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科學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科學教育論文(新版多篇)

國小科學教學論文 篇一

兒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呵護和培養兒童的探索精神、探究能力是科學教師的崇高使命。爲了培養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力所能及的科學探究活動,經研究決定,舉辦2015年國小生科學小論文競賽。

一、參賽對象

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生,

二、徵文內容

1.圍繞生活中的科學問題,通過自己的探究所獲得的發現、解釋。

2.對自然事物、現象的觀察分析報告,

3.小發明、小製作,自己設計的小實驗.

4.國小生的奇思妙想。

三、注意事項

1.學生自願參加國小生科學小論文競賽。由老師集中組織進行電子投稿,清老師將所有參賽作品按中年級和高年級兩個組分類,將學生姓名、作品名稱、初評結果製作成“小論文競賽初評表”(在表後註明指導教師姓名、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手機號碼和電子信箱),和小論文一起發到國小生科學小論文競賽投稿郵箱xxslw@(如果教師本人蔘加教師論文或案例競賽,請與學生論文一起打包發到該郵箱)。

2.科學小論文必須是國小生自己的作品,教師和家長不要加工。抄襲者一律取消評獎資格。

四、評選辦法

1.分中年級和高年級兩個組進行評比、設獎,按比例每類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2.本次競賽設組織獎和優秀指導教師獎。

組織獎。對各學校、縣以上的教研部門或學會設組織獎,根據該地組織參加小論文競賽的學生數量和獲獎情況評定。

優秀指導教師獎。對組織小論文30篇以上,且小論文質量較高的指導老師,頒發優秀指導教師證書。

3.對獲獎的優秀科學小論文,在時機成熟時,將擇優彙集成書,正式出版。

五、活動安排

1.本次科學小論文競賽的起止日期爲2015年3月10日至201 5年11月30日+以收到郵件的時問爲準。

2.每篇小論文交評審費1O元。評審費寄至: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桂元路67號科學課編輯部陳文斌收(郵編:430079)。

國小科學教學論文 篇二

1.經費支持

沒有科研經費的投入,將會嚴重製約教師教育科研的開展。但地方教育行政部分的經費投入會受當地經濟水平的制約,因此,上級主管部門應該多渠道籌集資金。除上層撥款外,還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行政優勢,鼓勵企業及個人對教師教育科研進行資金捐助。

2.培訓支持

在教育科研的培訓上,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有能力請某一領域的專家對其進行培訓,還可以聯繫教育科研部門、高校教師爲其答疑解惑,在提供教育科研培訓所必需的設備和場地的情況下,還可以爲教師提供帶薪外出學習的機會,這有利於助推教師的教育科研活動。

3.教師資源調配

教師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繁重,部分中國小存在教師缺編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活動,對教師而言無疑是有心無力。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考慮教師的日常工作量,盡力爲其減壓,保證教育科研開展的時間,以保障教育科研的順利開展。總之,對於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而言,要在教育管理者與決策者角色上呈現一定的前瞻性,要能認識到教育科研工作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具有着推動本地域教育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教育科研活動的開展又可以爲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和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加強領導,從各方面爲教育科研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爲教師教育科研提供正確的政策指導,確保科研工作順利進行。

二、中國小教師教育科研需要技術支持

技術支持主要體現在科研部門對學校教育科研的指導。我國教育科研機構的全面建立與發展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纔開始的,可以說這些機構的建立適應了當時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適應了當時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需要。教育科研機構的建立與運營爲當地的教育科學事業的繁榮提供了教育決策與諮詢,提供了改進教學的相關意見與建議,從而使其成爲一支非常重要的教育科研力量。教育科研部門是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學術機構,集聚了大量的專業研究人才,主要從事學術研究,具有較強的學術吸引力和凝聚力,並以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教育科研部門的核心工作是教育科學研究和以教育科學研究成果服務於社會、並以此來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它的主攻方向是多出高質量的教育研究成果,併爲當地的教育發展與改革服務。教育科研部門尤其是地方教育科研部門,與學校之間有密切的合作與聯繫,不僅是在教育科研部門的研究上,也體現在學校科研研究對其的需求上。因此,教育科研部門應該與學校繼續保持良好的合作、溝通關係,明確一線教師在進行教育科研的不同階段遇到的不同瓶頸,憑藉自己的人員優勢和研究優勢,爲一線教師的教育科研提供技術支持:積極到中國小進行專題講座,舉辦學術研討會、科研諮詢會,以各種培訓班、講座等形式爲一線教師答疑解惑,提高其科研能力。教育科研部門的專業研究人員具有較爲系統的教育理論、研究方法素養,視野比較開闊,信息量比較大,而以實踐知識見長的一線教師在理論聯繫實際的結合運用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二者可以在合作研究中共同進步。

