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朱自清《春》的教案(精品多篇)

朱自清《春》的教案(精品多篇)

朱自清《春》優秀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感情。

2、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3、體會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導入新課。

1、導入語:

說說自己感受過的春光都有什麼特點,或者用古詩來形容一下。

2、作者簡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作品 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 》等。

《春》寫於1931年,朱自清在寫此文時,已經沒有初期創作詩文時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情調,而是鮮明地表現出新鮮的格調和歡快的情緒。在大自然中,他發現了美和希望,於是欣喜萬狀,寫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對 美的追求,對光明的嚮往,表達了他對未來的希望,流露了積極進取的精神。

3、出示學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感情。

(2)學習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

(3)體會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4、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

醞 釀 嘹亮 撐 傘 蓑 笠 稀 疏 抖 擻 安巢

(2)解釋詞語

朗潤:明朗潤澤。

賣弄:有意 顯示、炫耀。

宛轉:抑揚動聽。

花枝招展:比喻姿態優美。招展,迎風擺動。

呼朋引伴:呼喚朋友,招引同伴。

二、整體把握文章

1、朗讀課文

教師範讀,學生自讀。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

問題:

(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 ?

(2)文章是 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 來。

2.理清文章結構:

(1) 課文圍繞“春”寫了什麼?

本課作者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的觀察,抓住了春天的特點,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繪春”—“贊春”來寫的,請同學們劃分出來。 本課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盼春。表達出人們對春天的盼望和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二部分(2-7)具體寫——繪春。把景物和感受結合,全面細緻地描繪出春景圖。

第三部分(8-10)總寫——贊春。讚美春天,點出了春天的特點:新、美、力。

三、探究質疑

(一)賞讀“盼春”部分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爲什麼要連用兩個呢?

(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二)賞讀“繪春”部 分

1、春天來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麼?請同學們朗讀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陽。(可以看出這是對春天的描繪)

(2)從這一段開始,作者已經開始在描繪春天了,既然它已經來到了作者的面前,爲什麼他不開始從最 細小的一草一木寫起呢?

明確:這一段是對春天的一個整體的描繪。爲什麼會先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呢?因爲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麼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後我們纔會去看他穿着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髮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 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3)這段話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運用擬人 ,勾勒出春天的生機勃勃。)

2、賞讀“春草圖”:朗讀(齊讀)

問題:

(1) 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麼特點來寫?哪些詞用得特別好?

(2)那麼爲什麼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爲旺盛。)

在春草 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 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 。

3、賞讀“春花圖” :

問題:

(1) 作者先寫了什麼?又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2) 哪些詞用得好?

4、自讀“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小組內自主完成對這三幅圖的學習。

(1)春風看不見,摸不着,作者是怎樣描繪春風的?

(2)作者筆下的春雨有怎樣的特點?它的到來讓世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迎接春天的人多嗎?從何處可以看出來?人們的精神狀態如何?

(三)賞讀“贊春”部分

(1) 每一自然段展現了春天什麼特點?

(2) 能不能把這三段順序調換,爲什麼?

(3) 這一部分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歸納寫景方法:

(1)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排比等;

(2)從不同的感官角度來描寫,如視覺、聽覺、觸覺等;

(3)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如從高到低、從低到遠等;

(4)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四、小結: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點通過對春天作了全面、精細、準確、生動地描繪,抒發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 、當堂檢測

1、朱自清,字——,現代——、——、——。

2、課文分別描繪了——、——、——、——、——五幅春景圖。

3、舉例說明作者寫景時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4、學了課文,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六 、佈置作業:

用上本文學過的寫景方法描繪一下你眼中的美麗春天,字數在300字左右。

朱自清《春》優秀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儲備點: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3.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二)能力培養點:

1.學會調動多種感官細緻觀察景物的方法。

2.體會作者借景抒情的語言特點。

(三)情感體驗點:

1.培養學生關注生存空間、保護環境的習慣。

2.熱愛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爲理想而努力奮鬥的高貴品質。

二、教學重點:

1.反覆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揣摩詞語,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①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在預習本上正確注音、解釋(查字典或詞典)。

②學生課外蒐集、摘抄有關春的古詩文句(備用)。

③老師準備錄音機、錄音帶、投影儀等。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1.學習朗讀課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研讀春草圖,歸納分析其他春景圖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聽課文朗讀錄音,要求:

(1)注意朗讀的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2)學生邊聽邊思考:

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②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

③抒發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

④你覺得春天還像什麼?你還能用別的比喻來讚美春天嗎?

