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三名”人選交流研討會心得體會

去僞存真,雨潤心田

“三名”人選交流研討會心得體會

12月22日,我參加了陽信縣第四批“三名”人選交流研討會,當聽完張鳳英老師執教的語言活動《寒風中的人》和張凌霄老師美術活動《小線條旅行記》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兩位教師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孩子,少了“花架子”,多了真實性,打破了傳統的“表演課”,還原了原生態的課堂。

想起2011年,我第一次在縣裏執教優質課《歌聲與微笑》,說實話,剛剛由國中語文教師轉變成幼兒教師的我,角色還沒有轉換,現在想想那節課只是我一個人的表演,我當時的關注點只在於課堂是否精彩,環節是否順利,根本沒有關注到幼兒的表現和發展。那麼,如何上好一堂課呢?我覺得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一、多一點怎麼學,少一點怎麼教

如果一堂課,老師在上課時老想着“怎麼教”,那就會只想着教案,只顧着趕環節,而忽視了課堂中幼兒學習時的動態表現。張凌霄老師的執教的《小線條的旅行》關注到了幼兒的想法,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交流線條畫創作的樂趣,幼兒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這節教育活動中老師教的少了,幼兒反而學的多了。

二、多一些真實,少一些作秀

以前在聽公開課或優質課時,教師大部分活動的內容事先讓幼兒知道,有的練得非常熟練,正式上課時變成了排練後的演出。這樣的課看起來“精彩”,卻沒有絲毫的意義。張風英老師執教的《寒風中的人》,有些孩子看起來在課堂上的表現並不是很精彩,甚至一時反應不過來,但正因爲課堂的有“瑕疵”,才還原了課堂的真實,無真的課堂不一定很精彩,但精彩的課堂一定很真實。

三、多一點平實,少一點華麗  

回憶一下自己上的課和聽過的課,有多少感覺是樸素的、實用的、常態下的課?許多課堂都是都披着華麗的外衣,這些華麗的外衣底下暴露的是刻意包裝的痕跡。可能這樣的課會很讓我們感覺很熱鬧,頗有亮點,孩子和老師配合的天衣無縫,但它卻在扼殺孩子的天性,讓老師在這樣的課堂中也逐漸迷失了自我。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說:要問爲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爲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那我們課堂的“源頭活水”又該何去何從呢?真的希望這樣的課堂不復存在,把真留住,去僞存真,雨潤心田,我期待着,也盼望着:原生態課堂能逐漸走上“真實有效”的軌道,最終成爲我們幼教餐桌上的一道營養豐富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