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認識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

2、能力:能夠增強法制觀念,樹立法制意識。

3、知識: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意義,知道如何增強法制意識。

教學活動

一、“新聞播報”

[視頻]電子眼避免司機選擇性守法

二、讀書·自學

環節一:知道法制建設的要求是什麼?地位是什麼?

請同學們自主學習課本P52—P56,獨立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2、青少年怎樣增強法制觀念?

環節二:深化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之間的內在聯繫

1、教師重點突破:設計兩個問題加深學生理解

①這四項要求去掉其中一個會怎樣?

②得出什麼結論

2、教師歸納:

①這四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是一個整體。

②沒有立法、守法,執法和司法就沒有依據;沒有執法和司法,所立的法律就失去權威,守法就失去了有力的保障。

環節三:理解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的意義,樹立法制觀念

1、課件展示

案例一:法律家族的新成員

案例三:觀點大聲說

正方:守法出行可獲獎金利大

反方:守法出行可獲獎金弊大

①小組爭論,達成共識

環節四、學以致用,落實行動

教師:我們知道了加強法制建設的要求。我們中學生能爲法制建設做些什麼呢?

案例四:視頻:網友的積極建言體現了思品課的哪個道理?

案例五:

《人民日報》11月2日發表評論,題爲《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文章強調,站穩羣衆立場,要堅持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想問題、作決策、做工作,都要從羣衆利益出發,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要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絕不能幹勞民傷財、違反羣衆意願的事。

“問於民”是源於我國公民享有什麼權利?其法律依據。

回顧總結:

教師總結:我國的法制建設爲人民,法制建設靠人民,法制建設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讓我們做一個知法、守法、護法的公民,爲國家的法制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雖然我國法制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權代法現象依然存在。建設法治國家除了需要加強法制建設,還需要健全法律監督。

演練·實戰

結束授課。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使學生初步瞭解情緒的含義。知道情緒的基本類型及表現方式的多樣性。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好兩個內容:(1)情緒的個別差異。一方面,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同一個人對同一件事如果站的角度不同,也會產生不同情緒。另一方面,同樣的情緒其感受和表現也可能不同。(2)情緒是不斷變化的。首先會隨個人境遇和社會生活變化而變化。其次,“情緒往往反映着個人的興趣和志向。”是重要知識點之一。

2、能力方面:初步培養學生自學、閱讀能力,引導他們開動腦筋,獨立思考問題。同時還要鍛鍊他們與人交流,運用理論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會一些調節情緒的有效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覺悟方面:確立從多個角度全面分析問題的基本觀點,正確認識消極情緒的不良影響,培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認識樹立遠大志向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1、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可能產生不同的情緒。

2、情緒往往反映着個人的興趣和志向。

(三)難點:情緒的含義。

(四)課型:綜合課。

(五)教學方法和手段:講解法,談話法和討論法相結合。

採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

(六)課前準備:製作教學軟件,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及互相交流心得,佈置學生蒐集反映自己“喜怒哀樂”情緒的生活照片。

(七)授課過程:

講授課文內容:

1、引入新課:

(1)在前言的學習中,我們知道良好的心理品質,是一個人辦好事情,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條件,請大家回憶一下,良好心理品質有哪些基本要求呢?(學生回答:健康情緒、堅強意志、和諧人際關係)。對!從這裏可以看出,健康的情緒是良好心理品質的基本要求。情緒不好,往往容易產生不好後果。下面將介紹關於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德的故事。他就是曾經由於情緒不好,差點兒誤了一件大事。下面請聽事情的經過:(投影故事情節,並同時放錄音。)

(2)聽完奧斯特瓦德的故事,問:“聽了故事,你們覺得情緒重要嗎?”(學生答:重要),確實,情緒對我們學習、工件、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究竟人的情緒是怎麼回事?現在學習新課。

2、講解課文的內容:

(1)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課文提綱,(提示:重點看情緒的含義,個別差異和情緒往往反映着個人的興趣與志向。)歸納要點,對不理解的地方用筆作好記號。新聞記者後讓學生自由發問,老師再給予解答。

(2)學生看完書後,自由發問(老師作好記錄)

(3)老師按課文結構對課文進行講解,並着重解釋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結合講件智慧泉中的圖片、表格、練習來進行分析。)

①情緒的含義:

A.展示學生生活照片,讓大家判斷,他的情緒如何?(學生答)問照片裏的主人:“大家的判斷對不對?爲什麼當時會出現這樣的情緒?”(學生回答)這些同學所講的具體原因各不相同,其實這些原因中有沒有共同的東西?這又是什麼呢?我們通過鈴聲看情緒的產生。(屏幕顯示錶格)

B.分析表格“從鈴聲看情緒的產生”得出所有情緒的產生都有是來自於人的內心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由此可見,情緒作爲一種重要的心理活動,它產生於人的內心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②情緒的基本類型——喜怒哀懼

A.設問:最基本情緒是什麼?中國文字關於情緒的詞彙大部分都可以分別歸入喜怒哀懼四類型中。即使有些較複雜的組合而成的情緒,也是由這四種基本類型組合而成的,就如同六種基本顏色調和成許多色調一樣,比如,喜憂參半,百感交集等。)

B.做練習“寫一寫”:下面的詞語分別表達了哪種情緒?(說明許多有關情緒的詞彙可以歸入四個基本類型。)

③情緒的表現(略講),用一張漫畫說明情緒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最明顯的表達方式是面部表情。

④情緒的個別差異。

A.以颱風爲例,讓學生講出碰到同一件事,人們的情緒表現可能不同,(有人喜,有人怒,有人哀,有人懼),從而說明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可能產生不同的情緒。

B.簡單舉例,說明同一種情緒,每個人的感受和表現可能不同。例如,足球運動員進球后,有的手舞足蹈,繞場奔跑,而有的則只是面露笑容與隊員拍拍手錶示而已。

⑤情緒變化的特點。

A.以李白兩次經過長江沿岸寫下的兩首詩歌所表達的不同情緒爲例,說明情緒會隨着個人境遇和社會生活的變化而變化。

B.讓學生說一說,做什麼事的時候會很高興?爲什麼?老師接着歸納情緒往往反映着個人的興趣。(可以用學生的練習跑步、彈琴、練歌的照片來說明。)

C.用張海迪的事例說明情緒反映着個人的志向。

張海迪五歲癱瘓,但她堅強面對困難,自強不息,通過自學,獲得哲學碩士學位,並自學了中醫鍼灸術,熱情地關心、幫助別人,她寫了一百多萬學的著作,其中《輪椅上的夢》,獲中宣部“五一個工程獎”,是獲此獎的散文集。連高傲的日本人在給她拍完《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系列片後,都稱讚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她自己有一句名言:“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爲什麼作爲一名殘疾人,她能保持如此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呢?正如她自己所說的:“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是我盡了自己的努力,做了自己能做的事,爲社會盡了一分力。”可見,樹立了崇高遠大的志向,是張海迪保持樂觀、向上情緒的力量源泉。

3、組織學生活動。

(1)情景表演:《喜怒哀樂》(學生現場表演),表演之後,以四人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再請2—-回答交流。(實際上運用課文知識去分析解決現實中學習、生活現象。)

(2)填寫一週情緒分類表(有幾種就填幾種),同時讓學生之間交流,講出爲什麼會出現消極情緒,並請其他同學想辦法去幫助他處理。(可以問:假如你是他的話,會怎樣處理。)從而得出結論,不同的人或同人個人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情況可能不相同,所以,當遇到不順利的事,假如換個角度看,情況就會完全改觀。

(3)播放故事《乞丐與露珠》,然後指出:“怎麼樣,凡事只要換個角度就不會總是那麼糟吧?你想做那顆小露珠嗎?那就請我們從不同視角去看一些事情吧。”再引出訓練題:“換個角度看問題”,(每個組做一題)。最後交流,從而進一步深化觀點:不同人或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可能會產生不同情緒。

肯定學生:同學們換了個角度看問題後,結果都把原來的壞事變成了好事,苦事變成了甜事,氣事變成了樂事,陰影變成了陽光。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就應當多一些從好的、甜的、樂的、陽光的一面去看問題,這對我們的健康成長和進步肯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4、小結(思想品德教育,以達到深化主題的作用):做情緒的主人。

(1)情緒有個別差異,是可以調節的,因而要學會調節情緒。

(2)情緒往往反映着個人興趣和志向,因此,要保持和培養良好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拓展健康的興趣愛好,樹立遠大的志向也是重要的條件。

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案 篇三

1誠實守信

一、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誠實守信是每個人輩子都應恪守的基本道德規範,誠實是人們彼此交往時最重要的品德;誠實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種良好品格的基礎。

什麼是誠實?

