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產生的原因及傳播

教學難點:探究真空不能傳聲,利用回聲計算

教學工具

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鈴鐺、梳子、音叉、杯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錄像:電閃雷鳴、江河咆哮、鼓樂齊鳴、放鞭炮、電鋸切割木板、小孩啼哭等畫面

[引語]從剛纔看到的這些現象中,可以說人們從呱呱落地時起,就無時無刻不在與聲音打交道,聲音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對我們即熟悉又陌生,那麼,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探討聲音的奧妙呢?學生回答:想

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與聲音有關的問題

觀看錄像

由直觀的畫面創設聲音產生的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望,從而順利的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

1)探究聲音的產生

下面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用準備的器材及周圍可利用的物體,如鉛筆盒、書、紙、筆等來做實驗,想辦法讓它們發聲,比比看哪一組的方法多?注意觀察物體發聲與不發聲時有什麼不同?物體發聲時有什麼共同特徵?看哪一組最先發現?

師巡視並指導,幫助學生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利用不同物體進行發聲實驗,在探究中發現並提出問題,學生有的拉長橡皮筋,有的撥動尺子,有的吹口哨,有的搖小鈴鐺等等自己設計的實驗,興趣盎然。

[引語]現在已有不少組同學發現問題了,下面我們共同交流一下

其它小組的同學是否和他們有同樣的發現?還做了哪些實驗?學生交流。

剛纔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善於動腦,把不同器材結合使用很好,下面讓我們再一次感受聲音的產生。用手按住喉頭部分,大聲說“振動”

生活中聲音產生的現象很多,同學們聯繫生活實際,分析生活中的物體是如何發聲的?

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加深他們的合作意識同時也爲後面發現聲音的產生的原因作好鋪墊學生在交流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通過他們的交流盡可能多的做實驗,通過實驗也就不難得出聲音產生的原因,讓他們真正體驗探究的快樂。

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聲音的產生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

剛纔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好,有誰知道蟬是怎樣發聲的?

[思考]烈日當空的中午,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旅行者常常會聽到“砰、砰”神奇的槍聲,這時大家都會驚恐地趴在地上躲避,原來撒哈拉沙漠中午的氣溫超過42℃,沙漠中的石灰岩受熱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炸裂,現在你知道槍聲哪來的嗎?

有時我們需要將聲音記錄下來,怎麼辦呢?學生閱讀課本31頁

(2)聲音的傳播

我站在講臺上說話,你們可以聽見,聲是靠什麼傳播的呢?

同學們思考固體能否傳播聲音?並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氣體、固體可以傳聲,那液體能否傳聲呢?

師:出示裝有小金魚的魚缸,輕敲魚缸,看金魚的反應,說明液體也可以傳聲。

師: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總結歸納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問題]《星球大戰》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聽到天狼號“轟”地一聲被炸燬,神鷹號宇航員得意地笑了,你覺得科學嗎?

師用塑料圈在水平方向上來回推動,可以看到疏密變化從而引出聲波,學生看課本33頁明確聲是以聲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

下雨天,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這是爲什麼?

看來聲的傳播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聲有一定的速度。同學們通過33頁小資料的表格,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1)一般來說固體傳聲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

(2)聲速與介質的種類有關

(3)在空氣中聲速的大小與溫度有關

在教室裏說話比在曠野裏聽起來響亮,爲什麼?

學生回答,聲傳播的速度慢

學生仔細分析討論,然後起來交流獲得的信息。

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聲速

通過學生分析表格獲得信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理解回聲。

三,整體感知

學生理解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傳播的條件以及傳播的形式,聲速的大小。 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

四,知識拓展

課本34頁1、2、3、4、5 學生完成練習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對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和不足之處?

