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生物教案

目錄

國中生物教案
第一篇:說課2國中生物教案第二篇:國中生物優質教案第三篇:蘇教版國中生物《人的性別決定》教案第四篇:國中生物教學的八年級上冊教案第五篇:國中生物《昆蟲》一課的網絡教學教案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說課2國中生物教案

國中生物教案-說課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人的呼吸說課稿》教學設計 2014-09-14 19:59

2014-05-22 21:56

《人的呼吸》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及地位

這部分教材先介紹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再從呼吸系統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引入呼吸運動和氣體交換的有關知識。即三個中心問題:

1、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2、 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

3、 人體內是如何進行氣體交換的?

呼吸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與消化、運動、循環、排泄系統存在緊密的聯繫,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助於學生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 呼吸涉及能量與物質的交換,與新陳代謝直接有關,學好這一部分內容也有助於對“新陳代謝”的深入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呼吸道的組成和功能,理解肺的結構與功能特點。

(2)理解呼吸運動的原理,瞭解呼吸頻率及肺活量的概念。

(3)理解氣體交換的原理,掌握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及組織裏的氣體

交換。

2、能力目標:

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推理思維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形成“生物是一個統一整體”及“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辨證思想。

通過學習人工呼吸,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爲樂的教育;通過學習呼吸頻率、肺活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1、肺的結構和功能

2、呼吸運動的過程

3、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

分析:

(1)肺的結構和功能是學習本節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不僅可以使後面的學習比較容易,還能使學生體會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普遍現象,有利於生物學觀點的建立。

(2)呼吸運動是本節基礎知識的重點。該原理需要通過學生觀察一系列的動畫之後,經過推理、判斷等思維過程才能理解,因此也是培養形象思維能力的重點。

(3)呼吸運動解決的是人體外環境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的問題,接着要解決的

是肺泡與血液之間和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如何交換問題,無論從知識的完整性來看,還是從能力的培養來看,氣體交換的原理與過程應作爲本節的重點。 難點:1、呼吸運動的過程

2、擴散作用及氣體交換的過程

分析:

(1)呼吸運動是負壓呼吸,而學生還沒有壓強的概念,就很難理解空氣是“壓入”肺內而不是“吸入”肺內。

(2)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擴散作用,而擴散作用這個物理概念要從生物學的角度教給學生是有一定困難的,加上肺泡裏、血液裏、組織細胞裏的氣體都是肉眼看不見摸不着的,讓學生理解體內氣體交換的微觀過程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二、教學方法

自學導思法——老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

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自學導思的方式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教材中的肋骨運動的演示實驗是平面的,不夠形象,很難形成知識的遷移。而媒體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結合教師的層層引導,啓發學生積極思維,逐步將學生將感性的認識引導到了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學習方法指導

1、指導觀察模型、圖片和動畫的方法,培養觀察能力。

2、隨着老師的設問(收藏好 範 文,請便下次訪問),學生自學教材,主動思考,小組討論,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髮現並掌握知識內在的聯繫,總結出生物學的“統一”原理。並學會運用這種原理指導以後的學習。

4、學會用系統表、表格、圖解表來總結,便於記憶。

四、教學程序

下面通過教學程序來談談教法、學法的具體應用。

教學

環節 教學過程 設 計 意 圖

引言 1、 人生存的最基本條件有哪些?

學生活動:

請學生像游泳時練習憋氣那樣,吸一口氣,然後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長時間?

2.氣體的進入是由哪個系統來完成的? 通過生活常識來設問,激發了興趣,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力,自然引出課題,

新知識學習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設問:

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學生活動:

學生自學教材,觀察教材中的系統模式圖,觀察人體模型,邊觀察,邊思考,邊記憶,提醒三點:

① 看書和看模型要聯繫自己的身體,聯繫外界氣體進入自己肺部的通路。 ②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觀察

③ 注意喉、氣管與食道的位置關係。

合起書看投影圖,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稱。

讓學生聯繫自己的身體實際來學習,使學生感到能爲自己的健康服務,從而產生親切感,增強學習的興趣。

提醒學生觀察圖形、模型時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依次觀察,使觀察具有全面、完整、有條理和細緻的特點,進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重點突出肺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向學生滲透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辯證觀點;讓學生自己來總結,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設問:

1、呼吸系統各組成器官有何特點?

