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語文精品教案(新版多篇)

八年級語文精品教案(新版多篇)

國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一

《壺口瀑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美。

2、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特點。

3、學習作者從聲響、形狀、態勢等不同角度來描寫壺口瀑布的特點的方法。

4、領會文章蘊含的深刻意義——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民族精神。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最能體現黃河奔騰的氣勢的,莫過於黃河壺口瀑布了,教師簡單介紹壺口瀑布的位置與形成。出示3張有關瀑布的照片,請學生判斷哪張爲“壺口瀑布”。請學生用一個詞語,描繪一下3張中最喜歡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時的感覺。

今天我們學習的“文化散文”家樑衡筆下的壺口瀑布,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

教師播放課文朗讀錄音,學生聽讀,一邊聽一邊畫出描寫壺口瀑布的語句,感受語言的魅力及壺口瀑布的氣勢。

學生自由朗讀,根據剛剛聽讀的體會,帶着感情朗讀課文,再次體會壺口瀑布的意境美。並說說文章兩次寫到壺口瀑布的情景,分別是什麼季節。在文中標出兩次所在的段落。

明確: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節,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標導學二:分析壺口瀑布的特點

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雨季和枯水季壺口瀑布的語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麼特點?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點?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明確:(1)雨季壺口瀑布特點: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①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裏霧氣瀰漫,我們大着膽子下到灘裏,那河就像一鍋正沸着的水。

②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衝進去,衝進去……。

③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但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見,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彷彿突然就要出現一個洪峯將我們吞沒。

(2)枯水季瀑布的特點:氣勢磅礴、雄偉壯大、堅韌不拔、剛中帶柔的特點。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後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目標導學三:體會黃河象徵的民族精神。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麼……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1、小組討論: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這段文字?

明確:語氣應該由平緩漸漸提速,帶着驚歎、讚美的語氣朗讀。

2、看到這黃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麼?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由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懷。正因爲如此,在作者筆下黃河之水也被賦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對黃河的讚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對黃河之水的描寫之中。這種寫法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3、請繼續朗讀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黃河之水想到人之外,還想到了什麼?

明確: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黃河的“柔中帶剛”“遇強則抗”“勇往直前”聯想到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借對黃河的讚美,表達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頌。

小結:作者描寫了黃河之水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時由黃河的性格想到中華民族雖歷經艱難,但寧折不彎,堅忍剛強,勇往直前的精神。通過議論和抒情,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讚美之情。

第2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壺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並體會了黃河之水象徵的民族精神,請同學們一起來回顧黃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請學生髮言)。這節課我們將從寫作手法和語言特點方面繼續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和精神。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體會側面描寫的表達效果

1、在寫雨季的壺口時,作者寫“只急慌慌地掃了幾眼,我便匆匆逃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確:側面描寫,從“我”的感受出發,間接寫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懼的氣勢,使人感受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無窮。

2、你還能找到運用側面描寫的例子嗎?

明確:第三自然段,“當地人說,曾有一頭黑豬掉進去,再漂上來時,渾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聽了不覺打了一個寒噤。”引用當地人講的“豬毛被拔光”的事,側面體現壺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寫了壺口瀑布的水之後,爲什麼又寫腳下的石呢?

明確:寫腳下的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旋出光溜溜的大坑,側面表現出河水遇強則抗,堅韌的特點,表明水的剛強和抗爭精神。

4、作者的重點是要寫枯水季的壺口瀑布,爲什麼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壺口瀑布的感受?

明確:第一次是遠觀,寫壺口瀑布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爲後文具體描寫第二次觀看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起到鋪墊和渲染的作用。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標導學二:品味本文語言特色及效果

1、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繪雨季瀑布的特點的?

明確:①聽覺角度:在半山腰“濤聲隱隱如雷”,近處濤聲“震耳欲聾”。

②視覺角度:“河谷裏霧氣瀰漫”“像一鍋正沸着的水”“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

2、作者描繪雨季壺口瀑布時的語言具有怎樣的特點?請找出你認爲最有表現力的一句具體分析。

(1)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裏霧氣瀰漫,我們大着膽子下到灘裏,那河就像一鍋正沸着的水。

明確:本句運用比喻,將濤聲比作雷聲,把洶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壺口瀑布驚心動魄、氣勢磅礴的特點。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裏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時,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衝進去,衝進去……。