(3)聽讀之後,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4)學生自由朗讀,討論、明確上面的問題。

3、熟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然後理清寫作的思路: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啓發學生歸納)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贊春

4、研讀與賞析:

(1)學生齊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學習課文第1-3段的內容,思考:

①第1、2段總寫了哪些景物?

②第1、2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③第3段寫出了春草的什麼特點?用了哪些形象生動的詞語進行描寫的?有什麼好處?

④春草圖中爲什麼還要寫人的活動?

(3)全班交流後小結。

5、佈置作業:

(1)你最欣賞文中哪些段落?請說出理由來。

(2)熟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1.研讀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等,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按順序描寫景物的寫法。

2.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拓展延伸。

(二)教學過程:

1、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全班齊聲朗讀課文。

(2)鼓勵學生背誦1-3段。

2、研讀與賞析:

(1)學生自學第4—7段,學生運用老師指導的方法,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①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圖畫,並說明原因。

②比較與春草圖的異同之處。

(可從特徵、順序、寫法、語言、修辭方面比較)

③迎春圖與其他四幅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④找出你認爲寫得好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課後“研討與練習二”賞析好詞佳句)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交流,明確上述問題。

(2)略讀第8—10段,體會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學生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有理,教者即給予肯定。)

(3)課堂小結:

①抓住特點寫景。

名稱特徵

春草圖(草報春):嫩綠、多、軟

春花圖(花爭春):繁茂、豔麗、芳香

春風圖(風唱春):溫暖、柔和

春雨圖(雨潤春):多、輕盈、細密

②分層次寫出春景圖。

名稱角度(順序)寫法修辭

春草圖:由物到人正面與側面結合擬人

春花圖:樹上—花下—遍地由高到低虛實結合排比、比喻、擬人

春風圖:觸覺—嗅覺—視覺—聽覺多感官描寫擬人、比喻

春雨圖:由物到人由近到遠動靜結合排比、比喻

(4)學生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體會作品的意境和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

(5)學生質疑交流:

①閱讀了,你的感受是什麼?

②面對着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③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也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3、拓展延伸:

學生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的古詩文句互相交流,並加以整理、積累。

4、佈置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春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色的景物寫出來,題目自擬,字數不限。

朱自清春優秀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①積累“朗潤、醞釀、賣弄、宛轉、烘托”等詞語;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②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③揣摩、品味本文鮮明、準確、生動、優美的語言。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④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掌握課文分層次寫出春景畫面的寫作特點。

二、重點難點

重點:

①誦讀;

②結合語境,揣摩詞語、句子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體會語言表達的技巧

③理清文章思路。

難點:

1、領會狀物抓住特徵,寫景注意層次

2、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多角度、按順序、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寫法。體會本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設想】

1、《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寫細緻,感情豐富,語言生動、精煉,宜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聲情並茂地朗讀,力求傳達出作品的意境、風格與美感。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爲幫助學生掌握寫景技巧,可選擇重點語段進行精講分析,加深理解。

2、一聽:聽錄音朗讀(或範讀),體會情境。

四讀:初讀--理清思路。

再讀--體會感情。

三熟讀--找出特點。

四精讀--練習朗讀。

3、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法國有一位雕刻家,叫羅丹。他曾經說過一句話相信大家一定聽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確,我們的生活充滿了美。春天也是一種美,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帶來了溫暖,帶來了生機,帶來了力量。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彷彿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盪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描繪過春天,歌頌過春天,由此產生了許多不朽的篇章。

詩人杜甫《絕句》“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銅下,滿川風雨看潮生。”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讚美的散文。

2、描寫春天的古詩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4、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本來是自然界的一個季節概念,本文卻賦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徵,用詩的筆調,描繪了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抒寫出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更是一首春的讚歌。