誠實意味着實事求是,表裏如一,說實話,做實事,不虛僞,不誇大其辭,不文過飾非,不自欺斯人。

誠實的重要性:

①只有在一顆誠實的心中才能夠生長出善良、正直、勇敢、謙遜;②才能信守諾言,履行約定,獲得他人的信任與尊重;③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牢靠的事業基礎,取得堅實的確人生業績;④社會秩序纔能有條不紊,文明進步纔有可能。

二、拒謊言,重承諾

不撒謊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之一。

撒謊 的根源有利益、面子等。

撒謊的危害:撒謊會污染人格,造成心靈的晦暗,謊言敗露的同時是信用的喪失、友誼的毀壞,最終將遭到朋友和社會的唾棄,有的還會受到法律制裁。

學會誠實做人,就要懂得承諾的重要性,你的承諾一經作出就應該兌現。沒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應該做的事情,決不能去承諾。

一個小小的諾言的兌現,都是你人生信用大廈的一塊石子,一個人的信用是靠始終一貫的誠實守信的行爲建立起來的。

三、誠實、隱私與“善意的謊言”

1、人應該誠實,但是不等於無所顧忌地、不適當地說出一切。誠實是拒絕謊言,卻不排除必要的沉默。也應該懂得在適當的場合 和對象面前適當地說話。

2、“善意的謊言”,出於安慰、鼓勵、幫助他人的目的,是與人爲善的行爲,與不負責、不講信用、損人利己的撒謊行爲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四、堅守誠信的綠洲

正確看待社會生活中的不誠信行爲。中國社會是在不斷地向前發展的,文明的進步是逐漸實現的,因此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以自己的道德行爲改善社會。

誠實守信是傳統美德。我們要學會做一個誠實的人,誠懇地待人,誠實地學習、生活。

2平等待人

一、尊重平等的人格

人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平等的。從人格平等的原則出發,我們應該以平等態度待人。

平等主要是指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

雖然人與人之間有着千差萬別][,但每個人都具有天賦平等的人格。作爲人,每個人天生就應該具有同等的生命權利、發展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就意味着,作爲人,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

平等的人格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他人,這是一個正直的人應有的待人之道。平等待人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

二、平等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平等是一個逐步實現的過程,是人類長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不平等是落後和愚昧的表現,平等是在社會進步中逐步實現的。

今天,平等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共同價值,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從多方面促進社會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三、正確認識現實中的差異和不平等

現實中存在差異和不平等的原因:

人們在天賦上的容貌、智力、體力等存在差別,社會生活中存在財富多寡、分工不同、機遇不同等;還有種族民族的差異、文化語言的差異、年齡的差異、性別的差異等。

對待差異和不平等的正確態度是:承認差異,但要做到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不能抹煞差別追求絕對平均主義,也不能強調差別以此劃分人的等級。

四、消除歧視,平等待人

平等待人表現爲對各種人,無論其天賦、出身、貧富、職務如何,都本着真誠、尊重、友善、禮貌的態度相待。

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做到平等待人,①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人格的尊重;②要有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③要摒除陳腐觀念;④要認清歧視的錯誤和危害,努力清除各種歧視,共同建立彼此平等相待、真誠和諧的人際關係。

歧視的危害:損害他人平等的權利和尊嚴;損害了自己的尊嚴,降低了自己的人格阻礙了人們的和諧交往,妨害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3與人爲善

一、善良是一顆真誠廣博的愛心。

善良是人類最美好的德行之一,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與人爲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以善意對待和幫助別人)。

善良是無私的,善良的行爲必然不圖回報。與人爲善要是非分明,善良的人不是無原則的好好先生。善良之心是博大的,無論是對自己的親朋還是素不相識的人都要懷着真誠的善意。善良要見諸行動,真誠的愛心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

二、幫助他人,體驗生命的快樂

幫助他人,不僅是爲了別人的需要,也是我們內心情感的需要。對於一個自尊的人來說,給予會比接受更快樂,給予讓我們體驗到自身價值和能力的發揮。

愛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們付出得越多,內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強。所以,助人不僅是付出,也是收穫。助人因此是快樂的。

三、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將心比心是與人爲善的思考方式和行爲方式。

2、將心比心是急人所難。將心比心是成人之美。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我們不要去傷害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