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春江花月夜》課堂教案

《春江花月夜》課堂教案

《春江花月夜》課堂教案1

一、活動目的:

1.通過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使學生充分感受古詩的意蘊美,養成背誦古詩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想象、記憶等能力,培養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活動過程:

(一)、宣佈活動規則:

今天這節課,老師要與同學們一起來組織、參加一場別開生面的古詩擂臺賽。首先請參賽的代表隊隊長自報隊名。

(報名、助威……)

本次擂臺賽的比賽規則是:各代表隊的基礎分均爲100分,然後按要求答對一題得10分,答錯一題扣10分,最後按得分高低分別設立金獎、銀獎及鼓勵獎。

(二)、導入:

1.播放歌曲《春江花月夜》,(師述):多麼動人的旋律啊!多麼優美的意境啊!老師知道:在同學們的記憶倉庫中已儲存了許多古詩,今天,讓我們打開記憶之門,一起來猜一猜、填一填、背一背、畫一畫,進行古詩擂臺賽,看看哪個隊能獲得本場擂臺賽的金獎,好嗎?

(三)競賽:

老師宣佈:文化國小四(2)班古詩擂臺賽現在開始!

1.猜:(8個數字,每隊任挑2個,說出畫面上描繪的是哪首詩的內容並背出來。)

(1)《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們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3)《村晚》(蕾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4)《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印日荷花別樣紅。

(5)《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6)《絕句》(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7)《遊園不值》(宋葉紹翁)

應憐幾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________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8)《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填:

(1)、在空白處填一種動物名稱:

①、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②、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④、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在空白處填一種植物名稱:

①、________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③、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④、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3.聯:(說出詩的上句或下句)

(8個數字、每組任選兩個)

①、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②、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③、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⑤、採得白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⑧、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背:

(1)、背一首李白的詩:

《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背一首頌春的詩:

朱熹《春日》、杜牧《江南春》、賀知章《詠柳》、葉紹翁《遊園不值》

5.找:(寫在答題板上,多找一句加10分)

找一找寫有“桃花”的詩句: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獗魚肥。

(4)、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6.畫(根據詩意作畫):

(1)、君看一葉舟,出沒**裏。范仲淹《江上漁者》

(2)、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遊原》

(3)、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4)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鷂。高鼎《村居》

《春江花月夜》課堂教案2

教材分析:民族管絃曲《春江花月夜》力圖從音樂的角度來刻畫一幅美麗動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曲的旋律流暢婉轉,格調古樸典雅、生動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種音樂手段,形象地描繪祖國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貼切地表現出標題“春江花月夜”的新意。這首樂曲的生動音樂語言,激發着人們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因此,它遠遠地超過了用詩歌語言所表現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來是一首琵琶曲,曲名爲《夕陽蕭鼓》,這首作品已成爲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給人們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題樂段、主題的多次變奏及尾聲構成的。這首具有中國特色的變奏曲,每個樂段前面都有一個小標題。分別爲: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尾聲。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學生了解有關的音樂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和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2、瞭解一些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特點。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題。

教學重點: 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結構的兩個特點:“魚咬尾”和“換頭合尾”。

教具:錄音機、錄像機、磁帶、錄像帶、鋼琴

教學時數:第一課時 (40分鐘)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2分鐘)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中國古曲,這首作品我們每個同學都聽過。有同學會問:“老師爲什麼會這麼肯定地說呢?因爲我們每天在上課間操時,都要做一套太極操,這套操使用的音樂就是今天我們要欣賞的音樂作品,你們猜猜這首樂曲的曲名是什麼?《春江花月夜》

二、《春江花月夜》作品簡介:(8分鐘)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獨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傳抄本,距今1999年,同學們算一下已流傳了多少年?學生答:“1999-1875=124年”。原曲名爲《夕陽簫鼓》,並列有一系列的小標題如:夕陽簫鼓、花蕊散迴風、關山臨卻月、臨水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千尋、簫聲紅樹裏、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裏一歸舟等。20世紀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樂家將這首曲子改編爲絲竹合奏,取名爲“春江花月夜”,並組合若干段落,每個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動的小標題。請同學們打開書P14頁,劃下各個小標題: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橈鳴遠瀨、欸乃歸舟及尾聲。新中國成立以後,音樂家們又在絲竹合奏曲的基礎上,將此曲編配爲民族管絃樂合奏曲。

