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校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高校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高校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一、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於內涵發展、質量提升、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關鍵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高校辦學更加聚焦人才培養,立德樹人成效顯著。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高等教育是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迫切。高校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爲牽引,改革創新,優化結構、加強建設,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推動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更好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並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重在理念、要在行動、貴在創新,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高等教育的實際,着力推進高等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全面制度保障。

二、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1. 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爲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核心使命和根本任務。我們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高等教育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優勢轉化成高校的治理效能,着力謀劃和推進高校建設配套制度,在人才素質標準、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質量管控、教育管理運行等方面加強實踐探索。

2. 人才培養要堅持“德育爲先、德學兼修”。高校立德樹人,要堅持“德育爲先、德學兼修”的全面育人觀,進一步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和各教學環節、融入學生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融入學生課餘生活,引導高校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爲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3. 構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好以課程和教材爲重點的教學體系,建設好有利於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成功的管理體系和學業成績評價體系。要以學生全面發展爲宗旨,着力優化課程體系;以現代信息技術爲抓手,着力豐富優質課程資源。要高度重視教材體系建設,以教材體系建設的新成果來體現、支撐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建設要主動適應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現實需要,滿足互聯網時代學習者學習特性和終身學習需求,建設高質量多樣化課程和新形態教材,實現教材形式創新、與教學過程融合,打造具有互動式教學特點的課程教材。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着力構建教學工作評價、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教師業績考覈評價“三位一體”的教學評價體系。

4. 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強化教學質量日常管理、內控和動態監測,關注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評價,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還要進一步健全考試招生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制度體系。要完善教學質量管理和監控體系,形成以質量提升爲導向的資源配置模式,構建覆蓋育人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教學質量監測評估,確保人才培養水平持續提升。

三、做實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理實融合培養人才

高等教育現代化實質上是人的現代化,要在高校人才培養中彰顯現代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理實融合培養人才是三個有機聯繫、不可或缺的着力點。

(一)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學辦學的核心理念

高水平科技創新與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密切結合,已經成爲大學教育教學規律;由師生組成的探究式學習共同體,已經成爲知識創新和傳承的交匯點。科教融合的本質就是在“科研-教學-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創新、傳授、傳播和傳承,使師生在學術共同體進行互動式學術探究,取長補短、開拓進取。科教融合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教學與科研始終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推進科教融合培養人才,就要以學生髮展爲中心,加強科研同教學的結合,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培養人才,推動高校內部的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培養人才,把優質科研資源轉化爲育人資源和優勢,把科研設施轉化爲教學創新平臺,把科研成果轉化爲教學內容,把“科學研究的密度”轉化爲“教學創新的濃度”,把學生參與科研作爲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通過制度安排使學生成爲教師科研的夥伴,共同開展科研活動,進行有效的自主性、創新性學習,師生在共同探索、整合、應用、傳播知識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真正實現研究性教學、探索式學習。要營造鼓勵探索、自主創新的學習氛圍,爲學生開展科學研究搭建平臺,支持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科研團隊參與各種科研活動,支持校內教師和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將最新科研成果引入人才培養,開設更多研究性課程,提供研究性學習條件,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的人才培養。

(二)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

推進產教融合培養人才,就要堅持產業需求導向與教育目標導向相統一,推動高校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培養人才,着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適應能力。要創新辦學模式,把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在校內打通融合渠道,實現資源共享、平臺共建,促進跨學院、跨學科的交叉融合、互動發展;在校外匯聚各類社會資源、拓展育人空間,與政府、行業產業和用戶實現多元主體的跨界整合、協同創新,面向產業需求深化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以學科前沿、產業和技術最新發展成果更新教學內容。要對接需求,加強產學研協同育人,擴大校企合作科研的溢出效應,從理論、實踐、應用三個維度,打造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平臺,聯合開發課程、編寫教材,共建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和產業學院,把企業員工培訓內容和技術諮詢成果有機嵌入專業教學計劃,通過制度安排使學生成爲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開展技術革新的夥伴,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提高特色專業、優勢專業的集中度,打造一批行業產業急需、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專業。要構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與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相聯動的實踐教學平臺,建成一批共享型、區域化的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實踐平臺,促進校企間合作育人、合作發展。要深化產教深度融合,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改革,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新模式,將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結合,着力提高高校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貢獻率。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聘請行業企業的技術與管理專家到高校兼職任教,並作爲青年教師的實踐實習導師,促進企業主動爲青年教師提供掛職實習鍛鍊崗位,增強教師實施產教融合培養人才的實踐能力。

(三)理實融合是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

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擴大知識面;加強實踐教學,增長見識和膽識,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推進理實融合培養人才,就要促進高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加大課程整合力度,更新課程教學內容,積極探索開設一批交叉學科研討類的課程、多視角解決問題的課程;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互聯網+”和“智能+”教學,採用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啓發式教學等研究性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志趣和探索未知的激情,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要運用創新型、綜合化、全週期教育新理念,着力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完善“創意-創新-創造-創業”教學體系,促進“學、研、創”結合,在課堂教學、實驗實踐、科學研究、競賽活動過程中,加強學生的設計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批判性思維訓練,着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實踐能力。要着力開發專業課程中的思政資源,理論聯繫實際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注入紅色基因和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注重文化薰陶、以文化人,還要從嚴治教、從嚴治學、從嚴治研、從嚴治考,加強品德修養和職業道德教育,塑造未來人才之魂,培養服務國家服務人民、造福人類和可持續發展的優秀人才。

總之,只要各高校高度重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理實融合培養人才,並採取有力措施、下更大功夫做實“三個融合”,就一定能夠全面有效提升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