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隨文練筆實現讀寫結合,實現讀寫並蒂花開

隨文練筆 讓讀寫並蒂花開

隨文練筆實現讀寫結合,實現讀寫並蒂花開

【內容摘要】

語文教材作爲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在閱讀教學中,要挖掘文本資源,開闢練筆天地,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習作能力。可在語言經典處設練,模仿文本“依樣畫葫蘆”;在情節空白處設練,充實文本,解決“無米之炊”;在閱讀想象中設練拓展文本;在閱讀感悟中設練領會文本內涵。總之,教師從多個角度去研究和處理教材,隨文練筆實現讀寫結合,實現讀寫並蒂花開。

【關鍵詞】

隨文練筆 模仿補白 想象 感悟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材作爲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必須發揮教師在使用教材時的主體地位,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處理教材留下的空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以課本爲範文,讀寫結合,加強課堂小練筆。 指導學生寫好課堂內的小練筆能更好地落實“課標”中的讀寫目標,使閱讀教學得到進一步深化,做到讀寫結合,相得益彰,有利於國小生作文素養的快速提高。筆者在長期的語文教學的實踐中,發現閱讀教學要深入,離不開習作教學的補充,習作教學想更有效,必須與閱讀教學相結合,“讀”“寫”相融,將會讓“讀”更深入,讓“寫”更有效。多形式的隨文練筆,使得“讀”與“寫”並蒂花開。

一、在語言經典處模仿性練筆

國小生語言的習慣一定是從模仿開始的。模仿性練筆是國小語文教學中最常見、最重要的練筆方式。小到運用所學標點或者詞語仿寫句子,學習不同的句羣構成方式寫幾句話,學習不同的語段特色寫一段話,乃至學習謀篇方式寫大作文。這就要求教師有敏銳的語言識別眼光,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提煉方法。學生在模仿中學習表達方式,深入領悟文本,同時豐富自己的語言。

1. 獨特詞句的模仿性練筆:文本中,我們能經常發現一些獨特的構詞、構句方式時,那就是訓練語言的最好時機了。我們經常進行的“把”字句“被”字句的練習,主謂換位的句式練習等等就都是屬於這一類的練筆。人教版三上第一組課文中的《爬天都峯》中,有一句很有特色的句子:“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這個句子是一個感嘆句,且後半句補充說明前半句,很有意思。在此,學生可以進行這樣的練習:啊, 這麼陡, !啊, 這麼險, !這樣做,既學習了這一獨特句式,又加深了對天都峯的認識,爲學習下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2.修辭方法的模仿性練筆:在國小階段,學生最初接觸各種修辭方法,學生一方面對修辭方法的理解不會很透徹,但是通過多次的模仿運用之後,學生對修辭手法的理解會更加深刻,這當然也豐富了語言的表達,提高了表達的能力。在中低學段,學生對排比、比喻等表達方式最爲喜歡。例如:《秦兵馬俑》一課的第八段,“有的有的頷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爲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好像在聽候號角,待命出征;……”。這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描述與想象相結合,表現了秦兵馬俑各異的神態。這一段,不僅僅是排比句式的運用,更重要的是還融入了作者的想象,爲了讓學生掌握這一寫法,課堂上,我讓學生描寫考場上各異的神態。孩子們寫的非常細緻。如:孩子們這樣寫道:考場上,考生們的神態各異:有的頷首低眉,好像在思考這道題怎麼解答;有的目光炯炯,神態莊重,好像在思考學過的知識;有的抓耳撓腮,好像在說,這題怎麼這麼難啊?有的左顧右盼,好像準備在偷看別人的答案;有的笑眯眯地,好像對這次的考試很有把握似的;有的不停地轉動着鋼筆,好像已經寫完,在打發剩餘的時間;…….考場的經歷是每個孩子都有過得體驗,而《秦兵馬俑》的8段,又很有特色,描寫和想象的結合,所以我找到了最佳契合點,進行了練筆的設計,孩子們寫的真是妙筆生花。

