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第一朵杏花教案【精品多篇】

第一朵杏花教案【精品多篇】

朵杏花教案 篇一

教時教學目

標初讀課文,讀準本課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學重點初讀課文,讀準本課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學難點初讀課文,讀準本課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教學準備小黑板等。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麼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學生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討論畫上的內容。

讀題。

學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學生讀生字。

學生讀句子。

學生讀課文。

三、範讀課文

1、範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後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範讀後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注意點。

2、學生用鋼筆描紅。

五、佈置作業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2、組詞

3、朗讀課文

學生討論給課文分段。

學生寫生字。

學生作業。

課題第一朵杏花課型新授課

本課題教時數:三課時

本教時爲第二

教時

教學目

標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運用各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深入體會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和敬業的精神。

教學難點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準備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第一次(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說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說說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

學生討論問題?

學生自由讀,說說讀懂的,還有哪些不懂?

學生討論。

學生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纔。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爲什麼高興?竺爺爺爲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爲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爲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學生聽。

學生讀。

學生討論。

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板書:一絲不苟]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小結。

五、作業

學生作業

課題第一朵杏花課型新授課本課題教時數:三課時

本教時爲第

三教時教學目

標學習第三段,總結全文,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進行片段寫作練習。教

學重

點學習第三段,總結全文,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進行片段寫作練習。教

學難

點學習第三段,總結全文,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進行片段寫作練習。教學準

備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複習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第一、二段。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爲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三、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啓發?今後在學習上、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學生讀。

學生讀,說說讀懂了什麼?理解精確一詞?

學生讀。

學生讀。說說得到了什麼啓發?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四、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五、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徵。

(1)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說。

3、將自己與別人的對話創造性地記錄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析疑。

5、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六、作業

蒐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奇怪)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高興)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激動)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自豪)地說:剛纔。

竺爺爺(半信半疑)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肯定)地說:是。

學生讀。

學生說說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學生仿寫。

學生作業。

朵杏花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及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揭示課題後,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一過程中,着重對“ 株、皺、掌”等翹舌音節進行正音。並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藉助工具書,理解“頃刻間、推斷、規律”的意思。並能結合上下文及生活體驗理解“激動人心、好奇”等詞語的意思。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基本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課文脈絡,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至此,還爲學生預留了一項作業:描寫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的句子,讀一讀,也可以抄一抄。爲下一步品讀課文打好基礎。

這一課時,我想通過“激情導入,走進文本”“精讀課文,讀中感悟”“重點突破,品味鑑賞”“換位思考,昇華情感”四個環節來帶領學生品讀課文。

一、激情導入,走進文本

基於學生對課文的初步理解,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1. 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然後問 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並以此爲切入點走進文本。

二、重點突破,讀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習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讀,說說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畫一畫,品一品,讓學生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議一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裏主要引導學生抓住第3小節,體會帶點詞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開了。”說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在充分的理解基礎上,引導學生朗讀1-5自然段,採用分配角色朗讀。四人小組練讀。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二)第二次看杏花,發揮想象,入情入境

這一部分大多數內容都是對話,重點放在對話朗讀,請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體會人物的感情、語氣,想象之後,給句子加上提示語。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小孩子()地說:“剛纔。”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說:“是。”(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

老師及時過渡: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爲什麼高興?竺爺爺爲什麼高興?(小孩子是爲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爲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板書:一絲不苟]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三、抓住關鍵詞語,點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楨說的那句話:“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個別讀,讀完交流讀懂了什麼。結合第一次看花來說說,什麼是“精確”。從而體會出竺可楨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師乘機小結“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板書:精確觀察]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四、深化主題,總結遷移

先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自由交流。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朵杏花教案 篇三

設計理念:

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上的模糊與準確的教育,讀這篇文章,你傳感到這篇文章寫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讀完自會豁然開朗。而我認爲,第一課時應該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從自己思考的定位說來設計這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誰能說出模糊的反義詞是什麼?

