都在“瘋”中展現出來。難怪有人因科舉而感嘆道:“貴爲鄉鄰畏,賤受鄉人憐”,爲了這一種變化,爲了追名逐利,連自我和人格都喪失了。

一個人的命運,除了有他的遭遇和他的個性因素作用之外,還有社會因素的作用。最能夠展現當時社會特點的人物有沒有?

對,我們就來看看胡屠戶的表演

(出示多媒體,老師提示,學生誦讀)

能不能評價一下這個人物?

於是,我們感嘆?封建科舉就是這樣擺佈着一個個社會,一個個知識分子的命運。它造就了一大批死讀書,讀死書的廢物,它影響着各式各樣的人。來聽聽兩個與科舉有關的故事吧。(多媒體:項羽拿破輪論、和“良人的的有奇才”,學生讀)

這位考生敢於做這篇文章倒也真有點“豈有破輪而不能拿哉”的氣概。而接洽這一制度也的確成爲一個破輪,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向前滾動了。面對這們的科舉,古人感慨良多,一齊來讀一讀。(多媒體: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窮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應是子規啼不到,故鄉雖好不思歸。莫道還家便容易,人間多少事堪愁。)

五、結束

以教學相長爲結束語的重點,體現思想交流的優勢,結合具體的情況來組織。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二

1、全班以3人爲單位劃分小組,小組實力平均;

每個小組中有三個角色選擇

信息處理員:負責蒐集整理所需的資料

信息發佈員:負責將小組結論和作品發佈到討論區

創意小作者:負責組織語言,寫好小組結論總結和課堂習作。

2、指導學生學習思想和方法:小組成員一起學習,交流協作,對自己和夥伴的學習過程都應該

真負責,積極合作。強調只有以小組爲單位達到教學要求才算達到了學習目標。

3、預習課文

實驗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因爲在教學中,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更多可能。爲此,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爲劃分好小組,教師首先要求課代表根據班級同學的情況,平時表現劃分小組,盡力做好能力平衡,因爲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討論協作更加實際(如果分組能力不平衡,則會導致課堂上只有少數幾個小組認真完成任務,而其它小組無所事事),而且爲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用於探索。在小組的“代號”上也頗費了一點功夫,最後確定了“奮進號”、“挑戰者”、“探索號”、“神州號”等20多個小組代號。在學習之前,利用心理暗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進入網絡教室,學習課文之前,對學生的學習思想指導很重要。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且讓學生了解爲什麼採取這種網絡學習方式。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四位獵人去郊外狩獵,他們來到狩獵區,獵人甲突然興奮的說:“看!那裏有野鴨!”獵人乙是個身手敏捷的好射手,他定睛一看,屏住呼吸,舉槍就射,清脆的槍響過後,一隻野鴨墜落在遠處的草地上。此時,獵人丙也帶着獵狗前往那個方向找尋獵物去了,等了一會兒,他帶着剛纔射中的野鴨回來了。獵人丁則升起篝火,將野鴨做成了美味的佳餚。正當大夥分享今天的勝利果實的時候,獵人甲突然提出了問題:“今天我們四人誰的功勞最大呢?”同學們,你們認爲呢?

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各有不同,但都是集中在“認可某個獵人的功勞”這一答題思路上,經過一番七嘴八舌的討論,有一位同學提出了特別的想法:四個人功勞一樣大,因爲這件事是依靠四個人分工一起完成的。(我認爲,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邊聽邊在不斷尋求與其他人不同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其它同學對這個回答感覺有點意外,小聲議論起來。我暗喜,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教師:很好!同學們,合作交流是現代社會的勞動者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可以讓工作學習更有效率。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種能力來幫助大家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這堂課,2003年10月23日上午第一節,課前針對學生進行了充分指導。包括上課過程簡介,操作方法和分組,角色等。課堂上,學生反應較快,大多數同學以小組爲單位進入了討論區,並留言。課堂教學得到了焦亞洲老師的協助。)

上課前,提前5分鐘帶同學們進入教室,按課前分好的小組坐好,告訴同學們課件主頁的地址,簡要介紹了學習界面,開始上課。

教學環境:(網絡機房的基本配備:無盤工作站,學生機60臺,配置:CPU—賽揚1G,內存—128M,整合主板。網絡是星形拓撲結構,學生機自帶100M網卡,教師服務器一臺,WEB服務器一臺,網絡機房寬帶接入英特網。這樣的硬件設備保證了網絡課件的正常運行和網絡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創設情景,課堂導入  :

小說是人類社會的百科全書,讀小說不僅能使人得到藝術享受,而且從中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這部小說的語言有着典型的諷刺藝術特點。

這節課,同學們就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揭開小說諷刺藝術的神祕面紗。在這,你不僅是學生,也是一位小小鑑賞家,或者一位創意寫手,也可能是一個信息蒐集、處理的行家。希望大家和自己所在的小組夥伴作爲一個整體團隊,通過合作來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讓我們開始吧!

