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高中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高中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1

大學聯考在炎炎酷暑中拉下了帷幕,我們又送走了一批莘莘學子。回顧高三一整年的教學,感想頗多:壓力、緊張、學習、進步、經驗、教訓、收穫、喜悅......每天都滲透到了課堂教學的角角落落。凝結着學生的夢想,揹負着教師的責任,寄託着家長的期望,伴着緊張的大學聯考結束的鈴聲,我們也該給自己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下面是我在高三英語教學中的幾點心得,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愛心、細心、耐心、誠心、責任心

進入高三,學生學習壓力增大,心理脆弱,更需要老師的關愛與幫助。作爲教師,首先應具有“愛心”,要用愛的博大胸懷去包容學生的一切。不管是面對學生的進步還是落後,優點還是不足,正確還是過失,一切都從“愛”的角度出發,用愛去助長學生的信心,用愛去撫平學生的創傷,用愛去撐起一片無雨的晴空,讓學生快樂、輕鬆而健康的成長。你會驚奇地發現一切將迎刃而解。“師愛生”必然“生愛師”,“愛”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也是我們熱愛工作,敬業愛崗的強大動力所在。

其次,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要“細心”觀察,隨時瞭解學生動向,並及時進行“耐心”指導,以避免學生走入誤區。例如,在我所教班級中有這樣一名學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在一次測試中,她的成績急劇下滑,並出現了情緒低落、消沉,課上表現消極等症狀。作爲教師,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於是及時和這名學生進行談心,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早戀。幾經交談與引導,終於看到了這名學生往日的笑臉。

此外,作爲教師,我們更要以“誠”待人。與學生之間要樹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係,努力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爲學生的拼搏與進步,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礎。

總之,對學生,我們應毫不吝嗇地付出“愛心”、“細心”、“耐心”、和“誠心”,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責任心”的基礎之上,是責任心的昇華與體現。出於對這份職業的熱愛,在強大責任心的驅使下,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實現其學習目標。

二、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爭創高效課堂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教育改革迅猛發展的形勢下,要想做一名跟上時代步伐的優秀教師,首先應轉變觀念,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要努力掌握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精深的學科知識,系統的語言知識,並能準確把握大學聯考動向。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參加“聽、評課”,“研討課”、“優質課”等教學活動,逐漸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創造出既適合自己又適合學生的高質、高效課堂。同時,要充分了解學情,做到“以學定教”,讓課堂真正體現“學爲主體,教爲主導”的教學思想,真正實現讓學生“在思中學”、“在學中思”,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高效課堂”並非要求我們去單純地追求一種教學模式,而是要求我們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要質量,這就需要我們具體做到:

首先,要精心設計學案,充分備課,做好課前準備。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掌握學情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學案,並體現“學爲主體,教爲主導,疑爲主軸,練爲主線”的思想,做到步驟清晰,重點突出,實用性強。讓學生依據學案做好課前“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案真正發揮“學案導學,先學後教”的作用。

此外,運用多種教學法,全力打造“高效課堂”。一堂好的英語課應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環節齊全,重點突出,講練結合,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爲目的,立足於基礎知識,讓英語課堂活躍、高效起來。而這與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技巧息息相關。俗話說:“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英語教學的方式應多樣性、豐富性,做到“一法爲主,多法配合”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要充分發揮直觀教具,電化設備和多媒體的作用,來輔助英語教學。

有效地設置情境,進行“情景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當然,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做到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知識以舊帶新,互相滲透;語言精煉,啓發到位。力避“以講代思”、“以講代練”,在重點內容知識的構建中,在解決問題基本策略的形成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與表達,及時反饋與調控,提高講的“針對性”與練的“有效性”。教師還應規範課堂用語,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氛圍,並鼓勵學生勇於表達,形成英語思維。

三、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學法指導

“方法”是辛勤鑄就成功的橋樑,是學習制勝的“法寶”。有效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針對學生,尤其是高三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科學方法的引導,顯得尤爲重要。古語云“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敢於質疑,勤于思考,善於總結,勇於實踐,變“學會”爲“會學”。

