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新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教案 篇一

自由落體運動

一、自由落體運動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思考: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相同?爲什麼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不同?

在空氣中與在真空中的區別是,空氣中存在着空氣阻力。對於一些密度較小的物體,例如降落傘、羽毛、紙片等,在空氣中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影響較大;而一些密度較大的物體,如金屬球等,下落時,空氣阻力的影響就相對較小了。因此在空氣中下落時,它們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體都只受到重力,同時由靜止開始下落,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快慢相同。

2、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與重力大小的關係

(1)有空氣阻力時,由於空氣阻力的影響,輕重不同的物體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較重的物體下落得較快。

(2)若物體不受空氣阻力作用,儘管不同的物體質量和形狀不同,但它們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1)v0=0

(2)加速度恆定(a=g)。

4、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初速度爲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2、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處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不同。

規律:赤道上物體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極處重力加速度;物體所處地理位置的緯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律

因爲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爲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論都適用於自由落體運動。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關係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論:Δh=gT2

●問題與探究

問題1 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相同嗎?你有什麼假設與猜想?

探究思路:物體在真空中下落時,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氣阻力,此時物體的加速度較大,整個下落過程運動加快。在空氣中,物體不但受重力還受空氣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時物體加速度較小,整個下落過程較慢些。

問題2 自由落體是一種理想化模型,請你結合實例談談什麼情況下,可以將物體下落的運動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

探究思路:回顧第一章質點的概念,談談我們在處理物理問題時,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如何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複雜的問題得到簡化,進一步理解這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問題3 地球上的不同地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相同嗎?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點,同一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來講,越靠近兩極,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就越大;離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題與精析

例1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從靜止開始下落的物體一定做自由落體運動

B.若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則一定是重的物體下落得快

C.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D.滿足速度跟時間成正比的下落運動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精析:此題主要考查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指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選項A沒有說明是什麼樣的物體,所受空氣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選項C中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應爲豎直向下,初速度爲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都與時間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後,對自家屋頂滴下的水滴進行觀察,發現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時間爲1.5 s,他由此估計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間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樣估算的嗎?

精析:粗略估計時,將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體,g取10 m/s2,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可求得。

答案:設水滴落地時的速度爲vt,房子高度爲h,則: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綠色通道:學習物理理論是爲了指導實踐,所以在學習中要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分析問題要從實際出發,各種因素是否對結果產生影響都應具體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體最後1 s下落了25 m,則物體從多高處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題中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爲g=10 N/kg,並且知道了物體最後1 s的位移爲25 m,如果假設物體全程時間爲t,全程的位移爲s,該物體在前t-1 s的時間內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設物體從h處下落,歷經的時間爲t.則有:

h= gt2 ①

h-25= g(t-1)2 ②

由①②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體從離地45 m高處落下。

綠色通道:把物體的自由落體過程分成兩段,尋找等量關係,分別利用自由落體規律列方程,聯立求解。

自主廣場

●基礎達標

1、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讓一輕一重的兩石塊從同一高度處同時自由下落,則

A.在落地前的任一時刻,兩石塊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塊下落得快、輕的石塊下落得慢

C.兩石塊在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們在第1 s、第2 s、第3 s內下落的高度之比爲1∶3∶5

答案:ACD

2、甲、乙兩球從同一高度處相隔1 s先後自由下落,則在下落過程中

A.兩球速度差始終不變 B.兩球速度差越來越大

C.兩球距離始終不變 D.兩球距離越來越大

答案:AD

3、物體從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達地面時的速度與在一半高度時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C.2∶1 D.4∶1

答案:B

4、從同一高度處,先後釋放兩個重物,甲釋放一段時間後,再釋放乙,則以乙爲參考系,甲的運動形式是

A.自由落體運動 B.勻加速直線運動a

C.勻加速直線運動a>g D.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D

5.A物體的質量是B物體質量的5倍,A從h高處,B從2h高處同時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下落1 s末,它們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時,它們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於B的加速度

D.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A的速度大於B的速度

答案:AB

6、從距離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個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後1 s內的位移。

答案:35 m

●綜合發展

7、兩個物體用長L=9.8 m的細繩連接在一起,從同一高度以1 s的時間差先後自由下落,當繩子拉緊時,第二個物體下落的時間是多長?

