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政治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能力目標:正確認識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認清公民可以享有的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的能力;提高正確行使權利的能力;自覺遵紀守法,學會尋求法律保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和我們是中國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權利時,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視他人的權利,要維護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規定。

★重點和難點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

★課前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翻閱憲法第二章,瞭解我國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請學生蒐集不正確行使權利的案例,並指出這樣做的後果

★教學方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導入:

書本田甜的案例導入。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公民享有的權利是廣泛的。學生討論完成書本的填空,回答書本的問題:

1、這些權利對她有什麼好處?你認爲我們還應該享有哪些權利?

新授:板書二、我們享有廣泛的權利

(一)公民權利的廣泛性公民的基本權利的內容(憲法規定的9點),請同學們齊讀,老師做簡單解釋。

(二)正確行使權利我們已經知道公民的權利是廣泛的,但是要注意,權利多並不意味着可以濫用權利,我們要正確行使權利,不正確行使,可能就會作出違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先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1、學生閱讀書本馮某養狗的案例

2、提問:

(1)在都市生活的馮某由養狗的權利嗎?(有)

(2)馮某不文明養狗侵犯了鄰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權利?(休息權、環境權、人身權)

(3)你認爲文明養狗應注意什麼?(馮某養狗不應該損害他人的休息權、環境權、人身權。進而提升爲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他人的權利,對他人權利的侵害,就是對自身權利的侵害。應該在不損害他人合法權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權利,滿足自己的需求。)

結論1: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作簡要解釋)

3、學生閱讀書本非典的案例

(1)提問:蔣某的所作所爲是在正確行使言論自由嗎?其危害是什麼?通過討論師生達成共識,

結論2:

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權益。

4、學生閱讀書本造紙廠廠長的案例

(1)提問:誣陷別人,屬於言論自由嗎?誣陷別人,於人於己於社會有什麼危害?(重點討論)

(2)引導學生認識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約。

結論3:

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行使權利。

2、學生閱讀書本球迷打算的案例

(1)提問:這些球迷將要實施的行爲,受法律的保護嗎?(學生辯論方式展開討論)

(2)幫助學生認識行使權利必須採取合法方式,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

(3)引導學生全面看問題,即一方面看到這是愛國的情感和表現,對此應充分給予肯定;另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得到批准方可採用方式表示慶賀,得不到批准可以採用其他方式表示慶賀。

(4)瞭解相關鏈接關於集會法的規定結論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

6、學以致用

(1)學生閱讀老吳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

2)學生回答書本問題,教師檢查掌握知識的情況。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但是在行使權利的時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個方面,即四個結論)。

教科版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第一節課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來談一談對教材的認識:

主要從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礎上確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這三個方面來談。

首先,來談(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個框題:

燦爛的中華文化,瞭解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美德,薪火相傳。本框在瞭解了中華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對前面教材的進一步延伸。只有對民族精神產生更多的認可感和歸屬感,纔會自覺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設者,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學習也爲學習下一個單元《融入社會,肩負使命》起到了鋪墊作用。由此可見,這兩個單元在內容上是一脈相承的。

本節課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傳承”兩目組成,主要講述民族精神對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以及怎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等問題。

隨着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髮展,文化特別是民族精神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在十分重視青少年思想建設的今天,就需要從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華,這樣對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課的教學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談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轉變以學科知識爲主的教學觀念,突出顯現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培養。因此我把這個目標放在第一位,然後是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我們先來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再來看。

能力目標:

1能體會出華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及其偉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後是

知識目標:

1、瞭解中華民族精神支撐着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2、知道中國-------在各個歷史時期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學目標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據:

民族精神是比較抽象的,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精神,會導致一些學生在思想上不自覺地忽視中華文化,盲目崇拜外來文化,那麼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話。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礎上,才能增強對民族精神的認同感。

教學難點:

民族精神我傳承

依據:

在市場經濟大潮下,經濟利益至上使許多不良的思想捲土重來,學生的思想嚴重受到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主義的影響,愛國主義已成爲口頭的擺設,要去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難上加難。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是思想品德課的目的所在,化知爲行,以知導行,讓學生認識到民族精神要靠他們傳承,自覺用行動來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二、教學方法

以上就是我關於對教材的認識。

爲了使學生能完成教學目標,我再從教學方法上談談。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教師教法的運用,又要重視學生學法的引導。因此,我從教法和學法這兩個方面來談教學方法。我先來談教法:

(一)教法

當前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強調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倡導學生主動學習,注重學生的學生的情感體驗與道德實踐,爲落實新課改精神,同時結合本課內容,我採用瞭如下教法:

1、演示法

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點,但它又寓於形象、生動的歷史材料之中。利用課件中的圖片、視頻等手段對中國-------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等教學資源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情境法

教師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培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自覺地弘揚民族精神。

3、活動法:本節課中設計了三個活動,設計的宗旨分別是:

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揚和傳遞民族精神。

談完了教法的運用,我再來談一談與之相應的學法的引導:

(二)學法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

“教就是爲了不教。”一位優秀的教師應重視傳授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學會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苦學”爲“樂學”。

由於學生的學習風格存在差異,我採取多樣的方法:

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評法

以上就是關於教學方法的運用,在其運用過程中要憑藉一定的媒介和材料。那麼,我來介紹一下本節課的教具。

三、教具

多媒體

在呈現圖片和播放視頻的時候需要用到多媒體,便於學生理解民族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談一下教學過程。這一過程包括四個環節,分別是拋磚引玉導入新課,用時3分鐘、積極探究掌握新知,30分鐘、情感共鳴昇華新知、3分鐘、佈置作業拓展轉化,2分鐘。

那麼,我們先來看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

拋磚引玉,導入新課

讓學生觀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現的是北京奧運會運動圖標,看完後讓學生談自己想到了什麼。

導課設計的依據:

學生可能會說想到了奧運會,想到了奧運健兒,奧運精神,進爾過渡到民族精神。從學生熟悉的、引以爲傲的奧運會入手,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使其對學習本課感興趣。這是思想品德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學生對民族精神感興趣的基礎上,我設計了第二個環節:

積極探究掌握新知。幫助學生對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認識。

這個環節設計了三個活動。

首先是活動一:

點擊中國——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我們可以看到有五個福娃,每個福娃背後都有兩張圖片,請你根據圖片判斷相關的人物和事件,並以簡單的詞彙概括這些人和事所體現的精神。我們先來點擊貝貝,是戴望舒的詩歌《我用殘損的手掌》。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點擊京京,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戚繼光抗倭,在他們的身上體現了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然後依次點擊歡歡,迎迎和妮妮。分別展現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和昭君出塞的故事、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屈原放逐而賦《離騷》和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從他們身上我們依次看到了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由於他們對祖國懷有一顆赤子之心,纔會有這些流芳千古的事蹟。

依據:

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可以總結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在同學對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瞭解後,我設計了第二個活動:

掃描中國——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活動的任務:

填寫三個不同時期所形成的民族精神。

活動的要求:

(1)按座位分成三組,兩分鐘準備時間。

(2)各組以接力的形式回答,可以自由選擇時期作答。不僅要說該時期的民族精神,並且要說出其突出人物和主要事蹟。各組間接力間隔時間不得超過5秒,內容不得重複,每位同學只有一次回答機會。

(3)找一名同學作爲記錄人,記錄接力賽結果。

活動設計的依據:

採用競賽的形式可以極大地增強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同學們的回答互爲補充,使每位同學都能更多地領略我們中華民族英雄的風采。學生在闡述的過程中,會從人物的外在表現逐漸認識到人物的內在價值,從而感悟到人的生存價值和社會價值,自然而然地與自身進行對比,自悟自評,有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由此學生可以自己得出結論: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表現。並且,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會增強對這些傑出人物的崇敬熱愛之情,立志也做一位民族英雄,可是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九年級學生,應該如何做呢?