2、鼻涕和痰是怎樣產生的?

3、爲什麼呼吸道有清潔氣體的作用?

學生活動:

以小組爲單位討論學習上述問題,各小組彙報結果,教師小結。

設問:

1、肺的功能是什麼?

2、哪些結構特點與其功能相適應?

學生活動:

學生觀察豬肺實物,觀察肺的層層放大圖,自學肺的結構特點,開展討論,並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教師評價。

氣體是如何進出肺的? 示媒體動畫一

我們進行呼吸,外界氣體進入體內的什麼器官?

那麼氣體是如何進入肺的呢?

學生活動:

讓學生手按胸部進行深呼吸,感受吸氣和呼氣時胸廓的如何變化。

那麼胸廓變化與吸氣和呼氣有什麼關係呢? 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來獲取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疑問,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學習有得必先有疑”,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也是人的一項重要素質。

教學

環節 教學過程 設 計 意 圖

新知識學習示媒體動畫二、演示實驗

學生活動:

觀察動畫,演示實驗,思考爲什麼手拉橡皮膜,氣球就擴大?而鬆手,橡皮膜回縮,氣球則縮小?

學生討論分析,自己得出結論:

胸廓擴大——→外界氣體入肺

胸廓縮小——→肺內氣體排出 通過形象直觀的媒體動畫和教師演示實驗,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先讓學生明白是胸廓變化引起氣體進出肺的,解決肺的負壓吸氣問題。再讓學生探究是什麼原因引起胸廓的變化的呢?最後綜合思維。形成對呼吸過程的整體理解。

與教材相比,這種教學順序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生更容容易接受。

強調學生在觀察動畫時,要有目的,有重點、有次序、有對比地觀察。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胸廓的變化的呢?

示媒體動畫三(側面觀和正面觀)

學生活動:

觀察媒體動畫,思考:

1、主要哪些骨胳肌參與引起胸廓的變化?

2、肋間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肋間肌舒張,胸廓如何變化?

3、膈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膈肌收縮,胸廓如何變化?

示媒體動畫四,這裏既反映了肋骨的運動,也反映了膈的運動,肺的體積變化也體現出了。

學生活動:

要求學生結合動畫,以及前面的觀察結果,開展小組討論後,通過層層推理,依次說出吸氣的過程。利用表格來進行總結。

至於呼氣的過程正好與吸氣相反就可以了。可以指導學生採用對比記憶。學生活動:

呼吸頻率:

讓學生進行自測1分鐘呼吸的次數,並報告結果。讓三、四個同學快速做15個起蹲動作,馬上測定1分鐘內呼吸的次數。請學生概括什麼是呼吸頻率? 肺活量:

結合體檢經驗,強調肺活量是在盡力吸氣後,再一次盡力呼氣呼出的量。討論爲什麼肺活量是反映肺功能的重要指標。

人工呼吸:

強調是人爲外力完成表格中粗體字標出的工作。再介紹人工呼吸的方法。通過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學習,對學生進行關愛生命和助人爲樂的教育;通過呼吸頻率、肺活量的基礎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教學

環節 教學過程 設 計 意 圖

新知識學習 人體內如何進行氣體交換? (1)由學生實驗引入

學生活動:

先讓學生來做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氣的實驗,通過實驗結果對比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增多了,繼而提出爲什麼呢?(問題產生)

再問:增多的二氧化碳哪裏來?

——組織細胞利用了氧而產生了二氧化碳。

再問:肺吸入的氧是如何進入體內組織細胞的呢?體內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排出的呢?(推理分析)

圍繞氧和二氧化碳的來與去層層提問,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符合探究式學習規律。 學生親自動手,有利於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

(2)原理

學生活動:

噴灑空氣清新劑,爲什麼前排的同學先聞到香味,而後排的同學後聞到? 觀察圖片,爲什麼在書房能聞到廚房裏的香味?