三、中國小教師教育科研需要自我發展

本文所講的自我發展主要是指學校教育科研部門及制度等的完善。教師教育科研的生命力不僅在於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幸福指數,同時,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的教育科研工作。學校是教師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場所,教師所進行的一切教育科研活動都需要學校爲其創造與提供必要的條件。事實證明,教育科研機構的完善、教育科研製度的規範、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有針對性的教育科研培訓和有效的教育科研評價都是保證科研順利開展的基石。

1.教育科研機構的建立與完善

教育科研機構對於確保教師教育科研的順利進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機構的建立,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學校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設置,可以是校教研室(組)—教研組和課題組(實驗組)的教育科研機構,也可以是學校教科室—學校評審組—課題組等其它形式的教育科研組織管理體系。無論學校採用哪一種教育科研機構形式,都必須要充分發揮其功能。教育科研機構的形式多種多樣,但無論選擇哪種適合本校的組織管理系統,都應注重並充分發揮其管理權限。

(1)課題的管理。

“課題管理裏包括課題規劃、立項論證、過程監督與管理、課題的鑑定與評價和課題的應用與推廣等幾方面,還包括對科研信息的蒐集與整理工作的管理”。

(2)隊伍的管理。

教師科研隊伍管理包括對參與教育科研人員的基本信息及其配備情況、對參與教育科研的人員的培訓與指導等方面的管理。在管理中,要合理調配教師資源,既不對日常教學活動造成影響,又有利於教育科研的順利開展。

(3)經費的管理。

科研經費是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教育科研機構要對經費進行合理分配,使每一分錢都花得物超所值。

2.制定規範的教育科研製度

只靠學校成立的專門教育科研機構來進行教育科研的管理是不夠的,對教育科研的管理需要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同時發揮作用。所謂無形的手即是指規範的教育科研製度,“明文規定是教育科研正常、有效進行的強大後盾”,因此,規範、健全的規章制度是學校教育科研有效開展的重要保證。教育科研製度的建立要經過調查、分析、試行、修正和實施五個階段。調查和分析是教育科研機構對本校及本校師生等具體情況進行深入瞭解的情況下,分析本校進行教育科研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確定有意願、有能力參與教育科研的教師隊伍,並制定出適合本校教育科研的制度體系。試行、修正和實施是對已制定出的制度進行修正和再實施的一個過程,最終目的是拿出一套適合本校實際、爲教師所接受的管理制度。“一套科研管理制度,應包括課題申報立項、經費管理、成果評審和獎勵等”。教育科研製度一旦制定並開始執行,就應發揮其約束、制約的作用,以更好地保證科研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道路。

3.創設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

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有助於激發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意願能力,有利於推動教育科研積極開展。繁重的日常教學任務和班級管理活動,使教師處於巨大的壓力場域之中,而教育科研是在此基礎上的額外工作量,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教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會大大降低甚至出現消極怠工的現象。因此,學校應該營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圍,儘量減少教育科研給教師帶來的額外壓力。

(1)關心教師。

關心教師疾苦,盡力解決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基本問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說對解決教師生活中的基本問題提出了要求,而解決教師工作中的基本問題是其進行教育科研的前提條件。

(2)合理配置。

合理調配教師資源,保證教師教育科研的充足時間。減少教師在規定教學任務之外的額外工作量,保證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時間和精力,進而保證教育科研的質量和效果。

(3)拓展資源。

爲教師提供進行教育科研的儘量多的信息:包括圖書資料、電子資源、專家指導等。教育科研的開展是建立在已有研究之上的,必須通過電子資源等了解該領域內最新的研究動態。同時,圖書和專家指導是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必不可少的條件。

4.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素養較低,因此,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從瞭解到的情況看,學校平時也有對教師進行培訓,但是往往流於形式,對教師沒有實質性的幫助。究其原因,是學校提供的培訓脫離教師實際,缺乏針對性。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活動需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正確的方法論知識和較強的學習能力。學校要對本校的教育科研教師隊伍有清楚的瞭解,對教師教育科研的能力瞭如指掌,針對不同的教師提供不同的培訓,同時,培訓內容要貼合教師實際,能夠爲教師所接受。

(1)注重理論知識培訓。

一線教師的實踐知識豐富,但是理論知識的缺乏必然影響其實踐知識的提升,在教育科研中也是如此。理論知識必不可少,但是針對一線教師的培訓要注意理論知識的切合性,即進行培訓的理論知識要有選擇性、針對性。

(2)加強研究方法培訓。

在培訓時,要選擇一線教師容易運用、易於操作的研究方法,如行動研究等。同時,在研究方法的培訓上還要注重對一線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全過程的培訓,課題選擇、研究方案設計、研究運作、資料收集與歸納及論文寫作等。努力幫助教師儘快地掌握教育科研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

(3)明確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不斷地傳授學生學習、思考的方法和技能,教師本身的學習能力也很重要。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不斷學習、反思、再學習的過程。教師的學習能力主要表現在對教育信息的提取和對實踐知識的反思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學習能力,進而爲教育科研的開展提供持續的發展源泉。