5、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江蘇省東海縣人。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在大學讀書後期,受“五四”運動的影響,開始寫新詩,一直繼續到畢業後在江浙一帶當中學教師的時期。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轉而從事散文創作,成爲現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次年回國,仍至清華大學任教授。抗戰期間,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血的教訓促使朱自清積極參加黨所領導的愛國民主運動,成爲一個堅強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1948年,他貧病交加,但堅決不向反動派屈服,該年12月病逝於北平。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早期主要成員,一生勤奮,共有詩歌、散文、評論、學術研究著作26種,約二百多萬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

二、聽錄音朗讀。

1、學生聽錄音,體會感情,掃清字詞障礙。

水漲(zhǎng)捉迷藏(cáng)醞釀(yùnniàng)應和(hè)薄(bó)煙

黃暈(yùn)蓑(suō)衣巢(cháo)

2、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裏,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二、初讀:理清思路。分別找出盼春、繪春、贊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1-1):盼春

第二部分(2-7):繪春

第三部分(8-10):贊春

讀法:(生讀師作簡評,其他同學注意教師的點評來理清思路,一篇課文一讀一評,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組織了課堂教學又通過簡評,學生很快地理清了作者思路--盼春、繪春、贊春。並瞭解繪春這一重點部分描繪出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這五幅畫面。

三、再讀:

體會感情-深入到《春》的藝術境界中時,我們會爲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爲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爲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讀法:(帶讀、省略對比讀、提問讀等)

★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着,盼望着”。爲什麼要連用兩個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嚮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還將讀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讀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近”用得十分準確,把春天擬人化,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着”,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3、修辭:擬人和反覆,通過兩種修辭手法,表現了對春天的盼望,這是文章的總起。此時春天還沒到,只是近了。接下來呢,春天來了,…

★第二部分:繪春。

春終於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後再分別作細緻的描繪。這是一種視覺的規律。假如現在來了一個新同學,他就站在門口,我們先會看他的什麼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後我們纔會去看他穿着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鞋子,什麼樣的髮型,等等,再接下來,我們將會看到他衣服的顏色,鞋子的顏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麼?沒有一個例外。“然”:的樣子,是詞尾,表示狀態。

擬人寫法,很形象很具體地寫出了春天剛到時的特點。

2、朗讀第2節。總寫春回大地後,先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

山、水、太陽的臉。排比:使句子整齊和諧,有氣勢,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情感。

“朗潤”“漲”“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

朗潤:明朗,潤澤。因爲春天到了,山草變綠,林木抽芽,色彩變得非常鮮明,山色由暗淡漸漸明朗,樹木由枯萎轉爲潤澤。給人一種清晰明亮的感覺。(點擊朗潤的山的圖片。)

水漲是因爲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寫太陽,擬人。用“紅”來描繪,表現春日融融的暖意。

★這一段是作者在描繪春天中的總寫,他用非常概括的語言勾畫出了春天的整體景觀。那麼接下來作者就要對春天進行仔細地觀察,用他細膩的筆觸去描繪春天的美,爲我們展現一幅幅春的畫面。分別是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迎春圖。

3、第3節寫小草,寫得很細。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特別用得好?

鑽,寫生命力。嫩,寫質地。綠,寫顏色。滿是的,寫範圍。軟綿綿,寫姿態。

“偷偷地”和“鑽”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同時,這樣寫使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爲什麼作者在描繪春草圖中要穿插這些小孩的畫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個共同點呢?(小,說明他們都處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氣,最活潑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命力最爲旺盛。)

在春草圖中,作者將小草的畫面和小孩子的畫面組合在一起,也就是將兩個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組合起來,交相輝映,使得整個春草圖顯示出了一派勃勃生機。

★這些景象也正映現出了作者對春天的一股強烈的熱愛之情。這種用景物的描寫來寄託作者感情的寫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

如:葉子,心情好的時候是嫩嫩的,綠綠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乾的,或者…

風,心情好的時候是輕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時候是凜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時候是軟綿綿的,更好的時候,甚至是散發着陣陣清香。

心情不好的時候是--硬梆梆的,針刺般的,甚至是惡臭。

4、第4節寫什麼呢?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再寫什麼?一派怎樣的景象?