三、《春江花月夜》的結構特點:(20分鐘)

這首典雅、優美、抒情的民族管絃樂曲,已成爲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國傳統音樂的結構特點。在欣賞這首作品之前,讓我們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樂曲中這些很有意思的結構特點。

1、江樓鐘鼓:

這段江南風格的主題音調(琵琶、古箏、簫、二胡等)絲竹樂器奏出。讓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段主題音樂。

請同學們看P14頁譜例:首先視唱主題,在反覆地視唱過程中,發現樂句一頭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貫串連接的。

這段主題旋律如歌,給人以恬靜安謐、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礎。我們可以用一句民間的俗語來形容它叫“魚咬尾”。要求學生掌握這個特點後背唱這段主題旋律。

2、這段主題,它在不同的音樂段落裏變化展衍,從不同側面充分展示它所蘊含的美質。在不同的段落中,這一主要主題往往改變它開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給人以新的享受。請同學們聽三個段落“江樓鐘鼓”、“月上東山”、“花影層疊”。歸納出這三個段落有什麼相似點。特點是:每段的結尾樂句相同: 我們把這種中國傳統音樂的典型的結構特點叫:“換頭合尾”。

四、欣賞琵琶演奏家劉德海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5分鐘)

五、小結: 瞭解和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對欣賞中國古代的音樂作品有很大的幫助。不但能從音樂作品中獲得美的感受,更能從音樂的本身發現美。讓我們在下一節課中共同感受這首《春江花月夜》給我們帶來的古典的美。

六、作業 :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題。

《春江花月夜》課堂教案3

課時:一課時

教學年級: 高一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聆聽音樂,瞭解我國古代音樂及創作手法。

通過聆聽、視唱,感受音樂語言對大自然景物的描寫。

通過學習,熟記並掌握《春江花月夜》的主題音樂。

教學重點:

欣賞、聆聽、分析音樂作品,

教學難點 :音樂語言的分析

教學過程 :

1、組織教學

2、導入 新課(古代音樂美學思想的介紹)

3、欣賞音樂片段並回答問題。

(1)你以前聽過嗎,在哪裏或在什麼情況下聽的。

(2)、聽了作品你有何感受。

(3)、聽了這個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段,它們出現在什麼地方?

(4)、這一段音樂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學生:欣賞聆聽音樂並思考問題

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 小結

《春江花月夜》

? 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它原先並不是由多種民族樂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名叫《夕陽簫鼓》。這個曲名最早見於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樂考證》一書中,被列爲“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類。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的傳抄琵琶譜及1875年吳畹卿的手抄本。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樂社團將它改編成一首民樂合奏曲,並根據此樂曲詩情畫意的內容,給它取名爲《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樂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它的主題旋律儘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採用同一樂句出現.聽起來十分和諧。在民間音樂中,這種手法叫“換頭合尾”,能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表現的內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們遵循中國古典標題音樂的傳統,爲每段加了一個小標題。這些標題是: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漱、欸乃歸舟和尾聲。

尾:

視唱主題

注意樂句的頭尾有何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這樣的創作手法在古代常用叫”魚咬尾”

重點片段欣賞

1、聽音樂片段“水深雲際”思考,音樂運用了什麼手段來表現什麼樣的意境

討論回答

用一種富於動態的格調(節奏運用了後16分音符和8分音符)描繪,讓人感受到一種水波由近及遠盪漾, 一望無際的江面的意境,

聽音樂片段思考本段音樂的小標題應該是?爲什麼?

歸納小結

休止符,簫和打擊樂器的使用好象一個人非常悠閒自在的在邊搖櫓

唱歌的情景,

3、聽音樂片段思考,本段音樂的特點是什麼,音樂又在描繪什麼情景?