例如:對高三學生閱讀理解專項進行方法引導。英語閱讀理解的題型可大致分爲:細節題,猜意題,推斷題和主旨大意題等四大類型,每種題型都有各自的做題方法。我們應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不是就題論題。比如在講解“主旨大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去找文中的主題句或是主題段。一般而言,主題句多位於首段或尾段,但有時也會用首段作“引子”,二段點題。但若全文找不到合適的主體段,我們可以先找出每段的主題句,將其合起來,便得出全文主題。當然這種題目也受文章體裁的影響,若遇到“新聞報道”類文章,主題一定位於首段的導語中。當學生了解了這些做題方法後,自然會提高效率,減少彎路。

如果說課堂是個“大舞臺”,那麼老師就是舞臺上的導演,學生則是這個舞臺上的真正表演者。在素質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在英語教學面臨任務重,時間緊,學生基礎層次分明,學習能力各異的情況下,我們每位英語教師都應立足實際,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研究新思路,接受新理念,紮實工作,持之以恆,努力讓學生在自己的“舞臺上”,綻放最美的舞姿!

高中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2

全面貫徹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加快實施素質教育的步伐,已成爲教育教學人士的共識。中學教學作爲培養中學生的教育基地,肩負着十分重要的責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釋放學生自我創造的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是我們中學歷史教師共同的使命。同時也不應把素質教育與大學聯考評估機制、大學聯考選拔學生對立起來。

作爲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我想寫出教學上的點滴心得,與同行們共享。我覺得在新課改形勢下高中歷史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實施教育教學創新

素質教學的先導是教育觀念的創新,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教法,教法決定成效。傳統教育觀念已經在許多教師、尤其是中老年教師中成了“法寶”,比如說:以教師爲中心整節課都堅持“填鴨”,把學生看成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只教書不育人,忽視學生作爲“整體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老師惟我獨尊,高高在上、對學生提出的“奇談怪論”嗤之以鼻,甚至認爲學生是鑽“牛角尖”,不但不解決,而且還要批評一通等等。這些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思維求同,不僅教學效果肯定不好,而且還扼殺了學生創造的內在動機。讓趣味無窮的歷史變成一個枯燥無味的數字,最終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也基本放棄了歷史學科的學習。這跟我們的素質教育和時代發展是不適應的。因此我們作爲新世紀的教學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曆史老師就必須痛下決心打破它,改變它,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學生主體觀。從“主演”變爲“導演”。

在學校公開課上,開課教師上九年級歷史《美國內戰》,把“販賣黑奴”的廣告導演成學生的活動。(黑奴扮演者,教師課前選定有較強的文藝表演才能,同時有較強的表演慾望的學生。)通過演練,學生既認識到了黑奴當時的悲慘處境,又爲林肯政府頒佈《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筆,也說明了黑奴問題成爲了美國當時社會的焦點。另外如在講《一國兩制》一課時,通過讓學生看錄像《百年中國》的紀實片段;《重慶談判》一課時,播放電影《重慶談判》片段等等,這些課,使我確認,高中歷史教學,也應儘量挖掘“可導”“可演”的題材。

方法上可採用電化教學,運用多媒體,展現出一幅幅生動畫面,以引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變“灌輸”爲引導,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起到“服務”“參與”“引導”“點撥提升”“補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師放下老師的架子,師生平等,創設和諧民主的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提倡學生標新立異,鼓勵質疑,激勵思維。

二、更新備課方式,提高課堂實效性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向45分鐘要質量。通過教學實踐、嘗試、總結、反思,我覺得備課這一環節尤爲重要,可以說是基礎,是關鍵。著名教育專家於永正老師說過:“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收集信息、瞭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見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閱,以便把課上好。如果說,寫教案是顯性的,那麼鑽研教材、查閱教參、收集信息、備學生,思考教法則是隱性的。”我們在備課時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進行備課,這些素材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教參和輔導資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網絡資源等,因爲網絡上的素材非常豐富。同時,教師的備課還可以備一些學生的活動,某些課中,可以調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來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在我校歷史集備組,曾用過如下方法進行備課,

1、課前調查學生在本節課上希望學到什麼知識,他們對本節課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