明確:句中用了“跌”“吸”“灌”“衝”一系列動詞來描寫河水,突出河水險急、洶涌澎湃的氣勢,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體可感。

3、作者描寫了壺口上游的河水和腳下的深溝,找出相應的語段,仔細品味其語言特色,體會其意境。

(1)上游:“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宇宙間彷彿只有這水的存在。”

明確: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將枯水季仍然氣勢磅礴、洶涌無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點展現了出來,令人彷彿身臨其境一般,回味無窮。

(2)龍槽壺口:

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形的大洞吸着,頓然攏成一束……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確:運用“吸”“攏”“衝”“跌”“碎”“升”“跨”“穿”一連串的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奔騰至此由於地理環境的改變,一下從河牀跌入深谷,碎成點,碎成霧,充滿靈性與生命力量。分析描寫壺口瀑布的語言特點,應該從多種角度入手,修辭手法、用詞角度、句式特點等。

②“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中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明確: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時奔騰的黃河之水已變成了飛流而下的瀑布——渾厚、壯闊、猛烈、凝重。

③“於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

明確: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和長短句結合的語言,形象地寫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礙後尋找其他的出路,成爲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標導學三:學習本文寫景的語言特點

作者調動多種感官,運用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並運用一系列具有表現力的動詞,結合自身的感受,描寫了壺口瀑布驚心動魄的場面、雄渾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之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性格特點及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的精神。請你選取生活中的一處景物,仔細觀察,結合內心感受,寫一個描寫景物的片段。不少於200字。

示例:站在湖岸的觀景臺上,我激奮的心情幾乎躍出胸腔。試想,面對這一湖藍得“暈”人的碧水,撲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奮呢?哪有意興不飛揚呢?我盡全力把身子往前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湖中間的水域,似乎有一臺一刻不停運轉着的機器,生產出粼粼清波,後頭的清波驅趕着前面的,一齊向四面遞進,奔向湖岸;陽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閃動,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鋪於太陽底下;清波一波連着一波,波波相依,蔚爲壯觀,就像天上掉下來的一塊佈滿無數皺褶的綠色大布;藍色的湖面映託着湛藍的天空,天空高遠,朵朵白雲如只只綿羊,悠閒自得,似乎是不願意離開這人間美景;湖面上水霧氤氳,繚繞着彎扭着盤旋着往天空升騰,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見了蹤影。

三、板書設計

語文教師個人總結 篇二

加裏寧說:“教師一方面要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生活和科學中吸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後再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我先後學習了《學與教心理學》、《教學論》、《兒童心理學》和有關新課程的理論書籍,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在教育教學中,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用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的水平。在市實驗國小閱讀教學評比和語文評優課分獲一等獎;在金壇市國小數學評優課中獲得一等獎;20xx年被評爲金壇市語文學科骨幹教師,20xx年被評爲常州市語文學科骨幹教師;20xx年在全國語文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中獲三等獎。

當教師不能當成教書匠,今年如此教,明年如此教,不行。教師應邊教邊改,求索永無止境。爲此,我積極投身教育科研,承擔了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常州教研室主持)子課題《在新的平臺上評價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擔任子課題組長。在研究中善於總結,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獲金壇市一等獎。另外還參與了金壇市國小低年級語文新課程研究中心組。

及時總結大有益,實踐之所得,思索之所悟,在反思中回味,以提取經驗,吸取教訓,總結規律,形成認識,可以防止錯誤,使以後的工作做得更好,總結不斷。五年來,有二十多篇教學論文獲獎、發表。其中《基於新課程理念下一堂好課的標準》發表於《教學與管理》,《給學生一個“臺階”》發表於《北京教育》和《成才導報》,《追尋課堂失落的“真實”》發表於《中國小教師培訓》,《打開智慧的背囊—國小語文拓展性閱讀的實踐與探索》發表於《國小語文教學研究》等。

爲履行自己骨幹教師的職責,平時注重與同事交流,多次擔任青年教師和實習生的指導老師,近兩年執教市公開課2節、專題講座1次,教材分析2次。並參與教研室的“新思維檢測卷”“國小多功能習字本”的編寫。

“春燕自知春光遍,累斷筋骨銜春泥”。作爲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理應爲教育事業捧出一顆真心、獻出一腔熱血,我將用自己青春堅實的腳步踏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進入21世紀,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未來在競爭。競爭的核心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靠教育。《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①因此,教育的重擔關鍵落在了教師的身上。

