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學習心得(精選多篇)

第一篇: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學習心得

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學習心得(精選多篇)

泉城之約人文之旅

--“全國第五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學習心得

合肥市瑤海實驗國小 李亞瓊

2014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作爲從事體育教學的我有幸參加了在泉城濟南舉辦的“全國第五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中學)”,觀摩了名師的精彩課堂,聆聽了專家的精彩報告,目睹了名師的教學風采,感受着專家的獨特魅力。短短的幾天學習時間讓我領略了大師名家們深厚的底蘊,感受着他們的博學和睿智,讓我痛快淋漓地品嚐到了一場精神和智慧的盛宴,接受了一次理念和思想的洗禮,讓我從體育學科的縱向看教學到開闊眼界的橫向看教育,也讓我作爲教學管理者真正感受到了人文教育的魅力。這次濟南之行將成爲我不斷積澱厚重的教書育人素養的精彩之旅。

本次高端論壇真可謂名家相約、大師雲集,有福建師大博導孫紹振教授、青島名校即墨市28中李志剛校長、齊魯名師劉建宇老師、用論語打造精神特區的張斌利、做生活美學家的老咪等教育名家爲與會老師做了精彩的報告;韓軍、餘映潮、孫鴻、飛程翔、王岱、王君等當代教育名師爲大家展示了精彩的課堂。大師們的娓娓道來,或語言犀利、或風趣幽默、或邏輯嚴密、或理論豐厚,或實踐超強,雖然他們觀點不同,性情各異,但是他們都是那麼坦坦蕩蕩,揮灑自如,各領風騷,各具特色!聽名師講課,如同與大師對話,帶着這份厚重的人文關懷,讓我們感悟名師靈動的課堂:

韓軍老師對《雷雨》文本解讀透徹深刻,對文中姓氏姓名的解讀獨具匠心,達到了常人難以達到的高度,“周”,周而復始,周,即是周樸園,又是命運鎖鏈,劇中所有人無一不在鎖鏈中;“萍”,無根飄零,命不由己,即是魯侍萍,又是命運鎖鏈中無根的浮萍,真乃大師的視角,大師的思想。在《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課的教學中,韓軍老師以作者艾青的身份導入深情誦讀,蕩氣迴腸,聲情並茂,讀到動情處,伴着舒緩、悠揚的音樂,飽含深情地朗讀着,語調的抑揚頓挫、語速的急緩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無不把握得恰到好處。全詩讀完,全場唏噓一片,熱淚盈眶,掌聲雷動。韓老師對文字深挖細品,他強調“文字素養,是迴歸語文教育‘文字’之本”,“化意爲字,是迴歸語文教育‘生活’之本”。韓軍老師課堂效率很高,主要得益於他的教學思想,研討兩三,然後直奔語言學習,關注言語學習,因爲他認爲“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課,永不過時,圍繞文字進行激烈辯論形成波瀾的語文課,纔是最精彩的語文課。”後來知道語文界一直對韓軍老師持褒貶不一的態度,但我每每細品他的課,從中都會得到很多新的啓示。

王岱老師執教的《項鍊》,導入提問“生活中你摔倒後第一反應是什麼?”用自己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緊扣文本,設置兩個非常有高度的問題,給人的感覺是凌空而下。問題一: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丟項鍊前的馬蒂爾德,還是丟項鍊之後的瑪蒂爾德?問題二: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說一說,你能理解瑪蒂爾德嗎?這樣的提問直擊人性,尖銳深刻,非深思不能做答,而學生的回答又是非大師無法駕馭的。同情也好,諷刺也罷,都是同一個瑪蒂爾德。我們身上就有着瑪蒂爾德的影子,何苦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苛責別人?當王老師總結:“哪個男生不想在女生面前耍耍酷?哪個人又不想買件假耐克穿在身上。”時,我爲王老師敏銳鋒利的洞察力暗暗叫絕,王老師總結說,作者莫泊桑用悲天憫人的情懷塑造了瑪蒂爾德這一人物形象,我倒更覺得,只有具備悲天憫人情懷的人才能讀懂作者的悲天憫人!在王老師的《項鍊》這條美麗清澈的小河面前,我照見了自己的影子。王岱老師用一節課讓我如此沉靜的審視自己,反思自我,可見王岱老師有着高人一等的心胸,見解。