面對學生的這一問題,我設計了第三個活動:

感受中國——弘揚和傳遞民族精神

讓學生觀看三幅不同主題的圖片。第一幅展現的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體現的五講四美的美德。這些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細節化、具體化;

第二幅展現的學生在北京奧運會這個國際體育盛會中所折射的無私奉獻、團結友愛的民族精神;

第三幅展現的是中華兒女在自然災害面前所彰顯的萬衆一心,同舟共濟的偉大民族精神。

活動設計的依據:

讓學生感覺到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並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難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體現和傳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是一個知情意行的過程,爲了使學生對民族精神這一優秀品質有更深刻的情緒體驗,我特別設計了

第三個環節:

情感共鳴,昇華新知

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flash短片。第一遍,讓學生觀看,其莊重的展現了我國的主要開國元勳們的形象。第二遍,師生共唱,其展現的是在解放時期,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浴血奮戰的畫面。

活動設計的依據:

通過觸動心靈的歌曲,振奮人心的畫面,達到情景交融,使師生產生共鳴,使同學們從內心再次體驗到作爲中國人的驕傲,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昇華,自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不是一節課能夠完成的,它需要在我們今後的生活中,從我們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出來。爲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設計了

第四個環節:

佈置作業,拓展轉化

這是一封以“弘揚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學生”爲題目的倡議書。讓學生思考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應該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歸納總結出三條,填到空白處。經過篩選後,下節課我們來進行一個宣誓,並且把它掛在我們的教室。

依據:

這樣做,可以時刻督促學生:

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去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並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結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不斷爲之注入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接下來,是我說課的最後一個內容:

五、板書設計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揚和傳遞民族精神

我採用要點式板書,這樣設計比較直觀、系統,還能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整堂課的設計,我本着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採用多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創新,培養學生成爲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我的說課完畢!敬請各位專家、評委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教科版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第一節課教案 篇三

第一課時 家,溫馨的港灣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溫暖,體會父母爲自己成長付出的辛勞,培養學生關心父母、孝敬父母和長悲的積極情感。

使學生知道父母給與了自己生命,父母撫養教育自己成人,懂得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賦予的義務。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家庭生活中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激發孝敬父母的積極的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關心父母、體貼父母的行爲習慣,真正把父母的感激之情轉換爲孝敬父母實際行動。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溫馨場面的照片,帶到課堂上與同學們交流。

2、讓學生回顧父母爲自己做過的事情當中最令自己難忘的一件事,準備在課上與同學們共享。

教學過程:

播放《讓愛住我家》的歌曲,聽着這首歌我們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我們自己的家,家,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指導學生閱讀《可愛的家》,思考走遍天涯海角,最思念的地方是什麼?在家中是誰給我們帶來了溫暖?自己又該給家裏做些什麼?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家庭的溫馨,一起思考對家庭的責任。

學生活動: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自己準備的照片,介紹一下自己選擇這張照片的原因。介紹完了之後,要求學生用一句話表達自己對家的感受。

活動結束後,教師進行總結,揭示家庭的美好——是落葉迴歸的根,是孤雁嚮往的巢,是江河擁抱的海,是航船依靠的岸。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教師引導、組織活動:說一說父母爲我們做過的最令自己難忘的一件事?

學生活動:略

教師講故事《她把生的機會留給孩子》介紹英雄母親——盧映雪。

學生總結:父母從生活上無微不至的撫養、照顧我們,交給我們基本的生活技能;父母從思想品德上關懷、教育我們,引導我們樹立人生的目標,教會我們如何做人。父母把子女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無私、最真摯的愛。

作爲學生,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教師請學生講“香九令,能溫牀”的故事,告訴學生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法律應盡的義務。(講解中教師注意引導)

應該怎樣做呢?

出示膠片:你會怎樣做

父母要出遠門時,我會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煩惱時

父母生病時

父母給我們提意見時,我會

還能做到:

通過活動,學生知道要多理解,關心 、體貼他們,尊重父母等等

收穫平臺

通過本節課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你打算怎樣做?