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和課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如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能夠勝任現代教育的教師隊伍,成爲了社會關注的熱點。而在漢語全球化進程中,語文教育又顯得尤爲重要。國小語文教學不僅擔負着爲整個九年義務教育夯實基礎的重任,更要爲學生今後的語文學習,爲學生一生的發展夯實基礎,甚至是要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

因此,探析國小語文教師的勝任力,無疑是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它不僅對國小語文教師職前選拔、職後評價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對今後高校對國小語文專業的師範生的專業化培養也具指導作用。

八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篇三

《觀潮》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抓住有關描寫潮水的詞句,通過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來想象畫面,從而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神奇壯觀,並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讀懂三、四自然段,即引導學生抓住潮來時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從而深切體會到錢塘江大潮,被稱爲“天下奇觀”。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觀潮》這篇課文,還學習了生字新詞,那我們就比比誰的記憶力,好嗎?

出示課件:複習重點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平靜

悶雷滾動一條白線

白浪翻滾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這四組詞語,都是描寫錢塘江大潮的,那麼有什麼不同呢?(這四組詞語分別描寫了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後潮水的樣子和聲音。)

2、師生問讀。

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錢塘江觀潮。

師問:是啊,江潮還沒有來,江面什麼樣?生讀描寫江面的句子。

師問:江邊又是怎樣的景色?生讀描寫江邊的句子。

師問: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樣的景象呢?生讀描寫海塘大堤上的句子。

人們等啊,盼啊!那麼,如果你就是這人羣中的一員,你會等着什麼、盼着什麼?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二)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1、引導默讀,總體感受潮來之時的景象。

現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三、四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註。

2、指名讀文。把感受通過讀抒發出來,並適時引導學生揣摩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比喻句的運用)

3、品讀文本,深入體會潮的聲音和形態之奇。

引導學生邊讀邊談談自己想象到的。

(1)“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學生們很容易抓到第一句,我們可以藉助學生的朗讀,引起大家的發散思考。具體操作是:我剛纔聽到你在讀這句話中,特別突出了“好像悶雷滾動”,你能說說此時聽着這滾滾而來的聲音,你彷彿想到了什麼嗎?

預設生成:

此時,孩子們可能會結合生活實際,說道:平時我聽到過大雨來臨之前,那由遠而近的滾滾的雷聲,預示着一場傾盆大雨即將來臨,那麼此時聽到潮水發出的隆隆的聲音,雖然比較沉悶,但持續不斷,我想潮水的來勢也一定很猛、很大。

小結:是啊,就像他剛纔聯繫生活實際體會的那樣,未見其形,但聞其聲,雖然潮水還距離我們很遠,但卻能聽到它滾動不止的聲音。

再請幾個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再來讀這一句。

是不是真像你們所說的這潮水來勢洶涌呢?過了一會兒,潮水又有什麼變化呢?

(2)“過了一會兒……”

學生會緊接着抓住“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一句來加以體會。引導學生抓住“很快移來”“拉長變粗”“橫貫江面”這幾個詞語,加以具體的想象和描繪(潮水前進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不只能看到潮水的頭,還能看到整個江面都是飛奔而來的潮水,這就是“橫貫江面”。)

通過朗讀再現這壯觀的景象。

出示課件:大潮由遠及近的視頻畫面。

齊聲朗讀這句話。

到浪頭越來越近的時候,大潮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3)“再近些……”

“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這一句話比較好理解,可以提示學生們藉助數學常識“兩丈相當於6米多”來深刻感受到“兩丈多高的水牆”是多麼的壯觀啊!

引導學生描述眼前所出現的畫面:“我們眼中只見洶涌的潮水形成無數的巨浪翻滾着,一浪高過一浪,一浪蓋過一浪。”有的說:“我好像看到巨浪相互交錯、撞擊,形成一堵高大的水牆,而看不到那條白線了。”還有的說:“江邊的、遠處一切景物都已被這如同水牆一般的、不斷翻滾、奔涌的潮水擋住了,看不到了。”

(4)“越來越近……”