王君老師兩節經典課《散步》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讓我沒想到的是《散步》的作者莫懷戚竟然是王君老師的大學老師。所以王君老師的導入是從對莫懷戚的印象開始:以爲的風流名士,實則不拘小節。這個不拘小節甚至有些鄉村氣息的學者卻有一大批崇拜者,每到他的公開課,就有好多學生連夜排隊佔座,場面蔚爲壯觀。這樣的教學資源獨一無二,很快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樣一個人的作品會是怎樣的,他與家人散步的場景又是怎樣的?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一條根本原則是適合學生的需要。這些新穎獨特的資源的背後是教師豐厚的閱歷、博大的情懷、細膩的情思。

王君老師的《散步》從在黑板上板書“我們在田野散步”幾個字簡筆畫式的佈局開始,畫面感極強。隨後是一段師生合作,表演式配樂誦讀課文,學生們很快入情入境。學生們也很快概括出四個人物的形象:母慈,子孝,媳賢,孫慧。並板書在黑板上“我們在田野散步”的“我們”兩個字周圍,構圖極爲巧妙。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概括歸納的時候,王老師不斷引導學生立足文本,立足文中的關鍵字詞,深入分析,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達所理解到的情感。四個人物中刻畫最少的是妻子,要分析這個人物有一定難度,王老師設計了一個問題:我說:“走大路”;兒子說:“小路,小路有意思”,妻子說:“……”,這個設計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去仔細品味“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句話。由此老師帶領學生們走進“田野”,引導學生朗讀描寫田野的語句: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咕咚咕咚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回到文章的結束語“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問學生:“這幅畫面讓你想到了什麼?”“生命、責任”,“今天這節課讓你想到了生命中的什麼?”意猶未盡的一堂課。“慢慢地,穩穩地”這本來就應該是生命的一種狀態,在這堂課上我看見了一種生活的智慧和態度,也深切的感受到了陶繼新老師說的:“學習,絕對不是心力交瘁的一場又一場的苦役,而應當成爲生命個體探索未知、生成思想與智慧的快樂之旅。”

最後,由衷的感謝局領導英明的決策,給我們這些非語文學科的老師們這樣一次感受豐厚文化底蘊的機會,而此次學習之旅更是給我帶來了許多心靈的震撼,讓我認識到無論什麼學科,一個精彩的課堂,都需要教師在圍繞課程目標精心設計教案的基礎上,遵循學生認知的曲線、思維的張弛以及情感的波瀾,以靈動的教育機智讓課堂教學充盈生命成長的人文韻味。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希望今後不會被繁瑣的工作、世俗的壓力所吞噬,變差距爲動力。路漫漫,邂逅人文教育,吾將終身求索!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五日

第二篇:參加第四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體會

參加第四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體會

韓偉

所謂人文教育,我的理解就是以人爲本的教育,通過課堂教育促進文學素養的提升的,塑造良好的文化精神和高尚人格,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這是我對人文教育的大概理解。參加這次研討會,我近距離的與大家接觸,與名師會晤,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人文的魅力,也真切地領略到名師、名家的風采和智慧,對自己來說既是一次汲取學習,又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和享受。

四天的學習,我從名家、名師的課堂和報告中我學到很多以前見而不解、思而不深的課堂智慧,處事靈巧。從第一節韓軍老師的《背影》和《我的叔叔于勒》兩節課開始,我被情節至深深深地打動着,被課堂上的妙語連珠吸引着,爲孩子們的靈思機智讚歎着,爲師生上演的曼妙舞臺劇所折服着。一個優秀的老師就是一節好的課堂,在這裏得到了最真實和原始的印證。教師從課堂設計、師生互動、情感啓發、語言運用、問題提出等方面展示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語文素養。

一個好教師就是一部好教材。著名語文教育家陳日亮說過:“我即語文”,讓我爲之深深地敬佩,這是何等的大氣,何等的志氣,何等的底氣,何等的文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如何更加協調和和諧,學生從老師身上除了學到知識內容以外,更多的是學到什麼呢?從陳老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新的觀點,對我所認識的固有思維模式、教學方式、文本解讀有很大的震動和發醒,更準確的說是對自己思想深處的衝擊和地動山搖般的顛覆。教師決定了課堂的質量,教師是學生人文素養的影響者,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了這節課給學生帶來的