答案:0.5 s

8、一隻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0.2 s內通過高度爲Δ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頂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圖2-4-1所示,豎直懸掛一根長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處有一觀察點A,當杆自由下落時,從杆的下端經過A點起,試求杆全部通過A點所需的時間。

(g取10 m/s2)

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教案 篇二

[教學要求]

1、力的示意圖

2、力的分類

[重點難點]

1、力的分類

[教學要求]

1、力的示意圖:(表示力的意思的圖,一爲逗樂,二爲揭示物體名詞的命名方式)

用有向線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的圖,叫做力的示意圖。(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的區別在於,力的圖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點外,還表示力的大小。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正好是力的三要素。而力的示意圖中並不表示力的大小)

2、力的分類(力有許多種分類方式,比如力可以分成接觸力和非接觸力。但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它的分類方法)

①按力的性質分--重力、摩擦力; 彈力、電場力、磁場力、分子力等(性質力)

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 壓力、支持力、浮力、動力、阻力、拉力等

(每個分類前兩個力的後面之所以用分號分開,目的是說,前面的兩個力老師直接給出它們是什麼力,也通過這四個力讓同學們知道什麼是“性質力”什麼是“效果力”。後面的力,告訴同學們名稱,讓同學們試着自己分析是性質力還是效果力。以增強同學們的分析能力。這比直接把幾個力都寫出來效果好多了。)

(這裏還有兩個沒有學過的知識,老師可以提前簡單地做一下介紹。第一個是“彈力”,我告訴同學們說,“彈力”這一概念是中學物理中同學們遇到的第一個難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層含義,先是“變形”二是“恢復原狀”,三是“產生彈力”,然後敘述: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彈力。第二個是“電場力”,讓同學們想象國小學到的“摩擦起電”中帶電體吸引輕小物體,國中學到的“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實際上物理學上把這種力叫做電場力;同理,磁體間的作用力就叫磁場力。)

(實際上到目前爲止,我們所見到的性質力一般不超過這六種)

[鞏固練習](練習時間:三分鐘)

把下列的力按“性質力”和“效果力”進行分類

彈力、重力、動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壓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 篇三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磁場對電流作用的計算方法。

2、掌握左手定則。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是在掌握磁感應強度定義的基礎上,掌握磁場對電流作用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地運用左手定則判斷通電導線受到的磁場力的方向。

2、計算磁場力時,對通電導線在磁場中的不同空間位置,正確地運用不同的三角函數和題目提供的方位角來計算是難點。

三、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複習提問:

1、磁感應強度是由什麼決定的?

答:磁感應強度是由產生磁場的場電流的大小、分佈和空間位置確定的。

2、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是什麼?

3、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在什麼條件下才成立?

成立。

4、垂直磁場方向放入勻強磁場的通電導線長L=1cm,通電電流強度I=10A,若它所受的磁場力F=5N,求(1)該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是多少?(2)若導線平行磁場方向。

答:因通電導線垂直磁場方向放入勻強磁場,所以根據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

5、若上題中通電導線平行磁場方向放入該磁場中,那麼磁場的磁感應強度是多大?通電導線受到的磁場力是多少?

答:當電流仍爲I=10A,L‖B時,該處磁感應強度不變,仍爲B=0.5T,而通電導線所受磁場力F爲零。

(二)教學過程設計

1、磁場對電流的作用(板書)

我們已經瞭解到通電直導線垂直磁場方向放入磁場,它將受到磁場力的作用,根據磁感應強度的定義式可以得出:

F=BIL

當通電導線平行磁場方向放入磁場中,它所受的磁場力爲零。看來運用F=BIL來計算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的大小是有條件的,必須滿足L⊥B。

磁場力方向的確定,由左手定則來判斷。

提問:如果通電導線與磁感應強度的夾角爲θ時,如圖1所示磁場力的大小是多少?怎樣計算?