課堂練習

佈置作業:行爲作業

回家做幾件孝敬父母的事情?談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家,溫馨的港灣

一、溫馨的家庭生活

二、不忘父母恩養育恩

《思想品德》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瞭解過春節的有關常識和傳統風俗。

2.體會和感受春節的熱鬧和歡樂。

3.喜歡過春節,並在春節活動中過得快樂、文明、安全。

4.對春節中的一些現象和習俗產生探究的願望和初步行爲。

【教學準備】

1.在家長幫助下收集有關春節的年畫、對聯、年曆畫、小燈籠、過年買的小玩具、裝壓歲錢的紅包、過年拍的照片……上課時帶來。

2.調查、詢問關於春節的各種傳說。

3.查詢、回憶春節有哪些與平時不同的活動;在春節活動中發生過哪些事故。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春節的知識、習俗

活動一:春節物品展示會

1.學生把收集到的物品擺放在“展臺”上。

(展臺由課桌拼搭而成,根據物品多少、大小而定“展臺”大小。)

2.由提供物品的同學進行介紹、說明,可以是物品的來歷、收集的方法與經過,物品的用途、含義等。如果提供人介紹不清,可以由其他人或老師代爲補充說明。對收集得好、介紹得清的同學要及時予以獎勵和誇讚,特別對那些收集方法奇妙的同學更要如此。

(注:通常,農村學生收集物品的渠道比較少,所以建議教師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爭取能開設自己專門的展臺。)

活動二:春節探祕

1.探究關於春節的時間。同學彙報、教師板書:春節──正月七年級

(注:學生彙報時要說明掌握、瞭解到這個時間的方法、途徑,有必要的還可以出示物證,如曆書等,教師也應做相應準備。)

2.瞭解關於春節的傳說。以開故事會或聽故事錄音的方式進行。要努力讓學生把蒐集、查詢到的有關年的傳說介紹出來,越多越好。

3.關於年的探究。比如,讓學生探究爲什麼元旦叫過年,春節也叫過年?元旦是哪一天,春節又是哪一天?

4.自由談:“我愛過春節”。同座或小組交流、全班彙報:愛不愛過年?爲什麼愛過年?你過年最盼望什麼?

5.結束語:過年真好,小朋友們都盼望着過年的那一天早點到來。你們可以把掛曆上註明春節的那一天做上記號,天天看一看、數一數:還有幾天就該過年啦。還有,請小朋友回家去問一問、查一查:春節前要做哪些準備活動,春節後又有哪些活動?在過春節時我們要注意些什麼?下節課我們將與大家討論這些話題。

第二課時 春節活動和注意事項

活動一:討論交流、春節期間有哪些活動

1.可以分節前和節後,着重說春節所獨有的和自己最喜歡的活動。

(如,節前:殺豬、打掃衛生、買年畫、寫春聯、購買衣服和玩具;節中:貼春聯和年畫、吃團圓飯、看春節聯歡晚會、發壓歲錢、給親友和鄰居拜年;節後:走親戚、拜年、耍龍燈、舞獅子、看戲、逛街、趕集等。)

2.選代表彙報、教師邊聽邊把圖片或板書隨機張貼或板書出來。

3.最後小結瀏覽一遍。

活動二:模擬拜年

1.對傳統的拜年動作、語言的模擬。

(農村中對祖輩親人要跪拜磕頭或鞠躬作揖,平輩的作揖或說祝福語。模擬拜年時老師要組織學生引導、討論,確定文明、得體的動作和靈活、多變的祝福語。)

2.新式拜年方法的表演,如利用打電話、寫信、利用電腦發郵件等。

活動三:情境研討──我有好辦法

(一)出示若干情境,組織學生研討

情境1。

過春節雖然熱鬧、快樂,可是也有煩人的事。過春節的前一天,明明跟着爸爸上街趕集。集市上真熱鬧,人太多,貨也太多,明明跟着爸爸買這買那,看這看那。一個沒留神,他與爸爸走散了。這可怎麼辦呢?請大家幫明明想想好辦法,怎樣才能讓他不着急?