觀察動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氣體分子由濃度高向濃度低方向擴散。

通過一些現象(香味的擴散),這是一種感性認識,再用一個模擬動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得出結論,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

(3)過程

學生活動:

觀察動畫,要學生結合動畫,開展小組討論,分析哪裏的氧含量高?哪裏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並將氣體交換的原理遷移到這裏,說明爲什麼氣體擴散的方向是這樣的?

應強調組織裏的氣體交換與肺泡部的氣體交換相對比地學習,相對比地記憶。 在這裏還要特別強調發生了氣體交換後,動脈血和靜脈血是如何轉變的?加深對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概念的理解。再結合血液循環的路徑,強調氣體是由血液進行運輸的。從而把氣體交換與血液循環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對呼吸全過程的整體理解。 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與組織裏的氣體交換過程,通過用媒體動畫的形式來展現微觀的生理動態,突破難點。

這裏是用層層提問的方式,側重的是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培養。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體現了呼吸與循環系統的聯繫。

小結

練習 學生活動:

今天我學到了什麼?

課外閱讀:煤氣中毒

(大衆醫藥) (中國國訊網校) 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指導學生進一步獲取信息,處理信息。

板書設計:

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概括,我的板書設計分三大塊。

第一大塊是用系統表來總結呼吸系統的組成。

第二大塊是用表格的形式來總結呼吸運動的過程和原理。

第三大塊是用圖解來總結呼吸的全過程。

這種板書設計突出重點,突出了知識點之間的聯繫,簡潔明快,體現了板書設計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與藝術性。

練習與評價:

我精心編擬了難度適宜,題量適中的練習,穿插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及時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反饋評價,學生則可以通過練習對所學知識鞏固提高。

在練習的內容上,主要分爲基礎知識題,分析思考題,綜合應用題。層次分明,

有利於考查學生的能力。

在練習的形式上,讓學生以遊戲式愉快參與,輕鬆投入,答對有電腦獎勵,答錯有電腦鼓勵,有的題目還讓學生親自上臺來操作,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這種練習方式,注重學生的認知心理,符合現代教學法的基本原則,使學生感到學習“易”、“趣”、“活”。

五、教學思想

下面我概要地說明一下,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優點,以及其理論依據。

1、注重生物教學的直觀性原則:

充分利用模型、學生實驗,特別是現代多媒體教學等直觀手段,動與靜相結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形象生動,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2、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

教學設計中有大量學生活動,充分給予學生表現的空間,活動的空間,思維的空間,通過啓發式教學,逐步引導觀察和思維,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

第二篇:國中生物優質教案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項城付集一中:李進峯

教材分析:

兩棲動物是從水生開始向陸生過度的一個類羣,具有初步適應陸生生活的結構特徵,但受精和幼體發育在水中進行,幼體經變態而上陸生活。教材對該部分內容的處理是以蛙爲例,着重從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來反映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和特點。有關兩棲動物的生殖與環境的關係,可引導學生通過資料 分析來獲得結論,從而使學生培養保護環境、關注環境變化的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通過調查和查閱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分析蝌蚪與魚的相似之處,認識兩棲動物生殖發育過程受到水的束縛;比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處,認識青蛙的變態發育;通過調查實踐活動和資料分析,關注生物的生殖和發育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調查身邊的兩棲動物數量的變化,以及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培養學生保護環境,關注環境變化的意識,增加保護我國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青蛙的生殖過程和發育特點

2、難點:早期蝌蚪與成蛙在外部形態上的不同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青蛙發育的過程錄像片或標本,其他兩棲動物的圖片或錄像帶。 學生:調查身邊的兩棲動物數量的變化及其原因。

教學策略:創設情景---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板書設計: (一)、 兩棲動物的生殖

1. 雄蛙的鳴叫及其意義:

2. 雌雄蛙的抱對及其意義:

3. 青蛙的生殖特點:雌雄異體,體外受精,生殖活動離不開水。

(二) 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

1. 蛙的發育的四個階段:受精卵---蝌蚪- --幼蛙—成蛙

2. 蝌蚪與成蛙在形態結構、生活環境、內部結構等方面的區別。

外部結構 呼吸器官 生活環境

蝌蚪 有尾,無四肢 用鰓呼吸 只能生活在水中

成蛙 無尾,有四肢 用肺呼吸,並用皮膚輔助呼吸 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陸地上

3. 變態發育:

4. 兩棲動物:象青蛙這樣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兩棲動物。

5. 代表 動物 :青蛙、蟾蜍、大鯢、蠑螈等

6.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體外受精,變態發育

7. 關注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和水環境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過了有關兩棲動物的知識,請同學們思考什麼是兩棲動物? 兩棲動物中我們最熟悉的是青蛙和蟾蜍,兩棲動物還有很多種類,還有大鯢(娃娃魚)、蠑螈,它們也都是兩棲動物。教師着重介紹蟾蜍的蟾酥以及娃娃魚名稱的來歷。這些兩棲動物在生殖和發育上有許多共同點,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二、新授

(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是否曾經在電視或通過其他途徑看到過青蛙的生殖過程?

2.學生描述之後,教師對學生描述的這個過程進行補充、訂正,給學生介紹青蛙生殖的過程。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都是在水中進行的。春季,在池塘邊你會發現雄蛙的鳴囊一鼓一鼓的鳴叫,鳴囊其實就是蛙的共鳴器。如果你有耐性,你還會很幸運的看到雌雄蛙的抱對現象,之後,雌蛙將卵細胞排到水中,雄蛙將精子排到水中,你仔細觀察可能會看到水面漂浮着一片片膠狀的東西,這就是雌蛙產生的卵塊。課本中的卵細胞之外有一層角質膜,在水中起保護作用,接着卵細胞和精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形成受精卵。我們看到的卵塊內既有受精的卵也有未受精的卵。

3.請同學們思考青蛙的受精卵能直接發育成青蛙嗎?是否有細心的同學觀察過青蛙的發育過程?

4.學生描述之後,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首先發育成小蝌蚪,蝌蚪具有羽狀外鰓,用腮呼吸,之後蝌蚪的外鰓逐漸消失,慢慢長出了後肢,接着又長出前肢,具有了四肢的蝌蚪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尾巴不斷縮短,長成了青蛙的樣子,最後尾巴完全消失,成爲了幼蛙,漸漸成爲成蛙,這時它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營水陸兩棲生活。

(二)、兩棲動物的發育特點

1、在上學期我們學過,兩棲動物的發育具有自身的特點,是什麼特點? 像青蛙一樣其他兩棲動物的發育也有變態發育的特點。

2、同學們想一想兩棲動物的分佈範圍廣嗎?

兩棲動物在生物圈中存在的範圍十分狹小,因爲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都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在陸地上生活,現在你應該知道兩棲動物爲什麼分佈範圍越來越狹小了。

兩棲動物是一類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環境的限制的動物,幼體必須生活在水中經變態在陸地上生活。所以我們必須從我做起保護兩棲動物的生活環境。

(三)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

受精卵→有外鰓的蝌蚪→外鰓消失的蝌蚪→長出後肢的蝌蚪

→長出四肢的蝌蚪→尾沒有完全消失的幼蛙→幼蛙→成蛙

三、總結: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體外受精,變態發育。青蛙 是我們人類的朋友,那麼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愛護我們寶貴的水資源,來保護青蛙吧!

四、作業:

1、什麼是兩棲動物?你知道哪些動物屬於兩棲動物?

2、請你描述兩棲動物的生殖過程。

3、請你描述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說說它們的發育過程有什麼特點?

4、我們應當怎樣做才能真正保護兩棲動物?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設計注意了對學生觀察方法的培養。在每一次觀察時,教師爲學生提供了觀察的線索。這既是觀察的內容,又隱含着觀察的順序,無意識的對觀察的科學方法進行了訓練。爲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看到的表面問題入手,引導學生深層思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有利於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的養成。

第三篇:蘇教版國中生物《人的性別決定》教案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人的性別決定

班級:八年級(2)授課人:邵建美時間:04年10月19日

一、 導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人體染色體的特點,區分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

(2)解釋人的性別決定。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生對圖片信息的觀察分析,增強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