第三篇:參加全國第三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感悟

參加全國第三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感悟

懷着對領導的感激在浪漫的夏季來到美麗泉城濟南參加了名師名家雲集的盛會,不僅有特級教師執教觀摩課,還有全國著名的教育專家做專題報告,更有來自臺灣的哲學方面的權威教授來講人文哲學!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衆多名家各顯神通,把自己的理念、經驗和成果一一展示。雖然他們觀點不同,性情各異,但是他們都是那麼坦坦蕩蕩,揮灑自如,出口成章,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開闊的視野。

林志芳老師的詩:聽,語文的美滴落泉池,清照故居,恰是楊柳依依,上善若水,清澈如許,唱一曲如夢令,我們在等你.......把我們帶進了詩意的教育中。我折服與林志芳老師的主持,文學素養深厚普通話標準,脫口而出隨性流淌的那唯美的詩一樣的語言,林老師柔美的話語感染了每一位聽課的老師,一段段清新淡雅的導語貫穿會議始終,爲研討會增添了光彩,更讓我感受到了林老師的才氣。

魏書生老師守住傳統常識,守住新中國經驗、守住自己的優點,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他一站到臺上,就以自己積極地情緒、興奮的機體狀態影響了全場,給我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小跑步上講臺,小跑步下講臺,就是在告訴所有的老師,我陽光,我健康。於是,他在做講演的一小時裏,常常單腳獨立的時候,大家沒有覺得不雅,而是被一個將“講演”當成“鍛鍊”身體的

“勇敢行爲的人”折服!他風趣特有的幽默感如快書一樣語言地語言,(強化強化再強化,鞏固鞏固再鞏固??)在陣陣笑聲裏也獲得了陣陣掌聲。他積極而獨特的思路感染着我:一天工作,“鬆靜勻樂”;下班回家,“鬆靜勻樂”;市場買菜,“鬆靜勻樂”;討價還價,“鬆靜勻樂”;回家洗菜炒菜,“鬆靜勻樂”;那麼一天下來,“鬆靜勻樂”加“鬆靜勻樂”等於什麼?還是“鬆靜勻樂”。語言詼諧幽默,妙趣橫生,體態語豐富,無不吸引大家。不知不覺間,一個半小時悄然溜走,最後,魏書生老師以一句箴言結束講座:處天外遙望,地球很小;居體內細察,心域極寬。讓大家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會後就開始試着運用魏老師的“鬆靜勻樂”;放鬆身體,保持健康的體魄, 不受外界紛擾,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最終達到學習、工作、養心、健體一體化,在身心愉悅中做好工作,走好人生。

賈志敏老師說我教學生作文不是爲了培養幾個尖子,也不是爲了讓學生掌握應付考試的技巧,而是爲了讓每一個學生都願意寫作文,都能夠通過作文學會做人,學會思考,紮紮實實地掌握語言文字的基本功。這應該是他作文教學的一種境界吧。賈老師的評價很巧妙、有特色,蘊含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這個小朋友坐得最端正。”“這個小朋友讀書最投入。”“這個小朋友的字最漂亮,就像他的人一樣。”“這個小朋友看到同桌沒有課文紙,主動和他一起看,我代表這個小朋友謝謝你。”“你說得真好,我無法把你的意思轉達。”“你讀得很好,比老師讀得還好!”“這個小

朋友讀得太好了,聽你朗讀我知道了一個故事;這個小朋友沒人能超過,聽你朗讀我知道了什麼是感染。”“這個題目真好,請你再大聲地說一遍”“你是所有小朋友中思維最敏捷,思路最清晰,回答最精彩的。”?? 及時的稱讚會讓學生更加自信。面對怯場的同學,賈老師微笑着說:“回答不對很正常,回答對了是超常。”有了賈老師適宜的鼓勵,展示自己的學生越來越多了。在賈老師的課上,也不是沒有批評:“不對,應該這樣讀??”“你寫的字沒有你的人漂亮。”“你寫得很好,但讀得馬馬虎虎,以後要多練習讀,” 他表揚得恰當,讓人如沐春風;批評得得體,令人心服口服。