2、利用互聯網,查找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筆錄備用。

3、加強集體備課,優化個人備課。備課組全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對將要教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如:教學目標應如何制定,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情況,制定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本課重點是什麼,如何突破;難點是什麼,如何排除;教學內容該怎樣教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課後檢測應怎樣編寫,編寫哪些類型的題;在本課中,該給學生制定怎樣的活動方案,等等。對高三選修《甘地》一課,通過集體備課,覺得僅靠講解,學生很難了解甘地的全面活動,難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概念,所以決定讓學生看電影《甘地傳》。這樣,既充分實現了教學目標,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活“字。而且加強了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融洽、合作關係。

三、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優化課堂教育結構

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對課堂教學方法極爲重視,明確提出要教師轉變角色,教師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播者了,教師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學生的學習也要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所以,教學中,出乎學生意料的演示、生動形象的類比、深入淺出的解釋、學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會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以及不斷出現的挑戰性問題等,都是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重要手段。這種教學,在習題訓練和講評課時,尤其管用。

1、學生限時完成適量練習。

2、學生討論答案,教師參與,瞭解學生討論的重點集中問題。

3、集體講評,教師答題,師生間可以互換角色互相體驗,討論中體現平等、民主、和諧的氣氛,遇到難點老師給以點撥,最後教師板書全文主要內容作最後小結。

實踐證明,這種教法達到了課堂教學“高效低負”的目的,有益於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教學中,師生間始終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互相交流着,既爲教學活動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礎,又對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智力潛能和個性特點大有裨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進行積極的參與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學生的眼、腦、手、口等多種感官並用,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採用開放式教學方法,多展開第二課堂,讓學生多接觸社會,採集社會上的一些信息,增強對社會的瞭解,對社會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課,開展辯論賽。如:對拿破崙的評價,對辛亥革命的成敗的評價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

四、依據教學評價機制,重視現實教學要求

在實施素質教育時,始終 “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中學歷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評價歷史教學,主要不是看教師是否能講,不是看學生對具體的知識記憶多少和某一次書面考試成績,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養成。如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選擇上,可以展開課堂討論,通過研討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如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如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在學期歷史學習總評成績中佔一定比例;歷史課的學業成績考覈除了書面考試還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歷史演講、歷史小製作、歷史參觀考察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己蒐集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成果也統計成績。歷史書面考試也從重知識考查向重素質考查、重能力考查轉變,逐漸扭轉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局面。完善歷史第二課堂的教育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愛好,組織課外歷史興趣小組,進行讀課外書、研究歷史人物、講歷史故事,寫歷史文章,編演歷史劇,學繪歷史地圖,收藏古錢幣,參觀歷史博物館,考察名勝古蹟等課外活動方式,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其學習興趣,提高多種素質,增長更多能力。

高中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3

在現代社會中,學習已成爲人生的重要需求。從適應與發展兩大任務出發,樹立自主型的學習觀,自覺地、能動地、有目的地從事學習活動,“懂學”、“會學”,已成爲時代對人的迫切要求。?

對於歷史教材學生一般都能看懂。在歷史領域裏,“知”與“不知”的矛盾並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與少、深與淺的差異。對於歷史學習而言,學生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藉助參考書(《辭海》、教師教學參考書、教輔書籍等),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創造性地學習,提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選擇信息的能力和質疑問難的能力,進而達到認知目標、技能目標與情感目標的和諧統一呢?首先,要把握一個根本點:準確、完整、系統、牢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歷史基礎知識。

其次,要抓住兩個觀點:①對教材內容進行有效地歸納整理,構成完整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②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地認識歷史,包括科學地評述歷史事件、歷史現象,評價歷史人物,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等。?

在國中時,歷史對於我來說只是一門副科,只要考及格就行,當時我的歷史學習幾乎沒有什麼方法,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得高分,但這隻適用於國中的歷史,並非是我今天要講的歷史的正確學習方法。所以,我強調一點:歷史決不是可以靠記憶就能攻克的簡單課程,它同樣要求掌握特殊有效又科學的學習方法。?