出示課件:通過句子的對比,體會詞語的精妙作用。

①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奔來。

②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奔來。

③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學生們在①和②的比較中,可發現:前文提到了潮水橫貫江面,此時潮水掀起的無數巨浪就像千萬匹戰馬一樣,馬不停蹄地向前奔涌,後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後浪,所以作者用上了“千萬匹”這個詞語。在②和③的比較中,可發現“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寫出了潮水鋪天蓋地般、如萬馬奔騰般地奔涌的具體樣子,其場面浩大、宏偉、壯觀。趁着學生們交流的_,請三個同學依次讀出這句話,要求一個比一個讀得更有氣勢。其他人閉眼欣賞,以強化這些關鍵詞語的作用。這樣對形象直觀的詞句比較和誦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魅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引導學生繼續抓住潮水的特點來體會:這磅礴的氣勢僅從形態可以看出來嗎,你還從哪些詞句體會到這大潮勢不可擋?自然而然,孩子們會抓住“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來想象當時大潮咆哮、怒吼着,似乎吞沒了整個江邊上的一切聲響,耳朵也都要被震聾了。這無比巨大的聲響更能襯托場面的壯觀。

指導朗讀:帶着此時的感受完整地讀出第四自然段的最後一句。

4、有感情朗讀,領略大潮的變化奇觀。

小結:作者隨着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了潮來時的景象,使我們彷彿和作者一起站在錢塘江畔,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大,看到的潮水越來越近,浪頭也越來越高。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爲(天下奇觀)!我們爲之自豪,爲之(驕傲)!

5、師生合作讀二至四自然段,引導學生在讀中發現作者的寫作順序。

(1)學生讀描寫大潮的語句,其他的由老師讀。

(2)讀後你們發現什麼了?是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寫的。

6、出示課件:觀看完整的大潮變化的視頻。

(1)看了視頻之後你們有什麼感受啊?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說。

(2)請你再來讀讀二至四自然段中最能夠表達你現在心情的句子,一會兒讀給同學們聽。

(3)讓我們把三、四自然段背誦下來。

7、略讀“潮過後”部分,感受大潮氣勢猶在。

最後一個自然段其實重點詞句也不少,但通俗易懂。而且學到這兒,我們都知道還要注意教學時間和重難點的分配,引導學生讀中關注“還在、依舊、才”這三個詞語,體會到大潮氣勢猶在。

(三)梳理整篇文章的順序,迴歸整體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三、四自然段。

2、做小導遊,把錢塘江大潮的景觀講述給家長聽。

語文教師個人總結 篇四

大學三年級,我迎來了我的頂崗實習,被分配到了xx中學,時至今日,爲期四個月的的頂崗實習生活即將結束,而在此渡過的時光,卻使我感觸良多,給我今後的人生之路以啓迪。

我承認,一開始對於頂崗是牴觸的。生長在城市中的我,從小享受着城市生活的便捷和優渥,對於農村生活,僅從從電視和網絡上看過,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也從未想過有一天我會親自走進它、感受它,與它融爲一體生活。

當我真正開始實習生活時,才發現這與我想象中的大相徑庭。儘管學校已經竭盡所能爲我們提供便利條件,但還是不能和我以往的生活相比較。我的家庭不能說多麼的富足,但也是三口小康之家,過去的我習慣了花錢享受,並不考慮生活壓力。從我開始轉換身份的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的含義。對於環境的不適應,本來腸胃不好的我身體也出現了反應。那時的我快要被打敗,一度萌生退意。

十一七天假就是一個轉機,經過家人的勸勉和自我調節,我堅定了信念:不能輕言放棄,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於是,我克服了心理障礙,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堅定地迴歸。與此同時,現實又給了我更大的鼓勵,第一次月考成績出來了,我所教的七年級三班語文平均分第一,我的學生單科第一,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當老師的幸福。

更大的改變是我的工作狀態,以前的我總是得過且過,反正成績還算良好,所以每學期只有到考試前纔有學習熱情,平時則是享樂休閒,虛度時光。而現在的我需要備課、批改作業、關注學生,有時還需要熬夜判卷子,這極大地調動了我的工作熱情,使我每天都過得非常充實。

我的教學技能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以前的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上好一節課,只是覺得自己把該說的都說了就可以,並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還會責備學生爲什麼什麼都不會。現在的我,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淺出的講授知識,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切入知識,並與生活常識相結合,拉進學生與知識的距離,使得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陪伴下快樂學習。通過四個月的教學,在教師技能大賽中,我獲得了一等獎,這既是對我教學的一種鼓勵,也是對我頂崗實習的一種肯定。