歸納小結

通過音樂由弱漸強,由慢漸快的變化表現了漁舟競渡的歡快場面,是整個音樂作品的高潮所在,

完整的欣賞

配以畫面

課堂小結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了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構思非常巧妙,隨着音樂主題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時而熱烈,現實了大自然景色的變換無窮。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強,激動人心。這段音樂描繪小船向歸途劃去時歡樂的聲浪響徹江面,達到了情緒的頂峯。隨後音樂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覆到平靜、輕柔的意境之中,然後便轉入尾聲。

尾聲的音樂是那樣飄渺、悠長、好象輕舟在遠處的江面漸漸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靜而安詳,使人沉湎在這迷人的詩畫意境

《春江花月夜》課堂教案4

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課時:一課時

教學年級: 高一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聆聽音樂,瞭解我國古代音樂及創作手法。

通過聆聽、視唱,感受音樂語言對大自然景物的描寫。

通過學習,熟記並掌握《春江花月夜》的主題音樂。

教學重點:

欣賞、聆聽、分析音樂作品,

教學難點 :音樂語言的分析

教學過程 :

1、組織教學

2、導入 新課(古代音樂美學思想的介紹)

3、欣賞音樂片段並回答問題。

(1)你以前聽過嗎,在哪裏或在什麼情況下聽的。

(2)、聽了作品你有何感受。

(3)、聽了這個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段,它們出現在什麼地方?

(4)、這一段音樂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學生:欣賞聆聽音樂並思考問題

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 小結

《春江花月夜》

? 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抒情樂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盪漾,花影在西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它原先並不是由多種民族樂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名叫《夕陽簫鼓》。這個曲名最早見於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樂考證》一書中,被列爲“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類。樂譜最早見於鞠士林的傳抄琵琶譜及1875年吳畹卿的手抄本。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樂社團將它改編成一首民樂合奏曲,並根據此樂曲詩情畫意的內容,給它取名爲《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樂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它的主題旋律儘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採用同一樂句出現.聽起來十分和諧。在民間音樂中,這種手法叫“換頭合尾”,能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表現的內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們遵循中國古典標題音樂的傳統,爲每段加了一個小標題。這些標題是: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漱、欸乃歸舟和尾聲。

尾:

視唱主題

注意樂句的頭尾有何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這樣的創作手法在古代常用叫”魚咬尾”

重點片段欣賞

1、聽音樂片段“水深雲際”思考,音樂運用了什麼手段來表現什麼樣的意境

討論回答

用一種富於動態的格調(節奏運用了後16分音符和8分音符)描繪,讓人感受到一種水波由近及遠盪漾, 一望無際的江面的意境,

聽音樂片段思考本段音樂的小標題應該是?爲什麼?

歸納小結

休止符,簫和打擊樂器的使用好象一個人非常悠閒自在的在邊搖櫓

唱歌的情景,

3、聽音樂片段思考,本段音樂的特點是什麼,音樂又在描繪什麼情景?

歸納小結

通過音樂由弱漸強,由慢漸快的變化表現了漁舟競渡的歡快場面,是整個音樂作品的高潮所在,

完整的欣賞

配以畫面

課堂小結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了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構思非常巧妙,隨着音樂主題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時而熱烈,現實了大自然景色的變換無窮。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強,激動人心。這段音樂描繪小船向歸途劃去時歡樂的聲浪響徹江面,達到了情緒的頂峯。隨後音樂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覆到平靜、輕柔的意境之中,然後便轉入尾聲。

尾聲的音樂是那樣飄渺、悠長、好象輕舟在遠處的江面漸漸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靜而安詳,使人沉湎在這迷人的詩畫意境

《春江花月夜》課堂教案5

教學目標:

1、賞析本詩的景、情、理,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2、提高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

3、培養學生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

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自古以來,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所吟詠的對象,是個永恆的主題,其中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寄託了他們的悲歡離合,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歷程。

所以說,月亮在中國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十分豐富。她是美麗的象徵,創造了許多優美的審美意境;同時,月亮也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她寄託了戀人間的相思,表達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朋友的懷念。在失意者的筆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徵,引發了許多失意文人的空靈情懷。同時,那高懸於天際的月亮,也引發了人們的哲理思考,因而成爲永恆的象徵。

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會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中的詩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的《靜夜思》中的詩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以及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等等等等……描寫月亮的詩句,不勝枚舉。

而在人才輩出、羣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爲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人爲之迷戀、爲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二、作者介紹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張若虛,唐代揚州人,初唐詩人。與賀之章、張旭、包融齊名。被譽爲吳中四士。曾任兗州兵曹。他在詩風上厭惡六朝以來的空洞豔體,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遠意境。

(二)、解題:

《春江花月夜》爲樂府詩。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內容形式,以和諧的歌調,點染出祖國錦繡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奧妙。描述了動人心絃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寫了遊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格調宛轉優美,抒情幽怨纏綿,言之有物、開拓了詩歌的高遠意境和格律,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一,爲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鋪墊了基礎。對詩歌的繼承和發展,影響極爲深遠。