(4)拓展培訓的途徑與策略。

開展培訓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學校自己組織的校本培訓,可以請專家、學者進行培訓,也可外出學習集中培訓。培訓方式的選擇要因校而異,但必須秉持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原則,切不可盲目而爲,避免培訓流於形式。

5.增加教育科研評價的有效性

國小科學教學論文 篇三

(一)緊扣教材,選擇創新思維訓練點。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特長,引導學生善於突破常規想象,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如在人教版國小科學《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發展。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創新思維發展策略。

(二)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大膽設想,發表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不要人云亦云,既要訓練學生的創新語言,也要訓練學生的創新行爲。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特的觀察能力以及聯想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質疑問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學問卡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並將自己質疑問難的結果寫到學問卡上。如在《鐵生鏽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照學生的思維能力設置學問卡上的問題,當學生獨立完成必修作業之後,教師要鼓勵學生完成選作的教學內容,並將自己不懂的問題寫到學問卡上,以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課堂授課中更好得把握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多媒體輔助國小科學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創新思維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手段,針對學生的特點設置多媒體課件中的創新問題。

在國小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同一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的能力。教師在出示科學問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事物特徵或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描述,要善於從不同的觀察點來進行思考,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見解。教師要捨得在課堂上放手,要能夠將學生的思維特點與教學內容整合起來,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相應的創新內容,要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尊重愛護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敢想敢說,敢於(本站☆)發表獨到見解,敢於標新立異,得到創新後愉快情感的體驗。在多媒體課件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設置多媒體課件中的創新問題。

(二)教師要運用多媒體創設創新問題情境。

教師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運用多媒體創設創新問題情境。如教師在科學課中要求學生印一張完整的葉子,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印葉子的過程。當學生觀察到印葉子的方法之後,就可以結合多媒體展示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創新思維進行創新設計。教師要注重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喚起學生創新的興趣。當學生完成創新設計的時候,要給每個學生評價的權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無錯原則”。教師在科學課上不但是學生的良師,更應該是學生的益友。

三、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創新教學方法

(一)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教學目標。

國小科學課的教學任務已經單純又原來單純的“傳授知識”改爲“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創新能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如在《熱空氣和冷空氣》的教學中,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同時教師要精心準備教具,讓學生知道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爲學生創造懸念。

(二)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師要不斷改變教學方法,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教學中產生濃厚的科研興趣,在試驗中要先扶後放,讓學生能夠運用獨特的創新方法解決相關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在觀察和實驗中分析事物的前因後果,運用科學的概括方法尋找科學的發展規律,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結語

國小科學教學論文 篇四

要想真正提高國小科學教學質量,教師的角色就必須轉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佔據課堂的主置,其角色是教書匠和講解員,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效果自然不可能好。而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爲中心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改變與學生間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係,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首先,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有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其次,教師要由課堂組織者變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以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成長規律爲出發點,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挖掘學生髮展的潛能,從而促進每個學生髮展。再次,教師要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爲與學生一起學習的夥伴。國小科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學生學習的導師、朋友,還要成爲教與學的合作者、關懷學生成長的有心人。

二、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往僅靠一張嘴、一隻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多媒體教學手段應運而生,它集聲音、圖片、動畫、文字於一體,能夠突破時空和空間的限制,具有直觀性強、容量大、傳輸速度快的特點,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國小科學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將抽象的知識利用多媒體直觀地呈現出來,化難爲易,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火山》時,由於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火山噴發的實驗。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火山噴發的資料片,隆隆的地鳴聲、噴發時的撕裂聲、火紅的岩漿,那場面猶如讓學生身臨其境。接着利用電腦模擬地球構造,模擬岩漿的上升,使學生認識火山噴發是怎樣形成的,需要怎樣的條件。這樣教學,不僅克服了空間障礙,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空間,還突破了重點、難點,實現了傳統教學手段無法實現的教學過程。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僅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並不能代替師生間的交流、教師的講解,它也有許多缺點和不足,我們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優勢,爲日常教學增光添彩,爲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供有利條件,提高國小科學課堂教學質量。

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延伸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要把上下課當作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國小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課所能完成的。”科學教育不能“以問題開始,以答案結束”,而要“以問題開始,以問題結束”。國小生天真、活潑,單靠課堂教學是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慾的,這樣的教學是對學生的一種課堂束縛。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外拓展,根據教學內容,結合本地區特點,讓學生在校園、家庭、大自然中去學科學。如在教學《月相變化》時,教師可在給學生確定了研究問題:“月相的變化是否有規律,有什麼規律”後,讓學生在課外認真觀察,並將一月內觀察到的月相變化做好記錄。通過認真觀察,學生得到了月相變化規律的答案:上半月由缺變圓,下半月由圓變缺,並明白了事物的一切變化都是有規律的,只要我們認真觀察、探究、就能探索出它們的奧妙。這樣,學生的科學意志、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四、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