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淺析文言文實詞的複習方法

文言文閱讀歷來是會考的重難點之一,複習備考時,應着重從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三方面進行積累歸納,其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實詞的積累與運用。我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引導學生在動態使用中去積累文言實詞,並形成兩種行之有效的複習方法,現陳述如下,以期助廣大會考生一臂之力。

淺析文言文實詞的複習方法

一、第一招——歸類整理,輕鬆積累。

①指要:

文言詞語浩如煙海,用法千變萬化。我們怎樣以不變應萬變呢?第一招就是學會“歸類整理,輕鬆積累”。

②舉例:

“故”這個實詞有哪些不同的意思和用法?

故:1.因此,所以。

故曰。

故雖有名馬。

2.原因,緣故。

扶蘇以數諫故。

公問其故。

3、原來的,舊的。

溫故而知新。

故人西辭黃鶴樓。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4、故意。

廣故數言欲亡。

③操練:

下邊句子中的“謂”有什麼不同含義?

1.楚王謂左右曰(對……說)

2.太守謂誰(是)

3.太守自謂也(命名)

4.予謂蓮(認爲)

5.此之謂失其本心(叫做)

這些詞的辨析,首先要把握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本義,即最初的意義;引申義,包括比喻義、假借義等,指詞語在一定的環境中,逐漸引申出一些新的意義。其次,要根據不同的語境揣摩詞語的不同意思。

點撥:掌握了這些句子中“謂”的意思,“於是謂之曰”這句話中的“謂”怎麼理解呢?

試試看:句中的“謂”怎麼理解?

1.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對……說)

2.義不殺少而殺衆,不可謂知義。(《公輸盤》)(稱爲)

二、再看第二招——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①指要:

文言實詞,除了一詞多義之外,還有活用、古今異義、通假的現象我們也有一招應對,這就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②例如:

短文中“願聞其說。”這句話中的“聞”是個古今異義字。怎麼理解?

怎麼理解下面幾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古義:黃河;今義:河流)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男子的配偶)

3.及其日中如探湯。(古義:熱水;今義:食物煮後所得的汁水)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義:地位低微,目光短淺;今義:言語、行爲惡劣)

詞的古今詞義變化有這樣幾種情況:擴大,如“河”。詞義縮小,如“妻子”。詞義轉移,如“涕”。感情色彩變化,如“卑鄙”。

試試看:句中的“走”指什麼?現在指什麼?句中的“顏色”指什麼?現在指什麼?怎麼知道的?課內見過嗎?

1.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守株待兔》)(古義:跑;今義:行走)

2.顏色不少變。(《張中丞傳後序》)(古義:臉色;今義:色彩,厲害的手段)

錄畢,走送之。

普顏色不變。

③再如:

短文中“願聞其說。”這一句中的“說”,也是一種常見的文言現象。怎麼理解?

下邊這些句子中加點的實詞都出現了詞類活用現象,怎麼理解?

1.其一犬坐於前。(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2.大楚興,陳勝王。(王:名詞作動詞,稱王。)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動詞用作名詞,指飛奔的馬。)

4.君將哀而生之乎?(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活下去。)

5.吾與汝畢力平險。(險:形容詞作名詞,險峻的大山。)

6.親賢臣,遠小人。(親,遠:形容詞作動詞,親近,疏遠。)

7.悽神寒骨,悄愴幽邃。(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悽:使……淒涼;寒:使……寒冷。)

8.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爲美,即“認爲……美”。)

“犬“王”是名詞的活用。“奔”是動詞的活用。“險”“親,遠“淒寒”“美”是形容詞的活用。這都是常見的實詞活用,我們可以分別歸類整理。

試試看:下邊句子中的“奇”和“飲”怎麼理解?怎麼知道的?

1.柳開奇之,曰:公輔才也。(《李迪傳》)(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爲奇,賞識。)

2.黔敖左捧食,右執飲。(《不食嗟來之食》)(動詞作名詞,湯水。)

④又如: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大家看這一組句子,看裏面有哪些通假字?