生:

師:誰能說出大概的反義詞是什麼?

生:

[以讓學生說反義詞來定位這一課,學生是喜歡的,因爲學生願意做這個活動,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是活躍的,孩子們是願意把自己頭腦中的思考表現出來的]

師:在第三單元中,全班同學根據範文,模仿寫出一篇觀察植物的文章。這篇文章我已經批完了,同學們也讀過了批改過的文章,你們觀察能力怎麼樣?我想同學們心中有數。我尊重你們的隱私,在這裏我不說每個同學的觀察能力,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一篇特別有意義的觀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書),我們一起來欣賞科學家的觀察吧。

[以欣賞觀察定位此課,可以使學生輕鬆學生,讓他們與自己的觀察對比後,自己就十分清楚自己的觀察是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師:請同學們先自已欣賞一篇吧!

(學生自讀課文)

師:合上書本想一想這一課,然後談談這篇閱讀的感受好嗎?

生:

師:看來大家第一遍閱讀知道了許多東西,其實欣賞科學的觀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讀一遍或者再讀兩遍,會有怎樣的感覺?

(生繼續讀,此時我也與大家一起讀,因爲我本人也需要欣賞呀!好的文章誰不喜歡?)

師:請同學再一次談談,看看有什麼新的感受沒有?

生:

[這兩次閱讀可以把孩子定位在一個較高的層次,這也爲第二課時的衝動教學打好基礎,當然這也是對孩子進行一次有意義的提供材料式說話訓練]

師:我輕輕地放一遍標準的朗讀,哪個同學願意與錄音比讀?

(放光盤中的讀)(一學生同讀,大家共同欣賞兩種讀)

[這是一種朗讀定位,過去我常常讓學生聽後再讀,訓練一段時間後,發覺效果不好,所以想到了用這種複合式讀,效果很好,孩子的辨別能力提高較高]

師:(讀完後)請同學們靜靜傾聽一遍錄音吧!

(重放錄音)(我與師生共同傾聽欣賞)

師:哪位同學願意爲大家訴說第一朵杏花?

生:

師:(放一段輕音樂)其他同學閉上眼睛,一個同學在那裏訴說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三次傾聽,學生的欣賞定位可以達到了第一課時的高潮]

師:讀完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問題?請提出來好嗎?

生:

師:請大家把這些問題寫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課後自己或者與同學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決這些問題?不管找到怎樣的答案,都是你們努力得來的,建議你們最好把尋找的過程作爲日記記下來,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這是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相接的定位,也是讓學生自行發現問題的定位,這也是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寫當天語文方面日記的定位

朵杏花教案 篇四

國小四年級語文《第一朵杏花》原文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這時,杏樹的主人正領着她的孩子走過來。

“爺爺,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臉來天真地問。

“是啊,杏花開了。”說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哪天?今天開的。”孩子覺得有些奇怪。

“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來了。“可惜你錯過了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竺爺爺遺憾地說。“爲什麼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疑惑地問。竺爺爺說:“用處大着呢!”“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孩子說。竺爺爺微笑着點了點頭。

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吹皺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綠了柳梢,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裏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

是誰喊得這麼急?他趕忙走出書房一看,原來是前院的那個孩子。

“什麼事情啊?”

“竺爺爺,杏花開啦!”

“什麼時候?”

“剛纔。”

“是第一朵嗎?”

“是。”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多麼美麗的杏花呀!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

竺可楨爺爺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竺爺爺正是通過長年累月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國小四年級語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賞讀品味有關描寫杏花的句子。

教學重點:讀通全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

1、看圖,圖上畫的是什麼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2、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嗎?

3、板書《第一朵杏花》。

4、讀課題,質疑。

二、帶着問題初讀課文,要求:

1、自由讀課文,藉助課文後的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

2、自由回答剛纔提出的問題:杏花是在什麼時候開放的?文章爲何要寫第一朵杏花?