學生討論得出正確的結果。

我們已知,當L⊥B時,通電導線受磁場力,F=BIL,而當L∥B時F=0,啓發學生將B分解成垂直L的B⊥和平行L的B∥,因平行L的B∥對導線作用力爲零,所以實際上磁場B對導線L的作用力就是它的垂直分量B⊥對導線的作用力,如圖2所示。即

F=ILB⊥=ILBsinθ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力——安培力(板書)

大小:F=ILBsinθ(θ是L、B間夾角)

方向:由左手定則確定。

黑板上演算題:下列圖3中的通電導線長均爲L=20cm,通電電流強度均爲I=5A,它們放入磁感應強度均爲B=0.8T的勻強磁場中,求它們所受磁場力(安培力)。

讓五個同學上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在課堂練習本上做,若有做錯的,講明錯在哪兒,正確解應是多少,並把判斷和描述磁場力方向的方法再給學生講解一下(如圖4示)。

例1.兩根平行輸電線,其上的電流反向,試畫出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如圖5所示,A、B兩根輸電線,電流方向相反。通電導線B處在通電導線A產生的磁場中,受到A產生的磁場的磁場力作用;通電導線A處在通電導線B產生的磁場中,受到B產生的磁場的磁場力作用。我們可以先用安培定則確定通電導線B在導線A處的磁場方向BB,再用左手定則確定通電導線A受到的磁場力FA的方向;同理,再用安培定則先確定通電導線A在導線B處的磁場方向BA,再用左手定則確定通電導線B受到的磁場力FB的方向。經分析得出反向電流的兩根平行導線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斥力。

完成上述分析,可以讓同學在課堂作業本上畫出電流方向相同的平行導線間的相互作用力,自己得出同向電流的兩根平行導線間存在的相互作用是引力。

例2.斜角爲θ=30°的光滑導體滑軌A和B,上端接入一電動勢E=3V、內阻不計的電源,滑軌間距爲L=10釐米,將一個質量爲m=30g,電阻R=0.5Ω的金屬棒水平放置在滑軌上,若滑軌周圍存在着垂直於滑軌平面的勻強磁場,當閉合開關S後,金屬棒剛好靜止在滑軌上,如圖6,求滑軌周圍空間的磁場方向和磁感應強度的大小是多少?

解:合上開關S後金屬棒上有電流流過,且金屬棒保持靜止,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金屬棒靜止在滑軌上,它受到重力mg1和滑輪支持力N的作用,因軌道光滑,二力金屬棒不可能平衡,它必然還受到垂直於滑軌平面的磁場的安培力作用才能平衡,根據題意和左手定則判斷出,磁場方向垂直滑軌面斜向下,金屬棒受到磁場的安培力沿斜面向上,如圖7所示,由進一步受力分析得出,若金屬棒平衡,則它受到的安培力F應與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mgsinθ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mgsinθ=0……①

又 F=BIL代入①得BIL=mgsinθ

(三)課堂小結

1、當通電直導線垂直磁場方向放入磁場中時受到磁場的安培力,F=BIL;當通電直導線平行磁場方向放入磁場中時受到磁場的安培力爲零。

2、當通電直導線在磁場中,導線與磁場方向間的夾角爲θ時,通電導線受到磁場的安培力F=ILBsinθ。

3、磁場對通電直導線的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則來判斷。(其內容在書中p.226)

課外作業:物理第三冊(選修)p.227練習二。

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教案 篇四

勻速圓周運動

一、教學任務分析

勻速圓周運動是繼直線運動後學習的第一個曲線運動,是對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線運動複雜的運動的拓展,是力與運動關係知識的進一步延伸,也是以後學習其他更復雜曲線運動(平拋運動、單擺的簡諧振動等)的基礎。

學習勻速圓周運動需要以勻速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等知識爲基礎。

從觀察生活與實驗中的現象入手,使學生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歸納認識到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體會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通過設置情境,使學生感受圓周運動快慢不同的情況,認識到需要引入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再通過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類比和多媒體動畫的輔助,學習線速度與角速度的概念。

通過小組討論、實驗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 ,創設平臺,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對幾個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分析, 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學會合作與交流,養成嚴謹務實的科學品質。

通過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學習和研究圓周運動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發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並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於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於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於與人交流。

三、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

(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

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四、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鍾,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築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 接的小球。

2、課件:flash課件——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3、錄像:三環過山車運動過程。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 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爲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徵;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 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錶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徵;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並與 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佈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爲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爲形象思維,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體現“建模”、“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爲主,涉及的問題聯繫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流程圖說明

情境I 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麼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麼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 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錶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設問2:以上兩類圓周運動有什麼不同?鐘錶指針所做的圓周運動有什麼共同特 徵?建立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情境III 演示,動畫