學生紛紛發言

六,佈置作業

刻印題一頁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二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因爲只有瞭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原理,才能從本質上理解對它的控制與應用,這是進一步學習本章其它內容的前提,這個前提的掌握與否是本章後續學習的關鍵,是實現本章教學目標的基礎。

【教學難點】

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是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因爲僅僅依靠學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難認識到這一點,只有藉助於實驗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而學生剛剛接觸物理知識,認知能力相對薄弱,易於形成難點。

【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教學屬於知識探究性教學。本節課擬採用誘思探究實驗論證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導控下創設教學情境,提出探究的問題,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並通過親自動手及分組實驗來進行論證,通過小組交流進行歸納總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以上這些,可以概括爲:創設情景導入目標自主探索實驗論證表達交流總結歸納。

【課時安排】: 1課時

【實驗器材】:

1、教師演示實驗器材:真空鈴實驗裝置。

2、學生探究實驗器材:鼓、鑼、音叉、共振音叉、懸掛有乒乓球的鐵架臺、發聲體(小收音機、兩個塑料袋)、水槽兩個、水、CuSO4溶液、白紙、氣球、樹葉、四季潤喉片瓶子等。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

第一組:共振音叉。

第二組:發聲體(小收音機、兩個塑料袋)、水槽兩個、水、CuSO4溶液。

第三組:長鋼管。

3、多媒體課件

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三

本節是學生接觸物理的第一節,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後的物理教學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能否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悟到物理學的美,激發出學生學習物

理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初步培養學生動手實驗、觀察比較、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就成爲這節課首要解決的問題。爲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難點,落實新課標的精神,我在教學策略上發生了三個轉變:

1)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

2)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

3)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

“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學生自主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所以,讓“課堂充滿生活活力”就成爲設計重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了三個教學情景:一是通過播放器播放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命運交響曲》,同時展示與之相一致的聲波圖形,並介紹貝多芬的生平,讓學生感悟到聲音的美好,並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通過播放一些有趣的發聲現象、介紹錄音的基本原理等知識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振動發聲的特點,並激發他們對自然現象的學習、研究興趣;三是通過提出問題——猜想——實驗得結論——再提問——再猜想——再實驗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其中,從多角度進行細緻研究,並體會到科學探究的一些方法。

二、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只能通過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實驗才能真正吸收知識,這是別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變的。因此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以觀察和實驗爲主,設計了一個教師演示實驗、三個學生實驗和一個自學環節。一是通過學生髮音、製作發聲器,在製作中去揣摩、比較得出發聲體在振動這一結論;二是演示真空鈴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得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三是學生根據問題自主設計實驗並嘗試實驗,最後歸納得結論;四是讓學生自學聲速這一部分知識並相互交流。以上的體驗學習,貫穿於教學始終,力圖使學生自己的輸入成爲主要的教學內容資源,併成爲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同時,通過以上的體驗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喜悅,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強調學生的合作學習

一位科學家用了10年時間進行調查,想知道學習哪方面的知識永遠不會被社會淘汰?調查結果是與人相處的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學生學習交往和合作的過程。在兩個學生實驗及上臺交流展示活動中,通過同桌互相學習,小組間合作,從而形成全班共同學習的動態組合立體交叉網絡結構,促進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生小組之間往復的、多通道、多層次的信息交流,在這種全方位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和方法,而且學會了彼此間的協作,同時也培養了同學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團隊精神。

總之,通過本節課將努力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學習、在美的薰陶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2)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和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用語言表達物理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互動,達到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嘗試的民主融洽的教學氛圍;並通過學生的探索實驗,培養同學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團隊精神;

2)通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實驗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通過列舉大自然中發聲的事例,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激發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並能體驗中歸納總結出結論。

[教學難點]

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並大膽嘗試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結構]

創設情景,導入目標——自主探索,實踐體驗——表達交流,總結歸納。

[教學模式]

“活動——實驗”的探索模式。

[教學儀器]

1)教師演示實驗的全套器材

2)學生實驗的器材

3)多媒體、圖片、模型

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l 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l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l 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2、過程與方法

l 通過觀察與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l 通過學習活動,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l 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於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二、設計思想

以從生活走向物理,努力構建合作、探究的課堂文化爲基本指導思想。導入上緊扣書中彩圖,以大象間是如何交流的?作引入,展開部分以探究爲主要體系,構建課堂雙主體。通過學生自己探究和觀察以及教師演示,使學生從多角度明白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三、教具準備

音叉、小槌、橡皮筋、玻璃鐘罩、抽氣機、收錄機。

四、教學過程設計

讓學生看P10大象的圖,讓學生思考,討論:

1、關於大象你瞭解多少?(大小、種類、生活習性等)

2、你認爲大象之間如何進行交流?

