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 瞭解聲音的特性。

● 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音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音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2.過程與方法

● 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 讓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和理解音調、響度和音色。

● 通過實驗探究音調、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 音調與響度的區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將聲音的特性按照音調、響度、音色的順序進行講授。但是,生活中的實際經驗往往將“音調”和“響度”兩個概念混同起來。本人考慮到響度比音調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觸到,而且響度比音調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響度的干擾之後,音調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將課本中二者的順序顛倒了一下,將知識的處理由易到難。

學情分析

聲音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日常生活中許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發聲體所發出聲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學生對於聲音的特性的有關知識(尤其是音調和響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錯誤理解。而本節課能否完成教學任務就看能否順利改正學生的錯誤理解,真正理解音調和響度。

此外,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學生也向着多方向發展,擁有樂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節課可以讓學生自帶部分樂器供課堂探究之用,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資源

大小木魚、大小銅鑔、大小銅鑼、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鋁板琴、學生自帶樂器(吉他、豎笛等)、乒乓球、鐵架臺、示波器。

(說明:以上器材可從學校音樂器材室中尋找,也可用其他樂器代替)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學習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瞭解了人耳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中的一些美妙的聲音吧!(播放錄音)

請學生提出想要知道的有關聲音的問題。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分類,抽取與聲音的特性有關的問題作爲本節探究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

板書:

課題:§3.2 聲音的特性

二、新課教學

(一)手耳並用

請學生利用手邊的器材(包括老師提供的器材及學生自帶的樂器)來發出盡可能多的聲音,仔細傾聽,嘗試用不同的形容詞來描述聲音的不同,並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聲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大;輕敲,聲音小。

生2:有的聲音低沉,有的聲音尖銳。敲大鼓,聲音低沉;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鼓,聲音尖銳。

生3:有的聲音渾濁,有的聲音清脆。敲大木魚,聲音渾濁;用同樣大小的力敲小木魚,聲音清脆。

生4:聲音有強弱不同。用力敲銅鑼,聲音強;輕敲,聲音弱。

生5:…………

教師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歸類,並引導學生用專門的物理術語表示聲音的不同。

板書:

聲音

響度:表示聲音的強弱   (大小)

音調:表示聲音的高低   (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聲音爲什麼會有強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問題要追根求源,從本質入手。請同學們回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學生回答: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繼續引導學生思考:物體的振動會有什麼不同?

教師演示:手來回擺動的動作。學生觀察,總結振動有哪些不同。

與前面聲音的不同對應。

板書:

聲音                                         振動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                      振幅:振動的幅度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    頻率:振動的快慢

振動是怎樣決定聲音的響度、音調的呢?

(二)探究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響度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振幅有關,有的學生猜想響度可能與頻率有關。

進行實驗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並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麼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力敲銅鑼,鑼面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鑼面振幅小,響度小。

你是怎樣比較出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將手指輕輕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手指振動越強烈說明鑼面振幅越大,振動輕微說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觀的反映方法嗎?

生2: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鑼面,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肯定學生的回答,點出該物理研究的方法並板書:轉化法。

還有其它的做法嗎?

生3: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開的高度反映了鑼面振動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響度大;輕敲,音叉振幅小,響度小。

板書:(將響度與振幅用箭頭聯繫起來)

響度:聲音的強弱(大小)振幅:振動的幅度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三)探究音調與什麼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音調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學生猜想音調可能與頻率有關。

引導學生分析,要研究音調與頻率的關係,必須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體發聲。對學生進行“控制變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進行實驗

請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並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麼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

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成果展示與總結

學生邊展示,邊總結。

生1:用木槌敲小木魚,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木魚,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聲音清脆,音調高;用同樣的力敲大音叉,聲音渾厚,音調低。

生3:用手指撥動吉他同一根琴絃,手指靠上時,音調低;用同樣的力撥,手指靠下時,音調低。

生4:……

生5:……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用同樣的力敲大小木魚時,它們的振動頻率有何不同?

教師以生活實例做比喻引導學生進行理論分析:

大個子同學與小個子同學跑步時,他們蹬腿的頻率如何?能將這個現象與我們剛纔的實驗類比嗎?