課堂情況: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始學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瀏覽課件頁面。由於課前做了分工,小組能力水平較平均(學習能力、信息能力),此時每個小組都能在信息蒐集員的操作下開始閱讀、瀏覽課件內容。

教師此時應該注意要求學生按步驟開展學習即可。

三、聚焦任務,指導學習

1、確定主題:通過教學目標 分析確定本課主題——探討小說諷刺藝術。

2、明確課堂《本站·》上要完成的三個任務:

l 探求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

l 根據學習過程的提問,討論問題並做出結論。

l 模仿諷刺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寫一段諷刺小作品。

3、簡要介紹學習過程中要用到的軟件工具。

四、循序漸進,交流協作

同學們在瀏覽完前兩個內容基礎上,按照這一過程中的學習步驟,進行學習交流。

三人小組根據“學習步驟”中提出的幾個問題,成員之間討論交流,並將小組的結論用電腦記錄下來(輸入TXT文本)。在網絡課件中教師已經給出了一些網上資源,供學生查閱。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與問題有關的資料。

教師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到各個小組的身邊,指導學生討論或者檢查學習情況。課堂教學情況從表面看有些無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學生統一聽課,而此時,學生分組學習,分組討論)。但實際上大部分學生是在閱讀、思考、交流。

課堂學生情況:學生在課堂中分小組學習,各個小組成員之間會有交流討論,而且各個小組的學習進度會有不同。各個學習小組會將自己已經討論出的結論發佈在BBS上,供教師和其它小組閱讀評價。

教師課堂指導:可在課堂上走入各個小組中,指導學生,也可以在BBS上對學生的回答結論點評,同時可將言之有理的小組結論推薦給同學們閱讀評價(用BBS留言簿)。同時針對小組學習中碰到的普遍問題,在課堂上給出有益的指導。

五、模仿創作,評價探討

學生在明確小說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以後,運用“對比、誇張”來創作一段諷刺小作品。

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當堂創作,並將作品發佈到BBS上,各個小組和老師會對作品做出自己的評價。

在這種探討交流的氣氛中,學生敢想,敢寫,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最後,更據各個小組的表現,各組成員將按照“評價標準”裏的內容給自己小組打分。

教師也會在課後按照課堂表現情況和發言記錄,給予表現出色的小組以獎勵。

教後反思、值得注意:

1、閱讀速度與課堂適應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平衡,日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

2、學生的合作能力要培養。

強調團隊合作;計算機是工具,學習工具;在“協作學習”的7個步驟中,有難度的可以先到討論區交流,然後一邊討論一邊完成後面的任務。或者向老師請求指導。

國中課文《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口頭表達等能力。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討論理解文章內容,欣賞諷刺藝術。

2、范進發瘋的原因及文章主題的理解。

教學準備

幻燈片、幻燈投影儀、電腦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對聯導入

僥倖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二、自學

1、自讀課文後,把文中不認識的字寫在黑板的左邊,認識的同學就把拼音註上去。

商酌(zhuó) 星宿(xiù) 狗血噴頭(pēn) 帶挈(qiè) 長親(zhǎng) 行事(háng) 腆着(tiǎn)

兀(wù)自 綰(wuǎn) 軒敞(xuān chuǎng) 作揖(yī) 醺(xūn) 啐(cuì) 諱(huì) 帶挈 桑梓(zǐ)

2、積累下列詞語:

①俱各歡喜②拱手作揖③千恩萬謝④尖嘴猴腮⑤不省人事

⑥淋淋漓漓⑦喜從天降⑧今非昔比⑨萬貫家私⑩唯唯連聲

3、作者作品及相關知識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晚年又號文林山人,安徽全椒人,出身於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二十三歲中秀才,此後科場一直不利,到三十歲還沒考上舉人。由於科場不順和家道衰落,使他飽嘗了世態炎涼,逐漸認識了八股科舉的腐朽糜爛,產生了厭棄功名富貴的思想。長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這樣的生活和思想基礎上寫成的。

4、感知內容:

①故事涉及到的人物(主要人物是?)