綜合分析能力。

(2)通過開展遊戲,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

度。

二、導學重點

1.概述人的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

2.解釋人的性別決定。

三、導學難點

理解人的性別決定方式。

四、課前準備

1.瞭解我國人口性別情況。

2.製作用於遊戲的圖片。

五、導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生介紹我國人口的性別分佈情況,引導學生討論導致這一結果

的可能原因是什麼?進一步提出問題:人類性別是什麼因素決定的。

(三)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

學生觀察男女體細胞染色體示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人體染色

體的特點以及男女染色體的異同。

(四) 人的性別決定

遊戲:生男生女的奧祕

1.課前準備兩個紙盒,分別寫上“男”和“女”,準備10張紅色的

圓形紙片,每張紙片上寫上字母“x”,放入寫有“女”字的盒子中,準備20張藍色的矩形紙片,10張寫上“x”,10張寫上“y”,放入寫有“男”字的盒子中。

2.隨機從兩個盒子中各抽取一張紙片。若分別是x和x,則爲生女,

若分別是x和y,則爲生男。一共抽取10次。

3.填好表格,彙總數據。

討論:理論上生男生女的比例是多少?

通過討論,師生共同小結:理論上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五)作業反饋

(六)放飛課堂

生物的性別決定也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請大家收集相關的資料,下節課交流。

第四篇:國中生物教學的八年級上冊教案

評課稿

本課的教學設計和組織上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1、導入自然,歌曲激趣,新舊知識連接緊密。良好的開頭對一堂課的成功與否,起着關鍵的作用。本堂課一開始複習數字,使學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裏被激活,使新舊知識自然有效地連接在一起。

2、英語教學必須從交際的情景出發,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本節課注意利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圖片、卡片、身體語言、表情動作等作爲教學資源,創設講解、操練和運用英語的情景。貫徹以學生爲中心的原則,關注教學過程,儘可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實的去感受知識,體驗知識,積極參與,努力實踐,在活動中學會用語言表達交流,較好的體現了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

3、教學活動的設計豐富多彩、有效,訓練方式多樣。有全班活動,師生互動,小組活動,雙人活動,個人活動等,在活動中突破難點,在活動中發展能力。爲了鞏固本課的內容,設計了多個活動,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熱情,將熱鬧的形式與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

4、設計練習形式多樣,梯度練習由淺入深,符合認知規律,使學生由易到難地掌握和運用了所學的知識。激發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採用完全開放性的練習,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

很多學生不僅很好的操練了新學知識,也有意的使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知識。

第五篇:國中生物《昆蟲》一課的網絡教學教案

國中生物《昆蟲》一課的網絡教學教案

——第三屆全國中國小“教學中的互聯網搜索”參選教案

教案背景

1.我們正進行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目前,中學教學中計算機、網絡應用日新月異,教育優先發展的政策措施,更使教學技術信息化進入了高潮,網絡教育成爲基礎教育及教學科研研究的熱點和焦點。我們也在教學實踐中就如何優化網絡教育資源並使之與優秀的傳統教育資源有機結合、合理應用進行了一定的嘗試與探索。

2.生物學科教育教學手段需求多元化

生物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它要求教師帶領和指導學生做大量的觀察實驗、開展各種動手操作等活動,要求學校必須配備相應的的實驗器材及設備。但是,各個學校或因爲資金不足,或由於地域條件、季節變化等因素,有時候不能做到實驗器材、實物、標本準備齊全。利用多媒體進行模擬型實驗雖然不能完全代替真正的課堂實驗,但對一些不適合在課堂上操做的、或者是由於資源及種種原因不能讓學生自主動手的課堂實驗和活動,是一個很好的代替方法。

教學課題來源

江蘇教育科學出版社《生物》(七下)第十一章第二節《昆蟲》

教材分析及設計

本節教材的編寫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爲昆蟲特徵探究,第二部分爲觀察蝗蟲,第三部分爲昆蟲與人類的關係。

第一部分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將這部分和學生生活相聯繫,組織學生選擇一種自己最感興趣的昆蟲,利用百度搜索它的主要特徵,然後在交流共享平臺內和全班同學進行共享。最後通過學生共享直觀呈現昆蟲的主要特徵,既能瞭解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