作爲語文老師,我也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農村教學條件較城市相比較爲有限,學生能夠接受到的也很有限。除了日常使用多媒體教學外,我還爲學生們展示我外出遊玩拍攝的照片,告訴他們要多出去走走,感受不一樣的世界;爲學生講述我的成長經歷,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告訴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要博覽羣書,用知識提升自身修養。我用自己的方式爲他們拓展眼界,打開通往世界的窗戶,看到他們眼睛裏的光芒,我知道,想去外面看看這顆種子已經在我的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當然,還需要他們用辛勤的汗水灌溉。

通過和學生們的相處,我已經和他們成爲了好朋友,每次見到我都會笑着跟我問好,和我分享自己的小祕密,把自己的零食分給我,有的女生見面就會擁抱我,我知道他們從心裏接受了我。每當我說下學期我就不在這裏了,他們就會用方言說“不佔,不佔”,不讓我回去,其實,我也很捨不得他們啊,大學還沒畢業的我和剛剛踏入國中校園的他們,我就像是一個“孩子王”一樣帶領他們熟悉國中的生活,帶領他們走進語文的世界,帶領他們告別童年,步入青春。最天真可愛的他們給了我那麼多的意料之外的感動和驚喜。期會考試的時候,正趕上我回學校考教師資格證,很擔心他們因爲我不在影響成績,沒想到三班又是第一,單科前五名全是我的學生,一種從沒有過的喜悅迅速蔓延了我的全身。

最開始的我,期盼着頂崗實習快點結束,我能夠快點離開這裏,然後再也不回來。可現在的我,只希望時間慢一點,再慢一點,能讓我有足夠的機會去和這裏的一切好好告個別。或者,把時間倒回,再重來一次,回到9月5 日第一次呆呆的站在唐邱中學門口的時候……

“我怕我沒有機會,跟你說一聲再見,因爲也許就再也見不到你。明天我要離開,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離我眼淚就掉下去。我會牢牢記住你的臉,我會珍惜你給的思念,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遠都不會忘記。我不能答應你,我是否會在回來,不回頭,不回頭的走下去。”當我在聯歡會上唱這首《再見》時,我的眼淚已經在眼眶裏打轉,看着一直鼓勵、指導我的許老師,看着朝夕相處的崗友,再想想那些可愛的我的孩子們,我的心裏就涌起一陣酸澀,看來真的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即使我的心中有千般不捨,終究還是要離開,回到我原本的生活軌跡,繼續我的大學生活,但我答應孩子們等到梨花盛開的時候,我會回來看看。

這次頂崗實習,是我從學生身份到教師身份的轉換,它猶如我人生的前奏和彩排,雖然實習已進入了倒計時,但卻使我堅定了考研的決心,我希望受到更優秀的教育,完善自身,爲日後打下紮實的基礎,同時也明確了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我希望自己在不久的將來成爲一名真正的老師,教書育人,讓教育的接力棒在我手中傳遞,用自己淵博的知識,教書育人,春風化雨。我希望我可以秉承信念,昂首闊步,爲實習生活畫上完美的句號,不負這場人生的彩排。

國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五

《新聞兩則》

教學目標

1、瞭解新聞的相關知識,瞭解這兩則新聞的有關歷史背景。

2、培養速讀課文,迅速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從中獲得有益啓示。

重點

1通過分析兩則新聞,把握住新聞要素,結構和特點。

2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 難點 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教學準備 報紙 教學方法 講讀法教學程序 教學補充 第一課時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一) 講解關於新聞的一般知識(1) 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爲動態新聞 綜合新聞 典型新聞 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2)新聞的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 經過 結果(3)新聞的結構五部分:標題 導語 主體 背景 結語其中標題 導語 主體是必有的背景 結語可有可無。(4)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 描寫(5)新聞的特點 真實性 及時性 準確性

(二)分析課文 學習閱讀消息

1 介紹背景 1949年,淮海 遼瀋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苦心經營後,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簽定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於凌晨發起渡江戰役,徹底摧毀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2 分析電頭: 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 發電的時間地點 表明材料真實 報道及時

3 自讀課文,找出本篇新聞的六要素

4 學生討論分析新聞結構 本文可分兩部分:

導語(1、2)總述渡江情況。從作戰兵力、戰線長度、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 主體(3-17)具體細緻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 根據中 西 東三路軍的情況化分層次,並填表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時間地點兵力渡過兵力討論下列問題(1)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並說說其作用 從敵我兩方面分析敵軍紛紛潰退,毫無鬥志的原因,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讚頌了我軍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爲什麼按中西東路軍的順序敘述 中路軍渡江作戰在前,所以先寫,中西路軍所與敵情相似,抵抗較小,東路軍所遇抵抗較爲頑強,所以中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後寫。(3)分析詳略 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戰役,比較重要,爲什麼反而寫的更簡略呢? 渡江戰役開始後,新華社在此之前已經關於中路軍的介紹 爲什麼詳寫東路軍 東路軍戰鬥最激烈,敵人又將其防線修築的最鞏固,只有把着一路的作戰情況說清楚,才能表現我軍英勇善戰的氣勢(4)討論主體的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的

(三) 課堂總結課文通過敘述了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讚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語文教研組工作教學計劃 篇六

一、現狀分析

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不佳,學習比較盲目,目標性不強,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意識不強,基礎參差不齊,學生積累較少,閱讀面不廣。爲了更好地服務於語文教學,不斷提高語文教師備課的質量,更好地爲學生服務,根據學生的情況和年級組的實際,八年級語文備課組對本學期的語文備課工作擬定以下的計劃。

二、指導思想

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提高本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三、工作目標

重視教學常規工作:充分認識八年級中堅階段基礎教學的重要性,團結奮戰,資源與經驗共享,平時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使提高教學質量、目標落到實處。

1、總攬教材,利用團隊資源,精心搞好教案的編寫工作,上好每一節課,全力打造高效能課堂。

2、精心設計作業,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業量,確實做到減負增效。

3、做好周清工作,做到有考必改,有改必評,不斷總結提高。

4、時刻教學進度。

5、本學期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文學作品2本,完成名著閱讀任務。

6、提高合格率,力爭優秀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7、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學校的硬件設施,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網絡的豐富資源爲語言語教學服務。

四、具體措施

1、充分發揮備課小組團結協作的力量,加強集體備課。

2、定期集體備課,討論教材及教學中的問題,交流教學心得。教學進度和教學重點、難點;統一各種資料;統一大小考試;發揮集體備課的力量,力爭使我們的老師授課能力在同一起跑線上,從而提高八年級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

3、學生作業做到精心設計、科學、適量。

4、開展古詩文背誦、名句積累等系列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5、堅持認真批閱作業。

6、抓語文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保證每週的課外閱讀時間,並對摘抄積累作出細則要求。

總之,我們竭盡所能,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八年級全體學生的語文成績,提升全體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和基本素養。

八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篇七

《藤野先生》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線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討論什麼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聯繫現實,關心時事。

4、品析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反語的運用。

教學重點

1、理思路、找線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1、對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的理解及反語的運用。

2、對真正“愛國性”的理解。

3、思考中日關係中當前面臨的問題。

教學設想

1、本文篇幅較長,是用早期白話寫成的,又有很多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預習,要多讀課文。課上時間不可能通讀,只能是有重點地朗讀。

2、爲了增加閱讀量,同時也是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課前要求學生多讀魯迅的作品,其中魯迅簡歷、《〈吶喊〉自序》、關於藤野先生的資料、魯迅留學時的國內國際背景等爲必讀內容。這也是符合新課標語文學習要向課外延伸的要求的。當然,教師也要多查找和本文有關的資料,並在適當的時機展示,師生共同補充資料,互相討論,體現了師生雙方民主、平等、合作的理念。

3、語文學習的延伸還有一個方向,那就是向生活的延伸。我們今天學習《藤野先生》和十年前應該有很大的不同。十年來中日關係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把“愛國青年”和藤野先生做對比時,在分析那些人的“愛國”性及其思想根源時,很自然地會涉及到日本的國民性問題,很自然地會聯繫到當前日本社會越來越嚴重的右傾化問題,通過學習本文應該引起學生對當前中日困難關係的關注和思考。我們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什麼纔是真正的愛國主義,如何正確地對待其他民族。要學會和其他國家民族和平友好相處,提高對日本嚴重右傾化的警惕。