學生總結出:

大個發聲體振動頻率慢,音調低;小個發聲體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同一琴絃,振動部分越長,振動頻率慢,音調低;振動部分越短,振動頻率快,音調高。

教師演示:將鋼筆帽和鋼筆管拆下,分別吹。讓學生比較音調的高低,並分析。

吹氣時,鋼筆帽和鋼筆管中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帽內空氣柱短,振動頻率快,聲音尖銳,音調高。管內空氣柱長,振動頻率慢,聲音低沉,音調低。

板書:(將音調與頻率用箭頭聯繫起來)

音調:聲音的高低(尖銳或低沉,清脆或渾濁)頻率:振動的快慢

頻率低,音調低;頻率高,音調高。

演示:觀察聲音的波形

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的音叉聲音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它們的差異。

聽一聽、議一議:

播放錄音: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

討論:蚊子和老黃牛的叫聲相比,哪個音調高?哪個響度大?

(四)探究聲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遊戲:

(1)耳朵“辨”樂器。播放錄音:梁祝1(古箏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學們辨別是何種樂器演奏的

教師介紹:不同的樂器演奏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曲子,聲音各有特色,我們稱之爲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請後面的兩名同學讀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請前面的同學說出朗讀者的名字。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人,聲音各有特色,我們也稱之爲音色不同。

板書:

音色:聲音的特色。不同樂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師介紹: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閱讀教材,還能學到些什麼?

讓學生自學頻率的概念、單位、超聲波、次聲波等知識,並進行展示與交流。

想想議議:

爲什麼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能聽到討厭的蚊子聲?

(六)課堂練習:

1、請解釋下面幾句話中的“聲音”各指的是聲音的哪個特徵?

(1)對不起,請您講話聲音高一點(     )

(2)李寧唱歌的聲音真好聽(     )

(3)電鋸發出的聲音很尖,很刺耳(    )

2、有經驗的養蜂人根據蜜蜂飛行時發出的聲音就可以判斷蜜蜂是採了花粉回來還是出去尋花源,是因爲蜜蜂飛行時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的(    )不同。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都不是

3、用小木槌輕敲與重敲同一鑼面時,音調、響度、音色中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不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_____。

4、寓言故事中的兔乖乖聽見說話和敲門聲之後,根據什麼沒有將門打開(   )

a.說話聲的響度

b.說話聲的音調

c.說話聲的音色

d.敲門聲音的不同

5、拿一張硬紙片,把它的一頭伸進自行車輪的輻條中間,然後轉動車輪,就會聽到紙片振動發出的聲音。當減慢車輪轉速時,你能聽到(    )

a.音調變高

b.音調變低

c.響度變大

d.響度變小

課堂練習後音樂欣賞:

欣賞男低音john denver與男高音domingo合唱《perhaps love》,再次體會音調的高與低,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學習。

課外知識拓展:

自學課本p41 科學世界──樂音和樂器,理解不同樂器改變音調和響度的方法。

參考課後“動手動腦學物理”製作音調可變的哨子和水瓶琴。

《聲音的特性》教案設計 篇二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聲音的特性,知道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與什麼有關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進一步瞭解和學習與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

學習重點: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與什麼有關

學習難點: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與什麼有關

學習過程:

一、前奏版:1、聲音是如何產生的?

2、傳播聲音的介質包括哪三類?

3、15 ℃時空氣中的聲速是

4、人們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是如何的?

5、什麼叫骨傳導?

二、啓動板:欣賞音樂體會聲音的不同,請思考爲什麼有的聲音聽起來音調高,有的聽起來音調低呢?

三、核心板:(一)1、音調

實驗探究:影響音調的因素

實驗器材:鋼板尺

實驗過程:探出不同長度用相同力度撥動鋼板尺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2、頻率

頻率單位:

人類能感覺到的聲音頻率範圍: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內容瞭解聲音的三個特性及其相互關係。u     課型:新授課u     課時:1課時教學目標 u     知識與技能1.知道音調、響度和音色是聲音的三個特徵。2.常識性瞭解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3.知道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u     過程與方法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進一步瞭解學習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u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現實世界物體的發聲是豐富多彩的,更加熱愛世界,熱愛科學。教學重、難點解析u     重點聲音的三個特性。u     難點音調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響度的大小跟物體振動的振幅和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調、響度和單色三者的區別。教學準備師:收錄機、樂器(電子琴、小鼓等)、鋼尺、發音齒輪、音叉、示波器、乒乓球、收音機及喇叭生:自帶器具(如梳子、塑料硬片、鋼尺、塑料尺等)、音叉教學步驟 一、引入新課:(創造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願望)   (約  4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用收錄機播放一曲交響曲。(如《命運》交響曲)2.講述:同學們剛纔欣賞到的震撼人心的樂曲,表達了人們與命運抗爭,在逆境中奮進的精神。有的地方音調低沉,有的地方單調高昂;有時聲音大,有時聲音小;有鋼琴和其它樂器組合演奏出了偉大的樂章。爲何能奏出如此變化多端的曲子來呢?學了這節課後,同學們將知道其中的奧妙。教師板書出課題:“聲音的特性”1.欣賞樂曲,受到強烈的音樂感染。 2.聽講,產生探究聲音奧妙的迫切願望。 二、音調:(讓學生體驗探究的基本過程,但不一定要求面面俱到)   (約 16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演示:拿出一個樂器(用簡易的兒童樂器也行,沒有樂器可用實驗室不同的音叉)演奏音調高低不同的音符。講述:剛纔同學們聽到的音符,有的音高,有的音低,我們也知道,按動鋼琴的琴鍵,從左到右,音調逐漸增高。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 板書音調的定義。2.探究:(1)提出問題:問學們不僅知道了音調有高低,還能分辨高低音,那麼音調爲什麼有高低呢?它的高低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隨堂學生實驗):同學用自己手邊的器具,能想辦法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嗎? 大家能拿出既發出音調不同的聲音,又便於觀察的方案嗎?引導有些小組進行教材中的方案(其他方案也行)。如P19圖1.3-1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注意使鋼尺的振動幅度大致相同。(3)分析和論證:比較兩種情況下鋼尺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引導學生分析:鋼尺振動的越快,發出的音調越高;鋼尺振動的越慢,發出的音調越低。3.演示:先介紹發聲齒輪,請一位學生上臺觀察在同一軸上的幾個發聲齒輪的齒數,並告訴全體同學,每個齒輪的齒數不同。