3、讀了課文你有了哪些新的問題?

4、再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三、小組交流討論自己的自學情況。

四、全班彙報:

1、指名讀讀文後的生字,並組詞。

2、指名分節讀讀課文。

3、說說你讀了課文後有了哪些新的問題?

(對於學生提出的的價值的問題則留作第二課時解決。)

4、概括講講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賞讀品味:

本文多處描寫了杏花,請你找一找,讀讀,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院牆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紅……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

“春風吹綠了柳梢,吹綠了小草……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想想竺爺爺是個怎樣的人?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竺可楨爺爺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精神。

2、情景演示,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及品字析句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品、讀、析、演,感受人物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二、精讀課文1-5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人物特點。

1、自由讀,說說你感受了竺可楨是個怎樣的人?從哪裏看出來的?先自學,然後在小組中交流。

2、全班交流彙報。

重點理解“習慣地問”,“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體會觀察的精確、細緻及長期的觀察習慣。

3、相機指導學生讀好對話。

過渡:“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一年中小孩子牢記竺爺爺的話,當他看到第一朵杏花開時,他是如何告訴竺爺爺的呢?

三、情景演示,體會人物心情。(6-15自然段)

1、讀課文,小組中分角色演示當時的情景。

2、指名演示對話,其它同學仔細看,仔細品,想想人物說話的語氣,想象人物說話的神情,評評同學的表演。

3、給這段對話加上一定的提示語。

4、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5、導讀“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說說從這一大段中你體會到了竺爺爺又是個什麼樣的人

四、學習最後一段:

1、齊讀。

2、理解“精確”一詞。

(先說說“精確”是什麼意思?再請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舉例說說什麼才稱得上是“精確”。)

五、通讀全文,總結。

1、自由朗讀全文。想想課文爲什麼以“第一朵杏花”爲題?

2、彙報交流。

3、學習了本文,你覺得竺爺爺搞科研採取的是什麼態度?從他的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六、課後作業:

進一步蒐集竺可楨的有關資料。

國小四年級語文《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我圍繞着“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楨爺爺兩次看杏花的不同進行,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如“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綻放開來……”“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感受竺可楨爺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特點,學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導感悟到;而這裏的“習慣”二字,說明竺爺爺的細心觀察已經成爲一種自然的動作;“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放的。”感受到竺可楨爺爺對科學研究的負責;還有“什麼事情啊?”“什麼時候?”“是第一朵嗎?”表現他對杏花開放的關注。別人賞花,他卻數花,問花。最妙的地方是當竺爺爺聽到第一朵杏花開放了的時候的反應:“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時的竺爺爺是何等的興奮和激動啊!這裏的'問句短小,語氣急促,不難看出他此時格外激動、興奮,幾近欣喜若狂的情態。

這篇課文出現了這組一問一答的對話,而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但引導學生讀好對話,通過人物語言來想像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神情,理解竺爺爺內心活動卻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讓他們在讀中體會,讀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說話時各自的語氣、神態,甚至動作,並進行空白處的補充,然後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投入,而且動作到位,如讀到孩子回答“是”的時候有的學生用力地點了點頭,通過朗讀真正體會到竺爺爺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

學生雖然能較好的體會到竺可楨爺爺的這種精神,但在教學本課後我思考了很多,感覺自己仍存在一些問題,如:

1、備課的過程中“備學生”欠缺乏,導致課堂中出現的一些現象不能靈活把握。這就意味着課堂教學的失敗,這讓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2、在教學過程中,我講述的部分多於學生理解感悟和朗讀,似乎是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今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明確自己引導者的地位,更好的讓學生髮揮他們的優越性。