第二部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課本設計在種類繁多的昆蟲中,選擇蝗蟲作爲觀察對象,原因是它個體比較大、外形具有昆蟲的典型特徵便於觀察。在教學設計上出於對地域因素及季節變化等諸多因素,利用網頁軟件模擬觀察實驗替代實物觀察,並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解決自己在觀察中遇到的問題。

第三部分昆蟲與人類的關係,教學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生物與人類的關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理解、認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利用教學網頁和百度搜索所獲得的豐富資源爲自己的學習服務。 合作學習,通過資源共享等欄目,同學間互相交流學習成果,互相發現問題、

合作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教師課前呈現多種昆蟲圖片讓學生欣賞,營造學習氛圍,併爲課堂學習鋪墊。 引言:剛纔我們欣賞了許多小動物圖片,他們在生物分類中都屬於同一個類羣,

都有着一個統一的稱呼,你知道叫什麼嗎?

學生:昆蟲。

教師:你還能列舉一些身邊的昆蟲嗎?

學生回答略(會有答錯的如:蜈蚣、蜘蛛等,寫在一邊備用)。

教師:剛纔大家舉了很多小動物,其中部分動物,很多同學也表達了不同意見,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一隻小動物,是不是屬於昆蟲呢?

學生:找出昆蟲的共同特徵。

教師:下面我們就利用本節課,大家一起共同探究。

呈現課題,進入“研究學習”版塊。

教師:(呈現蒼蠅、蚊子、螳螂圖片)這三種昆蟲你都認識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下面我們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選擇一種自己最感興趣的昆蟲利用百度搜

索引擎,查找有關該昆蟲的相關信息,並選取該昆蟲形態結構特徵的內容,進入“交流共享”版塊和全班同學進行分享。

學生活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昆蟲進行百度搜索和在bbs跟帖共享。

教師:通過bbs留言版塊,同學們列出了對三種昆蟲形態結構特徵的搜索,現

在你能找出這三種昆蟲的共同特點嗎?

學生:他們三個的身體都分爲頭、胸、腹三部分。頭部都有一對觸角一對複眼和

一個口器。胸部都有三對足和兩對翅。

教師:剛纔我們通過自己進行百度搜索並和全班同學一起交流、分析了三種昆蟲

的共同特徵。下面我們一起利用昆蟲的代表物種蝗蟲,來進一步深入對昆蟲的研究!

學生活動:利用flash觀察蝗蟲各結構特徵。

教師:下面我們來自己給自己把把關,看看你認識了多少個蝗蟲結構。 學生活動:點擊“試一試”,對自己進行檢測。

教師:滿分爲12分,如果你沒有得到12分,可以請你周圍滿分的同學幫你查找,

是哪裏出了問題。

學生活動:同學互助,直至所有同學得分均爲12分。

教師:大家都掌握了蝗蟲的相關結構,那麼下列有關蝗蟲的生理知識問題,如取

食物、呼吸、運動等,你能答出幾個?

學生回答略。

教師:如果你覺得對某些問題有疑問,那麼利用你手中的電腦,進入百度搜索或

者老師在頁面上給你的網絡鏈接,尋找相關答案。

學生活動:利用網絡資源,對蝗蟲的生理知識進行進一步學習。

教師:請同學來回答我們網頁上的幾個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通過了前面蒼蠅、蚊子、螳螂和蝗蟲的學習,現在你能更加明確的告訴我

昆蟲的共同特徵嗎?

學生回答網頁“昆蟲世界”欄目的習題,檢測學習成果。

教師:我們不僅要能夠通過觀察不同種類的昆蟲找出他們的共同特徵,更要將歸

納出的共同特徵運用到實際學習生活中。老師這裏有一些小動物的標本,可是將上面的動物分類標籤給弄丟了,只剩下動物名稱了,你能幫忙判斷

它們是不是昆蟲嗎?這些標本在你們的桌肚裏,現在請你拿出來進行判斷。

學生活動:判斷手中的昆蟲標本是否屬於昆蟲。

教師:請學生來告訴我,你手中的動物是不是昆蟲。

學生回答略。

教師:本節課開始我請同學舉例身邊的昆蟲,有同學舉了黑板上的幾種動物,現

在我們再請這幾位同學來判斷,自己當初舉出的動物是不是昆蟲。

學生回答略。

教師:今天我們所接觸到的只是昆蟲世界的冰山一角,昆蟲是所有動物種類中最

多的一類,佔整個動物種數的2/3。他們與人類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你能舉例談談昆蟲與人類的關係嗎?