蘇靜老師講述的詩詞背後的故事,讓我歎爲觀止,幾首耳熟能詳的古詩,信手拈來便侃侃而談,素不知卻蘊藏着那麼多纏綿悱惻的往事,應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吧,蘇老師渾身散發着古典文化的氣質,值得學習的是她曾經爲更廣博的走進詩詞,曾獨自行走在祖國的大江南北,踏遍名山大川,追隨歷代詩人留下的足跡,尋訪詩詞歌賦背後的故事。

張局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建設性的思維方式。建設性思維對工作有着指導意義和積極作用,制度建設的三個過程更是令人敬佩。

於永正老師的《愛如茉莉》 重視學生的書寫,注重學生的朗讀,在朗誦中體會文本的內在情感。是堂情趣盎然、實實在在、以讀爲本的語文實踐課。在課堂上,於老師不是肢解分析課文,

也不是抄詞解句,更不是下定義,而是結合兒童的生活經驗,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展開想象,從而體會作者深刻、細膩的思想感情。印象很深的一段:師問:“眸子”的本義指什麼?一名學生答:“指眼珠”老師說,換一下,指眼睛,眼中瞳仁。於老師還告訴學生“瞳仁”也可以寫作“瞳人”。接着讓學生用“眸”組詞,第一位學生組了“凝眸遠方”,於老師沒聽清楚,以爲學生說錯了,自己說出了“回眸一笑、明眸皓齒”兩個詞。“回眸一笑”仍然請了以爲女同學到講臺前做動作,向於老師“回眸一笑”生動有趣,學生又記得牢。於老師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循循善誘,潤物無聲,於老師樸實無華、風趣幽默。在樸實的教學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他尊重學生,尊重文本;感悟到他吃透教材,每一處的設計都是精心的。不管做什麼,他的心中始終裝着學生。 周益民老師的“詩與畫的婚禮”,讓我欣賞了另一種詩的形式,很美。

李升勇的“課堂教學的顛覆與重建”確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但願他能走的更遠。

孫雙金老師帶來的《幸福人的襯衣》,讓同學把自己歸納概括的名人名言寫在黑板上,這樣是學生很有成就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陳琴老師的“以中國人的方式讀書——且吟且誦讀《詩經》”。“素讀”經典的方式,打破了現有的普遍認同的朗讀形式,在學生的行爲習慣上要求也比較寬鬆,用一種“唱”的形式頌讀經典。剛開始聽着有點怪,陳老師嗓子挺好後來聽着也有點意思,這種形式能否推廣,是個問題。

趙玲玲老師的《中國的人文哲學》。在近兩個小時的報告中她由《易經》《論語》《禮記》,講到《大學》《中庸》《老子》,給我們展示了中國人文哲學的文化,儒家的思想告訴我們,積極的思想是擁有快樂健康的人生必須恪守的生活準則、成器比成功更重要。不成器,成功只是偶然;成器了,必然會成功。所以我們要學習知錯改過的勇氣,學習寬軟與溫和的情操??趙老師知識淵博,很多名言警句都是信口拈來,由於自己學識淺薄,有的繁體字不認識,很多古語我都記不下來。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人可以“越老越會成爲藝術品,而不是越老越成爲廢品。”

以賈志敏、魏書生、於永正、閆學等爲代表“傳統派”都以中國的傳統教育爲基石,一步一個腳印的推進中國教育的發展。以孫雙金、李升勇、陳琴、薛瑞萍、周益民等代表“另類派”思維發散,意志很堅定,能頂住巨大的壓力,敢做他人不敢做的事情。

很感謝領導給我機會走出狹小空間見識各路名家異彩紛呈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我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在探討中理

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把我對藝術教育的情感傳遞下去。

2014.7.27

第四篇:參加全國第四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感悟

首先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外出學習的機會,讓我真正目睹了大家的風範。在這次"第四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上,在2天的時間裏我一共聽了九位名師上課。我非常佩服各位老師那深入淺出,高超的教學技術。他們雖然是名師,但他們和學生們第一次見面就好似朋友,上課就像談話般親切自然。