!!轉動齒輪,用塑料硬片接觸齒輪的齒,使塑料硬片振動發聲。讓學生注意觀察,硬片接觸不同齒數的齒輪時,發出的聲音的高低有何不同,哪個高?哪個低?引導學生分析:塑料硬片接觸齒數多的齒輪時,振動快,發出的音調高;接觸齒數少的齒輪時,硬片振動慢,發出的音調低。4.講述:可見發聲體振動的快慢是一個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決定着音調的高低。“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的單位爲赫茲,簡稱赫,符號爲Hz”。板書結論。由演示得出:音調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5.提問:昆蟲飛行時翅膀都要振動,當蝴蝶和蜜蜂從我們背後飛過時,爲什麼我們憑聽覺能發現飛行的蜜蜂而不能發現飛行的蝴蝶?講述: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是有一定的範圍的。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頻率範圍在20Hz到20000Hz之間。人們把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人們把低於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提問:爲什麼有些聲音在人們毫無察覺時,貓、狗就已經警覺地聽到了?教師簡要介紹一些動物的聽覺頻率範圍、發聲頻率範圍與人的差異。並擴展介紹超聲、次聲現象及其廣泛的應用,有些情況下也存在危害。6. 演示:觀察聲波的波形將音叉發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不同頻率音叉聲音聲波的波形。再將男女同學的聲音信號輸入,比較波形。1.學生聽音而且指出音的高低。(學生音樂課具備這樣的常識) 獲得對音調高低的感性認識後,瞭解音調的定義。  2. 探究(1)思考,進行猜想。(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根據平時自己對聲現象的觀察,發表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管學生的看法如何,教師都應該表揚、鼓勵,倡導大家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人云亦云。)(2)學生積極地嘗試各種辦法,有的可能用鋼尺、塑料尺撥動,有的可能有長短、大小不同的筆筒吹,有的可能敲動不同的物體、不同的部位。學生篩選出方案。 按照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注意聽聲、觀察。  (3)比較、分析,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  3.學生觀察器材、弄清原理,認真聽聲、作出比較。   分析、比較,再次認識到音調高低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爲後面的歸納打下基礎。4.聽講,這裏是學習物理學第一個引入了物理量,認識到引入物理量總是爲了表達一定的意義,認識到頻率這個物理量的意義和定義、單位及單位的符號。 歸納。作好記錄。  5.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習小組間有不同看法也可以爭論。 聽講。瞭解超聲波和次聲波的概念。  學生可自由舉手發言,然後教師小結學生髮言,並作明確解答,擴展知識,活躍思維。學生也可以舉一些自己瞭解的超聲、次聲現象及其應用。 6.觀察。獲得“單調與振動頻率有關”的感性認識。   三、響度:(繼續探究活動,鍛鍊學生大膽嘗試、大膽實驗的精神)(約 12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演示:用一面小鼓或音叉,輕敲和重敲讓其發出聲音。問:同學們聽出聲音有何不同?講述:物理學中,聲音的強弱叫做響度。 板書響度的定義。2.探究:(1).提出問題: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2).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如P21圖1.3-4所示,將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輕觸正在發聲的音叉,觀察乒乓球彈開的幅度。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的實驗。(3)分析和論證:比較不同響度的情況下乒乓球彈開的幅度。引導學生分析:音叉的響度越大,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大;音叉的響度越小,乒乓球彈開的幅度越小。3.演示:關於響度跟振動的振幅的關係,除了以上所述的實驗外,在紙盆喇叭上放置乒乓球,改變音量大小;用敲擊音叉將盛在盤內的水濺出等實驗都可以觀察,效果也很好。但在實驗時要注意可見度,如果可見度不佳,可請後面的同學上講臺來自己做,做後大聲地告訴全班同學。4.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並板書結論。   5.演示、補充:拿出鬧鐘讓同學們聽。前排同學可以清晰地聽見鬧鐘滴答的聲音,後面幾排的同學幾乎聽不見。表明:響度還跟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1.觀察、聽音,然後回答:聲音的強弱不同(或聲音的大小不同)瞭解響度的定義。 2.探究:(1)思考。提出猜想。 (2)設計實驗:除了教材中的實驗方案,有其它實驗方案更好。提倡學生採用不同的實驗方案。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3)比較、歸納。認識到響度與振幅的關係。 3.觀察演示實驗或上講臺進行實驗。對實驗方案有創新的同學給予很好的評價。   4.瞭解振幅的意義和定義。在實驗基礎上,在老師引導下歸納出結論:物理學中用振幅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響度跟物體振動的振幅有關。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5.觀察、瞭解。 四、音色:(通過體驗和事例,認識音色這個特徵)  (約 5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演示:用不同樂器(如電子琴、吉它、音叉等等)發出同一音調的聲音。大家閉上眼睛能辨別出來嗎?找四個同學在後面分別念一首詩,能指出是哪一個同學嗎?講述:除以上音調、響度外,音色也是樂音的一個特徵。板書出“音色”這個概念。不同的樂器的音色不同,演奏同一曲子,我們可以聽出差別。不同人說話的音色不同,所以就有了“聞其聲而知其人”。 2.演示:觀察波形將話筒接在示波器的輸入端,用不同的樂器對話筒發出相同音調的聲音,例如都發C調的1(dou),比較各波形有什麼不同。 1.聽聲音、參與活動。   聽講。甚至有些同學的思維得到擴散,“我們能聽出敲桌子聲和打碎玻璃聲,是因爲音色不同嗎?”“在家裏,我還能辨出爸爸、媽媽的腳步聲,是因爲音色不同嗎?”等等,教師給以肯定。 2. 觀察波形。對“不同樂器音色不同”獲得感性認識。五、簡單小結(鞏固本節的知識點)   (大約  2 分鐘)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小結:本課學習了樂音的三個特徵,即音調、響度和音色。恰當的樂音給人以精神上的調節,藝術上的享受,激勵人們奮發向上。通過本課學習,希望同學們知道:1.什麼是音調?音調是由什麼因素決定?2.什麼是響度?響度跟哪些因素有關?3.人們能分辨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是根據樂音的哪一個特徵? 回顧本節內容,回答。六、課堂練習: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對聲音特性的理解,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約6分鐘)練習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出示題目,引導學生思考、分析。1.雷雨季節,有些小孩害怕雷聲,是因爲雷聲的 ( )A、頻率很高    B、振幅很大C、響度很大    D、音調很高2.“震耳欲聾”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大;“聲音刺耳”反映了聲音的______很高;我們能夠分辨出各種不同樂器的聲音,是因爲它們的______不同。3.馬戲團的訓狗員,在舞臺上用一種特殊的信號訓狗,觀衆完全沒有察覺,狗卻準確的聽從信號做各種動作。試說一說這其中的奧妙?   1.根據對雷聲的體驗回答問題。答案:C  2.根據對生活的觀察和教學中對音調、響度和音色區別的認識,得出答案。答案:響度,音調,音色。 3.經過小組討論,利用人與動物聽聲的頻率範圍的差異回答。答案:人對高音和低音的聽覺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數人能夠聽到的聲音的頻率範圍,大約是20次每秒到20000次每秒。狗能聽到的聲音範圍遠比人耳聽到的範圍大,使從15次每秒到50000次每秒。它能聽到人聽不到的高頻率的聲音,馴狗員用的是超出人的聽覺範圍但在狗聽覺範圍內的信號。 七、課後延伸練習P21“想想議議”(由於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於20Hz,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500~600Hz。蝴蝶的翅膀振動頻率低於人的聽覺頻率範圍,而蚊子的翅膀振動頻率在人的聽覺頻率範圍內,所以我們聽不到蝴蝶翅膀振動發出的聲音,卻聽到了討厭的蚊子聲。)板書設計 第三節 聲音的特性一。音調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跟物體振動快慢有關。2.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3.超聲波:高於20000Hz的聲音。次聲波:低於20Hz的聲音。二。響度1.響度:指聲音的強弱。2.響度與振幅有關。也與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三。音色我們能聽聲辯物是根據音色不同。 多媒體教學建議本節內容與實際的聯繫非常緊密,教學中,可以利用多種媒體(如錄音機、VCD、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等)展示音樂的魅力,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播放豐富的超聲和次聲應用的資料片,拓展學生的知識。能力提高設計一位女高音正在輕聲爲一名放聲歌唱的男低音伴唱,他們誰的音調高?誰的響度大? (此題的目的是使同學們能正確區分樂音的三要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音調,因此女高音音調高,男低音音調低。“輕聲”與“放聲歌唱”則表明了聲音響度的大小,女高音響度小,男低音響度大。)物理小知識共振在開玩笑大約在170年以前,拿破崙率領法國軍隊入侵西班牙,有一支部隊從一條鐵鏈懸橋上通過的時候,指揮官起勁地喊着口令:“一、二、三、四!”隨着口令,士兵們邁着整齊的步伐上了橋。懸橋越來越激烈的上下振動着,當隊首的人快走近對岸的時候,只聽見嘩啦一聲巨響,懸橋突然斷了,橋上的官兵都掉進了水裏,淹死了不少。無獨有偶,1906年,一支沙俄軍隊在通過彼得堡附近的豐坦卡河大橋的時候,由於齊步走,大橋震斷,也淹死了一些人。事後有關方面對橋進行了詳細的檢查,認定橋身相當堅固,也沒發現有人故意破壞的痕跡,這橋斷人亡的悲劇是怎樣造成的呢?原來是共振在開玩笑。你知道共振在開什麼玩笑嗎?斷橋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爲隊伍齊步走過橋的時候,相當於對橋加了一個策動力。當它的頻率等於或者接近橋的固有頻率的時候橋就發生共振,振幅迅速增大,把橋震斷。因此,大隊人馬過橋,切忌齊步走,有些國家還做出規定,軍隊一律不許齊步過橋。同樣,火車過鐵橋,車輪和鐵軌銜接處的撞擊,也會產生週期性變化的作用力。如果這種作用力的頻率和鐵橋的固有頻率相等或者接近,橋就會發生共振,這種震動也可能使橋震壞。所以火車通過大鐵橋一定要減速行駛,使撞擊力的頻率遠低於橋的固有頻率,避免鐵橋發生共振。