1.滿坐寂然,無敢譁者。(“坐”通“座”)

2.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

3.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適”通“謫”)

4.固以怪之矣。(“以”通“已”)

四個字代表了通假字的四種類型。

1.聲旁字代替形聲字。如“滿坐寂然,無敢譁者”一句中的“坐”通“座”。

2.形聲字代替聲旁字。如“食之不能盡其材”一句中的“材”通“才”。

3.同聲旁的字相互替代。如“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一句中的“適”通“謫”。

4.音同或音近字相互替代。如“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一句中的“指”通“直”。

試試看:這兩個句子中,通假字分別是哪個?怎麼知道的?課內見過嗎?

1.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隆中對》)(“已”通“以”)

2.張良出,要項伯飲。(《項羽本紀》)(“要”通“邀”)

三、小結:

大家會發現我們所熟悉的很多詞語雖然是出現在新的語境當中,但我們都可以從課內找到它的根所在。即“題在課外”,但“根在課內”。

四、實戰演練

掌握瞭解題技巧,知道了怎樣有針對性的複習,打一場勝仗的希望就大了。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個實戰演練吧。

不學無術

初,張詠在成都,聞準①入相②,謂其僚屬③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及準出陝④,詠適自成都罷還,準嚴⑤供帳⑥,大爲具待⑦。詠將去,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曰:“《霍光傳》⑧不可不讀也。”準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亡⑨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選自《宋史•寇準傳》)

【註釋】①準:寇準,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入相:被拜爲宰相。③僚屬:同事及下屬官員。④出陝:出任陝西地方官。⑤嚴:敬重。⑥供帳:供設帷帳。⑦具待:具,備辦;待,接待。⑧《霍光傳》:載《漢書》,傳末有“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之語。⑨亡:通“無”,沒有。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⑴謂其僚屬曰(     )  ⑵寇公奇材(      )

⑶及準出陝(     )    ⑷詠適自成都罷還(     )

⑸詠將去(     )      ⑹準莫諭其意(     )

⑺詠徐曰(     )      ⑻此張公謂我矣(     )

①首先要讀懂材料。先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其他同學注意糾正讀錯的字。

②糾正讀音及停頓。

③大家一齊朗讀一遍。

④再請誰來說一下短文的大概意思。

當初,張詠在成都(做官),聽說寇準被拜爲宰相,(就)對他的同僚們說:“寇準是個奇材,(只)可惜他古書名著讀得還不多,處理事情的經驗也還不太豐富啊。”等到寇準出任陝西地方官,張詠(也)正好被罷官從成都還鄉,寇準非常敬重地供設帷帳,並準備了盛大的接待儀式。張將要離去,寇準送他到市郊,問道:“(先生)有什麼話要教導寇準嗎?”張詠慢慢地說:“《霍光傳》你不可不讀啊。”寇準並不明白他的用意,回來以後,拿出那《霍光傳》讀它,到“不學無術”一句,笑着說:“這是張公教導我啊。”

⑤寇準,堂堂一個宰相,怎是“不學無術”之徒!霍光是漢武帝時的名將霍去病之弟,擔任過大司馬、大將軍等要職,功高權大,可身方死而家隨以滅。寇準同張詠是至交,張詠教寇準讀《霍光傳》,恐怕是在以霍光爲鑑,告誡寇準,不能重蹈霍光覆轍。而寇準翻書之後,竟以“不學無術”一笑遮掩過去,免遭私議朝廷之罪名,這正是“學而有術”,舉重若輕。

⑥怎麼解答?

短文中有兩個“謂”字,分別是什麼意思?

“材”怎麼理解?怎麼知道的?(食之不能盡其材)

“及”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怎麼判定的呢?——先根據上下文理解意思;聯繫課內我們所學過的“及”意思來理解;再把這個意思帶到句子裏理解,驗證是否講得通。(及郡下)(及反,市罷)(及其日中則如探湯)]

“適”在這裏是什麼意思?怎麼解答的呢?這個字作“恰逢”講,在課內沒有接觸過,但是,我們可以聯繫學過的“會天大雨”和“會賓客大宴”兩句話思考,句中的“會”和這裏的“適”是同義詞。

“去”在這裏什麼意思?根據什麼判定的呢?(遊人去而禽鳥樂也)(一狼徑去)(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諭”什麼意思?根據什麼判定的呢?“諭”和“喻”在古代通用,都有明白、瞭解的意思。(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引喻失義)

“徐”怎麼講?哪裏見過?(徐噴以煙)(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大家看,把握課內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進行歸類整理,再靈活運用到具體的文言文材料的解答中去,就能順利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