我是從高二開始將歷史作爲一門主科來學的,這是由於我本人特定的情況所決定,因爲我很晚才決定選擇文科,在此之前我從未給予歷史足夠的重視,這可以作爲一個反面的例子。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在我的同學中,越早重視它的人越輕鬆,而我對此認識比較晚,所以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時間在它上面。我建議那些早已決定選擇文科的人,一定要從國中,最晚高一時就開始注意積累歷史方面的知識。它有一個知識沉澱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絕對不可以存有“臨陣磨刀快三分”的僥倖心理。如果時間充裕,就能夠詳細地瞭解歷史的整個過程,而不是將歷史分成若干獨立的部分,因爲這會使你看不清完整的歷史發展脈絡,且容易犯以偏概全、以點概面的錯誤,而造成不能掌握歷史的真正內涵,也許在個別的細節題上能得分,但一遇到綜合論述性的題,就只會出現將凌亂的材料堆砌在一起的情況,留給改卷老師的不好印象,會大大影響你的得分。?

歷史是記憶量最大的課程之一,厚厚幾本書,內容多,頭緒繁雜,如果沒有科學的記憶方法,就很難把握好。我認爲學歷史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對比:古今對比、中外對比、背景對比、特徵對比……要善於將不同的歷史事件聯繫在一起,在對比中掌握這些事件的實質。此外,課本非常重要。高三那一年,我把整套教材看了三四遍,根據老師的複習進度(但比老師的速度快一本書左右),在這樣一遍遍的複習中,我的收穫每一次都不一樣。認爲看得越多,我所理解的層次就越深入,所以並非無效率的重複,而掌握越多,我所用在一本書上的時間就越少,進度就越快。同時輔之以習題,這樣,到了大學聯考前,我雖未達到“在腦子裏翻書”的境界,但也對教材相當熟悉,最基本的史實記得很牢固。歷史對文字組織的能力要求很高,平時一定要多加鍛鍊,多做些文字題,不要圖省事而只做選擇題,不願練習問答題、材料解析題。而且這對語文的寫作能力也有較高要求,不能只重答案,而不考慮組織語言。歷史和政治在我的腦海中形成了鮮明對比:歷史是在整篇灰色的史實中,偶爾穿插幾行結綸、規律之類的亮點,用以串起那些事件、因果;政治則是在通篇明亮的理論敘述中點綴若干事例,有的是從正面加以強調,有的從側面給予反證。

在歷史的年代和政治的“理論體系”這兩條主軸兩側,分佈着各式各樣經過細心挑選、適當排列的客觀事實。歸根到底,學生要做的“就是一一對應”。知道哪個年代發生了何等史實及前後因果叫縱比;不同年代、不同國家發生了類似史實的分析叫橫比。政治中哪一個提法由哪些論據支持或這一論據是針對哪個提法而產生的,必須區別清楚。於是在無數單選、解析、問答的磨練中,你日漸熟悉的知識點終於織成了一張網,將每一道考題牢牢地攬在其中,而不放過一條“漏網之魚”。?總之,歷史是需要不斷積累的一門課程,只有持之以恆纔會有所收穫,學好了歷史,不但可以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而且可以爲明天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偉大祖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正等着我們去探索追求!?

高中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4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需要智慧,教育需要夢想,教育需要激情,教育需要詩意,教育需要活力,教育需要堅持,教育需要堅守!

堅持教育規律,堅守教育良知!

教育作爲一種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啓迪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殊活動,必須在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和發展。學校教育應該在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失衡、幸福感匱乏、動機錯位、信仰缺失等一系列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擁有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

每天,我都在心中編制一個夢——讓陽光灑滿校園,讓尚高成爲時尚,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讓教師體驗教育的幸福,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讓校園成爲師生的精神家園。我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

我心目中的高中校園:清新潔淨,緊張有序,生機勃勃,文化濃郁;我心目中的高中校長:德才兼備,敢於擔當,真抓實幹,勇於創新;我心目中的高中學子:陽光樂觀,自尊自信,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我心目中的高中教師:身體健康,心態陽光,團結協作,追求卓越!