聲音的特性教學反思 篇四

《聲音的特性》這節是第一章聲現象重點和難點最集中的一節,而且在這一節裏開始學習到探究實驗,並滲透控制變量法的科學研究方法,所以在這一節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但是雖然花了兩節課的時間,效果卻沒有想象中的好。下面對這節課進行反思。

成功在教學案的使用方面,充分發揮教學案的作用。教學案都提早一天發給學生預習。然後收上講學稿進行批改,從中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情況。

其次是注重培養科學的探究方法。課堂上,先對學生進行引導,向他們介紹探究的思路。然後在實驗過程中花了大量的時間,並且同桌合作,在實驗中體會實驗的魅力

我在上課時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創設物理情景,通過學生直接感受,讓他們體驗聲音的三個不同特性,二是通過學生實驗探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相互啓發,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三是通過問題及合理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聲音的特性的理解和對聲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與創新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快樂。

在上課時主要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夠強,這主要是在於教師平時要求不高,缺乏對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和訓練。

2、學生對日常生活現象觀察和思考不夠,缺乏物理聯繫生活的意識,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加強訓練

3、課堂效率不高。對於學生通過自學已經掌握的知識重複講,練習量不夠

4、教師語言不太簡潔,不具引導性。

5、作爲老師,還是沒有真正的轉變角色,例如,在實驗中,我發現學生不能很好的設計出實驗步驟,自己就着急把實驗做給學生看

針對上述問題,我覺得可以在如下方面進行改善。

1、合理安排時間,提前熟讀教材、研究教案,精選習題。

2、收集教學資源,精心設計實驗,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3、充分相信學生,對於學生存在困難的地方,老師還是應該作爲引導者和組織者,相信學生在自己的指導和組織之下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識。不把學生不懂的全收到自己手中,學生沒有通過自己的體驗是很難掌握知識的。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