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賈志敏老師執教的《賣魚的人》,讓我看到了原汁原味的語文課。我非常敬仰賈老師,只是一直沒有機會聽他的課,這次在濟南,總算如願了。賈志敏老師今年已經74歲了,他往臺上一站,他的精氣神就讓人心生敬意。特別是課堂上的那份激情,讓人真正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真正的和學生們融入了一體。在他的課堂上沒有耀眼的課件,卻處處閃爍着文字之美。文字在他的課堂上活了,如流水般緩緩地流進了孩子們的心田。賈老師上課的特點是先指導孩子讀書,一遍遍地不厭其煩地的指導,直到孩子們讀得真的有感情了、正確流利了才罷休。並且在這堂課上明顯地看出了孩子的變化。讀好了再指導孩子抓關鍵字,感悟人物性格。有重點的教給孩子語文知識,讀書方法。不是整篇地分析課文。另外,賈老的課堂上,寫話訓練佔用了課堂大部分時間。

從他的語文課堂上,我似乎找到了語文教學的根。教會孩子讀書,教給他們語文知識,培養孩子說和寫的能力,整體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不要去分析課文,學會利用教材,選擇要教的內容,找好切入口,努力使語文課堂專業化。

總之,通過本次學習,使我感受到了大家的風範。 通過和專家、名師的親密接觸,感受到了名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他們對生活、對人生的態度。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差距,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努力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培養自己的語文素養,逐步提高自己的語文課堂。謝謝大家!

第五篇:全國第四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學習有感

全國第四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學習有感

濟南沒有春天

2014年5月17日 ,我們一行七人,從五蓮長途汽車站出發,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來到我們的省會濟南。讀了老舍先生《濟南的冬天》,在心裏對濟南城一直心存嚮往之情。初到濟南,這座老城總算沒有讓我失望。總體感覺濟南城雖然人很多,但秩序相對井然;濟南的人也很誠懇熱情,這一點從我們搭乘出租車司機身上就能感受得到。唯一讓我們有些受不了的就是濟南的天氣,四大熱爐之一的濟南城,即便是在五月份,也絕不會讓它的造訪者心存一絲僥倖。火辣辣的太陽炙烤着大地,熱的讓你無法躲藏,就如我們那裏的盛夏一般甚至比盛夏還要熱。然而在五蓮,我們來之前是要穿外套和長褲的,這裏的夏來真是來得太早,春天太短暫,甚至讓人懷疑濟南是不是沒有春天?

非一般的感覺

談完了濟南城也該進入正題了,這次我們參加的是“全國第四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即名師課堂研討會”。這樣高端的會議我還是第一次參加,在之前學校領導下發的通知上,已經瞭解到有關會議的內容,看到了很多以前只在書本上見到的學者大家的名字,其中就有我們最熟悉的魏書生老師,所以對這次會議非常期待。事實是四天的會議下來,所有的內容早已超出了我的期待,我甚至不知該用怎樣的詞彙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激動和感慨。總之這次的學習感覺非一般,它給我帶來太多心靈的撞擊與震撼。

最初的感動

17號下午,交完會務費後,我們每個人都拿到了一份資料,打開來一看,被這次會議的組織者深深地感動,他們一開始就送給了我們很每個人一份很珍貴的禮物——陶繼新老師的三本書,更讓我感動的是會務組把這次會議的全部日程,每一位要講課的專家資料和所有要講的課文都爲我們打印出來,裝訂成了一本16k78頁的一大書發給我們。看着自己昨晚匆匆在電腦旁打印的一摞資料,自以爲準備很充分,沒想到白忙活了,人家想的比你還周到。一滴水能映射整個大海,一個很小的細節能讓個人感受到主辦方的良苦用心。就是這份心,讓我們感覺學不到東西回去是很不應該的,所以四天裏我們聽得記的得都很認真,甚至連晚上的論壇我們也是一節都沒錯過。

會議正式開始

18號早上我們趕緊用餐,儘快趕到會場,想佔個好一點的位子,沒想到等我們到達會場,早有不少老師在等待,心裏不禁竊笑原來跟我們有同樣想法的大有人在。

中午我們聽了兩節課和一個報告,兩節課的執教者都是來自北京的韓軍老師,一節是朱自清的《背影》,另一節是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上課之前我們還在猜測,像這樣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課文,人家專家會怎麼上?兩節課聽完,我們都由最初“怎麼上”的疑問,完全轉變成了“怎麼會這樣上”的震撼。