近些年來,多次聆聽魏書生、任小艾、丁榕、趙謙祥、鄭傑等教育專家的報告,拜讀陶行知、肖川、朱永新、郭元祥、高萬祥、李希貴等教育大家的文章,受益匪淺,引發了一些思考。今以隨筆的表達方式,與同伴交流,期待能與大家產生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

(一)

優秀的教師,不僅爲學生做了什麼,更重要的是所做的一切是否有意義,做的方法是否科學有效,是否被學生接受和認可;優秀的教師,最重要的不是爲學生做什麼,而是引領學生做什麼和怎樣做;優秀的教師不僅有愛心,而且能把握好愛的時機和分寸;優秀的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優秀的教師尊重學生的生命,尊重學生的差異,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思考問題,再站在教育者的角度進行理性的分析;優秀的教師既不姑息遷就學生,又不無原則的寬容學生;優秀的教師不動輒大呼小叫,那是黔驢技窮的表現;優秀的教師處理“麻煩”事件,就是教育智慧生成或閃爍之時;優秀的教師既愛事業和學生,也愛自己和家人;優秀的教師不常慼慼,而坦蕩蕩,心胸豁達,心態健康;------。總之,優秀的教師,有思想、有理想、有文化、有智慧、有品位、有激情、有能力。

(二)

在工作中,每天都要進行一次反思,要敢於面對自己的過失,勇於面對同事、學生、家長、社會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這是智者的心態,勇者的行爲。

反思是痛苦的,但痛苦也是助人重新出發的力量。

(三)

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意味着什麼?就意味着每天都要和一羣成長中的孩子打交道。如果,你不能面對這個現實,動輒與學生較勁,暴跳如雷,一味抱怨、訓斥學生,那麼久而久之,你就會成爲學生心目中的“怨婦”、“怨男”,成爲一個不受學生歡迎的人。結果,學生對你的“苦口婆心”、“諄諄教誨”、“嘔心瀝血”決不“買單”。

當我們不想或沒有其他選擇的時候,我的想法是:面對現實,接受現實,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爲,以健康樂觀的心態面對必須面對的一切,用真心、真愛、真情潤澤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擁戴。

選擇了教育的同時,就選擇了“無怨無悔。

高中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5

一、淺析目前高中語文教師閱讀現狀

作爲一名高中語文教師,想要教出好學生,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先廣泛地閱讀,只有教師本身深有所得,那麼纔有貨傾囊而授。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導學生閱讀,而自己卻不去閱讀,那麼效果會大打折扣。閱讀的重要性,每一位語文教師都知道,但是真正坐下來靜心閱讀的教師卻少之又少。

高中的語文教師有備不完的課還有改不完的各種作業,特別是在大學聯考這座大山的壓力下,學校和教育部門的眼光更多地停留在考試分數上。與之相對應的任課老師,有着很大的升學壓力,想要靜下心來閱讀,可能更多的教師會靜下心來想方設法地提高成績。其實,從宏觀角度去看待考試與閱讀的關係,會發現閱讀是高中語文教師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學生成績的最佳方法。

曾經有人調查發現:在中學教師這個羣體中,他們大部分時間都被批改作業、備課、閱卷、和學生談話等佔據。

閱讀課外書的教師數量不多,而這爲數不多的教師中,去圖書館次數最少的竟然是我們語文教師。這樣的數據讓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語文教師不是最需要閱讀的羣體嗎?事實卻讓大家大失所望。

當下,高中語文教師工作壓力大,閱讀量小,閱讀範圍狹窄,閱讀的品味也有所欠缺。正因爲如此,面對知識面越來越廣、求知慾越來越旺盛的學生,不少高中語文老師感到底氣不足、有着捉襟見肘的感覺。

在近兩年,當地教育局組織的高三教師與學生考同樣的試卷,並將試卷混在學生卷裏同時批改,出現了不少語文教師的考試成績落後於學生的情況,這是令人感到非常尷尬的局面,這也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二、閱讀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高中語文學科有着內容豐富、知識面廣博的特點。上至盤古開闢天地,下至風土人情,從天文地理歷史到古今中外名人傳記,無所不含。因此,教師只有寬泛的視野、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夠駕馭得了語文課堂教學。蘇霍姆林斯基則建議教師:讀書,讀書,再讀書!只有持之以恆、廣泛地閱讀,才能夠得到專業的發展和素養的提升,也只有書本能帶給教師豐富的營養和廣博的世界。