3、另外,在教學完本課之後才發現自己將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帶而過,沒能引導學生感受這個小女孩身上值得他們學習的東西。綜上所述,我認爲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備課,如何更深層次地與文本對話。加強對教學的解讀,靈活變通教材,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同時學習多樣的教學手段也是我的當務之急,主動了解學生,找到適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朵杏花教案 篇五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並說說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春天來了,我們班的同學是勤奮好學的,我們學過哪些寫春天的詩呢?(引導學生背誦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曉》、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賀知章《詠柳》)同學們背得抑揚頓挫,悅耳動聽。

春天來了,柳樹伸展開嫩綠的枝條,草兒也伸個懶腰從地底下鑽出來,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歡快的舞蹈,桃樹、梨樹、杏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也都開滿了花。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麼時候開的嗎?

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2、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寫的是誰嗎?

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提問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 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2) 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 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 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範讀課文

1、範讀課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後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範讀後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麼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五、佈置作業

蒐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 一年後)

二、第一次 (學習第1---5 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開了。”說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三、第二次 (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

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纔。”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參考網絡精彩片斷]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爲什麼高興?竺爺爺爲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爲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爲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板書:一絲不苟]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作業

1、課後練習4

2、抄寫詞語2遍。

第三課時

一、複習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段。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爲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三、總結遷移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什麼啓發?今後在學習、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四、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或《第一次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徵。

(1) 每人說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 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學生練寫。

附板書

17、第一朵杏花

哪天開花

竺可楨 鄭重記下 一絲不苟

精確觀察…

網絡精彩片斷: 竺可楨與孩子的對話,我以爲是一個比較好的書面練筆素材。所以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添加合適的提示語,發現比較有效。

請看學生加的有關提示語:

竺可楨爺爺奇怪地(微笑着、溫和地)問:“什麼事情啊?”

孩子急忙(興奮地、結結巴巴地、自豪地)說:“竺爺爺,杏花開花啦!”

竺爺爺高興地(連忙、興奮地)問:“什麼時候?”

孩子自信地(不容置疑地、肯定地)說:“剛纔!”

竺爺爺激動地問:“是第一朵嗎?”

孩子自豪地答:“是。”

很明顯地可以看出學生對竺可楨終於發現第一朵杏花盛開的時間激動萬分的心情,對孩子受竺爺爺的影響而堅定不移地幫助爺爺科學觀察杏花執着精神是真正懂了。但孩子們對提示語究竟如何運用顯然還是不甚明瞭,這也是我預料之中的,所以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指導。

所以我又拋出一個問題:“人物的提示語是否都應放在前面?如果要改,該如何改?”

這時學生都沉思起來,過了一會兒,有幾名學生髮言了:

生1:“竺爺爺,杏花開啦!”這一句的提示語應放在後面,因爲孩子終於發現了杏花開放,他急切地想讓竺爺爺知道這驚天喜事。

我讓學生把提示語調到後面讀讀:

“竺爺爺,杏花開花啦!” 孩子急忙(興奮地、結結巴巴地、自豪地)說。

孩子們發現果然這一句人物語言,提示語放在後面確實比前面好。爲此,我提醒學生原當人物的語言比較急切、緊張時,提示語可以在後面添加。

接着孩子們覺得後面竺爺爺的話:“什麼時候?”、“是第一朵嗎?”提示語最好也放在後面,以表現竺爺爺的興奮之情。

有的孩子以爲到這裏可以結束了,我卻忽悠了他們一下:“那麼既然剛纔的對話比較急切,你覺得加提示語還有必要嗎?”