被聞一多先生譽爲'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爲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三、學習本詩重在誦讀,以讀傳情,讀、悟交融。

聽了我們以上的介紹,同學們一定會有一種迫切的心情,急切的想去領悟這首詩帶給我們的美好意境。

下面由教師作配樂範讀。

要求學生在欣賞教師範讀時,展開想象,把語言文字還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繪、而又帶有學生自己審美情趣的畫面,進而走進這畫面中去。在這其中,想象是至關重要的。

(播放配樂flash)

四、賞析詩歌:

(一)開頭八句爲第一部分,依題目摹寫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側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描繪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與大海相連。明月就涌生於這無垠的大海之上,萬里的春江,無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繞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鋪上雪珠一樣。月色如霜,所以霜飛也就無從察覺;洲上的白沙與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瞭。

2、問:在前幾句詩中,詩人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幅畫面。

3、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這一部分描繪的畫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動,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着潮頭冉冉而升,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着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爲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

1、提示:詩人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詩人身處江天一色,毫無纖塵的純淨之境,不禁對空中這輪孤月發出奇想:究竟是誰最先在江畔看見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麼時候開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綿延無已,但江月卻年復一年沒有變化。她可是在等待什麼人嗎?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絕的江水。

2、放映課件字幕及配畫,指名一學生朗誦本節。

3、評價學生的誦讀,並加以指導,在指導中讓學生感受哲理。

重點讀出“江天一色”的遼闊與蒼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曠。

“何人”“何年”應重讀,以讀出詩人對月的苦苦追問與思索。

“人生代代無窮已”應讀出一種沉重的歷史滄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見長江送流水”應讀出詩人對人生短暫、宇宙無窮的惆悵。

(三)餘下二十句爲第三部分,由感嘆人生多愁進而抒寫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情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幸福的憧憬。

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可分爲兩層:

從“白雲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爲一層,寫思婦懷人;

這裏寫思婦想念遊子的情形十分別致,月光無處不在,玉戶簾上是月,搗衣砧上是月。那一輪可愛的明月總是照在她的妝鏡臺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婦見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搗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簾子捲起來,以便把上面的月光捲去,可是這惱人的月光「卷不去」,「拂還來」。那無邊的月光,籠罩着一切,鴻雁不停地長飛,仍然飛不出無邊的月光去,水底魚龍泛起陣陣波紋,思婦只好託月華來遙寄相思了。

從“昨夜閒潭夢落花”到“落月搖情滿江樹”爲一層,寫遊子想家。

最後這幾句寫落月,落花閒潭,春光將老,隱含思婦青春將逝。在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幾許遊人能乘月而歸。此時明月西下,遊子思婦的一腔離情伴隨月影灑在江邊的樹上。

詩人把遊子思婦的離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襯托離別之苦;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裏,那離愁就越發顯得濃郁。這首詩固然帶着些許傷感和淒涼,但總的看來並不頹廢。它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當開闊的。

這首詩從月生寫到月落,把現實的情景和詩中人物的夢境結合在一起,寫得迷離恍惚,氣氛朦朧。詩的感情隨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漸展開、變化,忽此忽彼,亦虛亦實,跳動着,斷續着。有時讓人覺得難以把握,但又覺得有深邃的東西在裏邊,值得深入發掘。這就是人生的短暫,離別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麗。

詩題中的五個字:春、江、花、月、夜,全都點到了,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其它四個字都是陪襯。詩人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後就月下的思婦反覆抒寫,最後以月落收結。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詩歌意境。

這首詩的景物描寫,採取多變的角度,敷以斑爛的色彩,很有藝術效果。同是寫月光,就有初生於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覺的月光,有妝鏡臺上的月光,有搗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麼富於變化!

詩中景物的色彩,雖然統一在皎潔光亮上,但是因爲襯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雲、青楓、玉戶、閒潭、落花、海霧、江樹,因此隨着景物出現變化,而取得了斑爛多彩的效果。

同時,詩中“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詩句,展示了生命與宇宙的統一,表現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禮讚自然的同時禮讚生命。

五、再次欣賞教師誦讀這首的配樂範讀錄音。

學生跟隨錄音,輕聲吟誦,細細體會詩歌美好而幽遠的意境。

六、作業。

用現代文的形式將這首詩的美好意境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