情景:月、地快慢之爭。

多媒體動畫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線速度表

表達式。

演示1:用細繩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突然鬆開繩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圓弧切線方向運動。

演示2:通過實物投影演示旋轉的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佈,顯示線速度的方向。

情景:變換教室內電風扇的變速檔,看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不同情況,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體動畫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比較得出角速度表達式。

活動 討論、實驗、交流、小結。

識別: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圓周運動可以看作是勻速圓周運動。瞭解學生對勻速圓周運動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觀察分析:磁帶、塗改修正帶、自行車鏈條等傳動設備中,兩輪軸邊緣各點的線速度有何關係。瞭解對線速度概念的理解情況。

算一算:計算壁掛鐘的時針、分針、秒針針尖的線速度大小和它們角速度的倍數關係。瞭解能否通過實際測量獲取有用數據,靈活運用線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小實驗:提供回力玩具小車,玻璃板,建築用黃沙,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說明汽車車輪的擋泥板應安裝在什麼位置合適,瞭解對線速度方向的掌握情況。

釋疑:評判地球與 月亮之爭。

小結:幻燈片小結。

3、教學主要環節 本設計可分爲四個主要的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通過播放錄像和演示,歸納物 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第二環節,通過觀察對比,建立理想模型,歸納勻速圓周運動特徵,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勻速圓周運動概念。

第三環節,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藉助多媒體動畫,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得出線速度、角速度定義和公式。

第四環節,以學生活動爲中心,針對幾個實際問題開展討論、探究、交流,深化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環節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創設情景] 播放錄像:森林公園三環過山車的運動。

[提出問題] 1、請同學們說說過山車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質的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勻減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圓周運動等)

2、什麼條件下物體將做曲線運動?

[演 示] 讓乒乓球從斜面上滾下到達水平桌面上做直線運動,請一個同學向着與球運動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觀察球的運動軌跡有何變化?

[結 論] 當物體受到的合力與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引 言] 運動軌跡是圓的曲線運動叫做圓周運動,下面我們就從圓周運動開始學習如何對曲線運動進行研究。

第二環節 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

[觀察討論] 鐘錶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它們與過山車的圓周運動有什麼不同?

(鐘錶的時針、分針、秒針的圓周運動,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勻速轉動的,而過山車的圓周運動列車的速度大小是不斷變化的)

[提出問題] 怎樣給勻速圓周運動下定義呢?(引導學生類比勻速直線運動定義勻速圓周運動)

[結 論] 質點在任何相同時間內,所通過的弧長都相等的圓周運動叫做勻速圓周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圓周運動,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 言] 我們如何對圓周運動進行研究呢?

第三環節 線速度、角速度概念

[創設情景] 地、月快慢之爭

地球:我繞太陽運動1秒走29.79千米,你繞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繞一圈,我28天就繞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問題] 怎樣定義 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引導 學生與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類比)多媒體動畫 :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

[結 論] 線速度定義:質點經過的圓弧長度s與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做圓 周運動的線速度。

公式: 單位:m/s(米/秒)

[問 題] 速度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怎樣的?

[演 示] 1、用一端連有細線的小球,將線的一端套在釘子上,釘子豎直立在桌面上,給球初速讓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圓周運動,突然向上抽出釘子,看到球沿圓周的切線方向運動;

2、通過投影儀觀察旋轉圓盤邊緣紅墨水飛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紙面上的徑跡分佈;

[結 論] 線速度方向:沿圓弧的切線方向

線速度表示圓周運動的瞬時速度,它是矢量;圓周運動的線速度方向是不斷改變的,所以勻 速圓周運動是變速運動,勻速圓周運動中的“勻速”是“勻速率”的意思。

[情 景] 打開教室內的電風扇,變換不同的檔觀察它轉動的快慢。(引導學生認識要引入與線速度不同的、描述圓周運動轉動快慢的物理量)

八年級物理下學期教案 篇五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學目標】

1、瞭解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或使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2、知道力的三要素,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與物體質量的關係。

4、知道物體重心的含義。

5、瞭解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重點】

1、力的概念、圖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學習難點】1.力的概念。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自主學習】

一、力和力的圖示

1、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使物體發生形變。

力的定義 力的單位是 。

力的三要素有 要想測量力的大小,我們可以用

2、如圖所示,繩對物體豎直向上的拉力大小爲150N,用力的圖示法表示拉力。

如何畫力的示意圖?