3.獨特段式的模仿性練筆: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很有特點的構段方式。在閱讀教學中,學生在初始接觸這些語段時,教師一般都會引導學生關注構段方式,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並掌握語段表達的內容。如若將語段的仿寫放入語段的教學當中,那麼我們的閱讀和寫作就會“雙贏”。

(1)總分段式:總分段式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語段,讓學生學習這樣的表達方式學生有條理地描述事物。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的開篇《翠鳥》一文中,描寫翠鳥的外形特點的順序就是非常明晰的從整體到部分,從上到下。學習這樣的語段,老師們一般都不會錯過這樣的練習:學習這樣的方法,按照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種動物的外形特徵。(2)抓主要特點的白描: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組開篇的《少年閏土》,讓學生結合對閏土外貌描寫的學習,明確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特點,然後嘗試用幾句話描寫班上一位同學的外貌。交流時,一位學生讀,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寫的是誰。這樣的練習非常富有挑戰性,學生很喜歡,訓練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二、在情節空白處補白充實文本

著名特級教師週一貫說:“學生閱讀課文,既是課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課文信息的加工者,總會以各種形式繼續着作者的創作,實現着作品的價值,而這一切又有賴於想象的參與。”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的課文作者有意無意地留下了一些空白,或戛然而止,或寫得比較簡練,或採用意味深長的了省略號,讓人有想象的空間。我們要充分地開發這些空白,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讓他們說一說,寫一寫,進行富有個性的補充,使文章更加豐滿起來。例如《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周恩來親眼看到中國人在租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這段話中作者把情節寫得比較簡略,留下了許多空白讓學生去想象,這是塊可以開發的“寶地”,教學時,我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想像:那位婦人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什麼,做些什麼?作爲一箇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怎樣的感受?然後用筆補寫這些人的語言、動作、神態以及自己的感想。學生在讀書中想象,在安靜中思考,打開了思維,拓開了空間,想象的畫面漸漸清晰,對洋人、巡警的憎恨,對女人的悲憫之情已在他們的心中萌發。於是奮筆疾書,一氣呵成。在教學中,只要我們能注意挖掘課文中可以讓學生想象的“空隙”,讓他們在想象中邀遊,在衝動中練筆,不僅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更寓德育於語文教學中,做到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三、在想象中練筆拓展文本

想象補白性練筆是挖掘課文言而未盡之處,讓學生根植於課文,想象於書外,進行補寫。這樣的補白性練筆,不僅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更讓練筆更加有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中的《臨死前的嚴監生》,文本中對人物的刻畫非常具有特色。嚴監生臨死之時,已經不能說話,只能從幾個手指想象其內心世界。這個時候他的動作給予學生非常好的想象空間,學生聯繫上下文,讓學生走進主人公的世界,對嚴監生的三次動作所要表達的意思,進行想象補白練筆。這樣的練筆與文本理解緊密結合,豈不是一箭雙鵰的好事?

四、在感悟中練筆領會文本內涵

感悟昇華性練筆是我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最常見,往往出現在結課的時候,或對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書面的闡述,或對文本的主人公的褒貶、抑或聯繫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的收穫。這一類的練筆,重在人文思想的提煉與昇華,幫助學生更進一步的領會文本的中心內涵。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組末篇《我最好的老師》,旨在讓學生感悟到懷特森先生是一位方法獨特,與衆不同的老師,是一位教育學生要敢於糾正錯誤,敢於挑戰權威,敢於探索的老師!文中的“我”和同學們原本不理解,但是聆聽了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後,一個個終於明白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而文中對聽了這一番話,我們的內心世界,作者卻並未提及,而這也正是文本的人文內涵所在。因此,教學到這兒,可以進行這樣的練筆:聽了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我陷入了沉思……

好的練筆,讓學生在語境中學習課文,以筆歸納了自己的思維、想像、情感等,他們對課文、語言的理解更加透徹,學生的獨立性、積極性得到發揮,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閱讀習作能力。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只要從學生、學校、教師的實際出發,有效地利用好課程資源,深入挖掘課文的文化內涵,把握文本,發掘文本,那麼無論從哪個角度去選擇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都將會開闢出一方新的練筆天地,讓我們“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