馬上有的孩子大呼上當,因爲做了半天無用功,老師捉弄他們了,因爲人物對話既然這麼急切,完全可以不用提示語。於是我提醒學生,不用提示語是人物對話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可還有幾名孩子卻說,剛纔的練習很有意思,使他們懂得了人物的提示語在什麼情況下加在哪裏。

朵杏花教案 篇六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說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纔。”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

(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

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爲什麼高興?竺爺爺爲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爲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爲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鄭重”的意思是嚴肅認真。從“鄭重地計下”可以看出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點明中心(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說說。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爲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6、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說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7、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五、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六、作業

蒐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故事,下一堂課交流。

第一朵杏花

竺精確觀察

楨一絲不苟

設計意圖:

竺可楨是位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樹的教育家。他從小熱愛學習,鍛鍊身體,培養了堅毅、勤奮的好品質。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觀測物候,在氣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科學遺產。課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題爲“第一朵杏花”,實際上是從把握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精確時間來說明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卻蘊含着深刻的思想內容。

整個教學過程分爲三大板塊,分別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爺爺意味深長的話。通過學生朗讀、討論、評議,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補充資料《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加深對人物品質的感悟。並以此爲契機,發動全班蒐集有關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名家匯萃”的故事會,瞭解名人故事,體味名人情操,以指導自己的學習、生活。

朵杏花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練習通過討論關鍵問題,閱讀、品位文章中的詞句,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體會人物語言引用的方法,片段仿寫,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

整體感悟文字間的內在聯繫。對人物形象迅速準確的把握,對浸透其間的感情真切體會,對蘊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介紹竺可楨

板書課題,簡介竺可楨。

二、初讀課文,直奔中心

1、聽了介紹,你覺得竺可楨爺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迅速瀏覽課文,找出答案來。

(竺爺爺正是通過常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2、什麼是“精確觀察”?用竺爺爺的話說就是?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代替觀察。”)

三、再讀課文,品味關鍵詞句

1、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求:

(1)畫出有關語句,思考畫出它們的理由。

(2)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結合課文內容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自學情況:

(1)瞭解學生學習字詞的情況:

着重指導:仰(yǎng),不要多出一撇來;皺(zhòu),翹舌音,讀準後再組成詞語;曾(céng),平舌音。

(2)交流所畫句子,說說畫出它們的理由來。

1竺可楨爺爺從外面回來,看到杏花開了,便走近杏樹數了數,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開了花瓣兒。

(“數了數、四朵花”可見竺爺爺觀察認真,“不同程度地綻開”說明竺爺爺不僅觀察認真,而且觀察細緻。)

2“是啊,杏花開了。”說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習慣地問”說明竺爺爺不管觀察什麼,都需要精確的時間。)

3竺爺爺走回書房,打開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

(“鄭重地記下”表明了他對於科學觀察嚴謹而又一絲不苟。)

四、三讀課文,探究問題

1、“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竺爺爺補充了一句。孩子答不上來了……那你們說竺爺爺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開的?

2、學生三讀課文後,佈置學生課後討論。

第二課時

一、圍繞關鍵問題,討論探究。

1、拋出問題:竺爺爺自己知不知道第一朵杏花是哪天開的?

2、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品味以下語句,理解竺爺爺是知道的,他是在藉機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嚴謹的科學研究精神。

(1)“是啊,杏花開了。”說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2)“我是問第一朵是哪天開的。”

(3)“我有用處,明年你可要留心點。”

(4)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二、分角色練習朗讀,昇華情感。

三、品位語言,練習仿寫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你還發現有哪些好詞佳句值得我們去咀嚼與品位?

2、交流:

(1)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院牆旁的一株杏樹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紅。

(“泛”字用得好,正因爲是露出、透出,所以纔是“淡淡的粉紅”。)

(3)春風吹綠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皺了河水,吹鼓了杏樹的花苞。

(①這是個排比句,句式整齊,朗讀上口;

②通過寫春風“吹綠柳梢,吹青小草,吹皺河水,吹鼓花苞”將看不見的春風寫活了,既形象,又生動。

③ “皺”用得神奇。說到“皺”,人們想到的往往是皺紋、皺眉等,很難將它和美好的春天聯繫到一起,但作者在這裏化腐朽爲神奇,不僅寫出了輕風輕撫河面的暖暖春意,而且讓人頭腦重立即就呈現出了微波粼粼的圖畫。

④“鼓”也用得巧妙。如果說成“春風吹大了杏樹的花苞”,就無法讓人體會杏樹那勃勃的生機。)

⑤指導仿寫(課例附後)。

(4)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

(“捧”字用得好,好像說杏樹要把杏花充分展現在人們眼前;“捧”字還寫出了杏樹的無私奉獻精神;“捧”字讓人感覺到因爲是第一朵,所以顯得特別珍貴。)

3、小結:因爲我們都有一雙慧眼,所以對文本的咀嚼越來越有味道了!

