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微寫作”作文教學論文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生活引入教學,引導學生結合時事熱點、生活某個瞬間進行“微寫作”。

“微寫作”作文教學論文

從俄烏戰爭思考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掌摑行爲審視自己處理信息的方式,從“馬某某”的烏龍事件窺探風險社會中的媒介恐慌,從上海疫情的苦難記錄正視疫情背後的心理創傷……每個人熱烈地參與討論,像一顆星火,在紙頁上燙下思想的溫度。這時,“微寫作”的反饋方式我主要採取“生生互評”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每個人在其他同學的文字下“跟帖”,既寫優點也寫不足與建議。這種方式,學生的主動性很高,往往提出的建議也很中肯,不同學生側重的角度也不同。

此外,我還經常佈置他們寫隨筆,記錄下生活的點滴感觸。他們袒露運動會的艱辛與期待,後悔自己的拖延與懶惰,欣喜於路邊雨後冒出的小蘑菇,感慨於食堂飯菜的變化莫測。他們的文字稚嫩,字跡飛揚,但是一顆心卻赤誠。這種“微寫作”主要有兩種的作業反饋形式:

一種是集體授課。我會在課上分享同學們精彩的片段,還會將學生“微寫作”中涉及的話題進行開發,課上討論,如“我們應該躺平還是該捲起來”“網絡用語emo、絕絕子盛行的心理機制”“爲什麼今天的我們喜歡讀漫畫、網絡小說不喜歡讀名著”,學生興致盎然。

另一種形式是面批,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通過教師的“寫”來促進學生的“寫”。一個學生曾三次就同一篇習作與我進行探討。第一次,她告訴我她想寫母親,但是不知道寫什麼,此時我通過不斷地追問,喚醒她記憶中極具書寫價值的事件,敲定了框架;第二次,她對文章進行了修改,選材精當,事件與事件間有呼應,但是語言的張力有進步的空間。我試圖用語言去講解一些技巧,但是從她的眼神中我明白學生似懂非懂,所以我就決定親自寫一段,然後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其中不同。

這是學生的第二稿的節選:

那個時候下着雨,我在校門口遠遠看着她從公交車上拎着兩袋子走下來,她很艱難地撐起傘,夾在耳朵和肩膀的縫隙中,向我走來,看見我了,便加快腳步,用她拎着袋子的手懸在半空中朝我揮了兩下,衝我笑了笑,走過來後我問她:“你怎麼也不打個車,下大雨你還自己一個人。”媽媽笑笑說:“反正也沒事,坐車過來也方便。”但是我知道她是不想多花錢。我媽媽把東西給我看,我看了一下有很多零食還有水果。看着媽媽的背影,我想了想好像還沒有對媽媽說過謝謝。後來啊我才知道從我家來學校要轉兩輛車。

以下是我改寫的片段:

我安靜地等在校門口。媽媽從公交車上狼狽地下來,兩個沉沉的袋子嵌進她的手掌,腳落地的一瞬間激起一陣水花。雨傘好不容易撐開,夾在耳朵和肩膀之間,像不聽話的孩子搖搖擺擺——那是她唯一的遮擋了。

我囁嚅着開口:“媽——”她笨拙地用拎着兩個袋子的手懸在半空中朝我揮了揮手,笑卻在雨中格外亮眼。

“怎麼也不打個車,這麼大雨——”我感到喉嚨裏有什麼堵着說不出來話。

“閒着也是閒着,方便的。”說着,她把作業、一包包零食和一大袋水果擺在我眼前,像亮寶貝似的。

我看着她勒紅的雙手和濺溼的褲腳,才恍然想起她平時是最愛乾淨的,才恍然想起從家裏來到學校竟需要輾轉兩趟車。原來,那“笨拙”的身影需要在雨中上演好幾次,才換得一次愛的抵達。我擡頭看進她期待的眼神裏,竟看不出一點受罪的意味,才發現遲遲說不出口的“謝謝”又一次重重地落在了心裏。

學生第三次來找我的時候,我很感動,一張A4紙上是密密麻麻的賞析,既有隨文勾畫的十幾條感悟,還在文章最下面的空白處進行了共性技巧的總結。她說:“老師你都這麼努力了,我不想讓你失望。”

參加工作一年,我越來越發現“微寫作”的重要性,它是推動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保鮮膜、興奮劑,也是學生建構語言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養審美趣味的催化劑。“微寫作”既可以幫助教師落實新課程新教材的教學要求,也可以作爲課外拓展,幫助學生走出教材,打開視野。

儘管書寫本身就是好事,但在實踐中,我發現教師的設計與反饋同樣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回望過去在“微寫作”方面的探索,還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得更好:

第一,加強“微寫作”訓練的的體系性,對作業的佈置進行頂層設計。現在許多次作業是臨時起意,憑藉的是教師的天然直覺,但是如果能預先設計出一張計劃表,對每次寫作訓練的話題、文體有全盤的考慮,三年下來,學生的寫作水平必然會有質的飛躍。

第二,豐富“微寫作”的評價主體,細化“微寫作”的評價標準。在我開始的實踐中,主要是由教師來評分、篩選、給出指導意見,學生的作用被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師承擔的工作量也格外龐大。事實上,後來我把時事熱點的“微寫作”作業評價權交到學生手裏時,學生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那如何讓學生的評價精準有效,最好是能夠以評促寫,就需要細化評分標準。教師可以提前針對不同的“微寫作”類型,與學生商量一套評價量表,學生據此進行評分、提建議,小組內的同學可以分工合作,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點評。

第三,重視“微寫作”的修改環節。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只有會改,跳出舒適圈,學生才能逐漸克服書寫的慣性,越寫越精彩。之前,我主要在落實單元學習任務時採取了“寫作指導課-初稿-師評-寫作指導課-二稿”的模式,其他的“微寫作”任務都只關注到了學生的分享、觀點碰撞,對修改的重視度不夠。

第四,落實“微寫作”成果的可視化呈現。學生的進步需要見證,優秀的保持需要激勵。學生思想的閃光點、辛苦修改的成果,如果能階段性地進行彙總,集結成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一定會被激發出來,成就感也會更強。因此,教師在平時要做好收集工作,爲最終成果的呈現打下基礎。

標籤:寫作 教學 論文