一是韓老師對課文的解讀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卻又是那麼的至情至理。《背影》不只是在寫父與子,更多寫生與死;《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也有他的風景。文本的解讀不只融入了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更融入了作者個人的情懷。我想如果沒有一個高尚的靈魂和學者的情懷就而不會有如深刻而精彩的課堂。

二是爲什麼會有對文本如此的解讀,韓軍老師能抓住了文章的關鍵環節和詞句,深化細化教學關鍵環節,博聞強識適時地穿插背景資料,引導學生水到渠成的解讀,這些都是值得我今後好好學習的。

三是已年過半百的韓軍老師,講課生動有趣,收放自如,可謂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講課過程非常注意與學生的互動,不只注意拉近自已與學生的關係也特別注意拉近學生與生活的距離,正因爲他的課纔會有如此別樣的風采。

接下來是陳日亮老師的報告《閱讀教學的效益與文本解讀》,陳老師是一位已過花甲之年,頭髮都有些斑白的高個老頭,一個半小時的報告我是帶着無比崇敬的心情來聆聽的,他的報告對語文教學來言,真是起到了正本追源的作用 ,讓我深深的認識到,語文到底應該怎樣教,要多從學生爲什麼要學國文這一層想,必須認清自己教的是什麼?不重花哨、去除浮華、貴窮本然。

下午和第二天中午學習的都是高中的課程,雖然路子跟國中教學不太一樣,從中還是有所收穫。

第一節課是王開東老師《一個人的遭遇》。

這是一篇反應戰爭題材感人至深的長篇課文。王老師的解讀方法非常巧妙,他把所有問題都放手拋給了學生,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反常”,並通過對七處反常的分析,輕鬆完成了對課文的解讀。非常地巧妙!從中我學到了一種非常好的課文解讀方法,那就是抓住文中空隙,比較其中的矛盾點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

第二節課是王岱老師的《寶玉捱打》。

本節課對人物形象的細膩解讀對我啓發很大,如對黛玉與寶釵兩者的人物形象分

析,王老師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一問:她們是帶着什麼來的?(寶釵是帶着藥來,黛玉帶着淚來)都說了些什麼?(寶釵“早聽人一句話,也不知今日”,黛玉“你從此可都改了罷”)結合《紅樓夢》整部書來體會兩個人物之後,進一步引導生換位思考問題二:“假如你是寶玉你更愛誰?”順勢引導生對整部書的內容與主題有更深的思索。這樣精細的形象分析是我在讀這部書時所沒有考慮到的,所以很受益。

第三天的震撼

沒有大山的重,掂不出絲羽的輕,會議進行到第三天,對所有參加會議的老師來講絕對是最精彩最震撼的一天。這一天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太淺陋,離目標太遠,就像羽毛的輕與大山的重一般對比強烈。

來自北師大附中,年輕漂亮的王君老師,給我們上了兩節課《老王》、《紀念白求恩》。這兩節課很多老師,甚至是專家是含着淚聽完的。本來11:30結束上午的內容,結果到主持人陶老師深情的上臺讓我們猜現在是幾點了的時候,大家很難相信已經12:30還多了。整個過程沒有一個人離場,大家無不伸頸、注目、默嘆、以爲妙訣!深深地震撼於這課怎麼會上的這麼好!細細的想一想她的課好在哪裏呢?似乎又很難說得出,因爲哪裏都好,是教書與育人的完美結合,又是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精湛的設計,巧妙的構思,文本的深刻解讀,背景資料的恰當運用,教師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教學過程的簡化、深化、細化,在這裏都得以最完美的展示,不由得你不震撼。由共鳴到爭鳴,在爭鳴中綻放精彩,把一堂課層層推向極致。精彩的課堂從來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精彩的課堂又從來都有標準,當全場的的掌聲響起,我們就已經找到了標準。

如果王老師的給我們的是鮮花怒放的震撼,那麼餘老師給我們帶來的震撼就是春風化雨滋潤心田。

餘映潮老師是板塊式教學的創造者,他的課正好展現了他強化課型創新、優化教材處理、簡化教學思路、細化課中活動、美化教學手段、詩化教學語言的教學特點。他的兩節課上得踏踏實實,做到了目標定位、思路清晰、層層深入、重點突出。沒有多激揚的語言,沒有誇張的表情,沒有花哨熱鬧的環節;有的只是精當的設計與方法的示範,有的只是適時引用和層層深入的啓迪。水到渠成、潤物無聲、課驚四座、獨樂其中。望着餘老已漸佝僂的身型,頂禮膜拜之感油然而生。