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生活範圍狹窄,接觸人羣和事物單一,知識面相對比較狹隘。若想成爲一個優秀的教育專家或者一個滿腹經綸的語文教師,只有努力追求,不斷成長。縱觀一些起點普通的語文特級教師、語文界的領頭羊,他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表現得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並且形成獨有的教學理念和思想。

細細探究他們的專業成長過程,發現他們一直都在進行着廣泛的閱讀,常年與書結伴而行,在課外閱讀中與古今中外的名家進行着思想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他們的知識面比普通教師要廣、思維更開闊、視野更寬廣、底蘊更加豐厚,自然而然地教學能力更強。

三、閱讀方法與內容的選擇

構建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是一個異常複雜的過程。書籍品種之繁多,內容之廣泛,即使窮極一身,也不可能讀完。因此,選好書、讀好書顯得尤爲重要。

首先是漢語言文學類書籍的閱讀。語文教師首先要精通語文專業方面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從宏觀角度掌控課堂,引導學生在語文的天空中自在地翱翔,發揮語文特有的育人功能。

其次是廣涉自然、科學、社會等方面的閱讀。要滿足學生日益旺盛的求知,必須有廣泛深厚的知識作爲支撐。語文學科是其它所有學科的基礎,同時也涵蓋其它學科的內容。

由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均需閱讀並且汲取,內化爲自己的知識,形成涵蓋社會、科學、生命等廣泛領域的獨特教學風格。教師以高的專業素養教授出出色的學生。

再次是要鑽研教育發展類的書籍。教師有着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光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還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下,配合以淵博的知識,才能夠出色的履行教師的職責。一個教師是否優秀,除了知識儲備以外,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高中教師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6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之間,我已經順利的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回顧這一學期,既忙碌,又充實,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地方。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業務素質

“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來我都積極學習。一學期來,我先後學習了:《一個語文老師的心裏路程》和《教育,就是詩意的棲居》兩本教育專著,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明確了今後教學努力的方向。隨着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斷學習。通過這些學習活動,不斷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和見識,爲自己更好的教學實踐作好了準備。

二、求實創新,認真開展教學、教研工作

教育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本學年,我努力將我在山東經受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語文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五認真”。課前認真作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案,並結合班級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堂課,儘可能做到當堂內容當堂完成,課後仔細批改學生作業,不同類型的課,不同學生採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學生對語文更有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另外,授課後根據得失,及時寫教後感、教學反思,從短短几句到長長一篇不等,目的是爲以後的教學積累經驗。同時,我還積極和其它老師進行溝通,瞭解學生,改進教法,突破學法。對於我負責的語文課的教學,我採用系統性、階段性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使每堂課都能讓學生有收穫。總之,不管在課堂教學,還是在課外輔導教學中,我都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爲目標,力求讓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網絡的功能和優勢,博採衆長,開展教學教研工作

爲保證課改教研的質量和水平,本人充分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教研工作中。以科學研究的精神對課改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現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別是加強對“新課標、新教材驗證”的研究,對“評價”的研究。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得失,勤寫教學反思,注意蒐集、整理相關資料,使“教學改革”真正成爲自己的事。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教學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設計……通過與其他老師及網友們的教學交流,特別是在專家在線指導下,質疑解惑,迅速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不斷促進、提升了自己的專業化素質。

四、加強反思,及時總結教學得失工作總結

反思本學年來的工作,在喜看成績的同時,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幾點:

1、不能及時將一些教學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進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學年加大了學習的力度,認真研讀了一些有關教科研方面的理論書籍,但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夠細和實,沒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

3、語文教學中有特色、有創意的東西還不夠多,今後還要努力找出一些語文教學的特色點,爲開創語文教學的新天地作出貢獻。

以上是我對本學期工作總結和反思,它將指引我今後的工作,在未來的教學中,我會揚長避短,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將自己鍛造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