②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並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③范進中舉前後的變化:

家境、地位、本人態度、他人態度

④造成這一切變化的根源是什麼?(封建科舉制度)

⑤按故事情節的發展討論分析文章結構:

可分爲中舉前和中舉後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寫范進中舉之前的情況,側重描寫胡屠戶的倨傲。可分兩層:范進進學(中了秀才)回家,丈人胡屠戶前來賀喜;范進向胡屠戶借盤費應鄉試,遭到拒絕和辱罵。通過這兩件事,寫出了范進中舉之前生活的艱難困頓和社會地位的卑微低下。

第二部分,寫范進中舉喜極發瘋及中舉以後社會地位顯著變化。對封建士子醉心功名利祿的醜態作了辛辣的嘲諷,並深刻地揭示出他們熱衷科舉的社會原因。

這一部分分三層:范進發瘋;胡屠戶治瘋;張鄉紳拜會和胡屠戶受贈。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註,然後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爲什麼范進會對科舉如此癡迷?中舉後又爲什麼會瘋了?

因爲一旦中舉,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的生活境況,功名富貴馬上就會到來。

前一刻范進還無米下鍋,馬上就說他中了舉,幾十年朝思慕想的功名富貴到手了,時間太短而變化太大,所以范進會瘋了。

2、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1、請大家把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的行爲、語言及對范進的態度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其性格特徵。

第2課時

一、導入

複習上課時內容,導入本課時內容。

二、自學

1、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着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爲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三、討論

小組合作探究: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探究品味點,思考批註,然後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1、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其他幾個人物又表現出怎樣的性格特點?

范進: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②虛僞。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胡屠戶:欺貧愛富,粗俗勢利,蠻橫倨傲(前);阿諛奉承,趨炎附勢(後)的市儈形象。

張鄉紳:急於結交新貴,以達到鞏固和擴大自己權勢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性格。

2、課文中對比的運用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通過對比,諷刺鞭撻,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過人物的種種醜態和高貴身分的對比,收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裏,舉人老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這個形象卻是:窮酸、瘋顛、荒唐,醜態百出,對比十分強烈,豈能不教“衆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從而收到了理想的藝術效果。

②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因情勢的不同而前後語言行動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對比,來達到諷刺的目的。

中舉前後在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中舉前,范進去向胡屠戶借盤費,“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凶神似的”樣子簡直令人髮指。中舉後“屠戶被衆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大着膽子打了一下”,居然“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着,再也彎不過來。”這一打一罵相映成趣,諷刺鞭撻何等深刻,胡屠戶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

③通過人物的言詞與截然相反的事實之間的對比,來揭示人物醜惡的靈魂,取得良好的諷刺效果。

3、談談你對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的理解。

以人物自己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如范進對胡屠戶的稱呼由先前的“岳父”到中舉後的“老爹”。

運用細節描寫、側面烘托。如范進發瘋的過程。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胡屠戶爲女婿扯衣服後襟,拿銀子時的動作等。

運用誇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范進中舉驚喜得發瘋,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但並不失真。“中舉發瘋”在當時雖不是普遍現象,卻也“會有實情”的,當時的讀書人熱衷“舉業”,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癡如醉,驚喜若狂。因而是真實可信的。

四、質疑

再讀課文,自由設置疑問,師生共同探究,合作解決。

五、自測

將《范進中舉》與《孔乙己》作一個總體比較。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①人物和主題思想:范進與孔乙己同是讀書人,一個到晚年終於中舉而發瘋,一個始終沒有進學,潦倒而死。從思想性格方面來說,他們都熱衷於功名,迂腐可笑,麻木不仁,可悲可憐。因此,這兩文章從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摧殘他們的精神,摧殘他們的肉體。

②作者的態度和諷刺手法:《范進中舉》和《孔乙己》都運用了諷刺手法,但又有區別。前者是對主人公(范進)尖銳的嘲笑,那“抱着雞,手裏插了草標”的形象,那“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醜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後者對孔乙己的嘲諷,嚴厲而冷峻,卻並不顯露,那又髒又破的長衫,那“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繪得那樣淋漓盡致。

③表現手法:《范進中舉》主要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而《孔乙己》則選取人物一生中幾個富有表現力的片斷,放在 一個典型的環境裏,去刻畫人物表現主題。

六、自結

學習本文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