閱讀P11文字。學生討論:猜測大象可以用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進行交流中的聲音指的是什麼聲?

3、你知道還有哪些動物能產生人類聽不到的聲嗎?

4、你知道哪些動物能聽到人類聽不到的聲嗎?

這些問題學過這一章後就可以解決了。

用收錄機播放一段美妙的音樂。引出課題聲音是如何產生和傳播的?

[一]、聲的產生

(探究)讓學生自己做各種活動,使物體發聲。

(演示)敲響音叉,觀察發聲的音叉。

張緊的橡皮筋,用手指撥動,使其發聲。

觀察課本P12四張圖。

由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總結髮聲物體的共同特徵。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

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想想議議)觀察P13插圖,教師介紹:

蟬是通過腹部的發聲器官發出聲音。只有雄蟬纔會鳴叫,因爲雄蟬腹部有發音器官,而雌蟬沒有,在腹部只有接收聲音的器官。

[二]、聲音的傳播

(探究)聲怎樣從發生的物體傳播到遠處?

聲要傳播出去,可能需要什麼東西來作媒介?

1、把兩張課桌緊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桌面,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

2、兩張桌子離開一個小縫,再試一試。

(這裏也可以事先佈置學生製作土電話,實驗方法如上。)

總結: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演示)將一隻小電鈴放在玻璃鐘罩裏,接通電源,然後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鐘罩內的空氣,最後停止抽氣,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鐘罩內,請學生觀察現象。

總結: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問: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

(教師稍作介紹(以水波作比較),略)

總結: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

(想想議議)請學生設計聲音在液體中傳播的小實驗。或找出事實來支持你的說法。

例:(1)人潛入水中後仍能聽見岸上的講話聲;(2)魚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風吹草動。

總結:聲音在液體中也能傳播。

小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以上通過自己探究固體傳聲,教師演示氣體傳聲,學生設計液體傳聲,使學生明白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三]、聲速

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可以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例如:雷聲、回聲等,田徑比賽時,在遠處先看到發令槍的煙霧,後聽到槍的聲音,也是很好的例子。

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ww (學生閱讀P15小數據,找出其中的規律。)

總結: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

15℃時空氣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本課小結:略

五、課後探究與實踐

1、給你以下器材:秒錶一個、聽診器一套、塑料保鮮袋一個、大燒杯一隻和一些水。你能設計一個說明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的實驗嗎?說出你的方法並動手試一試。

2、動手實驗:

【器材】火柴盒、尺子和棉線1米左右。

【步驟】

(1)。把棉線的一端穿進火柴盒,連在盒內的火柴桿上,另一端拴在尺子上,如圖1.

(2)。一位同學手拿火柴盒緊貼在耳朵上,同時堵住另一隻耳朵;另一同學用手指甲在靠近拴線的尺子一端划動,這時把火柴盒貼在耳朵上的同學將會聽到______,它是由______產生的,同時觀察一下拉緊的棉線,發現______,這說明聲音是通過______傳到這位同學耳朵裏。分析聲音由聲源(振動的刻度尺)傳到這位同學耳朵裏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設計一個測量聲速的方法並實際測量。

物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五

課程標準:

通過實驗,認識聲的產生和傳播條件。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

2.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是能夠傳播聲音的介質,瞭解在不同的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發聲現象,能簡單地描述所觀察到的發聲體的共同特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對比和概括能力。