最後三個半小時

在我寫濟南學習有感的過程中,所有的感受我都是一氣呵成的,唯獨到了這一塊我

不知道該怎樣寫,也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就像我在山裏,在鄉下長了20年後,突然在我20歲那年夏天來到當時還沒有絲毫污染,現在也依然美麗着的日照大海邊一樣。遼闊的海,湛藍的天。不論是遼闊的海面,還是起伏的波濤;不論是泛起的浪花還是退卻的浪潮,我都陶醉得不得了。可那刻我找不到一句合適的話來讚美它,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抒發我內心的感慨。當主持人說最後這三個半小時交給魏書生老師的時候,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中,魏老師是邁着輕捷的步子小跑着上場的。三個半小時我們坐着聽,他站着講。偶爾還來個單腳站立,舉手投足間都能顯露出他練氣功的底子。用他的話說你們別覺得我站在這裏這麼長時間累,其實我正如行雲野鶴一般自在,很享受這個過程。好了,終於找到了要寫魏老師的突破口,就從享受開始吧!魏老師報告的題目是《漫談語文教學》,主要內容是語文教學要守住“兩大點,一小點”(兩大點:科學、民主,一小點:堅持練氣功)。這些都是魏老師從教幾十年的法寶,從他的法寶中我淺陋的總結一點自己悟到的冰山一角的我的法寶。

第一就是享受,魏老師是一個真把教學當享受的人,即使是在盤錦市當教育局長的13年期間,他依然堅持教兩個班的語文。有人試圖給他減負,他堅決不肯,反而反駁他們說:“別認爲我辛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我最大的快樂就是在課堂上跟孩子們在一起!”所以他一直到60歲退休的最後一天,還一直堅持教授兩個班的語文課。從中我學會了享受,享受我的工作,享受我現有的生活。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把自己放在整個大宇宙裏。心存感恩,積極樂觀。

第二尋找規律,按部就班地把教育這件事,持之以恆的幹好。所謂尋找規律就是魏老師前面提到的科學,到我這兒,我的理解就是教師應該多研究學生的特點,掌握他們生活學習的規律,民主制定班規制度,之後持之以恆的執行。

就如魏老師管理班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沒有不幹事的人,消除沒人乾的事。”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幹,學習不(更多好文章請關注)上進的學生也沒時間搗亂了,然後抓住閃光點,反覆擴大,讓每一個孩子做自己學習的主人,由以前的“大鍋飯”,轉變成個人的“自留地”,積極性能調動不起來嗎?

第三就是高尚的人格。魏老師三個半小時的講話,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大家的風範,無論是他看問題獨特的角度,還是他的低調內斂、自律樂觀都是值得仰慕敬佩的。從他身上我感受到了這個行業的偉大,也真正感受到像魏老師這樣有着高尚靈的一些教師、一羣教師、無數教師,他們是支撐整個中國教育事業,甚至是支撐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脊樑!也深深地感受到做一位好老師是多麼的任重而道遠。

結束

四天的濟南學習之後,心中是感慨萬千。很遺憾我是在參加工作12年之後才得以這樣的機會跟高尚的靈魂近距離接觸,才得以跟這些具有高端技能和才華的老師近距離接觸。如果不是在12年後而是在2年後該多好;同時我又很慶幸,不是在20年或者是更晚纔有這樣心靈沐浴與洗禮的機會。12年了,12年也許我教書生涯的早春已過。但我有了12年的積澱和這次學習的昇華,有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今後的目標我更明確,今後的方向我更清楚,今後的步伐我將更加堅定。做一個學者型教師,讀書學習充實自己,把更多的身心投入到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當中,感受爲人師的幸福,做一位真正的樂教者。有位哲人說過留住了玫瑰就留住了春天。借用這句話說,我覺得找到了玫瑰就找到了春天。別說濟南沒有春天,五月正是一個玫瑰盛開的季節,在濟南我找到了玫瑰,也找回了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