二、重力

1、重力產生的原因是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進行測量,可以根據公式G=mg計算,(其中的g是我們以前所學的自由落體加速度,它的大小與物體所處的高度和緯度有關。當高度增加時,g的值 ;當緯度增加時,g的值 )。

3、重力的方向總是

4、重力的作用點稱爲重心,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爲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重心。物體的重心位置 和 因素有關。

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分別是 、、、。

【合作探究】

一、力的認識拓展

1、辨析下列關於力的說法

A、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後,一定同時出現形變和運動狀態的改變。

B、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C、物體相互作用時,總是先施力後受力

D、由相距一定距離的磁鐵間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

關於力的認識總結:

二、重力的認識拓展

2、下列關於重力的方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B.重力的方向總是指向地心

C.重力的方向總是和支持物體的支持面垂直

D.由於地球是一個大球體,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無法確定的

3、關於物體的重心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B.重心就是物體內重力的部分

C.物體的重心位置跟物體的質量分佈情況和物體的形狀有關

D.用線懸掛的靜止物體,細線方向不一定通過物體的重心

4、關於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在地球上方的物體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與它的運動狀態無關,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

B.在地球各處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

C.向上運動的物體所受重力可能小於向下運動的同一物體所受重力

D.對某一物體而言,其重力的大小總是一個恆量,不因物體從赤道移到南極而變化

【當堂檢測】

三、四種相互作用的本質瞭解

5、關於四種相互作用,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使原子核內質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電磁相互作用

中華 B.在天然放射現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

C.萬有引力和電磁相互作用是遠程力,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

D.地球繞太陽旋轉而不離去是由於萬有引力作用

四、區分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6、如圖所示,畫出均勻矩形木塊在不同情況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7、畫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質量爲3.O×106 kg的木箱受重力的圖示。(g取10N/kg)

【趣味思考】

1、。如果地面上一切物體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則可能出現的現象是(不考慮地球自轉)

A.江河的水不會流動 B.雞毛和鐵球都可懸浮在空中

C.天不會下雨 D.一切物體的質量都變爲零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物理學史的知識,使學生了解地心說(托勒密)和日心說(哥白尼)分別以不同的參照物觀察天體運動的觀點;通過學習開普勒對行星運動的描述,瞭解牛頓是通過總結前人的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的閱讀使學生知道開普勒對行星運動的描述;

情感目標

使學生在瞭解地心說和日心說兩種不同的觀點,也使學生懂得科學的道路並不是平坦的光明大道,也是要通過鬥爭,甚至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說明:

1、日心、地心學說及兩者之間的爭論有許多內容可向學生介紹,教材爲了簡單明瞭地簡述開普勒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沒有過多地敘述這些內容。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補充。

2、這一節的教學除向學生介紹日心、地心學說之爭外,還要注意向學生說明古時候人們總是認爲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是由於它遵循的運動規律與地面上物體運動的規律不同。

3、學習這一節的主要目的是爲了下一節推導萬有引力定律做鋪墊,因此教材中沒有過重地講述開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將三大定律的內容綜合在一起加以說明,節後也沒有安排練習。希望老師能合理地安排這一節的教學。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首先讓學生在上課前準備大量的資料並進行閱讀,如:第谷在1572年時發現在仙后座中有一顆很亮的新星,從此連續十幾個月觀察這顆星從明亮到消失的過程,並用儀器定位確證是恆星(後稱第谷星,是銀河系一顆超新星),打破了歷來“恆星不變”的學說。伽利略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爲基礎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和數學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學。爲-以亞里士多德爲旗號的經院哲學對科學的禁錮、改變與加深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科學認識而奮鬥了一生,因此被譽爲“近代科學之父”。開普勒幼年時期的不幸,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完成了第谷未完成的工作。這些物理學家的有關資料可以幫助學生在瞭解萬有引力定律發現的過程中體會科學家們追求真理、實事求是、不畏強權的精神。

教法建議

具體授課中教師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講述。也可通過放資料片和圖片的形式講述。也可大膽的讓學生進行發言。