情境2。

正月八年級,小紅跟着哥哥去外公家拜年,搭車的人非常多,大家拼命地擠上擠下,小紅該怎麼辦?

情境3。

大年三十那天,是個晴天,有點風。小丁吵着要玩爆竹,爸爸就給了小丁一封小鞭炮。小丁放鞭炮時要注意些什麼?

(二)教師小結

春節期間,雖然喜慶熱鬧,卻有“四多”:

(1)走親訪友的人多,車上非常擁擠,造成的交通事故多。

(2)大家燒紙、點蠟燭、放鞭炮、放銃,引發的火災多。

(3)因爲坐車、看戲、放鞭炮,國小生受傷害的事故多。

(4)春節好吃的東西多、作客多,容易多吃多喝,所以得腸胃病的多。

我們要特別注意安全,防止“四多”災難的發生。

[以上擬設情景可增可減,視時而定。]

全課小結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盛大、最喜慶、最歡樂的節日。我們放假以後,很快就到春節了,希望同學們把在春節中看到的新鮮事,參加的有趣活動牢牢地記在心裏,開學時告訴同學和老師。同時,老師也衷心祝願小朋友在過一個快樂、吉祥、安全的春節!

政治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1.什麼是誠實?誠實有什麼重要性?

(1)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誠實意味着實事求是,表裏如一,說實話,做實事,不虛僞,不誇大其辭,不文過飾非。誠實的人對自己是誠實的,這就意味着不自欺,內心坦坦蕩蕩,不說違心話,不做違心事。誠實的人對他人誠懇實在,不說假話,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踐守諾言。

(2)只有在一顆誠實的心中才能夠生長出善良、正直、勇敢、謙遜;只有一個誠實的人才能信守諾言,履行約定,獲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牢靠的事業基礎,取得堅實的人生業績;只有人人誠實守信,社會秩序纔能有條不紊,文明進步纔有可能。

2.謊言的根源及危害是什麼?

(1)在我們的生活中,謊言並不鮮見。各種謊言背後總是有着利益、面子等緣由。有的人認爲,撒謊是人難以避免的缺點,撒點小謊,也無傷大雅。其實,謊言往往像身體上的潰瘍,它會從小處向大處擴展。

(2)撒謊帶來的暫時利益污染了人格,使心靈變得晦暗。謊言敗露的同時是信用的喪失,友誼的毀壞。人一旦撒謊成性,最終將遭到朋友和社會的唾棄。

3.承諾的重要性及要求是什麼?

(1)學會誠實做人,就要懂得承諾的重要性。俗話說,一諾千金,形容承諾的道德分量之重。無論對大事還是對小事,你的承諾一經作出,就應該兌現。每一個小小的諾言的兌現,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廈的一塊石子。一個人的信用是靠始終一貫的誠實守信的行爲建立起來的,所以我們不能輕視自己的每一個承諾。

(2)沒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應該做的事情,決不能去承諾。

4.怎樣區分誠實、隱私與“善意的謊言”?

誠實是拒絕謊言,卻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們有權保留自己的隱私,也應該懂得在適當的場合和對象面前適當地說話。不分場合和對象,將不適當的話和盤托出,即使說的是真話,那也不是誠實的要求,而只能被視爲愚蠢。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需要“善意的謊言”,出於安慰、鼓勵、幫助他人的目的,將一些負面的事實加以掩飾,那是與人爲善的行爲,與不負責任、不講信用、損人利己的弄虛作假行爲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5.怎樣才能堅守誠信的綠洲?

(1)正確看待社會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爲。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一些不講誠信的人,見利忘義的行爲只是社會前進大潮中的逆流漩渦。大多數公民和企業的誠實守信的行爲纔是市場繁榮、經濟增長的堅實基礎。

(2)我們要學會做一個誠實的人,誠懇地待人,誠實地學習、生活。

6.爲什麼要尊重平等的人格?