學生舉例略。

教師:對待有益的昆蟲我們要保護和開發利用,那麼對於有害的昆蟲能不能直接

將它們全部消滅?爲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即使是對人類有害的昆蟲也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員,是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

一個重要環節,因此我們只能採取防治、控制的方法,使其不至於造成大的危害,而不能採取極端方法。最後我們通過一個“小結檢測”版塊來共同檢測自己本節課所學知識。

學生活動:完成小結檢測。

教師點評。

教學反思

一、各種學習方式的有機運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網絡課《昆蟲》這一節中,我通過組織學生百度搜索、bbs跟帖共享、flash自主觀察等多種方法,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出學生更濃厚的興趣。

二、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開展搜索成就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以往的多媒體教學不管課件作得如何精美,學生有時候還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則不同,老師將學生引入網絡知識的海洋,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的選擇任務、對網絡資源進行篩選,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更有利於其進行“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式的學習,使學生能在積極的心態下,充分調動已有知識和經驗去嘗試解決新問題,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實驗是生物學的基礎,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搜索相關信息並結合教師幫學生製作的flash模擬實驗,通過模擬實驗克服地理位置、季節等環境因素影響以及出於對生命的愛護無法開展真實實驗的困難,讓學生可以很好進行的“自主探索、自主發現”式的學習。讓學生即使不能親自實驗的情況下也有機會主動參與學習,一步一步的進行探索,從消極的學習轉化爲主動地發揮其認知能力,探索知識,發現知識,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網絡環境下的生物教學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如何在網絡教學中體現出學科特色。

正如蒯超英老師在《網絡背景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專題報告中所提出得,課堂教學只能姓“學科”,而不能姓“網絡”。如何更好的利用網絡資源

爲我們的學科服務,而不是把我們的專業課變成信息課,是須關注的問題之一。所以對於網絡課的選題就必須謹慎,就我們生物學科性質而言,本身就是一門自然學科,應該儘量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等多種探究式學習方法獲得知識,因此不能一味的全部都搞網絡課。所以在《昆蟲》這一節,我利用網絡教學的優勢,在教學中讓學生搜索相關昆蟲的信息,再利用flash課件模擬實驗彌補季節因素導致的課本設計實驗不能進行的不足。最後再從身邊出發,捕捉現在身邊可以捉到的昆蟲和非昆蟲,讓學生在網絡學習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辨別昆蟲和非昆蟲。使傳統教學和網絡教學實現優勢互補,更好地服務學生實現“探索學習、自主學習”。

2.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要求更高。

網絡海洋浩淼無邊,我們的課堂就像一艘航船,如何控制好這艘船的航向是另一需要問題。在初次嘗試網絡教學的時候,我按照自己的預訂計劃讓學生上網搜索相關信息,但是五分鐘過去了、十分鐘過去了學生還是沒能通過網絡搜索達到我預期的效果,還有很多學生搜索到資料後不加分析,直接複製粘貼到bbs裏,共享版塊混亂不堪。事後分析,錯在我沒有準確把握學情,給學生的命題面太廣,導致了最後的混亂。所以在後來的教學中,我對這個版塊進行了整改,對於想讓學生通過搜索獲取的內容,先將搜索內容細化便於學生學習。其次自己上網搜索,對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進行提前預測預防,提前有針對性的思考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協助學生在有限的活動時間裏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

經過反覆的嘗試與探索,《昆蟲》一課的網絡搜索教學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頁獲得了廣大同行和專家的好評,我還將嘗試將網絡搜索式的教學應用於其它適宜的課題教學中,以網絡的資源促進我的教學。

附:

網絡教學網頁地址:

學生百度搜索交流論壇地址:,或點擊教學網頁“交流共享”欄。

向你推薦更多相關文章:

生物教案

七年級生物實驗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我們周圍的生物教案 (1)

《生物入侵者》教案2

標籤:國中生物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