四、激發思考興趣。

1、讓你來給文章擬題,你會擬怎樣的題目?

2、課文爲什麼以“第一朵杏花”爲題呢?

(“第一朵杏花”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象徵了竺爺爺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標誌着小孩子良好觀察習慣的養成。)

五、總結下課

課文講述了竺可楨爺爺指導小孩觀察第一朵杏花的小故事,讚揚了他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也告訴了我們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附:練筆課例(陳永山)

一、引:

師:作者在描寫春天到來時,抓住了哪幾種景物?

生:抓住了“柳梢、小草、河水、杏樹的花苞”四種景物。

師:春天的景物有許多,作者爲什麼選擇寫這四種景物呢?

生:因爲春天來了,柳梢發芽了,小草泛綠了,河裏的冰融化了,杏樹要開花了。這四種景物能反映出春天的到來。

師:作者又依次用了哪幾個動詞?它們好在什麼地方?

生:依次用了“吹醒”“吹綠”“吹皺”“吹鼓”四個動詞。(指導學生討論得出)春天,柳梢長出了嫩芽兒,就像張開的睡眼,所以用“吹醒”;小草透出了綠色,所以用“吹綠”;春風吹過小河,河水漾起了波紋,所以用“吹皺”;杏樹要開花了,花骨朵兒很飽滿,所以用“吹鼓”。這四個動詞生動、形象,把四種景物寫得活潑可愛。

師:在這段話中,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點,使用幾個生動、形象的動詞,把春天的景物寫活了。你們能不能抓住秋天景物的特點,照樣子仿說一段話?

二、扶:

師:秋天同別的季節比,有哪些明顯的特徵?

生:稻子熟了。

生:大雁飛走了。

生:樹葉落了,楓葉紅了……

師:根據秋天景物的特點,該使用哪些貼切的動詞呢?

生:秋天,稻子熟了。可以這樣說:秋風吹熟了稻子。

生:秋天,稻子熟了,變成了金黃色,所以也可以說:秋風吹黃了稻子。

三、放:

師:同學們,秋天有許多區別於其他季節的景物,下面就請你們各自選擇四種景物,用上幾個貼切形象的動詞仿說一段話,再把它寫下來。除了寫秋天的景物,也可以寫夏天或冬天的景物。寫完後先在學習小組交流一下,互相提提意見。

學生寫話舉例: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秋風吹黃了稻子,吹走了大雁,吹落了樹葉,吹紅了滿山的楓葉。

△時間像飛箭,轉眼又是一年。寒風吹枯了小草,吹凍了小河,吹白了蘆花,吹開了芳香撲鼻的臘梅。

朵杏花教案 篇八

在《第一朵杏花》的教學過程中,我體會最深的是:聯繫上下文是理解詞句意思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書瞻前顧後。

一、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

國小生理解課文中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是以感知課文所描述的形象爲手段的,進行抽象的定義解釋和邏輯分析都是不足取的。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其突出特點是以句解詞,以句解句,即讀書時要瞻前顧後,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來理解要解釋的詞語或句子。其主要做法就是前後聯繫。