(1)每個人都具有天賦平等的人格。人與人的天賦有着千差萬別,但差別不能成爲人格不平等的理由。每個人天生具有同等的生命權利、發展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作爲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2)平等的人格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他人,不因人們之間的差異而劃分尊卑等級,顯示不同的態度,這是一個正直的人應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現代社會中每個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

7.爲什麼說平等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1)平等是人類長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2)不平等是落後和愚味的表現。人類社會經歷過各種不平等的等級制度,存在過各種各樣的歧視,發生過殘酷的迫害甚至殺戮。爲了實現和維護平等,人們進行了長期的艱苦鬥爭和不懈努力。

(3)平等在社會進步中實現。隨着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平等的觀念日益普及。今天,平等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共同價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從多方面促進社會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8.怎樣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

(1)現實生活中存在着差異和不平等。民主的社會制度保障每個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與人的差異,也不能使機會、財富和各種社會資源完全平均分配。社會的進步不能一蹴而就,陳舊的觀念也不會一掃而光。在社會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存在。

(2)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的原因。人們在天賦上的容貌、智力、體力等差別,在社會生活中的財富多寡、分工不同、機遇不同等等,都可能帶來現實中的某種不平等。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必然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差異:種族民族的差異、文化語言的差異、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差異、熟悉的人與新來者的差異、年齡的差異、性別的差異,等等。

(3)對待現實生活中的差異和不平等的正確態度: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9.什麼是平等待人?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表現爲對各種人,無論其天賦、出身、貧富、職務如何,都本着真誠、尊重、友善、禮貌的態度相待。

(2)做到平等待人:①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人格的尊重;②要有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③要摒除對金錢、權力庸俗崇拜的陳腐觀念;④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努力去清除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歧視,共同建立彼此平等相待、真誠和諧的人際關係。

10.爲什麼說善良是一顆真誠廣博的愛心?

(1)善良是多種美德的基礎和體現。善良包含着克己、爲人、真誠、尊重、理解、寬容、奉獻、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歸結起來,善良就是一顆真誠廣博的愛心。

(2)善良是無私的。以善良之心待人是發自內心的驅使,善良的行爲必然不圖回報。

(3)與人爲善要是非分明。懷有善良之心的人不會容忍對公衆利益的損害,對無辜者的傷害。善良的人不是無原則的好好先生,而會在救困扶弱、維護正義的情境中與邪惡和錯誤作鬥爭。

(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一顆善良的心不僅對自己的親朋好友打開,對素不相識的人也會懷着真誠的善意,對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弱勢羣體更是會充滿愛心。

(5)善良要見諸行動。真誠的愛心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對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關懷和體貼別人,爲別人的需要作出奉獻。

11.爲什麼要幫助他人,體驗生命的快樂?

(1)幫助他人,不僅是爲了別人的需要,也是我們內心情感的需要。幫助他人是一種主動“給予”的活動,當你對他人懷着真誠的愛心,“給予”就不意味着自己“讓出”或“犧牲”了什麼,相反,“給予”讓我們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和能力的發揮。

(2)助人不僅是付出,也是收穫。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付出的是自己對別人的生命的愛,就彷彿給他人的生命之樹捧一掬清泉。愛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們付出得越多,內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強。

12.怎樣理解“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將心比心是與人爲善的思考方式和行爲方式。

(2)將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難,遇事能夠替別人着想,能夠體諒別人的處境,理解別人的痛苦,以溫暖的態度和方式分擔別人的不幸。

(3)將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真心誠意爲別人的成功而高興,爲別人的幸福而付出,助人不求回報。

(4)將心比心就是不以殘忍冷酷的方式對待別人,不在肉體和精神上傷害別人。

(5)要培養與人爲善的品德,就必須擯棄傷害他人的惡習。我們都知道受傷害是痛苦的。將心比心,我們也應該避免去傷害別人,造成別人的痛苦。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