4、本課的廣度體現在對課文內容的大量補充及對當前中日關係的關注上;深度體現在對“愛國青年”的“愛國”性的分析上及對“真正的愛國主義”的討論上。

5、我認爲尊師不是本文主題的第一義項。故在本課中只粗略提及。

6、本文知識點衆多,學習時不求面面俱到,但重點是必須完成的,難點是必須要突破的,通過研討學習一定要讓學生情感上有觸動、思想上有收穫、語文能力上有提高。

主要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結構、線索。

2、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時的主要事例,並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理解其中體現的藤野先生的品質和作者的愛國精神。

3、分析部分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魯迅是大家所熟悉的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難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師是誰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藤野先生》這篇文章來解開這個疑問。

二、根據預習,提示生字

挾着 芋梗湯 詰責 寒顫顫 畸形 緋紅

(注:以上生字都是課下注釋中所沒有的)

三、學習讀第一自然段

提醒學生注意:爲什麼稱爲“清國留學生”?寫清國留學生時,着重抓住了他們外貌的哪個特徵來寫?

辮子是民族壓迫的象徵,也是封建專制的象徵。爲什麼這麼說?請大家討論。

(中國人原來是不留辮子的,滿清入關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之後中國人的腦後才拖上了一根辮子,所以說辮子是民族壓迫的象徵。另外留辮子也是表示對滿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揚民主反對封建專制的革命者如孫中山及後來的毛澤東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辮子以示和專制政權的決裂)

可是這些清國留學生對辮子的態度如何呢?(他們十分珍視這根辮子……)這裏作者用了一個詞“標緻”,“標緻”的本意是什麼?(漂亮),魯迅真的認爲這樣很漂亮嗎?(討論)那他實際的意思是什麼?(醜陋)──通過這裏的討論使學生理解什麼是“反語”:(就是說反話,字面的意思和實際要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實上,反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被使用,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同學們很可能會舉出一些很有趣的例子)。

提問:第一段寫清國留學生在幹什麼?(賞櫻花)指讀第二段:他們又在幹什麼?(學跳舞)他們做這些事應不應該呢?爲了更好地討論這個問題,請同學們給補充一些歷史資料:魯迅去日本留學是什麼年代?當時中國是什麼樣的狀況?(魯迅於1902年去日本留學,1904年去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當時正是中國積貧積弱受列強欺侮的時候……腐朽的滿清政府與列強鑑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通過補充資料和討論,使同學們認識到魯迅對這些只知遊樂置國家民族命運於不顧者的鄙視,所以魯迅離開東京到了仙台。

從魯迅和那些“清國留學生”的不同表現中我們能感受到魯迅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正是本文敘事的一條暗線。請大家在下文的學習中注意這一點。

板書:魯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暗線)

四、課文的主體故事就發生在仙台,現在請大家根據地點的變換理清文章的結構,整體感知課文。

師生總結板書:

五、速讀課文,練習一下概括能力,說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幾件事

討論之後在第二部分後板書:1.添改講義;2.糾正解剖圖;3.關心解剖實習;4.想了解中國女人裹腳。

從這幾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麼特點?結合討論幻燈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魯迅在仙台醫專學習時的課堂筆記(內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筆跡)。

板書: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治學嚴謹

六、魯迅爲什麼要到仙台去學醫呢?課前已經讓大家讀了魯迅的《〈吶喊〉自序》,誰能給解釋一下?(請同學們給補充資料)

(從魯迅小時候他父親的病說起……說到魯迅講的關於中醫的過分的話:中醫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說到他學醫的兩個目的: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從這裏我們能再次感受到魯迅憂國憂民的情懷。

(如時間允許的話,教師也可在這裏給補充資料:日本的維新確是從醫學的引進開始的:一個叫前野良澤的人根據一本來自荷蘭的《解體新書》的指導去解剖屍體,結果讓他感到震驚的是,書中的插圖竟與人體構造分毫不差。從此日本人逐步認識到西方科學的先進,開闢出一條通向近代學術的道路,使日本迅速成爲一個強國)

那麼魯迅後來爲什麼又棄醫從文了呢?下節課我們一起來解開這個疑問。

國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讀讀寫寫和課文中出現的重要詞語。

2、理解關鍵詞語在表達感情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標:

1、學習體會通過人物動作刻畫形象、展現人物心理的方法。

2、散文的特點及散文的選材。

情感目標:

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理解語文與家庭生活的關係,繼承併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重點難點:

重點:“背影”作爲文章描寫的對象在文中多次出現,尤以父親爲“我”買橘子而穿鐵道、攀月臺那個場面的描寫爲最詳,是全文的重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難點:體會蘊涵在作者筆端的深深的父子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談到中國現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談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背影》寫於1925年10月,在當時和以後感動了許許多多的讀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朱自清先生這篇散文――《背影》。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1、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等。