例如教學“‘是啊,杏花開了。’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這個句子時,課後練習要求“體會帶點詞語‘彎下腰來’、‘習慣地’的作用”。沒想到學生在理解“彎下腰來”這個詞語時發生了歧義,一個學生回答說:“從‘彎下腰來’我體會到竺爺爺是個非常認真觀察的人,他彎下腰來是爲了能夠更清楚地觀察杏花。”這個答案看似不錯,由一個動作看出竺爺爺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也符合全文的主旋律。所以全班沒有人提出明顯的反對意見,只有幾個孩子表示有補充。我請了其中一位,他說:“我覺得還可以看出竺爺爺平等地對待小孩,很尊重孩子。”我沒有馬上肯定這個孩子的答案,而是讓同學們再讀讀書,特別注意聯繫前後文來讀,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這一次,很多小手舉起來了,他們發現:竺爺爺彎下腰來並沒有再觀察杏花,而是爲了詢問孩子,因此體會到“竺爺爺平易近人”纔是對的。

在教學最後一段時也是這樣。這段話是竺爺爺不止一次說過的話:“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類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學生不大容易理解,特別是對“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感到費解。我沒有讓學生去查詞典理解“估計”和“推斷”的意思,也沒有作任何解釋,而是讓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第一段:當竺爺爺看到“已經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綻放了花瓣兒”,能不能估計出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大概時間?他可以作怎樣的推斷?學生經過思考,得出:他可以根據四朵花開放的程度不同,來猜測哪一朵是今天開的,哪一朵是昨天開的,從而估計出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大概時間,比如“兩天前”,或是“三天前”。這樣的話,他就不用叫小孩子幫他留心觀察,自己也不用再等一年才記錄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了。可是,這樣做雖然省事,卻不一定準確。所以竺爺爺說“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這樣把句子含義與具體行爲做法聯繫起來,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難度,又使這個句子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聯繫上下文助讀促悟。

這篇課文最不容易讀好的地方就是:竺爺爺和小男孩之間的那段沒有提示語的對話。可是學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初讀課文的時候,我就聽出了他們只是簡單地把這段對話讀成一般的一問一答的語氣。我不吭氣,先引導學生學完了第一部分內容,也就是竺爺爺第一年看杏花的事,讓學生體會到竺爺爺是一個一絲不苟、樂於探究的科學家以及他對第一朵杏花的特別關注。然後我請了幾位同學分小節朗讀第二部分的內容,讓學生聽後評價一下誰讀得好,其中讀第6小節的同學、讀第7小節的同學和讀第15小節的同學都受到了表揚,我問:“爲什麼他們讀的內容多,反而讀得更好?而有的同學讀的內容少,甚至只有一個字,卻讀得並不好呢?”同學們無言以對,都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我。“因爲缺少提示性的語言,所以內容越少反而不容易讀好。你們看,‘這一天,竺爺爺正在書房裏看書,忽然聽見窗外一個小孩子的聲音:‘竺爺爺!竺爺爺!’這裏的‘竺爺爺!竺爺爺!”該怎麼讀?”“讀得急切,讀得着急。”學生回答。“對,因爲後面有一個提示性的句子:是誰喊得這麼急?那麼,如果沒有提示語,你能讀好嗎?老師給你一個法寶(板書:聯繫上下文,展開合理想象)。試試看,用上這個法寶,給下面這段對話補上提示語,看誰補得最合情合理。”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纔。”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學生填完以後,我不急着讓他們把答案說出來,而是指名通過朗讀來表現人物的心情和語氣,其他學生聽後猜出他所使用的提示語。當然,讀書是個性化的活動,這裏我並不強求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只要是聯繫上下文的合理想象,我都給予認可。

比如第一句可以是“竺爺爺親切地問、溫和地問”(因爲前面從“彎下腰來”已經知道他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也可以是“竺爺爺好奇地問、奇怪地問”;第二句可以是“小孩子激動地說”,也可以是“小孩子興奮地說、高興地說”;第三句可以是“竺爺爺激動地問”,也可以是“竺爺爺急切地問”等等。孩子們能夠揣摩出這段對話的提示語,從而讀好對話,不也應該歸功於他們對前後文的閱讀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