2.通過聲傳播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初步的在觀察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初步學習實驗探究的方法,體會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節學習,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在聲的廣袤空間中,聲音可以表達豐富多彩的情感,通過聲音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學生初步領略聲音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引起對聲音的好奇,激發求知的慾望,逐步養成自覺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學態度。

3.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點與難點:

聲音產生的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是這一節的重點。

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的形式傳播是本節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演示實驗器材:廣口瓶、橡皮塞、抽氣機,電子發聲體,土電話、吉他等。

3.分組實驗器材:音叉、鼓、鑼等。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教 學 意 圖

(一)課前活動

在教室內播放悠揚的音樂。

欣賞音樂、琴詩,陶冶情操。

創設情境。

(二)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展示多種聲音。

觀察畫面與聆聽相關的聲音。

讓學生對耳濡目染的聲現象產生研究的興趣。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是怎麼被我們聽到的?

深入思考,進行猜想。

讓學生知道聲音是傳遞信息的一種形式,觀察圖後讓學生思考、討論一些問題,把學生帶入聲的世界,在討論中切入本節課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三)探究聲音的產生

1.給學生提供“製造”聲音的器材:音叉、鼓、鑼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進行實驗探究:讓音叉、鼓、鑼等發聲,並觀察聲音產生伴隨的現象。

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學生合作探究,直接觀察和觸摸感受發聲的物體在振動,引導學生討論。

2.讓學生試一試:敲一下鼓(或音叉、鑼),馬上用手按住鼓面會發生什麼現象?想一想,這是爲什麼?

學生進行探究,得出結論:發聲體振動停止,聲音消失。

進一步認識聲音的產生,培養歸納能力。

3.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結論。

通過觀察、體驗與對比、概括,建立聲音和振動的關係。

4.介紹絃樂器和管樂器:彈奏吉他、展示自制管樂器,並播放使用自制管樂器演奏視頻。

讓學生在發出聲音的同時,用手捂住自己的聲帶處,再次感受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鞏固和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指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分析自然現象。

(四)聲音的傳播

1.提出問題:我在這說話,我的聲帶在這振動,聲音怎麼傳到你的耳朵裏了?

學生思考:我們之間有什麼,是什麼把聲音傳過來的?

誘導學生自己得出:聲音在空氣中能夠傳播。

2.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空氣,你還能聽到我講話的聲音嗎?

深入思考和聯想。

讓學生提出猜想,引導他們提出證明猜測正確性的方法。

3.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

通過探究,讓學生初步認識聲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4.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通過根據已有的知識對傳聲的原因,進行猜測和討論。

廣口瓶內發生器聲音的變化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能在真空傳播。

5.演示實驗並得出結論:聲音可以液體中傳播。欣賞《小兒垂釣》和“水上芭蕾”。

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果,觀察與思考。

提高觀察、分析和總結能力。

6.學生實驗並得出結論: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學生輕敲桌子一端,耳朵貼近桌面另一端聽聲音。

探究固體傳聲,初步感悟科學探究。

7.試用“土電話”,強化固體可以傳聲。

讓一學生“接聽土電話”並進行課堂討論和小組發言。

初步培養學生髮現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實質的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8.歸納結論: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既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也可以在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綜合、歸納,舉手發言。

系統總結規律。

9.聽覺的形成:播放視頻:人耳的結構和動畫(聽覺的形成)。

觀察與思考。

瞭解人耳的結構和爲什麼能聽到聲音。

(五)聲速

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書。

學生閱讀課文(第38頁),瞭解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並總結規律。

啓發學生從閱讀中找出規律。

(六)小結

提出問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思考、交流,談收穫、體會等。

通過合作、交流,及時小結,讓知識系統化。

(七)課堂練習

出示練習題

閱讀、思考,舉手答題。

應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

(八)佈置作業

延伸興趣

課後第2、3題

當堂完成

鞏固所學知識

(九)板書設計

第一節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真空不能傳聲。

二、聲音的傳播三、聲音的速度

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在介質空氣中:340m/s(1標準大氣壓、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