在講授“日心說”和“地心說”時,先不要否定“地心說”,讓學生了解托勒密巧妙的解釋,同時讓學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論-了統治人類長達一千餘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說”理論,爲宣傳和捍衛這一學說,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魯諾慘遭燒死,伽利略也爲此受到殘酷迫害。不必給結論,讓學生自行得出結論。

典型例題

關於開普勒的三大定律

例1月球環繞地球運動的軌道半徑約爲地球半徑的60倍,運行週期約爲27天。應用開普勒定律計算:在赤道平面內離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衛星可以隨地球一起轉動,就像停留在無空中不動一樣。

分析:月球和人造地球衛星都在環繞地球運動,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它們運行軌道的半徑的三次方跟圓周運動週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解:設人造地球衛星運行半徑爲R,週期爲T,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有:

同理設月球軌道半徑爲,週期爲,也有:

由以上兩式可得:

在赤道平面內離地面高度:

km

點評:隨地球一起轉動,就好像停留在天空中的衛星,通常稱之爲定點衛星。它們離地面的高度是一個確定的值,不能隨意變動。

利用月相求解月球公轉週期

例2若近似認爲月球繞地球公轉與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在同一平面內,且都爲正圓。又知這兩種轉動同向,如圖所示,月相變化的週期爲29.5天(圖是相繼兩次滿月,月、地、日相對位置示意圖)。

解:月球公轉(2π+)用了29.5天。故轉過2π只用天。

由地球公轉知。

所以=27.3天。

例3如圖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氣層外的圓形軌道上運行的三顆人造地球衛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哪個?()

A.B、C的線速度相等,且大於A的線速度

B.B、C的週期相等,且大於A的週期

C.B、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於A的向心加速度

D.若C的速率增大可追上同一軌道上的B

分析:由衛星線速度公式可以判斷出,因而選項A是錯誤的。

由衛星運行週期公式,可以判斷出,故選項B是正確的。

衛星的向心加速度是萬有引力作用於衛星上產生的,由,可知,因而選項C是錯誤的。

若使衛星C速率增大,則必然會導致衛星C偏離原軌道,它不可能追上衛星B,故D也是錯誤的。

解:本題正確選項爲B。

點評:由於人造地球衛星在軌道上運行時,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萬有引力提供的,若由於某種原因,使衛星的速度增大。則所需要的向心力也必然會增加,而萬有引力在軌道不變的時候,是不可能增加的,這樣衛星由於所需要的向心力大於外界所提供的向心力而會作離心運動。

探究活動

1、觀察月亮的運動現象。

2、觀察日出現象。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 篇七

槓桿(第一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槓桿,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槓桿。

(2)知道槓桿的平衡。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的結構;

(2)通過探究,瞭解槓桿的平衡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槓桿,進一步認識物理是來自於生活的,認識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槓桿的平衡條件

(2) 難點: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槓桿,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學準備

槓桿支架、鉤碼、刻度尺、線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請學生閱讀教材引言部分,使學生了解簡單機械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認識到學好這部分知識具有實際的意義,自然引入槓桿一節的學習內容。

二、什麼是槓桿?

出示一些實物,象瓶起子,剪刀等並演示如何使用。

請學生歸納其相同點。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着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槓桿。

請學生介紹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看作槓桿?

要點:(1)硬棒

(2)繞着固定點轉動

三、幾個名詞

1、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F1

2、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F2

3、支點:繞着轉動的那個點O

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

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PS:力的作用線指的是經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線。

力臂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

學生練習:作圖P68動手動腦學物理第3小題。

四、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1、什麼叫槓桿的平衡

槓桿靜止或勻速轉動狀態稱爲槓桿的平衡。

2、小實驗:請一個大同學和一個小同學做推門比賽。(大同學推靠近門軸方向,小同學推遠離門軸方向)

通過親自動手,感受平衡時應與力的大小和作用點等因素有關。爲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鋪墊。

3、探究過程

(1) 提出問題:槓桿的平衡條件是什麼?

(2) 猜想與假設:從剛纔的實驗出發,引導學生猜想。

(3) 設計實驗,制訂計劃

(4) 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如課本第65頁。

(5) 分析與歸納:

槓桿的平衡條件爲: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寫成:F1l1= F2l2 或F1F2 =l2l1

即:力與力臂成反比

(6) 評估:

a、爲什麼在實驗前,要調節槓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b、如果不用鉤碼而用彈簧測力計進行實驗,應注意什麼問題?