2、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1925年10月,是一篇回憶性散文,發表在當時的《文學週刊》上。文章發表後,廣爲傳誦,並一直作爲語言教材。當年,朱自清先生逝世捕些中學生拿着報紙悲痛地說:“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見本文的影響之大。

三、檢查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躊躇、拭、頹唐、瑣屑、舉箸

2、結合註釋,理解下邊詞語的含義

狼藉、慘淡、勾留、變賣典質、賦閒、蹣跚、頹唐、觸目傷懷、不能自已 情鬱於中、瑣屑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或聽課文朗讀錄音)後(要求:聽準字音,體會感情,理解部分詞語的含義。)

2、學生自讀,並圈點勾畫本文中出現了很多的“四個、次……”

3、學生速讀課文,討論一下問題。

①文中出現幾次“背影”?着重寫的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看見的背影?

明確:

文中四次寫“背影”。開頭寫難忘“背影”,送別一段兩次寫“背影”,結尾憶“背影”。着重寫的是在車站看見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的“背影”。

②劃分段落層次並概括段意層意。

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點題,最難忘父親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憶與父親在車站離別的情景,具體寫“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

第一層(第2、3段)寫送別時的家境,爲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二層(第4、5段)寫離別前父親對“我”的細心關照,爲寫“背影”作鋪墊。

第三層(第6段)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父親愛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段)寫別後思念,再現“背影”,抒發深切的思念之情。

③本文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了父子間的什麼樣的感情?(中心意思)

明確:

本文通過寫車站送別,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抒發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思念。

五、作業

第二課時

一、細讀文本,探究品味

有人說本文是很多的“四個/次……”構成,不知道你找到沒有?

明確:四個“背影”;四次“流淚”;四句“話語”……

(一)探究“四個背影”

1、細讀帶有“背影”的句子,看看哪一個是重點寫?並分析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

①“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 憶背影)

②“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繪背影)

③“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裏,再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別背影)

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思背影)

好處:詳略得當,重點突出。

2、分析第二次背影的刻畫,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刻畫父親的背影的?

明確:

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語言描寫。課文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景的描述(主要是背影的描寫),於敘事中表現了父親無微不至的疼愛兒子。

(二)品味四句“話”

作者的父親在送兒子去車站的過程中,總共說了四句言簡意賅的話。品味這四句話包含的情意。

明確:

1、“不要緊,他們去不好!”(不放心兒子,關心兒子)

2、“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怕兒子路上口渴,爲兒子做事,體貼周到)

3、“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捨不得兒子)

4、“進去吧,裏邊沒人。”(關心兒子)

由此看父親對兒子的關心與愛護。

(三)品味“四次流淚”

1、品讀文中寫流淚的句子,看看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

①“——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奔喪途中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悲傷之淚)

②“——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車站望父買橘;感動之淚)

③“——……,我的淚又來了。”(車站找不到父親的背影;不捨之淚)

④“——在晶瑩的淚光中,……”(別後讀父親來信,再現背影;懷念之淚)

2、有人說,這四次流淚體現了“我”的感情變化,四次流淚分別是悲哀之淚、感動之淚、不捨之淚、懷念之淚,你同意嗎?說說你的理由並作出賞析。

3、作者當時對父親的行爲真的理解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呢?這說明了什麼呢?

明確:

“……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我心裏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只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這說明朱自清當時對父親的行爲不理解,運用了反語的修辭表達了自己的懊悔之情。儘管作者有不理解父親的時候,但是這並不妨礙作者對父親的愛和懷念。

二、拓展遷移,交流收穫

學習完本文,你學到了什麼呢?(提示:從選材上,從語言上,從情感上,從描寫方式上、從內容上皆可)

示例:

1、從主旨上:

2、從選材上:選取生活中的細節塑造人物形象。

3、從語言上:樸實的語言最美。

4、從情感上:感情真實最感人。

5、從描寫方式上:白描的寫法。

6、從角度上,新穎獨特的“背影”

7、從結構上,以背影爲線索,貫穿全文。

8、從人物的刻畫上,細節描寫之生動

9、從材料的剪裁上,文章詳略安排恰當

三、作業

小練筆:寫寫自己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