樹,花,蜜蜂,蝴蝶,野花。從高到低的順序。寫花的爭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結的果實。

趕趟兒:爭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1)擬人,寫春花報春的氣勢。

(2)比喻,寫春花色彩的豔麗。

(3)通感,寫春花氣味的甜香。

(4)襯托,寫春花數量的巨大。

(5)比喻,寫春花種類的繁多。

總的特點:春花萬紫千紅,爭芳奪豔。花下的情景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鬧”,不僅寫出了聲音,而且寫出了情態、動作,渲染了熱烈的氣氛。“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爲什麼野花會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細筆描繪了一幅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鮮豔,層次分明。都圍繞着春花寫,中心十分突出。獲得啓示--寫文章要圍繞中心寫,還要注意,想讓文章更加的精彩,讓你所描繪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這就需要修辭的運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寫到了風,寫到了太陽,使整個畫面充滿了動感。

5、第5節寫風,寫鳥,寫牧童的短笛。怎麼寫的呢?

基本思路:先寫風的溫和,再寫風的香氣,後寫風的和悅。

從人的感覺:觸覺、嗅覺、聽覺。背誦僧人志南的詩句。

★作者從觸覺寫春風,用了比喻,把春風比成母親的手。

母親手的普遍特點是溫順柔和,而父親的手的特點是粗廣剛毅。因此,這一比喻從觸覺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寫出了春風的溫暖和柔情,把本來看不到摸不着的風形象化了。

★作者通過嗅覺感受到了春風帶來的各種氣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有青草味兒,也有花的香,寫出了春風的香甜和醉人。

★作者還藉助聽覺寫出了風的和悅,鳥兒“清脆”、“宛轉”的叫聲,牧童“嘹亮”的短笛聲,和輕風流水應和,構成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這是多麼動聽的音樂。

以上我們看到作者從觸覺、嗅覺和聽覺三個方面,把無形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圖,作者也同樣運用了這三種感覺,還有視覺。從中,我們看到,文章對春景寫得如此具體生動,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覺和深切地感受分不開的。這裏我們又獲得了一種啓示:要獲得實際感受,就耍仔細觀察,觀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齊開放,使大腦同時通過五條渠道去認識和表現事物。這也是我們經常說的要在實踐中提高觀察能力的一種途徑

6、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再寫雨中景色。順序,由物及人,由近及遠。找兩個詞把雨的形態講出來。

“細”和“密”。二個比喻形象生動。特點:細密,輕盈

接着寫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怎麼寫的呢?

“綠得發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春雨淋浴後的鮮豔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逼”什麼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詩中找一句話來形容。“兩山排閾送青來”,兩座山好像把門推開,把青送到眼前。燈光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雨中景是靜的,但靜中又有動,筆筆緊扣春天。

修辭,排比,比喻。

7、第2到6節着重寫景,第7節着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裏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一年之計在於春:“計”,計劃。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計劃,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工夫:時間。

★這一部分繪春是全文的重點。細筆描繪,繪聲繪色繪態,繪幼繪靜,語言非常生動。比如說,寫草的生命力,用“鑽”;寫熱烈的氣氛,用“鬧”:寫小草的青,用“逼”。細緻的描繪來源於什麼?細緻的觀察。觀察以後還要怎樣呢?表達出來。要仔細讀書,積累詞語,描繪起來就會形象生動了。

★第三部分:頌春。

1、朗讀8、9、10節。

2、在給春以後,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麼手法呢?(比喻、擬人、排比)

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繫有區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爲娃娃,再喻爲小姑娘,最後喻爲健壯的青年。

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春天是美的,是活潑生動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是健壯有力的:“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從剛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文章描寫的順序也耐人尋味,寫出了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

四、熟讀:

領會寫作特點,採用的表現手法。

⑴描繪的景物充盈着躍動的活力與生命的靈氣。

⑵描寫細膩,富於情致。

⑶作者細緻地觀察。

⑷結構嚴謹精美。

五、精讀:

體會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讀法:練習背誦,要求自由朗讀,從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段落或章節,以最快的速度背出來,看誰能背出全文。

六、結束語:

《春》是一篇充滿詩意的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徵,描繪了大地春回,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讚美、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的。希望,從而激發人們在大好的春光裏辛勤勞作、奮然向前。

通過課文學習,我們要理解作者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珍惜青春,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爲理想而奮鬥的品質。

【課後小結】

本文聲情並茂,適合朗讀,因此讀是講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採用聽讀、齊讀、自讀、默讀、朗讀比賽等方式,以讀帶講,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從整體感悟、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拓展與延伸及作業的設置,五大版塊的設置處處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