4、學生練習

動手動腦學物理

(五)小結

(六)作業

練習冊

附:課後總結

第一節 槓桿(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槓桿的分類,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槓桿的種類。

(2)知道槓桿的一些應用。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槓桿的平衡條件,瞭解槓桿的分類方法;

(2)通過分類,瞭解生活中槓桿的應用原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槓桿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槓桿的分類

(2) 難點: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槓桿的種類,理解省力、費力和等臂槓桿的具體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

複習槓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二、槓桿的種類

從槓桿的平衡條件可知,當槓桿平衡時,力與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當l1>l2,F1

2、當l1F2,說明使用這種槓桿時費力。我們把這種槓桿叫做費力槓桿,如:釣魚杆,縫紉機踏板,理髮剪刀等。

3、當l1=l2,F1=F2,說明使用這種槓桿時即不省力也不費力。我們把這種槓桿叫做等臂槓桿,如:天平等。

分類是物理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方法,學生可以列舉以前所學過的分類方法,如固體可以分爲晶體和非晶體等。在學習了槓桿的分類後,請學生儘量列舉每種槓桿的實物。

三、槓桿的應用

分析生活中的實物,大家共同討論這屬於什麼槓桿,它們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缺點?爲什麼做成這個樣子。然後歸納:

1、省力槓桿,可以省力,但比較費距離。

2、費力槓桿,雖然費力,但可以省距離。

本環節應當以開放性教學爲主,請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槓桿,大家共同討論其結構,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進行改進?

四、練習

1、如圖,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頭,這根木棒的特點有:①木棒不易 ;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圍繞着 旋轉。我們就可以把這根木棒叫 。

2、在上題中,我們從O點作一條MN的垂線,這條垂線的長度就是力F的 。

MN這條直線就是力F的 。

3、下列物體中不能看成槓桿的是( )

A、筷子 B、火鉗 C、剪刀 D、橡皮筋

4、槓桿的平衡條件是 ;如果分別用不同方向的三個力作用於槓桿的

A點,都能使圖所示的槓桿平衡,那麼最小的力是 。

5、生活中的槓桿可以分成三類,一是省力槓桿,例如 ;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槓桿,例如 。(把“釣魚杆,蹺蹺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後的橫線上)

6、如圖,圖中輕質木棒AB可以看成一個槓桿,C點吊一重物,B點用繩子拉着,槓桿的支點是 點。請在圖中標出動力F1,阻力F2,並畫出它們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靜止,,則等式:F1L1= 成立。

7、用一根細棉線把一段直鐵絲吊起來,讓鐵絲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將棉線右邊的鐵絲對摺一下,鐵絲還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嗎?實際做做,然後回答:

①你看到的現象是: ;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

③猜想的依據是: 。

8、用剪紙的剪刀剪一疊較厚的紙,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斷還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斷,試試看,並和同學交流一下,討論是什麼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識是什麼?

9、在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調節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吧!這樣做對你填寫書中表格中的哪幾項數據有利,爲什麼?

10、在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我們使用的槓桿兩端有兩個螺母,它們的作用是 。如果不要這兩個螺母,請你設計一種裝置,使它具有與螺母相同的作用,畫出設計草圖,加上必要的文字敘述。

11、在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活動中,小紅髮現用2 個鉤碼可以平衡3個鉤碼。如圖,小紅想,槓桿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動力和阻力,可能還與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有關。於是她反覆做了幾次實驗,分析得出槓桿的平衡條件爲:

動力X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X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

老師看後,指出她的不足之處,可小紅據理力爭,“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怎麼可能有問題呢?”老師爲了讓小紅相信,拿來一個彈簧測力計,把測力計的掛鉤掛在A點上,則……。小紅明白了。

①你能說說教老師是怎麼做的嗎?

②小紅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條件”等式兩邊各改了一字,就變成了正確的結論,想一想她是怎麼改的?

12、能否用量程爲5N的彈簧測力計測一名同學的重?

需要的輔助器材:

應用的物理知識:

啓發你這樣創意的來源:

(四)作業

課堂上沒完成的練習

附:課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